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亚健康的概念、形成原因、临床症状以及中医对治未病的认识,阐明了亚健康与治未病的关系,并倡议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治疗亚健康的研究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7,(58)
"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诊疗中的一大特色,本文从"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出发,并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特点,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和慎防药毒四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4.
"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理论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具有规范、系统、个体化的辨证论治优势。骨质疏松症是当今世界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普遍存在的医疗和健康问题,根据其发生发展规律,完全可以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该病防治的始终。①未病先防,摄生保健:固肾、健脾、养肝;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对处于微而未显"欲病"期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要秉承"三早"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③既病防传,病盛防危:对既病期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既要个体化精准治疗,又要防止其传变,减少并发症,阻止危重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致死率;④新愈防复,久愈调理:积极采取巩固治疗,促进脏腑功能恢复,不仅要防复,更应该注意调理,确保机体康复,以期邪尽病愈、病不复发。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研究并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特展开了本次研究.笔者通过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详细解读,并总结现代研究的相关成果,得出了如下结论,即在高血压疾病的防治过程中,中医中的治未病思想自始至终均贯穿于该项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该项思想与现代临床中所积极倡导的高血压的三级预防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83)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首见于《黄帝内经》,在其基础上,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不断发展完善,至今仍然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对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深入整理,全面研究其理论思想、概念内涵,在此基础上明确其现代研究的主要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97)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高血压病防治策略。方法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措施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措施+中医治未病思想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平和质转化率58.14%比对照组23.26%高,χ2=10.8403,P=0.0010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病情防治过程中,使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12):2516-2520
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理论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具有规范、系统、个体化的辨证论治优势。骨质疏松症是当今世界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普遍存在的医疗和健康问题,根据其发生发展规律,完全可以把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该病防治的始终。①未病先防,摄生保健:固肾、健脾、养肝;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对处于微而未显欲病期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而言,要秉承三早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③既病防传,病盛防危:对既病期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既要个体化精准治疗,又要防止其传变,减少并发症,阻止危重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致死率;④新愈防复,久愈调理:积极采取巩固治疗,促进脏腑功能恢复,不仅要防复,更应该注意调理,确保机体康复,以期邪尽病愈、病不复发。 相似文献
9.
浅议中医“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治未病是中医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其具体表现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历代医家都高度重视,主张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精神调摄等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即未病先防;病后先安未受邪之地,即既病防变;患病初愈,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即瘥后防复。 相似文献
10.
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有了治未病的理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曾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极重视治未病,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骨性关节炎的防治,未病者情志调和,身心健康,劳作适宜,适当补益,从而减少了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已病者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外用针灸等多种治疗方式相结合,从而达到及早诊治,防止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社会发展蒸蒸日上,科技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事情不需要人们亲自动手就能完成,在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人们日常活动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则是各种病痛的发生.痛风属于“富贵病”之一,现代医学对痛风尚无根治办法,作者从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上解析痛风各个时期的病因病机,阐述治未病思想对痛风性关节炎预防、治疗的积极作用,对于痛...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秉承了“天人合一”“治病求本”的理念,对未病之躯采取防患于未然,对已生之病干预其传变,对已愈之体避免复传.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以维护人体健康为出发点,展现了其在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5.
李方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4):679-680
糖尿病是众所周知的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由于其全球性的高发率和并发症所致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使控制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所需费用极为高昂,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糖尿病人数已接近5000万,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全欧美(将近2000万)的总和。据最保守的估计,我国糖尿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每年最少需600亿元以上,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如何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和降低患病率,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家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3-5
中医历来强调对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人们应注重保养身体、培育正气,以求未病前培正避邪以防疾病发生;病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疾病发展传变;愈后用药巩固疗效,或配合食疗以防疾病复发.中医“治未病”思想广泛适用于亚健康人群及慢性病人群. 相似文献
17.
夏桂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82,(2)
在月经周期的中间时间出血,而且是有规律性的发作,叫做经间期出血。现代妇科学谓之排卵期出血。其出血的时间有长有短,短则1—2天,长可达一周以上,血量也有多有少,少则仅是点滴,与经漏、赤带难于鉴别,多则有如月经来潮,误认为月经 相似文献
18.
哮喘发病有明显体质差异,而辨体论治是防治哮喘的关键。应用"治未病"思想,在"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两个阶段进行干预,可以预防哮喘发病,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9.
20.
中医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根据体质与中医病证之间的关系,分析体质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做到"三级预防"。针对患者的病理体质状态,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体质的偏性,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当疾病处于发病的临界状态时,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当疾病发生后,抓住体质这个主要因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促使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和方法多种多样,在体质可分的基础上,依据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通过药物或生活方式干预,调整体质偏颇状态,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