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胆石症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我院施行胆石症手术(非腹腔镜手术) 54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术后感染率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围手术期输血量1u、2u红细胞者术后感染率与未输血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输血量≥3u红细胞患者与未输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增加胆石症患者术后感染率,临床用血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贫血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围术期用血提供依据,提高临床输血的合理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月我院295例结直肠癌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情况。对输血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凝血、手术时间、肿瘤部位、肿瘤体积、肿瘤分期、住院时间等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295例术中失血量大于600 mL者106例(35.9%),术中红细胞输注率为49.2%。红细胞输注率较高与术前贫血(Hb<100 g/L)率(51.0%)较高有关。术中红细胞输血量占围手术期用血的52.1%。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术中红细胞输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年龄(P<0.001)和肿瘤部位(结肠癌P=0.004;直肠癌P=0.003)。对于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而言,显著相关的变量是肿瘤体积(P=0.037),而患者年龄、性别与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红细胞输注量与住院时间(术中P=0.428,围手术期P=0.604)、手术切口类型(P=0.784)...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小儿手术围术期临床用血及血液保护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提取华西医院手术患者围术期用血资料数据库中1996~2007年12个年度年龄≤14岁患者的资料,回顾性统计分析不同年龄组患儿围术期全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情况及其趋势。结果 1996~2007年间,小儿手术围术期平均输血率为11.75%,全血、RBCs、FFP输注比例分别46.40%、32.91%、19.94%,输注率最高为新生儿(39.23%),手术患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30±89 ml、0.16±0.81 U、10±89 ml,输血患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261±252)ml、(1.44±2.00)U、(86±252)ml,其中行手术的新生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36±88)ml、(0.33±0.95)U、(39±142)ml,行输血治疗新生儿围术期全血、RBCs、FFP平均输注量分别为(93±121)ml、(0.85±1.37)U、(98±214)ml。结论年龄是评估小儿手术围术期输血的重要指标;新生儿及婴幼儿临床用血应使用合理包装以防止浪费和用血过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关肝细胞癌(HCC)患者右半肝切除术围术期输血安全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9年本院肝脏外科肝细胞癌住院患者接受右半肝切除术的215名患者病历信息,根据围术期是否输注输异体红细胞分为输异体红细胞组(n=58)和未输异体红细胞组(n=157),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相关信息以及患者术后转归情况,筛选出此类患者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组肝细胞癌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输注异体红细胞比例为26.98%(58/215);输注与未输注异体红细胞患者比较:术前血红蛋白(Hb)(g/L)为124.72±24.50 vs 131.35±19.08(P0.01),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s)为12.55 (11.80,14.03)vs 12.60 (11.80,13.55):术前AFP(μg/L)≥400者为29.3%(17/58)vs 23.6%(37/157)、400者为70.7%(41/58)vs 76.4%(120/157)(P0.01),手术时间(h)为5.71±1.16 vs 5.07±1.22(P0.01),术中出血量(mL)600.00(437.50,1050.00)vs 300.00 (200.00,550.00)(P0.01),住院时间(d)为23.50(19.00,29.00)vs 20.00(16.00,24.00))(P0.01)。结论通过术前Hb、PT、AFP检测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可预估HCC右半肝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是否需要输注异体红细胞及其输注量;患者住院时间可体现输注异体红细胞对患者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输血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来自本院外科、妇科、口腔科病区的427例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围手术期输注去白细胞悬液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输注去白细胞悬液组切口感染率为13.1%,未输血组切口感染率为11.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去白细胞输血量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逐渐增加,去白细胞悬液输血量为8~12 U组和12~16 U组同2~4 U组相比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与输注去白细胞悬液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大量输注去白细胞悬液可能会成为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的一个危险指标,对于去白细胞悬液临床医生应慎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术前用血计划与术中实际输血量符合率,为术前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用血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本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3年间用血量比较大的手术用血情况,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例统计计划量与实际用血量的差异,采用t检验方法分析评价其符合性。结果 1)手术输血患者占手术患者比例逐年降低,手术患者人均红细胞输注量逐年降低。2)用血比例较大的几类手术3年间手术中红细胞输注量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3)超计划输血占总手术用血人次的16.3%,超计划用血患者计划血量与实际用血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4)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其他髋关节病变所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红细胞术前计划量与术中实际用血量分别为:2.97±1.01 U,4.77±2.33 U;3.26±0.99 U,5.42±3.91 U;3.16±1.07 U,6.08±4.80 U,计划量与实际输注量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制订有效的用血计划非常必要,对保障输血安全、手术安全意义重大,应尽量避免超计划用血,杜绝无计划用血,在综合评估患者个体情况下,术前红细胞用血计划可参考该类手术最近3年平均用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髋关节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评价髋关节手术输血治疗现状。方法选取1999-2015年在本院进行髋关节手术病例共4 250例,描述平均住院日变化趋势,计算进行异体输血治疗的患者比例,术中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单/双髋关节手术围术期的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并将其分为异体红细胞治疗组(去白细胞红细胞组/悬浮红细胞组)与未输注红细胞治疗组,分别评价组别之间输注红细胞后的指标变化。结果 4 250例进行髋关节手术的患者中,进行输血治疗的比例为55.72%,术中进行输血治疗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输注量为3.17±1.27 U;自1999-2015年间,各年的平均住院日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各年的输血患者比例约在40%-70%之间,以2013年最高;术中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在2000年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单/双髋关节手术围术期的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分别在2009/2010年达到最大,之后均逐年下降。红细胞输注后的白细胞计数变化值在输血组与非输血组别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组和悬浮红细胞组别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近年来,髋关节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均呈下降趋势,输血治疗的比例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输血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铁剂结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8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b90g/L的患者于手术当天开始应用静脉铁剂结合EPO,持续3~4d;70g/LHb90g/L患者于术前3~4d开始应用静脉铁剂结合EPO,持续3~4d。对照组不给于静脉铁剂结合EPO。将患者术后Hb升高值、输血率、输血量、感染率及出院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静脉铁剂结合EPO组应用前平均Hb为(96±5)g/L,使用后(术后2周)平均Hb为(123±9)g/L;术后18例患者输血,输血率22.5%,输血量(430.7±41.5)mL;4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6.2±1.7)d。对照组治疗前Hb为(98±6)g/L,治疗后为(101±6)g/L;术后30例患者输血,输血率37.5%,输血量(705.8±63.8)mL;10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12.5%;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9.5±2.2)d。静脉铁剂结合EPO组患者术后Hb升高值、输血率、输血量、感染率及出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应用静脉铁剂结合EPO可提高患者Hb水平,降低术后输血率、输血量及感染率,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35例原位经典肝移植患者在围术期的用血情况,为原位肝移植合理输血和备血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本院2010~2013年进行的13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各阶段的输血率、输血量、红细胞与血浆的比例,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术中输血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135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前、术中和术后输血率分别是15.6%、100.0%、80.0%;围术期人均用血总量为4 808.8ml,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占3.2%、72.0%和24.8%,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红浆比例分别为0.59∶1,0.95∶1,2.43∶1。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术中红细胞的输注量与上腹部手术史、血红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相关。结论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术期血液的需求主要在术中,术前以应用血浆为主,术中和术后以应用红细胞为主。对于有上腹部手术史、血红蛋白低和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低的患者,手术备血时建议多备一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心脏移植患者围术期的输血情况及大量输注红细胞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测用血和备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心外科2014年3月~2022年1月完成的44例心脏移植患者的输血情况,统计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术前诊断、相关病史、心脏手术史、抗栓用药史、转流及主动脉阻断时间等,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心脏移植患者围术期大量输注红细胞的危险因素。结果 44例心脏移植患者围术期成分输血率为100%。平均输注红细胞3.75(0,7.5)U(72.73%,32/44),血浆1 140(597.5,1 782.5)mL、(97.73%,43/44),冷沉淀10(9.5±10)U、(88.64%,39/44),血小板1(1,1.25)治疗量(86.36%,38/44)。其中大量输注红细胞率45.45%(20/44)。单因素分析:输红细胞≤4 U组(n=24)与输红细胞>4 U组(n=20)比较,包括术前使用抗栓治疗药物、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都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使用抗栓药物治疗者(n=15)为O...  相似文献   

11.
输血对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输血对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指导合理输血。方法 选择本院1997年1月~2004年1月525例脑外伤手术患者,其中225例术中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202例输注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98例未输血。对3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输血剂量与感染率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 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11.11%,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3.46%,与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未输血组感染率(2.0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普通悬浮红细胞输血组患者的输血量与术后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而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组的输血量与术后感染率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 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与输血、血液成分及输血量等有关。在保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应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对确需输血的患者,应该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  相似文献   

12.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2015年7月10日收治1例脾脏边缘区淋巴瘤(SMZL)患者,该患者因外伤后脾脏破裂行脾脏切除术,在围手术期进行紧急大量输血处理,同时动态监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观察患者术后24 h血栓弹力图指标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检查、流式细胞术免疫分析和病理诊断),对输血过程、实验室检查及用血流程进行评价。实验室指标显示:该患者因大量失血,血红蛋白(Hb)急剧降低,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贫血情况得到改善;因凝血因子丢失和大量输注红细胞引起凝血功能紊乱,早期持续输注血浆和冷沉淀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因大量输血导致血小板稀释性降低,及时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数量提高;术后24 h血栓弹力图结果提示该患者冷沉淀输注过量,停止输注后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数量恢复正常。动态实验室指标监测是评价大量输血方案(MTP)的重要依据,合理的输血方案是紧急大量失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8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未输血,观察组患者围术期予以输血,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感染14例(28.5%),对照组3例(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入浓缩红细胞4单位以下和全血400ml以下的患者,其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27.3%;输入浓缩红细胞4单位以上和全血400 ml以上的患者,其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5.5%、44.4%。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较高,且输血量与术后感染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术期用血量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输血的合理性。方法收集本院207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测信息以及围术期输血情况等资料。对输血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凝血、手术时间、肿瘤部位、肿瘤体积、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600 mL者18.8%(39/207),而术中输血率为28.5%(59/207),较高的输血率与20.29%(42/207)患者术前贫血(Hb100 g/L)相关。术中红细胞用血量占围术期用血量56.9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中输红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手术时长和术前血红蛋白(P0.001)。肿物大小与红细胞输注总量相关性很高,"部位_结肠"也有一定影响(P0.05)。患者年龄、性别与围术期输血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术中红细胞和血浆输注比例合理,无搭配"全血"输注情况。结论患者围术期输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肿瘤大小及肿瘤部位,但与其年龄、性别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非休克期采用2种不同输血策略的输血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本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烧伤科收治的74例重度烧伤患者分为限制性输血组和开放性输血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输血量、输血前后RBC、Hb、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长和30 d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1)限制性输血组输血量[(9.58±7.43)U]低于于开放性输血组输血量[(22.24±20.08)U],(P0.05);2)限制性输血组每单位红细胞输注后对Hb的提升量[(4.98±3.37)g/L]要高于开放性输血组[(3.28±3.12)g/L],(P0.05);3)2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长和30 d死亡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非休克期输血治疗时,能减少输血频次,降低输血带来的风险,节约血液资源,对临床合理安全用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妇产科患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前后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医院妇产科需要输血治疗的196例患者的输血记录。结果输血前Hb(66.27±17.85)g/L,输血后Hb(79.28±16.79)g/L,输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进一步对输血指征从严把关,做到合理用血、科学用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该院肺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用血情况及输血相关因素.方法 对108例开胸探查肺癌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及输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输血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8例患者中有22例至少输注了1 U红细胞,输血率为20.37%;术前贫血、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手术持续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MI)、术中失血量是患者是否需输血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组织学分类、T/N分期和血型对围术期是否需输血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术中失血量、BMI、术前贫血与否是患者是否需输血的主要决定因素,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前血红蛋白浓度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为肝癌患者术前血液管理及围术期用血安全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并接受肝癌切除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例资料,按术中输血与否分为输血组(n=132)和未输血组(n=542),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生存结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674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例资料,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率19.6%(132/674),未输血率80.4%(542/674);描述性分析: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甲胎蛋白(AFP)、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况评分、肝细胞癌TNM分期、HBsAg、肿瘤大小、有卫星造(25.8%vs 16.6%)、血管侵犯(18.9%vs 12.4%)、肝脏切除范围≥3段(43.2%vs 24.5%)、术中失血量(mL)(807.6±679.0 vs 281.6±214.6)、术前PT(s)(11.9±1.3 vs 11.5±1.5)、APTT(s)(30.3±26.7 vs 27.3±4.5)、Fib(g/L)(2.9±1.2 vs 2.7±0.9)、Hb(g/L)(126.2±21.8 vs 140.0±20.0)、总住院时间(d)(18.5±9.7 vs 14.3±5.7)以及生存结局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48.9%(46/94)vs 72.9%(283/3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胎蛋白(AFP)(OR=2.082,P<0.05)、ASA(OR=5.159,P<0.01)、AST(OR=0.978,P<0.01)、Fib(OR=1.265,P<0.05)、围术期输血(OR=1.862,P<0.05)及输血量(OR=1.001,P<0.05),AFP(OR=4.413,P<0.01)、TNM(OR值分别为3.240、3.309、3.337,P<0.05)、术中失血量(OR=1.475,P<0.01)以及术前Hb(OR=0.974,P<0.01)。结论围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切除术后的总生存率降低相关;而AFP、肝细胞癌TNM分期、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前Hb均为原发性肝癌围术期红细胞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本院骨科病区手术患者输血状况。方法通过对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在我院骨科病区手术并输血的806名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设计调查表,获取信息,应用统计分析工具,分析骨科手术患者用血状况。结果 1)本院骨科病区手术5 488例,输血806例,占手术患者14.69%,其中8.31%(67例)术前输过血,75.31%(607例)术中输过血,45.16%术后输过血(364例)。2)总的悬浮红细胞、血浆平均用量以术中为最高,术后次之,术前最少;但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用量间无显著差异。3)术前、术中、术后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的比例分别为76.12%、85.34%和85.44%。4)术前输注悬浮红细胞的51例患者,创伤性骨折手术占78.43%。结论所调查的骨科手术并输血的患者,术前输血多发生于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输血尤其术中输血存在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搭配使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亲体子宫移植患者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探讨子宫移植患者围术期的输血策略,评估患者输血后疗效,初步制定我院关于子宫移植患者的输血方案,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方法通过回顾性查阅临床病例资料,对我院2016年1月及2018年1月实施的2例亲体子宫移植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急剧下降、凝血紊乱的原因及术后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分析,复查输血相容性相关检查项目,红细胞均采用同型配合型输注治疗,非红血液制品均采用同型输注,观察移植前后患者血常规、凝血、血液生化等指标变化,并对子宫移植患者输血治疗有效性进行评估。结果经分析,2例子宫移植患者围术期血常规、凝血指标变化明显系多方面因素所致,术后给予同型配合型辐照、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支持性治疗,结合多学科的临床救治,患者最终康复出院。结论子宫移植患者围术期发生血红蛋白急剧下降、凝血紊乱的原因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完善输血相关血清学检查的同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给予正确的临床输血策略及临床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