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例同种抗体合并模拟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患者的抗体进行鉴定,了解Rh血型系统中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以便提供合适的配血策略。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ABO血型、Rh分型鉴定;并完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患者Rh抗体类似特异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B型RhccDEE)进行患者血浆吸收放散试验,对吸收后的血浆、红细胞酸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采用患者红细胞放散液稀释技术鉴定抗体特异性。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酶-IA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患者为B型RhccDEE,直抗阳性。血浆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效价为256。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吸收血浆后放散液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患者自身红细胞酸放散液8倍稀释后可鉴定为类似抗-C、e特异性(不排除抗-Ce可能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进行主侧配血,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结果相合;而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酶-IAT法不合。结论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正确鉴定对选择适合的交叉配血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筛选出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输注,可最大程度保证输血的安全、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1例同时检出抗-E、c及Jk~a同种抗体及"类同种自身抗体"患者的抗体鉴定,分析"类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征。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聚凝胺法以及PEG增强实验进行患者血清的抗体鉴定,采用微柱凝胶卡和经典抗球蛋白法进行患者放散液的抗体鉴定。采用O型Rh表型为CCee、Kidd表型为Jk(a-b+)的献血者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对吸收后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结果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检出抗-E、c及Jk~a同种抗体及"类同种自身抗体"。结论患者在输血免疫刺激后产生抗-E、c及Jk~a同种抗体的过程中同时产生了特异性较差"类同种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例同种抗-C、抗-e、抗-Jk^b联合抗体漏检造成的无效输注,探讨提高抗体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输血前红细胞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吸收放散、交叉配血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果第1次输血由于同种抗-C、抗-e漏检造成无效输注,输血造成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同时由于e抗原的输入中和了抗-e,造成第2次输血前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抗-e的漏检,通过酶处理细胞使抗-e检出;第3次输血前检查又检测出同种抗-Jk^b。结论患者多次输血产生同种抗-C、抗-e、抗-Jk^b,通过酶处理细胞提高Rh系统和Kidd系统抗体的检测;同时当遇到近期输血而输注效果不好(排除其他原因)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患者需要考虑抗体漏检造成的输注无效,应考虑改进试验方法,提高抗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1例短期内多次输血产生多血型系统同种抗体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方法采用盐水介质法抗体筛选和鉴定IgM类抗体,用LISS-Coombs卡筛选和鉴定IgG类抗体,同时采用酶处理谱细胞辅助进行抗体鉴定。结果患者血清中同时存在Rh血型系统抗-cE,Duffy血型系统抗-Fy~b,MNS血型系统抗-Mur。结论运用不同血型血清学方法,能较准确鉴定出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多血型系统同种抗体。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分析及配血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红细胞温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寻求简便有效的输血治疗对策。方法对患者血样同时做血清抗体检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乙醚放散试验(对单抗-IgG阳性红细胞)。如果接抗球蛋白试验或放散试验中检出特异性抗体,则使用不含该特异性抗原的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以鉴别该抗体为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还是同种特异性抗体。同时对检出的抗体进行抗体效价测定和患者红细胞相应抗原的鉴定。结果在直抗阳性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样中,66.5%的血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其中大部分(69%)与谱红细胞反应未发现明显反应格局,其余检出各种抗体。包括同种抗体20例,类同种自身抗体22例,温盐水自身抗体5例,室温反应性冷自身抗体7例。另外有5例被确认为由某种药物引起直抗阳性。在存在类抗体的样本中,类抗体针对的红细胞特异性抗原可能存在于患者自身红细胞上。结论由于所有同种抗体和类同种抗体特异型大部分属于Rh系统,少数属于MNS和Kidd系统,因此通过提供Rh、MNS、Kidd血型系统抗原配合型红细胞的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的自身吸收法为患者提供相对安全的血液。  相似文献   

6.
马晨 《中国输血杂志》2023,(12):1165-1167
目的 分析1例冷自身抗体伴IgG抗-S贫血患者的血清学特点。方法 将患者血清与筛选细胞、自身细胞和谱细胞在室温和37℃条件下分别在盐水和抗人球蛋白卡介质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同时将破坏IgM抗体后的血清和酸放散液分别在抗人球蛋白卡介质中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利用吸收放散试验处理患者红细胞和血清,排除冷自身抗体的干扰后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结果 在此患者血清中发现冷自身抗体,并伴同种抗-S。结论 当发现患者具有冷自身抗体时要仔细筛查其是否具有同种抗体,以免漏检同种抗体而引发输血后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Rh血型抗-G抗体的鉴定方法,并初步应用于含有抗-D和抗-C抗体的Rh阴性人员的抗-G抗体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卡式法初筛Rh血型,并通过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认Rh血型,其中抗体筛查检测血清中不规则抗体,谱细胞分析法确定抗体特异性,最后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对获得阳性抗体进行验证和鉴别。结果经多次吸收和放散法分析,可有效鉴别抗-G抗体。采用该法鉴定临床一例患者,其血型为AB型Rh阴性(ccdee),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可以与AB型RhD阳性红细胞凝集,也能凝集AB型RhD阴性含有C抗原的红细胞,经特异性吸收放散试验后发现该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为Ig-G抗-D和抗-G。结论多次吸收和细胞放散实验是在缺少稀有、特异性红细胞时,鉴定抗-G抗体的简便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鉴定1例同时存在的多系统血型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方法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筛选和鉴定IgM类抗体,用LISS-Coombs卡和盐水介质-IAT筛选和鉴定IgG类抗体,同时采用巯基试剂DTT破坏IgM抗体及酶处理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结果患者血浆中除存在自身抗体外,还同时存在Rh系统的IgG抗体的抗-E和MNS系统的IgM+IgG抗体的抗-M。结论多种血清学方法联合使用能准确鉴定出患者体内存在的意外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例患者标本以不同介质卡进行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结果不符及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样本首次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型仪检测血型(玻璃珠卡及凝胶卡),采用试管法复查患者血型;盐水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法结合吸收放散试验做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患者血型为B型,Rh分型为DCCee型,产生类抗-Ce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结论患者产生自身抗体,且有一定的格局,通过试验指导临床用血,给予患者O型Rh分型为Dcc EE的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抗体筛查试验患者血清与自身红细胞、抗体筛选细胞反应均阳性,除自身抗体外还不能忽略同种抗体的存在,否则会增加患者输血潜在的危险。本实验室报道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去除自身抗体的干扰后,鉴定出患者血清中存在同种IgG抗-C及抗-e,避免患者了接受阳性抗原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基因分型对1例有输血史的PNH患者疑难抗体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卡式凝胶法检测患者RH分型,谱细胞鉴定PNH患者抗体特异性。在血清学鉴定困难的情况下,利用基因分型的方法排除RH无关表型,利用不同的RH表型细胞分别吸收放散后进行抗体鉴定,不同的RH表型细胞组合排除其它无关抗体。结果:卡式凝胶法鉴定显示RH分型C抗原存在双群,其它抗原阳性,分别进行RHD合子型鉴定、RHD和RHCE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 RHD基因型为纯合子RHD/RHD, RHCE基因未发现c.122A G突变,排除携带有Cw抗原;RHCE第1外显子48G,第5外显子存在676碱基G/C杂合,第2-4、6-10外显子没有发生突变,第4内含子发现一个新的突变IVS4+29A C。因此可以判断出RH血型基因型为Dce/DcE,其表型应该为ccDEe。结合不同的RH表型细胞吸收放散实验最终确定患者血清中含有抗-C同种抗体合并罕见的抗-f类同种自身抗体,最后选择配血相合的AB型ccDEE的红细胞输注给患者,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基因分型可以辅助用于患者血清中疑难抗体的鉴定,从而减少患者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Rh系统抗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的抗体特异性和效价,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在血清学检测中的重要性。方法对新生儿鉴定母婴血型,做HDN三项试验(DAT、游离抗体试验和放散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并检测母婴红细胞放散液中可致敏新生儿红细胞的血型抗体特异性和效价。结果 2例新生儿DAT均呈强阳性;患儿1IAT阳性、患儿2阴性。2例新生儿均检出高效价致敏红细胞的抗体,分别为:患儿1检出抗-Ce,其中抗-C效价为128,抗-e为64;患儿2检出抗-D,效价为256。结论 DAT阳性对确诊新生儿Rh溶血病具有决定性作用,对HDN试验的后续展开分析具有方向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在单一医院备血患者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Rh血型同种抗体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备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检测其红细胞表面相应Rh抗原并统计患者相关资料。结果在146 896例备血患者中,1 200(0.82%)例抗体筛选阳性,其中534例患者检测出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抗体特异性为抗-E 300例(56.18%),抗-cE 72例(13.48%),抗-D 66例(12.36%),抗-Ce 64例(11.99%),抗-c 16(3.00%),抗-C 8例(0.75%),抗-e 3例(0.56%),抗-D+G、抗-D+G+C与抗-G+C各2例(0.37%),抗-G、抗-D+E与抗-Cw各1例(0.19%);抗-E、抗-D、抗-G和抗-cE患者检出率在输血史与妊娠史各自互相进行比较P0.05;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总体检出率在性别方面,2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和抗-Ce在女性患者中总体检出率明显大于男性(P0.05),抗-cE在男性患者中检出率大于女性(P0.05)。结论 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的检出率低于白种人,其中抗-E检出率最高;妊娠和输血是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产生的主要免疫因素,对拟输血患者,推荐Rh抗原同型输血,对从源头上减少Rh血型系统同种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Rh阴性患者产生抗-C、抗-e1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7岁,肝硬化晚期。血型为O型RhD阴性,1998年~2000年6月已输血4次,共输800ml O型RhD阴性血。本次因患者有多次输血史,笔者用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与O型RhD阴性供血者交叉配血,在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中,主侧出现凝集,为查明原因进一步做以下检查。 2 血型血清学检查 2.1 血型鉴定患者血型为O,ccdEE 2.2 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见附表。试剂红细胞由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室供给。 2.3 抗体特异性鉴定将患者血清先后用CCDEE型细胞和ccDee型细胞吸收,直至不发生反应。然后将这两种细胞分别做放散,所得到的放散液,前者凝集CCDEE和CcDEE,不凝集ccDEE型细胞;后者凝集ccDee,不凝集CcDEE型细胞。证实患者血清中含有抗-C、抗-e,不存在抗-Ce联合体。 2.4 抗体效价测定将患者的血清倍比稀释后加CCDee细胞,测定抗-C效价,酶法32,抗人球蛋白法16;加ccDee细胞,测定抗-e效价,酶法8,抗人球蛋白法4。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院患者住院期间产生的抗体特性。方法通过进行红细胞抗体筛选、鉴定,检测不同时间段抗体变化,高速毛细管离心法分离患者红细胞测定Rh表型等多种方法对抗体特性进行多方面的探究。结果抗体产生初期检出同种抗-C和非特异性自身抗体,然后自身抗体成熟为有特异性的抗-e。在住院时间段内抗-C效价均较低(4)。结论抗体的鉴定尽可能在方法学上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找到真正相合的血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Rh类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分析其在输血医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盐水法、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同时对免疫性溶血病患者血浆中抗体及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鉴定,分析其抗体的特异性并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Rh血型分型。结果该5例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均被鉴定为Rh类抗体:抗-Ce、抗-e、抗-c、抗-Ec抗体,具有明确的抗体特异性,并且相关抗原为阳性。针对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均配合了相容性血液供临床输注。结论 Rh类抗体在AIHA病患者中是最具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在临床输血中同样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基于Rh血型抗原等位基因与抗原免疫力强弱的表现,如何科学并合理地选择相关抗原的血液以避免Rh其他连锁抗体的产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清中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方法应用抗球蛋白和微柱凝胶技术,对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需要输血的196名AIHA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血型血清学检测,并且利用谱细胞鉴定AIHA患者血清中和红细胞上的抗体,进一步选择合适的抗原细胞,通过吸收放散试验区分同种抗体与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同时对检出抗体的患者红细胞进行相应抗原检测。结果 196例AIHA患者中,共检出自身抗体伴同种抗体86例占43.9%(86/196),单独自身抗体65例占33.2%(65/196),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45例占23.0%(45/196)。其中,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中,Rh血型系统抗原占77.8%(35/45),Kidd血型系统抗原占11.1%(5/45),Rh血型系统抗原混合Kidd血型系统抗体占6.7%(3/45),Duffy血型系统抗原占4.4%(2/45),MNSs血型系统抗原占2.2%(1/45)。此外,不同性别患者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结论 AIHA患者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相当常见,多见于抗Rh血型系统抗原,少数见于Kidd血型系统抗原和Duffy血型系统抗原。了解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规律,为其制订适宜的输血方案,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上海市血液中心进修期间接收1例抗cE抗体引起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标本,患者既往有多次输血史,对患者标本进行ABO和Rh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抗体特异性鉴定;采用酸放散试验鉴定红细胞表面致敏抗体;采用毛细管离心技术分离患者自身和输入的红细胞。经检测患者的Rh血型为CCee,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呈阳性,血清及放散液中检出抗cE抗体,远心端细胞c抗原和E抗原阳性。表明该患者体内存在抗cE抗体,因输入cE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引起了迟发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以确认抗体的准确性;检测抗体的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询问孕产史、输血史,如果为新生儿,检测其母亲血浆中是否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以分析抗体产生的原因。结果就诊者109 000例,共检出Rh血型抗体96例,检出率为0.088%,其中有妊娠史者68例,有输血史者5例,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者6例,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17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 65例(67.710%)、抗-cE 12例(12.500%)、抗-D 8例(8.330%)、抗-c 7例(7.291%)、抗-C 2例(2.083%)、抗-e 2例(2.083%);96例Rh血型抗体均为IgG,或IgG+IgM类,37℃均可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反应,抗体效价介于4~2 048。结论抗-D的检出率呈逐步降低趋势;在检出的Rh血型抗体中,抗-E和抗-cE占绝对多数;妊娠和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Rh血型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新生儿自母体被动获得的Rh血型抗体是Rh-新生儿溶血病最主要的致病抗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输血引起Rh血型抗体的频率并鉴定抗体特异性。方法采用凝聚胺介质试剂与抗球蛋白介质试剂分别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采用吸收放散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并检测抗体的Ig类型及效价。结果5 600例输血的患者共检测出Rh抗体7例,检出率为0.125%。抗体特异性为:抗-cE 2例,抗-E2例,抗-C、抗-c和抗-D各1例。结论检出的Rh抗体,以抗-E和抗-E相关抗体为主,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当前Rh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