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补肝汤加夜关门治疗失眠1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黄帝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以》始称“不寐”。导致失眠的病因主要是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失眠有实证和虚证之分,实证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虚证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无论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均能引起机体阴阳失调,营卫之气不能按照正常的路线循行,失去其时间上的规律,人体也便相应地丧失了原来寤寐交替的节律性,而出现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2.
失眠足因为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的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现在医家多注重心神失养这一病因而忽视心神不安的病因。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因“心神不安”之病因而引发失眠的患者越来越多,且成为诱发失眠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3.
<正>失眠说起来不是什么大毛病,却让人痛苦不堪现在睡眠障碍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患睡眠障碍的日趋增多。长时间的睡眠障碍会引起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和活动能力下降,甚至免疫机能也会降低,影响到身体健康及工作效率,使生活质量下降。鉴于安眠药的毒副作用,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中成药来治疗失眠。中医学认为,失眠是由心神失养、心神不安引起,其病位在心,主要由五种原因造成:1.情志所伤,肝  相似文献   

4.
晓倪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5,12(11):16-16
1.睡眠情况与人体卫气的循沂和阴阳的盛衰有密切关 系。正常情况下.卫气昼沂于阳经.夜沂于阴经,阴阳失 调.阳不入阴产生失眠;阳不出表产生嗜睡。又心神不 安亦可导致夫眠。 2.失眠又称”不寐”.是阳盛阴虚.阳不入阴.神不守舍, 心神不安的病理表现。 3.不易入睡,兼见心烦多梦.潮热盔汗.腰膝酸软者.属 心肾不文。由水 4.睡后易醒,兼见心悴、纳少反力、舌淡脉虚者.属心脾 两虚。由气血虚.心神失养而致。 5.夜卧不安.兼见脱闷唆气,腹胀不舒.舌苔厚腻者.属 食滞内停。是由胃失和降.法气上犯,扰动心神不致。 6.时时惊醒.兼见晗晕胸闷.胆临心烦.口…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第177条云:"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明确指出炙甘草汤乃为"心"病而设。"心"与睡眠密切相关,阳气正常出入是心神安稳的关键。炙甘草汤在方药设置上紧扣阴阳,是调整心之阴阳平衡的不二之选。失眠乃是心神不安的体现,故而炙甘草汤对治失眠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6.
营卫二气与睡眠联系密切,营卫调和是睡眠发生的根本。营卫充足且运行正常则睡眠正常。若五脏功能不相协调,营气衰少,卫气内伐,则影响睡眠而致失眠。"营气衰少"导致失眠的机理包括血液亏虚、心失所养,心神失养、神气浮越,痰瘀内生、心神被扰等。"卫气内伐"导致失眠的机理包括阴阳失节、神明受扰,气郁化热、热扰心神,瘀热互结、心神失养,痰湿内生、化热扰心,伤阴耗血、心肾不交,无力脱营、精神萎靡等。  相似文献   

7.
于游  于睿  孙红 《辽宁中医杂志》2012,(7):1287-1288
主要从"心藏神"理论和中医辨梦理论对失眠进行探讨,认为心神不安是失眠的主要病机,他脏病变扰及心神亦为常见病机,又根据"梦造于心"的观点,以中医理论辨梦论治失眠,主要辨证与治疗思想为:调心神,安五脏,辨梦境,疗睡眠。  相似文献   

8.
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李文杰教授治疗失眠有特殊之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失眠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失眠也称不寐,在古医书中称“不得眠”、“目不瞑”。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即以病人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症,同时伴有乏力、心慌、纳差等身体不适症状,给病人生活和工作带来障碍。虽然从古至今对于失眠的论述比较多,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辨证治疗,但在跟师于金润泉老师行医过程中,对失眠又有了更新的认识。 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人睡状态;反之,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  相似文献   

10.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诊断的标准之一。过去认为,睡眠和抑郁症是单向因果关系,即抑郁导致睡眠障碍,因而对二者的相关性研究重视不够。近年研究认为,二者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失眠可造成注意力、判断力、记忆力及日常工作能力下降,还可引起抑郁、焦虑、恐惧等情感障碍;抑郁者,无论是抑郁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中医药》2020,(1):27-30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是以持续且明显的紧张不安,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与过度警觉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慢性焦虑障碍。GAD的症状性失眠的发生率最高。唐启盛教授认为GAD性失眠并不完全等同于原发性失眠病,而是作为焦虑障碍的主要症状而存在。情志失调是GAD的主要致病因素,该病的发生主要责之于心、肝两脏,心神不安、肝魂不守是其基本病机。治疗应从整体着手,调畅情志,着重调整心肝两脏功能,兼顾脾肺肾等其他脏腑;以安神守魂为基本治疗原则,以养心、清心安神、疏肝、清肝守魂诸法为主辨证论治,使神归君位,魂守于肝,最终使情志调畅,失眠痊愈。  相似文献   

12.
于丽萍 《养生月刊》2011,32(4):327-329
考试焦虑又称考试恐怖,是指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考前或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复合性情绪障碍,还可伴有失眠、消化功能减退、全身不适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这些状态影响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  相似文献   

13.
不寐,又称失眠,古时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不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位在心,主要病机为心胆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实证有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虚证有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总之乃人体因神不归舍,魂不舍藏所致.现实生活中引起不寐的病因大多为情志内伤,导致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1-3].临床常用安神、镇心、养血类药物进行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笔者使用疏肝解郁、平肝潜阳、养血安神法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不寐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失眠属于中医学的"不寐"范畴,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且与肝、脾、胆、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有关。实证者,多因肝郁气滞化火,引起心神不安所致。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入手,佐以安神宁心。  相似文献   

15.
失眠为临床常见病症,中医学称“不寐”,临床表现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时醒时睡,醒后难以入睡,甚至整夜不眠等。常与头痛、眩晕、心悸、健忘等症同时出现。寐由神所主,心神安则寐,心神不安则不寐,心神不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之所扰与营气不足,前者多实证,后者多虚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程长短不一,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造成严重的身心疾病,长期失眠对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康复带来严重影响。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我们采用练习内养功的方法防治失眠的同时,结合实施心理护理和辨证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失眠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失眠又称不寐,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是常见而又较难治的疾病,轻者入眠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严重者可整夜不眠,可反复数年不愈,给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现就失眠的中医辨治作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心主神志,正常的睡眠必须要心神平和。虽然失眠原因诸多,但究其本源是各种原因导致心神不安、心神失养而致。其病位在心,与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阴盛阳衰、气血失调有关。常见思虑劳倦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不安。素体虚…  相似文献   

17.
张智华  杨丹 《河北中医》2009,31(11):1725-1726
失眠是一种在明显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以长时间睡眠障碍为表现的心理、生理障碍性疾病。失眠会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疼痛和恐惧等症状,并且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又称焦虑性神经症(Anxiety Neurosis),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症状为特征。焦虑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致,其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19.
陈红梅  王威 《河北中医》2009,31(9):1308-1309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相似文献   

20.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它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情绪障碍,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焦虑障碍主要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社交焦虑障碍(SP)、惊恐障碍(PD)、强迫障碍(OC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GAD是临床常见的焦虑综合征之一,其典型症状包括警觉性高、担心、易激惹、肌紧张增高、震颤和心悸等自主活动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