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输血与检验》2021,23(5)
目的为减少血液报废,探讨可行的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方案。方法筛选2012年~2017年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中核酸反应性且其他血液筛查标志物无反应性的献血者,召回42人进入归队流程。通过血清学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核酸检测方法进行归队检测标志物(HBV、HCV、HIV和TP)的检测,设计核酸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流程。结果第一轮归队检测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反应性核酸检测反应性的15人;两者均为无反应性的27人。此27例再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中9例为Anti-HBc、Anti-HBe两项都是反应性,14例为Anti-HBc反应性。第一轮检测Anti-HBc、Anti-HBe一项或两项反应性的献血者,第二轮检测仍为反应性,建议在第一轮永久屏蔽。4位献血者召回检测的所有项目均无反应性,建议可以回归献血者队伍。结论探讨了核酸检测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方案的可行性,初步确定核酸反应性献血者归队判断规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输血杂志》2016,(1)
目的评估HBs Ag和HBV DNA的指标组合用于HBs Ag反应性献血者归队识别的可靠性。方法以HBs Ag电化学作为第3方检测试剂对核酸无反应性但HBs Ag反应性血液进行复核,筛选出不被其他检测试剂证实的HBs Ag反应性献血者;通过献血者的跟踪检测确定存在的HBV感染者;以HBs Ag联合HBV DNA(单检)作为基本组合,与抗-HBs(定性)、抗-HBs(定量)和抗-HBc搭配形成6个检测指标组合,比较不同组合对已确定的HBV感染的检出能力。结果在173名HBs Ag反应性献血者中确认出7名存在HBV感染;HBs Ag+HBV DNA(单检)对HBs Ag反应性献血者中HBV感染的检出率为0.41/万(0.12/万,0.70/万),在6个检测指标组合中最低,而联合了抗-HBs(定量)和抗-HBs(定量)+抗-HBc的2组检出率最高[1.45/万(0.91/万,1.99/万)]。结论仅以HBs Ag+HBV DNA作为HBs Ag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评价的指标并不足以保证血液的安全性,抗-HBs(定量)可能是需要附加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HBV反应性献血者归队风险,探讨HBV归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对江苏地区既往因HBs Ag+或HBV DNA+被屏蔽的无偿献血人群,屏蔽期6个月后重新抽血,进行常规ELISA(HBs Ag、抗HCV、HIV Ab/Ag、抗TP ELISA)筛查和3次NAT混样检测。对于ELISA和核酸无反应性的标本,再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检测。结合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献血者乙肝疫苗注射史,设定4种HBV血清学标志物合格模式,综合评估献血者是否符合归队要求。另外,比较常规筛查与ECLIA法两种检测模式在HBV感染的检出率及HBs Ag+和HBV DNA+献血者的归队合格率上的差异。结果: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有737名HBV初筛反应性献血者提出归队申请,其中既往因HBs Ag+或HBV DNA+被屏蔽的献血者分别为667例和70例。737名献血者重新抽血并接受检测,其中通过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HBV的检出率最高,占比43.15%(318/737),HBs Ag ELISA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反应性标本的假阳性情况,探讨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政策在我国实施的意义,以及合适的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方案。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60 856份开展ELISA检测,对HBsAg和抗-HCV反应性标本开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及血清学确证试验,并对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阴性献血者在6~12个月后进行追踪检测。结果两个项目两种ELISA试剂检测结果不相符率达54.2%,349名ELISA检测方法单试剂反应性者PCR呈阴性者328份,确证试验阴性者259份;297名ELISA检测方法双试剂反应性者PCR呈阴性者120份,确证试验阴性者32份。HBV项目单试剂反应性组与双试剂反应性组PCR结果比较,χ2=123.224,P<0.01;HCV项目单试剂反应性组与双试剂反应性组PCR结果比较,χ2=93.029,P<0.01。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阴性献血者有109名被追踪检测成功,其中98人检测结果为ELISA双试剂阴性NAT阴性,并有91名献血者成功归队。结论可以利用核酸检测和ELISA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制定适合我国的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方案,提高献血者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输血杂志》2017,(5)
目的探索建立嘉兴市梅毒(syphilis)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检测方法,研究制定本市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对梅毒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跟踪随访,在检验结果反应性暂时屏蔽一定时间(≥6个月)后将他们召回,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TP DNA的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对复检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实施归队处理。结果 TPELISA检测53 531例献血者标本,其中ELISA双试剂阳性317例,TP-ELISA单试剂阳性标本217份,经TPPA试验阴性或不确定120份,联系到72例,实际前来血站检测28例。28例献血者半年后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可以归队。结论建立了嘉兴市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检测方案,对复检结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实施归队处理(可以归队献血者28例)。探讨制定了本市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对于消除永久屏蔽对假阳性献血者身心造成的压力和伤害,缓解血液供需之间的矛盾,减少长期固定献血者的流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试剂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半年后检测合格后再次献血的可行性,尽可能减少无偿献血队伍中人员流失。方法 HBsAg、抗-HCV、抗-HIV、抗-TP单试剂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6个月后到血站抽取标本复查,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标本交接时,选择"复检、二次复查"与无偿献血者"复检、二次检验"区分开。结果 97人份半年后重新抽取标本,按照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的检测项目及标准检测后,80人份检测结果合格,复查合格后重新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37人,占合格人数的46%。复查合格后参加献血2次的人数为6人。结论单试剂有反应性献血者半年后2次复查合格后献血,可最大限度减少献血者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 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探讨其归队的可行性。方法对抗-HIV单试剂反应性的献血者,经6个月以上的屏蔽期后,抽血按常规标本进行复查。结果 307例抗HIV抗体ELISA试剂单侧反应性献血者样本,仍呈单试剂反应性33例,双试剂反应性,核酸阳性及确证试验阳性1例。结论通过对抗HIV抗体ELISA试剂单侧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随访检测,有效地保障献血员的权益,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输血杂志》2016,(1)
目的制定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收集全国12家采供血机构2013年12月-2015年6月抗-TP ELISA筛查反应性献血者标本373例,经ELISA、TPPA确证检测或/和8周后追踪检测,鉴别这些献血者抗-TP是否为真(假)阳性,确定其是归队还是继续屏蔽。结果在373例抗-TP筛查反应性标本中,确证(经确证试验和/或追踪)抗-TP阳性145例(38.9%,145/373)、不确定4例,此149名献血者可作暂时性屏蔽;抗-TP阴性114例(30.6%,114/373),其献血者可以归队;110例(29.5%,110/373)因未成功追踪而被放弃。结论抗-TP筛查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确证试验ELISA有反应性、TPPA为阳性者,判为抗-TP阳性,暂时性屏蔽;确证试验ELISA有(或无)反应性而TPPA是阴性,8周后追踪检测。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20,(4)
目的:分析对安徽省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情况,验证安徽省献血者归队策略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方法:HBsAg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自屏蔽期满6个月后,可依据自愿原则向屏蔽单位提出归队申请,由屏蔽单位采样后进行初筛检测。初筛阴性者可送检标本至安徽省血液中心进行归队检测,经过伯乐、万泰、丽珠试剂HBsAg检测、丽珠试剂中和试验、万泰试剂HBcAb检测、诺华试剂核酸检测合格后,允许归队。结果: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共收到HBsAg归队标本109人份,归队检测合格者60人份,不合格者8人份,不确定者41人份,归队率达55.05%。归队合格献血者中,合肥地区献血者为25人,其中20人再次献血,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安徽省献血者HBsAg屏蔽与归队策略合理有效,但在献血者追溯、信息传达方面仍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现行献血者归队模式在本血站的实施现状,关爱献血者,保留和稳定献血者队伍。方法对4项血液传染病ELISA法检测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间隔6个月后追踪采样,对上一次屏蔽项目进行双试剂双孔追踪检测,结果均为无反应性时,送检上级机构再次检测和确认,合格后方可归队。结果 2015年1月~2017年2月共献血38424人次,其中138例为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通知归队追踪检测37人,合格34人,归队合格率91%,归队后完成再献血共20人次。结论本血站启动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成效显著,对保障献血者权益,增加献血者信心,巩固献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连地区在常规开展酶免和核酸检测的同时联合电化学作为补充实验,用于抗-HCV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方案。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大连地区无偿献血的血液筛查结果为抗-HCV反应性的献血者,采用酶免、核酸和电化学联合实验的追踪检测,对回召次数和回召时间间隔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期间筛查标本共计192 065份,抗-HCV ELISA反应性献血者679例(0.35%),确定拟跟踪503例(74.1%),成功追踪77例(11.3%),在多次电化学和核酸检测结果都无反应性的前提下,献血后追踪的不同时间间隔及不同次数的酶免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P=0.353),因此选择假阳性率较低的2次和大于3个月作为暂定的回召次数和首次回召时间间隔。结论在现有的检测模式下,血液筛查的检测技术手段很难避免因试剂、生物学等原因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发生,为保护珍贵的献血资源,促进献血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抗-HCV反应性献血者的淘汰与归队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对南通地区假反应性献血者保留与归队情况进行分析,为归队策略提供改进机会.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南通地区2017年10月—2019年9月,假反应献血者保留与归队数据.结果 171例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经该站归队策略检测后,74例不符合归队要求,予以永久性屏蔽;97例符合归队要求,有63例再次献血,其中62例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江苏省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保留与归队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观察保留与归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及ELISA(-)/NAT(+)的献血者标本,经确认为阴性者,血液淘汰,献血资格保留。屏蔽6个月以上的献血者可在省内任一家血站提出归队申请,经常规检测及江苏省血液中心复检合格后允许其归队。用χ2检验比较保留、归队后再献血的不合格率与普通献血者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单ELISA试剂(+)/NAT(-)标本1 615例,经确认阳性67例,不确定42例,阴性1 506例;ELISA(-)/NAT(+)标本831份,经确认阳性809例,阴性22例。共1 528例确认为阴性,保留献血资格。经保留的献血者中,89例再次献血,79例血液检测合格,不合格率11.24%,与普通献血者不合格率(1.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期,全省共596例提出归队申请,218例被归队血站方淘汰,在余下的378份送检江苏省血液中心的标本中,有359份合格,符合归队条件。其中有332例在归队后献血,血液检测均合格。结论江苏省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合理可行,但献血者保留策略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地区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方法 统计该血站2014-2018年抗-TP的检测情况,并采用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对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的献血者进行研究,每周统计检测情况,及时留取抗-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应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确认,将结果及时汇总,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进行第2轮归队检测.3个月后对献血者进行归队检测,及时电话通知并做好沟通等相关工作.结果 该血站2014-2018年抗-TP检测结果共确认反应性献血者数分别为173、176、173、137、144例,假反应性占反应性献血者比例为11.6%、28.4%、35.8%、38.7%、24.3%,占当年采血者的比例分别为0.65‰、1.65‰、1.88‰、1.90‰、0.70‰.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共检出抗-TP ELISA单试剂反应性的献血者51例,使用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后,有26例献血者可以解除屏蔽,占比为51.0%.结论 通过对抗-TP筛查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进行探索,以及对反应性结果进行确认,初步得出使假反应性的献血者重新获得献血资格的技术路线,可减少固定无偿献血队伍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既往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抗-TP中ELISA单试剂反应性或灰区,并被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屏蔽的献血者召回归队的可行性。方法对本站2013年11月—2016年8月间共268名屏蔽>6个月、既往ELISA 4项单试剂反应性或灰区现要求归队的献血者先检测ELISA 4项(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抗-TP)和HBV、HCV、HIV 3项病毒核酸检测;全部合格后,针对屏蔽项目加做第3家ELISA试剂检测和相应确证试验(HBsAg:中和试验;抗-HCV:RIBA;抗-HIV:WB;抗-TP:TPPA),对因HBsAg屏蔽的献血者补充检测抗-HBc,均合格者允许归队。结果 268名献血者按归队流程检测后,共有132名献血者可以回归献血者队伍,总合格率为49.25%(132/268)。结论通过归队流程确实能使近一半的ELISA单试剂不合格献血者归队,保留了一部分血液资源,但这一比例远低于普通献血者的合格比例,血站应慎重对待归队工作,因归队策略的不当选择而召回献血者献血可能会存在安全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输血杂志》2019,(10)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HBV、HCV反应性无偿献血者随访检测结果数据,探讨献血者归队检测确证方案与归队策略。方法按献血者归队规则程序,适用HBV、HCV酶免(ELISA)与核酸检测(NAT)项目,153例来自2008—2017年初筛为HBsAg+/HBV DNA-、HBsAg-/HBV DNA+、抗-HCV+/HCV RNA-、抗-HCV-/HCV RNA+、且在本血液中心的献血次数达≥10次(≥4 000 mL)的无偿献血者进入归队流程,于第3、6个月后进行2次追踪随访检测,采用酶免试验(ELISA)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方法复检反应性项目,并对2次复检结果统计分析其合格率情况。结果本中心于2008—2017年无偿献血812 162献血人次,献血人数429 927,占52.93%。在HBsAg、抗-HCV阳性献血者中分别有34.62%(1 113/3 215)、78.33%(1 048/1 338)为HBsAg+/HBV DNA-、抗-HCV+/HCV RNA-献血者。153例归队复查献血者,其中67 HBsAg+/HBV DNA-献血者经2次随访检测,有91.04%(61/67)成功归队;39例HBsAg-/HBV DNA+献血者经复查,有79.49%(31/39)成功归队;45例抗-HCV+/HCV RNA-献血者,有73.33%(33/45)成功归队;2例抗-HCV-/HCV RNA+献血者追踪复查确认为抗-HCV-/HCV RNA-。该153例随访复查献血者,总的合格归队率为83.01%(127/153)。其中有2例献血者在第2次随访(6个月后)才出现阳性结果。结论献血者中存在HBV、HCV感染康复期群体,也存在HBsAg、抗-HCV指标检测"假阳性"结果,开展献血者归队策略有利于血筛检测结果确证、减少血源流失、完善献血后续服务;本研究也为反应性献血者复检归队的科学管理程序、复检模式、间隔时间提供了实践与理论支撑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输血杂志》2017,(12)
目的了解献血者血液筛查中ELISA法单试剂阳性检测结果假阳性情况,探讨其献血归队的可行性。方法对本地区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251例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相应的确证试验;经过6个月以上的献血屏蔽期后,对此前确证试验阴性的部分献血者再次采集标本进行追踪检测,并及时关注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情况。结果对251例ELISA法单试剂阳性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有31例确证试验为阳性(阳性率为12.35%);经过6个月以上的献血屏蔽期后,对此前确证试验阴性且主动要求献血归队的87例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仍有11例没有符合献血归队条件,76例成功归队的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结论利用ELISA试验和确证试验制定适合的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方案,能有效地保证受血者临床用血的安全,又能保障献血者无偿献血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