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铭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4):3060-3062
目的 探讨放射免疫法(RIA)对ELISA测定乙肝表面抗原灰区标本的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 采用RIA方法对经ELISA检测HBsAg临界值以下的部分标本进行乙肝5项检测.结果 RIA方法HBsAg阳性率为49.02%,有85.29%的标本检出了各类HBV的标志物;按照标志物组合模式计以HBsAg抗-HBe抗-HBc阳性(小三阳)最多(34.80%).结论 受方法学限制,ELISA测定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一定的漏检率,采用高灵敏度的RIA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漏检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献血者血样"灰区"标本进行确证试验及核酸检测,探讨如何设置"灰区"。方法对本中心2011-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 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常规酶免检测,对Cut off值为0.5≤S/CO<1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核酸检测和确证试验。结果对随机选取的部分"灰区"标本,进行NAT和确证试验的结果表明,HBs Ag、抗-HCV、梅毒抗体的"灰区"标本均有一定比例的确证试验及核酸检测阳性。所有抗-HIV"灰区"标本的确认试验及NAT均为阴性。结论 HBs Ag、抗-HCV、梅毒抗体进行"灰区"设置,可以提高血液安全;抗-HIV设置"灰区",则会造成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ELISA检测献血者HBsAg设置灰区以及灰区设置的合适范围。方法用ELISA检测献血者血浆标本后,选取吸光度值在临界值(cut off,CO)值以下30%范围内的血浆标本442份,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是否含有HBV DNA。结果吸光度值在CO值以下10%范围内的标本检出HBV DNA阳性2份,吸光度值在CO值以下20%~10%范围内的标本检出HBV DNA阳性1份,吸光度值在CO值以下30%~21%范围内未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结论为了尽可能减少HBV漏检,保障用血安全,用ELISA检测献血者HB-sAg时应该设置灰区并建议灰区下限设置在CO值以下20%。 相似文献
5.
6.
按照省卫生厅有关文件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我站对德阳市五县一区的血液进行集中管理、采集,统一供应临床用血,实施一年,我站提供临床的血液均来自无偿献血,笔者把2003年无偿献血者血清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阳性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的复检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3月于本院手术和输血治疗的1 3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LISA法抗-HCV检测结果将患者标本分为:A组:阴性(S/CO0.3)240例;B组:灰区(0.7≤S/CO1)902例;C组:弱反应性(1≤S/CO3.8)20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FQ-PCR复检,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 B组灰区和C组弱反应性标本中,FQ-PCR复检分别有41例(4.54%)和172例(83.49%)HCVRNA浓度1 000 IU/ml;ELISA检测抗-HCV双试剂灰区HCVRNAFQ-PCR阳性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抗-HCV双试剂弱反应性HCVRNA FQ-PCR阳性率与单试剂弱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抗-HCV为灰区、弱反应性标本存在一定的HCV RNA阳性标本漏检和误诊,采用FQ-PCR检测对于HCV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3)
目的探讨ELISA法的HIV筛查实验灰区设置的必要性。方法将2012~2016年献血者初筛有反应性的标本送HIV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初筛结果按S/CO值区间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共检测献血者标本165 189例,双试剂或单试剂双孔复查有反应性上报HIV确证实验室630例,其中确证阳性96例;索林试剂初筛有反应性标本514例,115例S/CO值位于0.8~1.0区间的确证结果均为阴性;金豪试剂初筛有反应性标本239例,17例S/CO值位于0.8~1.0区间的确证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ELISA法的HIV筛查实验没有必要设置灰区。 相似文献
9.
10.
梁立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6):2261-2262
目的 了解梧州市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情况,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对梧州市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标本108 879份,进行梅毒传染性标志检测,统计梅毒抗体的阳性数和感染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59%(643/108 879),其中男性412例、女性231例,不同年龄、性别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咨询和体检筛查工作,选择低危行为献血者,对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输血传播梅毒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莱芜市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毒是由密螺旋体属苍白球菌传染引起的疾病 ,梅毒螺旋体侵袭人体后 ,血清中可产生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它可以通过输血传播。笔者对本市 1 993~ 2 0 0 0年无偿献血者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对象 为莱芜市 1 8~ 5 5周岁的健康公民42 2 3 0人。无偿献血组织形式为 :单位组织的集体献血、个体无偿献血 (其中包括街头采血车献血及个人主动来血站献血 )。2 方法 TRUST法 ,试剂由上海荣盛公司提供 ,均经批批检并在有效期内使用。3 统计学方法 χ2检验。结 果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评价梅毒筛查试剂盒质量,为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用梅毒酶联免疫(ELISA)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者再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并用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颗粒凝集法(TPPA)确认,分析梅毒检测结果。结果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总共检测92 761例无偿献血者TP抗体,阳性424例(0.46%);两种ELISA试剂均阳性的309份标本用RPR检测,阳性131份,符合率为42.39%;TPPA验证阳性为298份,符合率为96.44%。两种ELISA检测灵敏性均达到100%,特异性分别81.64%和80.98%,产生一定的假阳性结果。结论国产ELISA两部法试剂灵敏性较佳,两种试剂联用可提高特异性。无偿献血者加做TPPA和RPR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有效的艾滋病检测模式。方法用国产第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作为临床标本的艾滋病毒(HIV)筛查;对筛查阳性标本进一步用国产第三代、进口第四代ELISA法复检;复检两种试剂均为阳性或其中任一试剂为阳性,则送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进行确认。结果国产第四代ELISA法检出144例HIV阳性标本,WB确认阳性132例,阳性符合率为91.67%(132/144);其中131例3个厂家ELISA法均为阳性,且WB确认为阳性,阳性符合率为100%;11例国产第三、四代ELISA法为阳性,进口第四代ELISA法和确认为阴性;1例国产和进口第四代均为阳性,国产第三代ELISA法和确认为阴性;1例国产和进口第四代为阳性,国产第三代为阴性,经确认为阳性。结论用国产第四代ELISA法筛查患者HIV,联合进口第四代ELISA法复检,最后以免疫蛋白印迹法确认的艾滋病检测模式。既节约了成本又缩短HIV检测的窗口期,对预防控制HIV蔓延、减少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新余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分析。方法采用两种ELISA法筛查试剂进行抗HIV检测献血者标本24739例,反应性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单试剂筛查为反应性的标本和阴性标本同时进行核酸(定性)检测,并调查HIV确认阳性者职业和年龄的分布。结果筛查反应性标本20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阳性3例,确认不确定4例,确认阴性13例,单试剂筛查为反应性的标本和阴性标本核酸(定性)检测均为阴性。18~25周岁献血者初筛阳性率为50%,确认阳性3例,确认不确定例数为2例。结论在进行无偿献血者招募时对特定年龄段和特定人群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和经输血传播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采集低危固定献血者的血液,最大限度的降低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单独反应性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本站2017年1月-2019年12月309191人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所有献血者献血时采集血液标本5ml,所有血液标本经血清学、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合格后行核苷酸检测(NAT).分析2017年-2019年无偿献血者NAT...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输血杂志》2015,(9)
目的比较2种核酸筛查系统对血清学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分析不同核酸筛查系统不同核酸试剂降低输血残余风险的情况。方法对2013年8月5日—2013年9月1日共计6 889人(次)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同时平行进行HBV/HCV/HIV的3项联合单标本核酸定性检测(美国诺华核酸检测平台,Procleix Ultrio试剂)。血清学HBs Ag、抗-HCV、抗-HIV阳性标本用阴性血浆稀释6倍,模拟混合标本(美国罗氏核酸检测平台,cobas Taq Screen MPX试剂)检测核酸。血清学HBs Ag阳性标本完善血清学乙肝5项,同时用另1家公司HBs Ag酶联免疫吸附试剂重复试验;抗-HCV阳性标本应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确证;抗-HIV阳性标本采用HIV蛋白印迹法确证。分析不同核酸筛查平台使用不同核酸试剂检测血清学阳性献血者的结果。结果酶免阳性标本6倍稀释后,MPX试剂与Ultrio试剂阳性检测一致率100%。2种核酸试剂对HBV DNA检测结果一致性中等(K=0.640),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HCV RNA及HIV RNA检测结果一致性非常好(K=1.000)。2种核酸试剂一致检出的HCV RNA反应性样品及HIV RNA反应性标本,确证试验均为阳性。45份HBs Ag阳性标本,Ultrio试剂检测阴性MPX试剂检测阳性标本共有7例,1例HBs Ag酶免S/CO值介于1.0-2.0,6例S/CO值1.8。另1种进口HBs Ag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7例2种NAT结果不一致标本中6例阳性,1例阴性。其中2名在6个月后复检,酶免及2种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HBs Ag阳性献血者中,MPX试剂HBV DNA检出率高于Ultrio试剂;抗-HCV与抗-HIV阳性献血者中,HCV RNA和HIV RNA检出率MPX试剂与Ultrio试剂差异不显著。血液筛查工作中,核酸检测与血清学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应重视血清学检测试剂与核酸检测方法试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使二者互补,降低由于核酸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导致的漏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确立HIV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电化学发光检测(ECLIA)的屏蔽界限值,用以筛选适宜进入归队流程的HIV反应性献血者,提高献血者管理效率。方法 分析2019年2~10月92 001名献血者的检测结果,采用常规筛查模式(2遍酶免和1遍核酸)共筛查反应性标本177份,并补充电化学发光检测(ECLIA),通过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证。将筛查反应性标本分为3组:A组为血清学和核酸同时反应性、B组为血清学单反应性、C组为核酸单反应性。通过绘制ROC曲线,以99%特异性对应S/CO低值作为相应血清学方法的屏蔽界限值,评估其在献血者分类中的功效。结果 常规模式共检出177份HIV反应性标本,包括A组34份、B组142份、C组标本1份,阳性预期值(PPV)分别为100%、0.75%、100%。电化学发光检测模式(1遍ECLIA和1遍NAT),共检测HIV反应性标本67份,包括A组34份,B组32份,C组1份,阳性预期值分别为100%、3.7%、100%。2)HIV检测结果显示多样性,36份真阳性标本中,包括1名HIV精英控制者和3名HIV的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本地区献血者HBV/HCV/HIV血液检测结果。方法 采用2种酶免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HIV Ag-Ab ELISA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及单试剂反应性的标本进行8人份混样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定性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HCV RNA、HIV RNA反应性标本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HBsAg、抗-HCV和HIVAg-Ab ELISA检测总反应性率为0.71%(2 381/334 781),双试剂反应性率为0.37%(1 251/334 781)。333 530例标本进行NAT检测,共检出682个NAT反应性pools,拆分出367例NAT反应性标本(拆分反应性率为53.81%),其中在ELISA非反应性标本中检出351例NAT反应性标本,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检出16例NAT反应性标本;NAT反应性标本中360例为HBV DNA+、6例为HCV RNA+和1例为HIV RNA+。追踪随访5例ELISA-/NAT+的献血者,确定4例为HCV感染者,1例为HIV感染者。结论 开展NAT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病毒“窗口期”等造成的残余风险,有效保障了南阳地区的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