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悬浮红细胞存储时间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悬浮红细胞输注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2019年本科36名再生障碍性贫血76次输血,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临床特征,献血者特征和红细胞储存时间等对悬浮红细胞输注疗效的影响.结果 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悬浮红细胞输注疗效与患者的体重(P<0.01)、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钾离子(K+)浓度和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离心制备法将储存0~7 d(0~7 d组,n=10)、8~15 d(8~15 d组,n=10)、16~23 d(16~23 d组,n=10),24~31 d(24~31 d组,n=9)的悬浮红细胞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2、24 h取样测定其K+浓度和FHb含量,比较不同储存时间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和FHb含量.[结果]制备前,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的K+和FHb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储存时间越长,K+和FHb含量越高.制备后24 h,0~7 d组、8~15 d组、16~23 d组、24~31 d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分别为(3.23±0.52)、(3.31±0.87)、(2.98±0.63)和(3.21±0.86) mmol/L,均低于人体正常K+参考值上限.制备后12 h、24 h,各组FHb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储存时间越长,FHb含量越高.制备后24 h,四组FHb含量分别为(0.26±0.11)、(0.41±0.20)、(0.72±0.37)、(1.05±0.37)g/L,24~31 d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影响不大,在制备后24 h的保存期内K+浓度均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上限,但对FHb的影响较大,建议避免使用接近储存期末的悬浮红细胞进行洗涤红细胞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方法 将储存3 d(3 d组,n=6)、16 d(16 d组,n=6)及31 ~35 d(31 ~35 d组,n=7)的悬红,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6和24h取样测定其[K+]和FHb.结果 3d组、16 d组和31 ~35d组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h时[K+]分别为(3.26 +0.57)、(3.39±1.12)及(2.97 +0.95) mmol/L(P >0.05),且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3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 h时的FHb分别为(0.29±0.18)、(0.63±0.40)及(1.06±0.55)g/L,其中31 ~35 d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FHb明显高于3d组(P<0.01).结论 悬红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影响不大,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h保存期内的[K+]均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上限,但对FHb含量有较大影响.建议尽量避免使用接近储存期末的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悬浮红细胞储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所采集的6名无偿献血者血液(400 m L/袋),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简称悬浮红细胞)400 m L×6袋,每袋随机均分为4组,含3个实验组:分别在去白悬浮红细胞的MAP保存液内加入ASTA使其终浓度(μmol/L)分别为5(A组)、10(B组)和20(C组);1个对照组:只加入作为ASTA溶解液的DMSO(D组)。4组悬浮红细胞于2-6℃保存至d7、d14和d35时,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悬浮红细胞内活性氧族ROS的表达状况,以荧光酶标仪测定红细胞内ROS含量,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红细胞内MDA含量,以化学比色法测定ATP含量。结果悬浮红细胞保存至d7、d14和d35时,B组ROS含量(荧光强度/mg Hb)分别为148.13±5.49、156.02±13.79、196.98±23.53,与D组相同时间点的204.26±28.69、245.17±15.81、287.52±29.02相比明显降低(P0.05);B组MDA含量(μmol/mg Hb)分别为7.32±2.56、15.53±3.24、29.48±4.71,与D组相同时间点的23.55±5.08、33.01±4.42、50.76±7.59相比明显降低(P0.05);B组ATP含量(μmol/g Hb)分别为7.37±1.36、5.72±0.77、4.05±0.66,与D组相同时间点的3.81±0.40、3.14±0.45、2.36±0.47相比明显升高(P0.05)。A组和C组的ROS含量、MDA含量、ATP含量与相同时间点的D组相比,也均获得了与B组相同的结果,但其效果要逊于B组。结论 ASTA可通过抑制储存悬浮红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延缓ATP含量的降低,来改善保存质量。ASTA终浓度10μmol/L可能是保存红细胞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新鲜全血4℃储存时间不同后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差异。方法全血采集后4℃冷藏储存,分别于全血采集当日(d0制备组)和第二日(d2制备组)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制备过程中白细胞残留量、血液过滤时间、滤器损失血量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检测全血冷藏储存不同时间Hct、MCV、RBC、Hb数值,2组去白悬浮红细胞的pH值、K~+、Na~+、游离血红蛋白及血浆溶血率。结果 d0制备组和d2制备组的滤白时间分别为(7.67±1.95)min和(11.55±2.43)min,2组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分别为(305.21±21.95)mL和(311.11±21.08)mL(P0.05),滤器损失血量和去白悬浮红细胞的白细胞残留量无差异(P0.05),全血冷藏储存不同时间Hct、RBC和Hb的数值变化均无差异(P0.05),采血后即刻、d0制备前及d2制备前MCV值分别为:(89.37±2.57) fL、(89.68±2.74)fL、(90.30±3.25) fL(P0.05),2组去白悬浮红细胞的K~+、Na~+、pH值以及游离血红蛋白的数据无差异(P0.05),d0制备组血浆溶血率低于d2制备组(P0.05)。结论随着全血冷藏时间的延长,全血中红细胞体积增大,造成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差异和血浆溶血率的增加。建议全血采集后冷藏储存10 h内完成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49-150
分析不同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输血安全性的影响。随机选取进行无偿献血的83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血液采集标本,并在采集的第1、1530d对标本的RBC-C3b、RBC-SOD、RBC-IC及IL-8进行检测,对比变化情况。血液储存第15d与第30d的RBC-C3b与RBC-SOD水平均明显比第1d低,RBC-IC与IL-8水平明显比第1d高(P0.05);且血液储存第30d的RBC-C3b与RBC-SOD水平均明显比第15d低,RBC-IC与IL-8水平明显比第15d高(P0.05)。血液储存时间越长,红细胞免疫功能越低,为了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应尽量为患者输入储存时间在半个月以内的血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储存期间更换添加液对红细胞储存的影响,验证更换添加液能否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方法将20名O型献血者的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更换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更换组在储存d14更换添加液(SAGM)。2组均在存储d3、d7、d14、d21、d28和d35进行采样检测。Na~+、K~+、葡萄糖和乳酸为所测定的生化指标。结果更换添加液后(d21—d35),更换组上清液中K+浓度分别为(7.45±1.22)mmoml/L、(11.77±1.81)mmoml/L、(15.60±2.21)mmoml/L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浓度分别为(5.28±0.56)mmoml/L、(6.44±0.70)mmoml/L、(7.51±0.75)mmoml/L低于对照组(P0.05);更换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31.72±1.46)mmoml/L、(30.36±0.83)mmoml/L、(31.2±1.40)mmoml/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储存期间更换红细胞添加液可以补充葡萄糖,去除乳酸等代谢废物,从而达到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的目的。更换添加液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可以较快的进入临床实践,减轻红细胞储存损伤,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离体后在4℃保存过程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对临床安全输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0份常规CPD保养液充分混匀的全血,从细管小辫端取少量血样作为新鲜血样供当天检测,其余热合封闭成5段小样4℃保存备用(与血液相同条件保存);每次各取1个小样测定,分别于1、2、3、4和5周,对上述标本分别做红细胞C3b受体(RBC-C3b)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检测,同时在d0、d14和d28任取其中25份标本检测RBC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水平和酵母菌激活全血细胞免疫反应产生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血液保存时间在2周以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所下降,但不明显,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RBC-C3b、RBC-SOD明显降低,d0、d14和d21 RBC-C3b RBC-SOD分别为18.84±2.23、16.54±2.42、14.28±2.15;为16222±4322、14111±4213、10459±389;而RBC-IC、IL-8则增高,在d0、d14和d28 RBC-IC分别为5.15±1.56、5.97±1.19、6.72±1.37;IL-8则为65.51±46.32、80.34±39.25、109.67±26.89。结论血液离体后在4℃保存过程中,随时间的延长,红细胞膜有所受损,表现为红细胞(部分)免疫功能降低。在大手术、老年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因补体系统导致溶血性贫血等患者需要输血治疗时,尽可能输注较年轻(<14d)的血液有利于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输过程的振动对悬浮红细胞储存不同时间的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溶血率、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20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袋,对照组常规保存,实验组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水平、纵向、垂直3方向),每个方向振动1 h。分别在振动前、累计振动3 h后,及继续储存至d14、21、28、35留取血样,检测FHb浓度、溶血率、LDH、K~+浓度,分析比较振动前、振动后及不同储存时间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悬浮红细胞在振动后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较振动前显著升高(P0.05),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实验组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逐渐增加,且d14、21、28、35,实验组FHb浓度、溶血率、LD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K~+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储存至d14与d7 FHb浓度、溶血率的增加值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储存至d21、28、35 FHb浓度、溶血率的增加值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储存至d14、21、28、35 LDH、K~+含量增加值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振动导致悬浮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增加,且储存至d14 FHb浓度、溶血率增加值显著增加,储存至d21、28和35时FHb浓度、溶血率增加值无明显变化,不同储存时间LDH、K~+含量的增加值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不同禁食禁水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禁食禁水时间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0例。常规1组患者采用传统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方法;常规2组采用术前10h禁食,4h禁水法;常规3组采用术前8h禁食,3h禁水法;改良组采用术前6h禁食,2h禁水法。术前1 h采用医院用焦虑亚量表[ HAD( a)]和抑郁亚量表[ HAD( d)]比较4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程度,并比较术前术中胃液量、术后24 h恶心呕吐情况。结果4组患者术前、术中胃液量比较及术后恶心呕吐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HAD(a)评分为(8.37±1.65)分,HAD(d)评分为(9.01±1.87)分,均低于其他3组[HAD(a)评分分别为(14.52±2.57),(12.34±2.18),(10.26±1.76)分;HAD(d)评分分别为(14.59±2.69),(12.02±2.11),(10.97±1.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912,4.160;P<0.05)。改良组患者术前饥饿、口渴程度,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247,18.431;P<0.01)。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前6 h禁食,2 h禁水可有效控制术前术中胃液量,同时对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饥饿口渴程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禁食禁水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禁食禁水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和改良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的术前禁食禁水方式,即术前12h、6h分别禁食禁水;B组实施术前10h、4h分别禁食禁水的方式;C组实施术前8h、3h分别禁食禁水的方式;改良组实施术前6h、2h分别禁食禁水的方式。对四组术前焦虑抑郁程度、术前术中胃液量、术后24h恶心呕吐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HAD(a)评分、HAD(d)评分明显低于A、B、C组(P0.05)。改良组饥饿、口渴程度明显低于A、B、C组(P0.05)。四组术前、术中胃液量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前6h、2h禁食禁水方式可使术前、术中胃液量得到良好的控制,可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并降低饥饿、口渴程度,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力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9):1254-1256,1261
目的 观察悬浮红细胞及血浆输注对大量输血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该院大量输血手术患者63例,输注悬浮红细胞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输注悬浮红细胞及血浆的32例患者为联合组.比较两组输注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压力对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为研制加压输血装置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将25袋悬浮红细胞随机等分成5组,分别施加10、20、30、40和50Kpa压力,实时记录血流速度;施压前后分别留取部分血样测定红细胞相关指标(RBC、HGB、HCT、MCV、MCH、MCHC)变化情况,测定血浆中钾离子、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红细胞渗透脆性并用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从而评价不同压力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结果 加压可显著提高输血速度。在不同压力下红细胞相关指标变化与K+、IBIL、LDH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游离血红蛋白与溶血率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电镜下观察随着压力升高出现少量异形红细胞,胞膜电子密度有差异,网状结构破坏,网眼不均匀。结论 在50Kpa范围内加压对红细胞损伤影响不大,血液质量符合我国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去白悬浮红细胞在4℃储存不同时间下的红细胞溶血率、细菌生长、生化指标、能量代谢、膜损伤及氧化应激等指标,评价其质量随储存时间的变化.方法 10份志愿者全血于采集当天留取50 mL,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滤白,尽可能去掉血浆层,根据200 mL全血对应红细胞保存液量等比例加入红细胞保存液,置4℃冰箱冷藏保存至终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模拟极端路况下运输悬浮红细胞,研究不同时长振动对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模拟极端陆地运输条件下的振动,选择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水平、纵向、垂直3方向振动,将悬浮红细胞累计振动6 h。分别在振动前、累计振动3 h、4. 5 h、6 h后留取血样,检测游离血红蛋白(FHb)、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溶血率,分析比较振动前后及不同振动暴露时间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悬浮红细胞FHb含量在振动3 h、4. 5 h、6 h分别为1. 30±0. 42 g/L、1. 66±0. 46 g/L和2. 14±0. 54 g/L与振动前(0. 28±0. 06 g/L)相比有显著差异(P0. 05);振动后溶血率较振动前明显增高,振动3 h、4. 5 h、6 h分别为0. 25%±0. 07%、0. 36%±0. 07%和0. 45%±0. 11%,与振动前(0. 04%±0. 02%)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 05;振动后LDH较振动前明显增高,振动3h、4. 5 h、6 h分别为(507. 20±134. 70) U/L、(679. 40±151. 10) U/L和(838. 50±169. 90) U/L与振动前[(69. 4±27. 9) U/L)比较有显著差别,P0. 05;振动3 h、4. 5 h、6 h K~+浓度分别为(9. 6±0. 72) mmol/L、(10. 2±0. 84) mmol/L和(10. 6±0. 84) mmol/L均高于振动前K~+浓度[(6. 9±0. 56) mmol/L],P0. 05,振动4. 5 h及振动6 h后的K~+较振动3 h后增高(P0. 05),但振动6 h后与振动4. 5 h后的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剧烈的陆地运输振动可导致悬浮红细胞FHb、溶血率、LDH及K~+含量的改变,导致红细胞振动损伤,且FHb、溶血率及LDH随着振动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影响悬浮红细胞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超微结构,氧化应激水平,包括活性氧族(ROS)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2,3-二磷酸甘油酸(DPG)含量的影响.方法 自2013年5~6月于河北省血液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标本为研究对象.将每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平均分装至4个空血袋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其中1袋纳入对照组(n=6),另外3袋分别加入抗氧化剂ASTA,最后调节ASTA终浓度分别为5、10及20 μmol/L,并分别将其纳入5μmol/L ASTA组(n=6)、10 μmol/L ASTA组(n=6)及20 μmol/L ASTA组(n=6).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未加入抗氧化剂ASTA,只加入等量二甲亚砜(DMSO).将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均于2~6℃冰箱内保存.于储存后第7及14天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超微结构,荧光酶标仪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紫外测试法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统计学分析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及14天时,ROS、MDA及2,3-DPG含量变化.结果 ①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红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正常双凹圆盘状红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棘状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70、61.376,P=0.000);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正常双凹圆盘状红细胞比例均高于5和20 μmol/L ASTA组,而棘状红细胞比例均低于上述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天时,5、10及20 μmol/L ASTA组及对照组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和棘状红细胞比例分别为77.4%与22.6%0、83.6%与16.4%、76.9%与23.1%、73.8%与26.2%;储存后第14天时,则分别为59.4%与40.6%、70.8%与29.2%、58.3%与41.7%、52.8%%与47.2%.②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30、27.515,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亦明显低于5和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和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04.3±28.7)相对荧光强度/mgHb与(245.2±15.8)相对荧光强度/mgHb;而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48.1±5.5)相对荧光强度/mgHb和(156.0±13.8)相对荧光强度/mgHb.③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698、21.398,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亦明显低于5和20 μmol/LASTA组,5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亦明显低于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3.6±5.1)μmol/mgHb与(33.0±4.4)μmol/mgHb;而10 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7.3±2.6) μmol/mgHb和(15.5±3.2)μmol/mgHb.④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76、17.443,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显著高于5和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和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517.1±106.2)μg/L与(417.6±62.9)μg/L;而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789.1±48.2)μg/L和(677.5±90.8)μg/L.结论 ASTA可通过降低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延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速度,减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的进度.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液中,ASTA的最佳处理浓度是否为10 μmol/L,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统计我院近3年来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对临床输血疗效的影响,为临床评估输血不良反应对输血疗效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输血治疗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对比分析阳性组(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和阴性组(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间输血疗效有无统计学意义,并按照血液品种将入选的全部输血不良反应病例分为红细胞组、血浆组、血小板组,进一步比较各组输血疗效的差异。结果阳性组的输血无效率(46.1%)明显高于阴性组的输血无效率11.6%(χ2=118.48,P0.05)。血小板组输血无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χ2=26.528,χ2=6.309 P0.01)。结论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显著增加临床血液的无效输注率,各成分血输注中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导致的输血无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方法:去白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A、B、C、D4组,B、C、D组悬浮红细胞保存液内加入ASTA,其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 μmol/L,A组只加入ASTA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去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大大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进一步观察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及伤口愈合的影响,笔者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各大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08例肿瘤患者跟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