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采供情况,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血液中心2010~2015年献血人数、献血量、献血人群年龄分布、固定献血者献血比例及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和献血量有所增长外,献血量、献血人次分别由2010年的202 002 U、114 388人次下降到2015年的178 997 U、104 844人次.临床用血受采集量下降的影响也呈逐年下滑的趋势.35岁以下献血者占70.0%以上,固定献血者占30.7%.结论 从2011年开始采供血量逐年下降,主要是因为献血人数及献血量逐年降低,2015年有反弹趋势;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固定献血者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承德市无偿献血现状,挖掘更多的潜在献血者,为献血者招募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信息,统计各采血点献血人次、献血总量及400 ml献血比率等数据。结果承德市2008~2013年共采血164 451人次,县城采血点献血人数达到73 375人次,占献血总人数的44.6%,献血量占到总献血量的49.5%,均排在第一位。结论在用血量快速增长、血源招募相对乏力的情况下,保持并提高400 ml献血比率是保障供血的关键。同时,根据各采血点的特点,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提倡献血过程中的人性化服务,打动潜在献血者,提高招募实效,才能确保充足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承德市无偿献血现状,挖掘更多的潜在献血者,为献血者招募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承德市无偿献血者献血信息,统计各采血点献血人次、献血总量及400ml献血比率等数据。结果承德市2008—2013年共采血164451人次,县城采血点献血人数达到73375人次,占献血总人数的44.6%,献血量占到总献血量的49.5%,均排在第一位。结论在用血量快速增长、血源招募相对乏力的情况下,保持并提高400ml献血比率是保障供血的关键。同时,根据各采血点的特点,采取多种宣传形式,提倡献血过程中的人性化服务,打动潜在献血者,提高招募实效,才能确保充足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建立采供血机构竞争性绩效考核管理方案,保障血液供应。方法 建立深圳东部地区采供血机构献血服务科竞争性绩效考核体系,实验组为2021年5~10月实施竞争性绩效考核体系后采血数据;对照组为2020年同期常规考核管理的采血数据。分析比较2组:固定献血点总献血人数占比、新献血者人数占比、400 mL捐献率和采前淘汰人数占比;每班次采集量、员工个人平均采集量和固定献血点人均捐献量的增长率;首次机采人数占比、重复献机采人数和双份机采人次占比;红细胞调入量和调出量占比;团体献血与街头献血构成比。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固定献血点总献血人数占比81.13%、新献血者人数占比为58.14%、400 mL捐献率为76.55%,分别高于对照组75.87%、57.91%、65.92%(P<0.05),采前淘汰人数占比为18.87%,明显低于对照组24.13%(P<0.05);每班采集量、员工个人平均采集量和固定点人均捐献血量同对照组比分别增长54.29%、52.21%,3.36%(P<0.05);新增首次机采献血者人数占比43.90%,高于对照组19.61%(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制定和调整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对初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的献血情况进行调查。方法统计在本站参加无偿献血的初次献血44 769人次,重复献血38 462人次的单次献血量、采血不足量比例、血液检测感染性指标并作比较。结果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的单次捐献400 m L比例、血液检测感染性指标合格率(除ALT外)、采血不足量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展更多的初次献血者成为重复献血者是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招募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武汉血液中心进行采血能力的评估,找到影响采血效率的因素,为中心制定"十三五"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找出与采血量之间存在直线相关的指标,用弹性系数计算公式找到与采血量高度相关的指标。通过公式计算出理论采血数,对比理论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距,找到需要重点投入的指标。结果职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人数、采血岗位人数、宣传招募工作人员、纪念品经费、献血点数量及固定献血人数这七个指标与采血量高度相关(P均0.05)。职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采血岗位职工总数及固定献血点数量这四个指标对于采血量有较好的弹性(Ed分别为2.44、4.05、1.82、1.13均1)。从宣传招募和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人力资源方面公式计算出的理论采血量与实际采血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4,t=-1.570);献血设施和献血点方面公式计算出的理论采血量与实际采血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1)。结论以本中心现有的人力、财力、物力理论上很难满足年采血量80吨的血液供应。要在现有基础上尽量保证本地区充足的血液供应,除挖掘自身最大潜能外,还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2004~2010年深圳市无偿献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忠  钟福玲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68-970
目的对2004年以来,本中心在采血量、献血者队伍的构成、献血者流失的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的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自2004年以来,采血人次和采血量在逐年攀升;多次献血者(资料库数据显示有2次或以上献血记录的献血者)的比例以2004年最高,而在2005年大幅回落,随后逐年有所增加,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多次献血者比例有明显减少,但是,多次献血者的总人次仍比2009年有所增加;献血者以20~45岁的青壮年为主;12%以上的献血者因为献血前筛查不合格而被淘汰。结论本中心在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改革和创新是应对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2~2020年山东省团体无偿献血的发展趋势,为完善招募策略,促进无偿献血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2012~2020年全省团体采血人次/采血量,团体采血人次/采血量占年度总采血人次/总采血量的比例,分析团体无偿献血的发展趋势.结果 山东省团体献血人次/献血量逐年增长,由2012年的83847人次/1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预约"模式在创建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在重庆市血液中心捐献机采成分血的无偿献血者为对照组,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在该中心捐献机采成分血的无偿献血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即等献血者主动上门;观察组采用"主动预约"模式进行招募,统计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采集量、保留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采集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成分献血者人数由15 634人减少至14 395人;次数由25 156人次增加至37 945人次;采集量由34 502U增加至52 337U;保留率由16.96%上升至35.85%;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采集量比例分别由19.27%上升至36.96%,47.42%上升至73.53%,50.27%上升至75.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预约"模式是创建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献血招募的新思路,以缓解血液供需紧张局面。方法对绵阳市2004~2008年献血人次、献血量、献血者区域分布及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人数和献血量逐年上升,临床用血量逐年递增。但每年1、7、8、12月献血人数、献血量明显偏低,血液采集的季节性困难状况明显。无偿献血者以城区为主。结论应建立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弥补血液偏型和淡季献血不足困难,保证临床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成效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 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举措包括工作人员多角色扮演机制建立、献血流程优化无缝对接、献血服务规范专人整体护理、人性化的献血后延伸服务机制建设、精准招募和预约献血实施、多种关爱激励保留机制建立、量化的绩效考核方案实施及开展多项目的创新和研究等,对2012-2016年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献血量,新增成分献血人数、人次,当年重复献血人数、人次,流失成分献血人数、流失比例和血液检测结果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由3 333人增加至4 268人,构成比由41.7%上升至67.5%(P0.001),固定献血人次由9 798人次增加至18 641人次,构成比由66.5%上升至89.4%(P0.001),固定献血量由13 605.8 U增加至28 195.6 U,构成比由69.0%上升至91.6%(P0.001);新增成分献血者固定献血人次由1 178人次增加至2 578人次,构成比由17.6%上升至45.0%(P0.001);1年内献血3次以上的成分献血人次由7 112人次增加至15 599人次,构成比由48.2%上升至74.8%(P0.001);成分献血流失人数由4 767人下降至3 348人,构成比由64.3%下降至51.7%(P0.001);成分献血初筛合格率由71.1%上升至85.5%(P0.001),血液检测合格率由99.11%上升至99.64%(P0.001)。结论 多措并举的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实施是保障机采血小板稳步增长,提供安全、充足血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年度机采血小板采血数量和献血人群及各血型采供比例情况,分析临床用血规律,为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招募和供血服务及建立机采快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2009年机采血小板采供血数据,计算采供血量,分析机采成分血使用情况及各血型使用的构成比例,以及献血者年龄血型、不同年龄段血液报废率等.结果 2009年采集5823人次,采集机采血小板8819治疗量.献血人员构成以21至25Y人员为主,共采集3257人次,占所有机采献血人次的55.9%(3257/5823),同时其淘汰人次也相对较高40.4%[(18+3)/(49+3)],其次为26至30Y的献血者占12.3%(716/5823).男性献血者占献血人次的74.3%(4325/5823),女性献血者占25.7%(1498/5823).各种血型年度间构成比例基本稳定,变化不大,其采集比例顺序是:O型、B型、A型、AB型,年度内构成比例基本稳定,各月份间比例变化不大.结论 研究结果对今后自愿无偿机采献血者的招募,采血计划的制定,机采血小板的储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并评价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路径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基层采供血机构健康教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初次成分献血者2 9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对照组按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施健康宣教。比较2组献血者的一般情况,路径实施前后成分献血知识知晓率,2组献血者的固定、重复献血人数、人次和献血频次等。结果 2组献血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实施前后献血者成分献血知识知晓率由26.3%上升为84.3%(P0.01);观察组、对照组固定献血人数比例分别为40.2%、26.7%(P0.01);固定献血人次比例分别为79.2%、66.4%(P0.01);观察组总献血频次3.8次、固定献血者献血频次7.4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次和6.4次。结论本研究设计的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路径符合初次成分献血者健康教育需求,在献血者保留、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中有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某市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特点,为制定献血者的组织、教育、动员、招募和保留工作策略,以及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6年梧州市献血4次以上自愿无偿献血者为对象,分析该人群的献血特点。结果2000~2004年献血4次的人数逐年增多,2005年开始呈逐年递减趋势,献血5次及以上献血人数则逐年增加(χ^2=62.44,P〈0.005);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200ml献血人数逐年递减,300、400ml和成分献血人数逐年增加(χ^2=3790.23,P〈0.005),大部分重复无偿献血者在前3次献血中以献血200ml为主;献血次数越多,平均每次献血间隔时间越短(F=42.85,P〈0.01);单次献血量增加的平均间隔时间,根据单次献血量和所献血液品种情况有明显不同(F=63.49,P〈0.01);固定献血者人数占重复无偿献血者的比例与献血次数成正比(χ^2=193.83,P〈0.005),在献血6次及以上人群中,固定献血者比例高于非固定献血者。结论根据重复无偿献血者献血规律,做好市场细分工作,有助于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3—2017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属13县(市)无偿献血情况,为深入了解民族地区血站无偿献血现状,制定有效的招募、采血方案,保障民族地区临床用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分别对近5年来四川省阿坝州下属13县(市)无偿献血人数、献血量、献血者的人口特征等信息进行资料收集,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阿坝中心血站共计采血15 493人次,献血人次5年总增长率为28.0%。不同县(市)千人口献血率存在显著差异;千人口献血率与地区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18—35岁,大专文化人员和公务员献血人口比例较大;汉族献血者人口占比最高;各县(市)献血者人口特征分布有明显差别。结论阿坝州无偿献血人次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同县(市)地理学、人口学特征会影响到该地区献血人次和千人口献血率。血站可基于本研究结果,因地制宜,优化招募、采血方案,提高阿坝州无偿献血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浙江省低危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建立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包括成分献血者精准招募、献血环境改善、献血流程优化、成分献血服务规范提升、成分全过程整体护理、个性化机采方案制定、成分献血全过程宣教、关爱激励机制建立等措施,对2012-2015年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人次、年献血频次(年献血频次=人次/人数)和血液检测结果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固定成分献血者人数由2012年1 278人增加至2015年1 922人,构成比由16.0%上升至29.7%(P0.001),固定献血人次由7112人次增加至14440人次,构成比从48.2%上升至72.8%(P0.001);成分献血者年均献血次数由2.22次/年上升至3.06次/年,固定献血者由6.46次/年上升至7.51次/年;2012-2015年固定、重复和初次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234%、0.672%和1.48%(P0.001)。结论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建设策略是成分献血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机采血小板稳定、充足、安全供应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桂林市开展互助献血半年来互助献血情况,探讨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的差异以及血液检测合格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情况。方法统计2013年7月1日-9月30日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人数,分析比较2类人群在献血比例、性别、年龄、献血频次、献血量之间的差异,以及血液检测结果的比较,同时统计分析血液检测合格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情况。结果互助献血占献血总人数的7.07%;互助献血者主要以男性、第1次献血、献血量为200 m L的青年或青壮年为主,而无偿献血者以男性、多次献血、献血量为400 m L的青壮年或中老年为主;互助献血和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单项不合格率(HBs Ag、ALT)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检测合格的第1次和多次献血的互助献血者1年之内再次献血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互助献血多从亲情和友情角度出发,多属有目的的被动献血,要使互助献血者转化为无偿献血者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淮安市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人群分布特征,探索无偿固定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措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2年5月1日~2017年4月30日进行志愿捐献机采小板的固定献血者进行分析,将收集的献血次数、献血量(单位)、献血人份,以及献血者的年龄、学历、职业等信息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约占总献血者人数的36.7%,男性和女性的捐献比例约为4:1;血型分布与临床需求一致,约为3∶3∶3∶1;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主要分布在40~49岁;不同年龄组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男女捐献人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初中学历人群较高,职员及工人捐献比例较高,脑力及体力混合型劳动者是志愿捐献血小板的主导人群。结论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均影响其献血行为;机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保留及招募应注意招募常态化、信息系统化及服务便利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可能在采血活动中导致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持续改进,减少血液浪费和血源流失。方法统计中山市2016年采集全血的情况,分析是否与献血者性别、献血频次、献血模式、献血环境、献血量和采血岗工作人员资历等因素相关。结果 2016年44518例献全血的无偿献血者中,发生采血不足量344例,发生率为0.77%,1-12月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献血者性别、献血频次、献血环境、献血模式和献血量的不同对采血不足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岗工作人员的资历对采血不足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献血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加强对女性和首次献血者献血过程的心理护理,可以降低采血不足量的发生和尽可能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海南地区不足量献血情况,了解不足量献血的分布状况,寻找不足量献血产生规律,为减少不足量献血的产生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4年2 454例不足量献血数据信息,统计分析不足量比例及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海南地区2014年不足量献血比例为2.74%,重复献血和首次献血、街头献血和团体献血、男性献血和女性献血产生的不足量献血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除重复献血和街头献血以外,400 m L献血和200 m L献血产生的不足量献血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献血者自身状态是不足量产生中的重要因素。做好献血服务,加强与献血者沟通交流,提高采集技术,有助于减少采血不足量发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