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95例DPN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统一的辨证标准辨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气滞证6个单证,将单一证候组合形成复合证型,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血瘀证(78.71%)、阴虚证(63.31%)比例较高,阳虚证比例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加;血瘀证比例随年龄的增长和病程延长而增加,阳虚证、血瘀证均与糖尿病病程具有显著相关性(r=0.122和0.115,P0.01);不同病程组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气虚、阴虚、气阴两虚证比例有降低趋势,阳虚、阴阳两虚证所占比例增加。阳虚证较非阳虚证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率明显增高(P0.05);体重指数与痰湿证、糖化血红蛋白与阴虚证、空腹血糖与气虚证均有显著相关性(r=0.181和0.105和0.117,P0.05或0.01)。结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特点,可以为DPN的中医辨证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DPN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其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或住院DPN患者380例,收集其中医症状信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DPN≤5年者,主要以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痰湿为主;510年以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痰湿为主,但阴虚呈现下降趋势,而阳虚呈现上升趋势;10年以上则以气虚、阴阳两虚为主,兼有血瘀、痰湿。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本虚标实之证。虚证以气阴两虚为多;实证以血瘀、痰湿为多。本病不同发展阶段,病机重点有所不同,但气虚血瘀为其共有病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进而为有效的指导临床论治,提升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0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该病的分型标准,按照统计学方法,探讨该病的征型分布规律。结果:本病证型分布由大到小依次为:气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肝肾亏虚型,病机演变过程:随着糖尿病的发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按照气(阴)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阳虚血瘀→肝肾亏虚血瘀的规律而演变。结论:阴亏是发生DPN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贯穿DPN的始终。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血瘀证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红霞  魏华  冯维斌 《中医杂志》2004,45(9):674-67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简称DPN)为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引起DPN的因素主要为缺血及代谢障碍.其中缺血主要是因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改变了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特征,造成供应神经营养的血管在血流动力及血管壁均受损,致神经缺血缺氧而成.  相似文献   

5.
提出体质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体质形成的原因。不同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存在差异性,不同体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同的中医证候。重视辨证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地位,建立具有创新性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病因学理论,促进中医学术进步,并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干预的可行性,为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证模式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归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中医证型,探讨中医证型与其病变程度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192例DPN患者,通过检索文献,初步拟定46个中医症状和体征,进行量化赋值。采用R型聚类、简单对应分析进行统计学推断。结果在聚类图的适当位置截取,46个中医症状聚为5个基本证型: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瘀血痹阻证和痰湿阻络证。对应分析显示,中医证型与病变程度分级相关联(χ2=30.752,P<0.01),气虚证与DPN的Ⅰ级(无症状的DPN)最近,阴虚证与Ⅱ级(有症状的DPN)最近,阳虚证与Ⅲ级(功能受累的DPN)最近。瘀血痹阻证和痰湿阻络证在二维投影图的中间,与DPN病变程度某个分级的关系均不十分明确。结论气虚、阴虚、阳虚、瘀血痹阻和痰湿阻络是DPN的中医基本证型。随着DPN病变程度的进展,中医证型也发生由气虚、阴虚到阳虚的转化,而瘀血、痰湿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种族、遗传、糖尿病痛程、高血糖、肥胖、高凝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DPN的流行病学、DPN发病机制中医学认识、现代医学认识及应用红外成像技术(热CT)观察研究DPN各证型热辐射变化规律的临床意义。表明热CT能够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从而使DPN中医辨证更为规范、科学。为祖国传统中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6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证型分布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660例2000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病房以DPN为第一诊断患者的资料,观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临床特点,同时以中医证型为四分类反应变量,对自变量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60例DPN患者中医证型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阴虚血瘀(39.24%,259例)、阳虚血瘀证(29.39%,194例)、痰瘀滞络证(19.24%,127例)、阴虚风动证(12.12%,80例)。不同病程组证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血瘀证比例随病程延长有升高趋势。不同证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C肽(FCP)、收缩压(SBP)、血清总胆固醇(TC)、24小时尿蛋白总量(24 h UC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虚血瘀证比较,阴虚血瘀证Hb A1c升高,SBP、SCr、BUN及24 h UC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2、0.001、0.001及0.007),阴虚风动证24 h UCP亦降低(P=0.34)。多分类Logistic回归示:以阴虚血瘀证作参照,Hb A1c是阳虚血瘀证的反向影响因素,8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8 h UAE)是危险因素;阴虚风动证危险因素为TC、SCr;痰瘀滞络证危险因素为SCr。结论DPN患者血糖控制差与阴虚血瘀证有关,阳虚血瘀证患者病程可能更久并与SBP控制不佳及肾功能恶化有关,DPN合并糖尿病肾病者更易出现阳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DPN早期无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若诊治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患者足部溃疡,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2]。DPN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检以及神经肌电图(EMG)的检查[3]。EMG属于肌电图的一种。目前EMG被公认为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延伸,可以有效反映患者神经病变的程度[4]。DPN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消渴”等范畴,消渴日久,阴津日亏,无以载气,气血无力鼓动,血行不畅阻于脉络[5]。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不同中医证型DPN与EMG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中医证型及其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itc skin response,SSR)的关系。方法记录378名DPN患者的SSR检测结果、血糖、血脂、血压、中医症状及舌脉,按照先辨单一证候,然后将单一证候组合形成证型的辨证方式进行中医辨证。结果 DPN中医证型以阴阳两虚血瘀证最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阴虚或兼痰瘀证、气阴两虚或兼痰瘀证的比例逐渐降低,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的比例逐渐升高。SSR异常率为67.5%,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的SSR异常率与其余各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该组中的主要证型阴阳两虚血瘀证及阴阳两虚痰瘀互结证与SS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SR异常与阴阳两虚血瘀证及阴阳两虚痰瘀互结证之间具有相关性,为DPN的中医辨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素病理分布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糖尿病科确诊的DPN患者240例,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组1和组2。组1患者133例,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组2患者107例,临床表现为疼痛。研究性别、年龄中DPN中医证素病理的分布,在研究DPN中医证素病理的性别分布时,男101例,女139例。在研究DPN中医证素病理的年龄分布时,将患者分为青年组(68例)、中年组(68例)、老年组(104例)。分别比较240例DPN患者不同性别和年龄中DPN中医证素病理分布。结果:在频数方面,肝、湿、痰证素存在性别差异(P<0.05),女性肝、湿、痰证素频率高于男性;在积分方面,肝、脾、肺、热、血瘀、气滞、阴虚、气虚证素存在性别差异(P<0.05),女性肝、肺、热、血瘀、气滞、气虚证素积分高于男性,脾、阴虚证素积分低于男性。不同年龄患者在肝、脾、肾、阴虚、血虚证素频数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老年组肝、肾、阴虚、血虚证素频率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青年组脾证素频率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不同年龄患者在心、脾、肺、气滞、阴虚证素积分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老年组脾、阴虚证素积分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中年组肺、气滞证素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青年组心证素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结论:性别、年龄均影响证素的频数和积分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分型。方法:对306例2型糖尿病或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统计,并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痰瘀阻络、阳虚寒凝、气阴两虚夹瘀。根据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标准,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对2组患者的疾病相关因素及中医分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血黏度和视网膜病变是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气阴两虚夹瘀的比例较单纯糖尿病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黏度和视网膜病变是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容易出现气阴两虚夹瘀证候。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证候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450例DPN患者的病历资料经整理后统一辨证分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痰湿证、气滞证6个单证。结果:单证频率前3位依次为:血瘀证(70.89%)、阴虚证(64.89%)、气虚证(57.33%);以复合证型为主(89.11%),其中以虚实夹杂为主(89.78%),阴阳两虚血瘀最多见(23.44%);本虚角度上来讲,不同病程组证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大于10年组中阴阳两虚、或兼痰瘀证最多(34.16%);不同病程组痰瘀互结证出现率较高(17.77%-28.00%),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周围神经症状、针刺痛觉、糖尿病病程、舒张压水平是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瘀是DPN的关键病机;DPN后期出现阴阳两虚为本的病机演变。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取11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临床分级。结果(1)单证出现率依次为气虚证49.12%、火热证38.59%、血瘀证36.84%、阴虚证27.19%、阳虚证14.91%、痰湿证8.77%、血虚证0.88%。(2)1级中气虚证、火热证的出现率较高(67.65%,32.35%);2级中血瘀证、阴虚证和阳虚证明显增加(52.11%、26.76%、11.27%);3级中阴虚证、阳虚证达高峰(均为100%)。(3)1级单证出现率为67.65%,2级两证出现率为57.75%,3级三证出现率为55.56%。(4)证候组合形态有15种,1级中气虚证和火热证的出现率较高(35.3%、32.4%);2级中火热血瘀证、火热证和气虚血瘀证出现率较高(19.7%、18.3%、14.1%);3级中阴阳两虚血瘀证出现率较高(55.6%)。结论气虚证、火热证、血瘀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证候,且与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5.
聚类分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候特征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罡  伍金林  段俊国  孙影 《四川中医》2007,25(11):24-25
目的:用聚类的方法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证候研究探索一种可量化的方法。方法:对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聚类分析后按照聚类结果划分的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得分、DR分期得分值进行多组计量资料之间的两两比较,对三组患者中DR各组患者所占比例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按照聚类结果划分的三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得分、DR分期得分值两两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患者中DR各期患者所占比例卡方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与DR的三期分期有着特定、内在的联系,传统中医证候的科学性可以被现代统计方法所证实。  相似文献   

16.
1概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按临床表现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2DPN)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T2DPN病例,收集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空腹C肽(CP)、餐后2hC肽(P2hCP)等指标。遵循《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入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与痰瘀内阻证相似,与阴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比较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SBP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TC和LDL-C三者相似,痰瘀内阻证与其他3个证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血瘀证Cr、CP较其他3种证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肝肾亏虚证的P2hCP值与其他2种证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顺序,T2DPN病情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电生理改变的相关性,通过电生理测定数据来提高中医辨证在病情程度上的确定性。依据中医证型标准将入选对象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四个证型,应用肌电图仪进行电生理检查并记录相关结果,经分析,发现各证型之间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内脏自主神经病变及中枢神经病变等,尤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显著.目前其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山梨醇(多元醇)通路学说、肌醇减少学说、组织蛋白糖基化学说和血管性缺血缺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60%-90%,可累及肝、脾、肾三脏,其病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为其本,以瘀血、痰浊、水湿常相互交阻,留置于经络,贯穿DPN整个病程的始终。气阴亏虚是DPN发病基础,痰瘀痹阻、脉络失养是DPN的病理特点。目前大都在控制饮食、运动、降糖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及相关理化指标,其疗效均优于单纯中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