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红细胞悬液替代全血在输血治疗中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 80名输血量在 80 0~ 1 2 0 0ml的外科手术及外伤手术患者 ,随机分组 ,输注全血和输注红细胞悬液 ,观察患者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的各项参数均无显著变化 (t=1 78P >0 .0 5 ) ;全血组输血反应率为 1 5 .0 0 % ,红细胞悬液组输血反应率为 2 .5 0 % ,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5 0P <0 .0 5。结论 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能取得满意疗效 ,证明红细胞悬液可以替代全血广泛用于临床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2.
手术患者输注冰冻红细胞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冰冻红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30例择期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冰冻红细胞2~5 U,对患者输注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以及输注前后有无输血相关副反应进行观测。结果患者输血后24 h,72 h RBC计数,MCV,HGB,MCHC和PLT含量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WBC计数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72 h ALT,TB,CR,K 和BUN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前后无尿常规改变及输血相关副反应。结论冰冻红细胞在外科手术患者中输注安全有效,无输血相关副反应,因而临床上可解决稀有血型患者大量输血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创伤紧急救治通用型红细胞输注专家共识》和探讨医院在创伤紧急医疗抢救输注通用性红细胞的效果和意义。方法按照《创伤紧急救治通用型红细胞输注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和《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简称《推荐方案》),从临床输血数据库和医院病案系统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战创伤中心(简称战创中心)紧急抢救输注通用型红细胞(献血者IgM或IgG抗-A和抗-B效价均≤256的0型RhD阳性悬浮红细胞)的34名患者,分析并总结病例的临床特征与紧急输注通用型红细胞的启动指征、启动流程、实施方案、患者的转归和救治效果。结果 2年间,依据《专家共识》及《推荐方案》,共对战创中心34名患者启用通用型红细胞,占该中心同时输血患者的1.27%(34/2 683),共输通用型红细胞109 U,平均(3.2±1.8)U/人;ABO、RhD血型:2人未来得及检测出,10人为A、D阳性,3人AB、D阳性,6人为B、D阳性,13人为O、D阳性。24 h抢救成功率58.8%(20/34),17人康复出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非O型患者输注通用型红细胞后亦未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依据《专家共识》和《推荐方案》,在第一时间输注通用型红细胞紧急救治创伤患者,使得抢救输血更及时有效,赢得了治疗时间、有益于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
随着成分输血观念的提高 ,手术和外伤急性失血患者红细胞悬液输注的比例越来越大。笔者调查了部分输血患者输注全血和红细胞悬液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并对全血及红细胞悬液优缺点对比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两组分别为输注全血组和输注红细胞悬液组。均为外科手术及外伤手术病例 ,出血量在 6 0 0~ 10 0 0 ml。输注全血组 4 0例 ,年龄 2 0~ 5 6岁 ;输注红细胞悬液组 4 0例 ,年龄 2 2~ 6 0岁。1.2 方法  1红细胞悬液 :由本站制备并提供 (MAP)添加剂 ,ACD保存液三联袋 ,上海血液中心提供 )。制备过程 :三联袋采…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三盲法,选择输注洗涤红细胞适应症20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样调查输用浓缩红细胞和输用全血各2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观察,将其输血反应率进行比较,从而大力推广成份输血,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洗涤红细胞由血液中心提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非手术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预测模型,为临床精准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7年4月~2018年5月的本院血液科、肾内科及肿瘤科输血病例939例和本市某三甲医院血液科输血病例100例,共1 03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回归系数及常数项建立红细胞输注疗效预测模型1,参考OR值建立评分预测模型2。应用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模型1、2的预测效果。利用2018年6月~12月266例临床病例验证模型实际应用效果。结果 1 039例红细胞输注无效率为25.0%(260/1 039);血液科无效率最高为28.8%(227/787),其次为肾内科,为14.5%(30/207),肿瘤科最低,为6.7%(3/45)(χ~2=26.439,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间多个变量存在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次住院输血袋数、输血前平均Hb值40、40~50、50~60,既往RBC输注袋数≥20袋及不同临床诊断与无效输血正相关;预测模型1、2的AUC(曲线下面积)、截点、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5、–3.189、80.38%、75.99%和0.814、15.52、74.23%、77.79%。预测模型1的预测效果优于预测模型2,AUC之差为0.040 5。模型1、2联合检测平行试验灵敏度为94.94%,序列试验特异度94.67%;实际应用结果显示:预测模型1、2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88.71%、90.23%和91.25%、84.41%、86.47%。结论 血液、肾内和肿瘤科均存在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现象,多种因素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模型1、2用于预测红细胞输注效果均有较好效果,可为临床精准输血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代输血中,成分输血特别是红细胞成分的输注占有重要地位.自本院推广成分输血以来,笔者对2002年3月~2004年1月的尿毒症透析患者进行了120例次的红细胞成分为主的输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髋关节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评价髋关节手术输血治疗现状。方法选取1999-2015年在本院进行髋关节手术病例共4 250例,描述平均住院日变化趋势,计算进行异体输血治疗的患者比例,术中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单/双髋关节手术围术期的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并将其分为异体红细胞治疗组(去白细胞红细胞组/悬浮红细胞组)与未输注红细胞治疗组,分别评价组别之间输注红细胞后的指标变化。结果 4 250例进行髋关节手术的患者中,进行输血治疗的比例为55.72%,术中进行输血治疗患者的红细胞平均输注量为3.17±1.27 U;自1999-2015年间,各年的平均住院日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各年的输血患者比例约在40%-70%之间,以2013年最高;术中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在2000年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单/双髋关节手术围术期的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分别在2009/2010年达到最大,之后均逐年下降。红细胞输注后的白细胞计数变化值在输血组与非输血组别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组和悬浮红细胞组别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近年来,髋关节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红细胞平均输注量均呈下降趋势,输血治疗的比例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输血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率升高。  相似文献   

9.
谭斌  韩冰  王立新  陈龙  梁茜  秦莉 《中国输血杂志》2012,(10):1056-1058
目的 调查分析危重患者红细胞输注的合理性、真实效力以及与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4~6月ICU 504名危重患者病历及输血资料,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以转出ICU或死亡作为研究终点.结果 危重病患者的红细胞输注合理率仅占33.9%,输血组与非输血组年龄构成比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053,P>0.05);输血组死亡率(34.5%)高于未输血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47,P<0.05);输血组住ICU天数(14.5±16.4)d长于未输血组(6.7±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45,P<0.05);但本研究并未能排除患者的基础疾病状态等其它混杂因素对患者转归的影响,因此只能说明输血与患者转归有关,却不能证明因果联系.结论 输血与危重患者的转归相关,危重患者红细胞输注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慢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输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慢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没有一个确切的输注阈值,临床上仍存在不适宜的输血。为了临床用血更合理更安全,我对171名慢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手术患者输注全血和红细胞悬液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红细胞悬液在外科手术输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0例外科手术输血在4—6u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输注红细胞悬液和全血,观察临床疗效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输血前后血液的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红细胞悬液组输血反应率低于全血组输血反应率11.3%,两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手术患者的输血治疗应用红细胞悬液可以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输血指征评分指导术中和术后患者红细胞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2021年3月的900例围术期Hb(60~ 100)g/L患者,男251例,女649例,ASA Ⅰ~Ⅳ级,随机分为评分组和指南组.评分组根据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的得分值启动输血Hb值,对照组由医师在指南框架内启动输血Hb值.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血浆与红细胞输注比例(血浆/红细胞)对心脏外科手术术中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723例心脏外科手术术中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血量将其分为大量输血组(输血量≥8 U,282例)和非大量输血组(输血量< 8 U,441例),2组再按血浆/红细胞进一步分为高比例组与低比例组2个亚组(高比例组:血浆/红...  相似文献   

14.
马玉萍 《临床医学》2014,(9):101-102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剂量悬浮红细胞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骨科手术患者按悬浮红细胞输注量的不同分为A组(30例)和B组(34例),A组悬浮红细胞输注量﹤8 U,B组悬浮红细胞为8~16 U,观察两组患者悬浮红细胞输注前、后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及血小板( PLT)等指标变化。结果 A组PT、APTT、FIB及PLT凝血功能指标输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输血前后四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时应及时补充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低温沉淀物,以避免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输注红细胞(RBC)在创伤和危重患者救治中很常见,它不仅能纠正贫血而且还能改善组织的氧输送.通常输注红细胞的指征是由血红蛋白(Hb)水平决定,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输注红细胞(RBC)在创伤和危重患者救治中很常见,它不仅能纠正贫血而且还能改善组织的氧输送.通常输注红细胞的指征是由血红蛋白(Hb)水平决定,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输注红细胞(RBC)在创伤和危重患者救治中很常见,它不仅能纠正贫血而且还能改善组织的氧输送.通常输注红细胞的指征是由血红蛋白(Hb)水平决定,但是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与全血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悬浮红细胞的正确、合理、科学应用,是推广成份输血技术的关键.输血实践早已证明,临床上需要输血的患者,仅有不足20%的患者需输全血,80%以上的患者给予输注相应的成份输血即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输注与红细胞血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血小板输血已成为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出血治疗和预防出血的重要手段。血小板制品的选择是关系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国内一些血小板输血实践,特别是关于血小板制品的红细胞血型选择,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关于血小板制品的血型对血小板输注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近年取得了一些进展,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妇产科患者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前后血红蛋白(Hb)及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于医院妇产科需要输血治疗的196例患者的输血记录。结果输血前Hb(66.27±17.85)g/L,输血后Hb(79.28±16.79)g/L,输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进一步对输血指征从严把关,做到合理用血、科学用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