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变化等特征,为发展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队伍提供依据,保障临床供血安全。 方法 收集2018-2022年江西省血液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中单采血小板捐献信息,分年度统计献血人次、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户籍、献血次数、二次献血占比,并进行比较。 结果 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人次呈前增后降变化态势,2021年最多,达9662人次;年龄分布上,35岁及以上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占比达到61.78%后逐步下降,最低至48.70%。18-24岁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占比由18.35%开始逐步增高,最高至32.71%;男性是主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占年度总献血人次77.61%~78.40%;登记职业为其他的人群是主要单采献血人群,占年度总献血人次43.71%-51.56%;单次捐献2U血小板人次比例持续增长,最高达82.03%;年度内献血1次人数占比较高,最高至66.42%;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度内二次献血比例较低,最高仅为21.48%。 结论 2018-2022年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事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基础不够牢固,应对风险能力不足。在后疫情时代,应针对本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年轻人、男性、其它类职业为主的特点,制定定向招募政策;应开发不定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二次招募动员专项策略,提升二次献血率;应积极贯彻落实全流程优质服务理念,增强献血者粘性;应组建好应急单采献血队伍并定期更新,并确保应急单采献血队伍能联系、能响应以加强应急保障潜力。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组建并扩大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队伍,夯实单采血小板献血事业发展基础,保障地区单采血小板临床供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某血站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情况,探讨保留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策略,为进一步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志愿者的保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等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8年上海某血站的血小板单采工作状况,比较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动机、采血者服务等对献血者献血意愿和再次献血行为影响的相关性,分析对固定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固定献血人群中女性比例较高,医护人员良好的服务是促进固定献血者保留的重要因素,献血者时间和地点的改变是影响成分献血的主要因素,提高献血者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有效的再招募手段。结论通过献血宣传、精准服务以及后期交流等方式可以提高对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保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2014年8月~2015年6月100例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持续献血、全血及血小板间隔献血、不再献血小板、成为志愿者、成功招募献血者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持续献单采血小板人数、成为志愿工作者人数、成功招募献血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全血及血小板间隔献血人数、不再献血小板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不仅使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还促进其成为固定献血者,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是一种健康、便捷、高效的护理模式,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召回与保留模式提供了有效依据,具备创新性、科学性、客观性,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3年单采血小板献血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招募工作。方法对2013年在苏州市中心血站成功捐献机采血小板的5,513名献血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年龄以18~35岁的人群为主,占73.6%,性别以男性居多,占88.1%,捐献1~2次的人群占77.9%,血型分布特征为O>A>B>AB。结论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人群的年龄、性别有一定的分布特征,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募。该市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工作存在不足,需对现有的献血者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攀枝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和分布特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献血者招募策略、壮大无偿献血队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度在本站成功献血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共计98 797人次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中男性(54.15%)高于女性(45.85%);无论男女均以35~44岁年龄段献血比例最高(男性22.36%,女性18.74%),45~60岁年龄段献血人数比例逐年上升,18~24岁献血人数比例最低;其他职业献血人数比例最高(51.63%),其次分别为工人(18.34%)、农民(11.96%)、学生(5.99%)、职员(4.40%)、医务人员(3.53%)、公务员(2.07%)、教师(1.51%)、军人(0.58%);中学(初中、高中)学历献血者比例最高(47.59%),其次分别为大专(19.87%)、中专(14.09%)、本科(11.88%)、小学(4.71%)、研究生(1.09%);无偿献血人群以汉族为主(94.58%),其他少数民族占5.42%,其中彝族献血比例最高(3.44%)。结论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民族等人群结构特征对无偿献血有影响。就攀枝花地区而言,制定针对18~24岁、女性、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少数民族的招募策略,使这部分人群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对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行为的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和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样本含量估算以献血者实际参与调查率60%,容许误差3%计算不少于1 066人(次)的横断面调查。使用自行设计、匿名、献血者自我报告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进行5项指标25项子指标的多维度调查。按自愿初次、应急招募初次、自愿重复、应急招募重复献单采血小板4种献血方式细分献血者市场,建立数据文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种单采血小板献血方式的献血者以下调查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际献单采血小板的量2治疗量:A 235(76.8%)、B 262(73.8%)、C 668(89.1%)、D 141(86.5%),1治疗量:A 71(23.2%)、B 92(26.2%)、C 80(10.9%)、D 22(13.5%),P0.05;献血后自己和家人有免费用血保障A 218(71.2%)、B 277(78.0%)、C 529(70.5%)、D 140(85.9%),P0.05;血站工作人员宣传动员招募A 290(94.8%)、B 298(83.9%)、C 691(92.1%)、D 145(89.0%),P0.05;担心损害身心健康或感染疾病A 36(11.8%)、B 75(21.1%)、C 54(7.2%)、D 15(15.3%),P0.05;"无偿献血"实质是"无偿献血有偿用血"A 26(8.5%)、B 44(12.4%)、C 46(6.1%)、D 29(17.8%),P0.05;工作忙没有时间献血A 143(46.7)、B 210(59.2%)、C 314(41.9%)、D 92(56.4%),P0.05;单采血小板献血知识掌握水平■、■、■、■。结论单采血小板不同献血方式献血者的献血动机不同,影响献血行为的因素各异,应依据献血者市场细分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和保留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志愿者在单采献血者招募工作中的作用及管理,满足日益增长的单采血液成分需求。方法选择既往献过血小板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制定招募策略:每天在市区3个固定献血点安排1-2名志愿者,印制特定的招募用小册子,发放宣传单等,针对多次献血者进行动员,针对当天紧缺的血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募,或者献血者当天填写表格后由招募志愿者定期交给单采招募人员,3个月后预约捐献单采血小板。结果 2012-2013年,参加单采献血者5 022人,采集15 269人次,采集单采血小板22 940个治疗量,采集量增长38.51%,新招募献血者比例占全年总人次的21.2%。结论志愿者在帮助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对多次献血者进行动员招募,一对一的讲解,有助于扩大单采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从临床患者亲友中招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情况,探索新形势下单采献血者的招募模式。方法选取1 025例成功招募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从献血次数、年龄、性别、是否成功采集等方面来分析该群体献血者的人群特征。结果临床患者亲友招募中,男性的单采献血成功率(75.29%,588/781)要高于女性(68.44%,167/244),首次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成功率(69.67%,487/699)低于多次献血者(82.21%,268/326),年龄对于该群体献血者是否成功捐献血小板无影响。该群体献血初筛不合格原因中前3位的是:WBC(4.17%,43/1 025),ALT(3.84%,39/1 025),乳糜血(3.04%,31/1 025),再次献血率达7.8%(59/755)。结论从临床患者亲友中招募,可以成为招募首次单采献血者的路径之一,以作为无偿献血模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秦皇岛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和人群结构分析,为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收集2011~2013年和2014~2016年在秦皇岛市中心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个人资料,并于2016年电话回访2011~2013年未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统计分析流失原因;对2014~2016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进行人群结构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曾捐献单采血小板5 232人,之后2年不再捐献的流失献血者2 893人,流失主要原因是采集时间长和献血者工作忙,分别占44.45%和23.16%;其次是心怀疑虑、不良反应、失联等。2014~2016年,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 171人次,男性占88.61%,女性占11.39%;男性年龄26~35周岁最多,占33.03%;初中为主,占35.22%;其他职业和工人分别占37.45%和26.75%,农民、职员和学生为辅。结论血站应强化采集操作技能和宣传,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女性献血者、高学历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宣传,根据不同的人群定制不同的招募策略和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分布,改进宣传招募的措施,提升招募效果。方法收集2010-2015年本市参加无偿献血者的资料,采用全样本统计描述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以男性为主,占58.01%;年龄以18-34岁青年为主,占63.75%;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占66.60%;本市户籍居民献血偏少,占43.48%;职业以工人、学生、职员、自由职业、不明职业为主,占83.69%;献血1次占多数,占73.26%;街头献血率逐年下降;400 m L献血率稳步上升。结论献血人群分布存在性别、年龄、职业、户籍、文化程度等显著差异,只有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和宣传方式,才能不断壮大无偿献血队伍,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液采供情况,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血液中心2010~2015年献血人数、献血量、献血人群年龄分布、固定献血者献血比例及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单采血小板献血人数和献血量有所增长外,献血量、献血人次分别由2010年的202 002 U、114 388人次下降到2015年的178 997 U、104 844人次.临床用血受采集量下降的影响也呈逐年下滑的趋势.35岁以下献血者占70.0%以上,固定献血者占30.7%.结论 从2011年开始采供血量逐年下降,主要是因为献血人数及献血量逐年降低,2015年有反弹趋势;3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固定献血者比例偏低.  相似文献   

12.
<正>国内外已有经验表明,招募1名新的献血者献血的成本是原有献血者再次献血成本的20倍[1]。补充新生力量非常必要,但更应关注献血者的保留。为全面了解我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分布特征,以建立有效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壮大单采血小板经常性献血者队伍,满足临床需求保障血液安全,本次研究对2019~2021年台州市单采血小板的采集和献血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2005—2007年无偿献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追踪并分析天津市近3年的无偿献血指标变化情况,为制定安全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7年天津市无偿献血者316 619人的血液采集,血液ALT、HBsAg、抗-HCV检测指标,以及不同献血次数等情况的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人群性别、年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天津市自愿无偿献血率逐年提高,由2005年的64.14%,上升到2007年的99.5%;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不断降低,由2005年的5.1%,下降到2007年的4.9%;献血者中18—25岁年轻人占的比例较大,2007年已达到70.5%;男性献血者人数多于女性献血者人数,男女比例为1.9∶1。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建立一支固定的自愿献血者队伍可有效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济南市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的招募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山东省血液中心档案管理系统中的采供血专业电子档案,对2018年在山东省血液中心血站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献血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重复献血者的人群特征。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济南市2018年共计3 659例献血者志愿捐献单采血小板,其中1 249例(34.13%)为重复献血者,重复献血率在性别、年龄、职业及受教育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OR=2.42,95%CI:1.97~3.00,P0.001)、31~45岁(OR=1.37,95%CI:1.09~1.72,P=0.007)、46~60岁(OR=1.83,95%CI:1.36~2.64,P0.001)、工人(OR=1.81,95%CI:1.32~2.50,P0.001)和学生(OR=1.64,95%CI:1.17~2.29,P=0.004)均更易重复献血。结论济南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男性、30岁及以上人群、工人和学生应作为动员和招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天津市滨海新区"8·12"爆炸发生后应急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变化,为建立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做好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为开发潜力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8月13-17日爆炸期间5 d天津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的资料,与2012-2014年无偿献血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天津滨海新区8·12爆炸事件发生后,无偿献血人数激增,男性占较大比例(62.87%),女性献血比例(37.13%)较日常比例有所上升;25-35岁人群所占比例升高(41.11%);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献血比例大幅度上升(59.25%);职员献血比例大幅度上升(38.83%),工人、军人、医务工作者等职业献血人群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地常住人口献血比例明显增加(90.15%);初次献血者占较大比例(70.92%),非初次献血者比例较日常有所上升(29.08%)。结论滨海新区爆炸事件发生后,男性、18-35岁人群成为献血主力军,女性、25-35岁、高学历人群、职员、本地常住人口、非初次献血者参与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史有展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1):1196-1198
目的 分析铜川市无偿献血的发展趋势,为促进铜川市无偿献血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铜川市2006~2011年无偿献血的情况.结果 1)无偿献血人群分布情况:男性献血者明显多于女性;40~45岁的工人是无偿献血的主体人群;初高中学历人群所占比例最高;汉族人群仍占主体;A、B、O血型人群较多,AB型人群献血比例仍较低.2)无偿献血中一次性献血400ml者占主体地位;男性一次献血400 ml率远超于女性.3)献血人群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固定献血人群在不断地减少.结论 应加强宣传力度,动员更多的年轻人、文化程度高的人员及公务员、医务人员参加无偿献血,建立扩大固定的献血队伍,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州市全血献血者中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人群特征分析,研究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和对应招募策略。方法以2015年在广州血液中心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软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献血地点、献血状态进行描述、卡方检验和逻辑回归。结果 36岁以上、大专或以上学历的重复全血献血者更可能捐献机采血小板。年龄、受教育程度、献血地点、献血状态都是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与全血献血者对单采血小板捐献的关注度、知识和愿望有关。结论从全血献血者中招募单采献血者时,建议宣传工作可重点选在固定献血点和高校发动资深重复献血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濮阳地区不同年龄献血者的献血动机或心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募策略,建立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提供参考.方法 在街头流动采血车和献血屋及血站内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献血者献完血后对每位献血者作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献血动机以可以拯救生命,奉献爱心达98%以上;其次献血有益身体健康达88%以上.结论 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募策略,将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新增成分献血人群献血行为特征分析,掌握其人群结构特点,制定相应措施,为建立一支低危固定无偿成分献血者队伍提供策略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血液中心2012—2016年新增成分献血者资料,使用SPSS 19. 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新增成分献血者以单次居多;人均献血次数由2012年的1. 3次上升至2016年的1. 8次;新增固定献血人数由2012年274人上升至2016年467人,构成比由5. 1%上升至14. 6%(P 0. 05);人次由2012年1 178人次上升至2016年2 578人次,构成比由17. 6%上升至45. 0%(P0. 05);新增献血者以男性居多;年龄以18—35岁年龄段为主,占72. 6%;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要人群,占56. 3%,并呈上升趋势;血型分布特征为O型A型B型AB型。结论通过对新增成分献血者的数据分析,确立精准招募人群为大专及以上学历、18—35岁男性,为今后的成分献血者招募、保留,队伍建设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小板单采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固定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根据累计献血次数的不同分为5组,分别测定每位献血者第一次血小板单采和最后一次血小板单采时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小板单采对于不同性别、年龄固定无偿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学指标(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的影响略有差异。结论 只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单采血小板献血条件,固定血小板单采不会影响献血者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