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体外质量和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体外质量和功能特性,为国家制定统一的白膜法血小板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白膜法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并检测分析各项质量指标,与机采血小板国家标准(GB18469-2001)比对。分别用血小板聚集仪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机采血小板对诱导剂ADP的最大聚集率与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和PAC-1的表达率。结果白膜法制备的汇集浓缩血小板质量指标分别为:容积为(270±14)m l,含量为(2.58±0.51)×1011,pH值为7.24±0.09,红细胞混入量为(6.61±0.16)×109,白细胞混入量为(0.011±0.008)×109。两组血小板对ADP的最大聚集率分别为(85.1±9.0)%和(87.9±11.1)%,P>0.05;两组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分子CD62P表达率分别为(12.3±1.7)%和(11.7±2.1)%,P>0.05;PAC-1表达率分别为(9.3±1.7)%和(8.9±1.4)%,P>0.05。结论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体外质量指标均达到机采血小板国家标准,血小板功能活性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在浓缩血小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将35袋制备好的同型浓缩血小板利用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记录过滤前后血小板常规指标变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对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及CD62p进行检测,利用生化分析仪对血小板低渗休克进行测定,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利用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后,白细胞去除率为(98.28±0.97)%,血小板回收率为(86.37±2.84)%;过滤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红细胞均较过滤器减少(P0.05),过滤前后血小板容量、平均血小板体积和p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滤前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和CD62p表达、血小板低渗休克和血小板聚集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能够有效滤除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不会改变血小板常规指标,且对血小板活化、聚集功能和抗低渗休克能力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2种国产白细胞滤器对浓缩血小板的滤除效果及过滤前后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白膜法以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8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50~60 mL/袋),分别用A、B2种国产血小板滤器对血小板进行过滤,每组各30例(50~ 60 mL/例).检测过滤前后Plt、RBC和WBC计数、PDW、MPV、pH值、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低渗休克,计算白细胞清除率和血小板回收率.结果 过滤后A、B2组Plt、RBC计数、PDW、MPV、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低渗性休克和WBC清除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残留量达到了质量标准.过滤后A、B2组pH值分别为7.23和6.81、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84.4%和75.7%、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18.92%和5.0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种白细胞滤器均可有效去除血小板中的白细胞,过滤后的血小板基本符合血液质量要求.A组滤器过滤后较B组能保持更高的血小板回收率及血小板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膜回浆法(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血细胞分离机(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活化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BC和Trima制备的血小板在5d保存期内血小板表面CD62P和血浆可溶性cD62P(scD62P)的表达。结果在O~5d的保存期内,两种方法制备的血小板表面CD62P和血浆sCD62P的表达均随保存时间推移而增加;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CD62P阳性率和血浆s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结论BC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活化程度高于Trima制备的单采血小板,其制备工艺需改进,以减少血小板活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两种不同采血联袋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进行评价,为高质量制备血小板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白膜法分别对原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采输血器和调整优化后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采输血器所采集的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全血采集量为400 mL,共60袋。分两组,A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采输血器原袋)30袋,白膜成分袋尺寸为15×12 cm; B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采输血器调整袋)30袋,白膜成分袋尺寸为11×9 cm。结果比较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血小板回收率指标,2组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血小板回收率3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2.62±0.57)×10~9/mL、(4.41±0.31)×10~(10)/mL、(55.03±0.06)%,B组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含量、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1.37±0.35)×10~9/mL、(6.21±0.63)×10~(10)/mL、(79.23±0.09)%。结论优化尺寸为11×9 cm的白膜成分袋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质量更优,更好地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浓缩血小板保存期内不同时间制备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2种时间点制备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方法 1为常规制备方法,将采血后24 h内经白膜法制备的5袋同型浓缩血小板汇集后去除白细胞,并在血小板保存箱内振荡保存7 d;方法 2为改良法,将采血后24 h内经白膜法常规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在血小板保存箱内振荡保存,d5将同型5袋浓缩血小板汇集,用一次性白细胞输血过滤器过滤处理,制备成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剂,再在血小板保存箱内保存2 d。2种方式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剂各15袋,检测保存0d,5 d和7 d时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血小板代谢情况及炎性因子含量等质量指标。结果 2种方法制备的产品质量在常规的保存5 d均可达到国家标准。改良法血小板保存d7与常规法d7比较,细胞因子IL-6(84.80±13.45vs 3.83±0.44)pg/m L,IL-10(67.90±12.02 vs 14.93±2.98)pg/m L,TNF-!(43.17±5.12 vs 7.58±0.71)pg/m L明显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值0.01),其它指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浓缩血小板在制备后5 d内均可再进行汇集成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改进混合血小板制备工艺,并用血小板专用滤白滤器对混合血小板进行白细胞过滤后,评估两个厂家制备的混合滤白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从400mL新鲜全血中分离白膜,在(22±2)℃保存约16h,6袋相同血型白膜汇集并分离出混合血小板,采用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厂家的血小板滤器过滤,检测过滤前后样品中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H值、低渗休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CD62p阳性表达率。结果过滤前两组混合浓缩血小板质量均符合国标要求,血小板计数、pH值、白细胞计数、CD62P阳性率、最大聚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过滤后产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H值、最大聚集率和血小板回收率分别为(6.53±0.60)vs(7.00±0.06)、(5.5±3.8)%vs(77.4±14.7)%、(86.8±4.3)%vs(90.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残余白细胞计数、CD62p阳性表达率和PCR分别为(3.00±4.00)×106/袋vs(2.00±3.00)×106/袋、(2.40±0.90)%vs(2.00±0.80)%、(7.30±5.90)%vs(5.60±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该制备方法经两组厂家血小板滤器过滤后,制备的混合滤白浓缩血小板均能满足现行国标要求,但实验组滤器对血小板pH和聚集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改良白膜法制备汇集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改进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方法,提高血小板制备质量。方法在白膜法的基础上,延长血小板解聚时间,汇集多人份白膜层,第2次离心时采用二元无聚梯度离心原理,收集血小板。结果7份按本法制备的汇集浓缩血小板(10U/袋),其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回收率及白细胞、红细胞混入量、容量分别为(2.90±0.32)×10^11、(66±4)%、(4.2±1.9)×10^8/袋、(7.2±2.3)×10^9/袋、250~300ml。结论本法制备的手工血小板回收率较高,质量指标全部超过全血和成分血国家质量标准,适宜血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医用电解质溶液作添加液制备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医用电解质溶液作添加液(PAS),建立1种白膜法制备添加液汇集少白细胞血小板(PAS汇集BC-PCs)的方法。方法从400ml全血中分离白膜层,容量35—40ml,放(22±2)℃静置过夜,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汇集,加220g添加液(90%复方电解质注射液、8%ACD-A血液保养液和2%含量为50g/L的碳酸氢钠注射液的混合液)稀释白膜,汇集后的白膜在(22±2)℃中,以300×g离心10min,将上层的富含血小板悬液再经白细胞滤除器过滤去除白细胞,并转移到血小板保存袋内,即制备成1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制备过程在一个特制的密闭系统内完成。结果共制备30个成人治疗量的PAS汇集BC-PCs,其容量为(270±32)ml、血小板含量为(2.96±0.31)×1011、WBC混入量为(1.3±0.2)×106、RBC混入量为(5.8±1.1)×109、CD62P表达率为(22.5±10.6)%。保存8d后的pH为7.14±0.04、低渗休克反应率(HSR)为(54.0±8.2)%、CD62P表达率为(45.7±13.8)%。结论由复方电解质注射液、ACD-A保养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的混合液为添加液汇集血小板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全血成分分离机白膜法制备汇集血小板的质量测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血中制备的单袋浓缩血小板因为血小板含量低,红细胞、白细胞混入量较高,多袋输血的繁琐和输血副反应就在所难免.汇集血小板是解决机采血小板不足的有效措施,我们使用全血成分分离机白膜法制备汇集血小板,并对制备方法和产品质量做一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以400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7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测定过滤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pH值、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的抗低渗休克反应(hypotonicshock response,HSR)等指标.结果 血小板去白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为(87.46士3.56)%,白细胞去除率(98.61±1.03)%.CD62p+过滤前后分别为(9.63±3.86)%和(9.72士3.91)%(P>0.05),最大聚集过滤前后分别为(57.44±12.58)%和(59.28±15.23)% (P>0.05),HSR过滤前后分别为(75.83±8.67)%和(73.42±7.24)%(P>0.05).结论 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浓缩血小板未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低渗休克能力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单采血小板保存期内活化及相关功能和代谢情况变化.方法 选择2019年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50例,分别留取保存d0(采集当天4h内)、d1、d2、d3、d4的单采血小板标本各10例,共5组.检测各组采集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功能,测定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测定生化指标pH、葡萄糖、...  相似文献   

13.
手工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有富含血小板血浆法(PRP法)和白膜法(BC法)2种。BC法制备的血小板被欧洲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其优点在于:白细胞含量少、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表达率及糖分解率显著降低、pH保持恒定等。目前,白膜法汇集浓缩血小板的辐照、过滤、洗涤、病毒灭活、冰冻保存已成为输血界研究的焦点。血小板膜微粒衍生物的制备研究也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CD62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76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28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组、糖尿病组PAC-1、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小梗死灶组,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AC-1、CD62P的表达重型>中型>轻型,各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高血压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小板活化;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化与病情及梗死灶大小有关,PAC-1、CD62P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M-sol对手工血小板洗涤前后及保存的影响。方法用白膜法分离400ml全血中的血小板35~40ml,将ABO同型的6袋白膜层汇集,用M-sol洗涤血小板并保存于M-sol保养液中,观察0、24、48、72h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及激活程度的差异。结果经洗涤前后血小板数量、PMV、PDW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洗涤后红细胞混入量(0.012±0.004)×109;白细胞的(0.081±0.012)×108混入量也明显减少(P〈0.05);洗涤后血小板的聚集性较洗涤前减弱(P〈0.05);血小板CD62P的激活率增高30.48%±3.62%(P〈0.05)。在M-sol保养液液中保存48h后,血小板CD62P的激活率是47.73%±6.72%,血小板的聚集性为42.36%±2.21%,与保存前相比有差异,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M-sol洗涤血小板后并在保养液中保存48h,血小板的质量指标仍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剂(PC)保存期质量变化。方法对86例(份)(400 m L/份)新鲜全血采用白膜法制备PC,按相同血型汇集,汇集后血小板数2.7×1011个/治疗量,并经白细胞滤器系统(含混合PC保存袋)过滤,于滤后0、3、5 d观察血小板存活率、p H、PO2、PCO2、GLU、Lac、HSR、聚集率及CD62p表达率。结果 13份混合PC保存0和5 d的血小板计数(×1011个)为2.88±0.28 vs 2.66±0.27(P0.05),保存5 d的PC血小板存活率达89.46%;0和3 d的GLU(mmol/L)为18.75±0.47 vs 17.52±0.54,Lac(mmol/L)为4.30±0.46 vs 7.59±1.22,CD62p(%)为10.90±5.93 vs 32.74±8.12和AGG(%)为91.38±3.10 vs 52.42±21.68(P0.01);0和5 d的p H为7.01±0.13 vs 6.90±0.13(P0.05);3和5 d的AGG(%)为52.42±21.68 vs 36.29±27.46(P0.05)。结论混合PC保存袋保存的混合PC质量在保存期存在下降趋势,但在保存5 d仍符合国家标准,可以供临床输用。  相似文献   

17.
彭宇生  王鹏  邓剑 《检验医学》2011,26(8):512-514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及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8 h、6~8 d、3周时及35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CD62p及PAC-1阳性百分率。结果脑梗死患者48 h内血浆CD62p(25.1%±7.4%)和PAC-1(65.2%±9.9%)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0%±1.3%;8.2%±2.2%)(P〈0.01)。此后至3周逐渐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处于高度活化状态,监测血小板活化程度对病情轻重的预测及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不同储存模式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 2018年7—8月随机抽取60名献血者,分别采用六联采血袋采集全血400 mL/人(袋),均分为即时(制备)组:采集的全血置22℃保存和运输,并于采血后6 h分离制备浓缩血小板;过夜(制备)组:采集的全血于22℃保存、运输并过夜贮存,采血后24 h分离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及浓缩血小板;2组均采用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取2组浓缩血小板的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血细胞计数,比较血小板含量、容量及混入红细胞、白细胞的量。同时比较2组血小板代谢及功能性指标:血小板聚集率(%)、HSR、CD62p阳性表达率以及pH值。结果对即时组和过夜组的60袋浓缩血小板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需氧菌与厌氧菌均为阴性,均无细菌生长。即时组和过夜组2组浓缩血小板质量控制项目结果,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l8469-2012)的相关规定。2组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及白细胞混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混入量和浓缩血小板的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小板体外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率、HSR、CD62p表达率及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即时分离制备与全血过夜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功能性指标及活化程度相近,均符合国标要求。结合本站工作实际,采用即时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符合本站的制备状况,我们须充分利用各种设备,确保血液制备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途运输对机采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30例机采血小板分为运输组和对照组,其中运输组进行约8h公路长途运输,分别于d1(运输前)、d2(运输后)、采集后第3天(d3)、采集后第5天(d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CD62P)、PAC-1等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机采血小板经运输后随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上CD62P和PAC-1含量逐渐升高。运输组与对照组d2、d3、d5时间点CD62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PAC-1在d5时间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途运输对机采血小板活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新白膜法与富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差异。方法将采集的40袋400ml全血随机分为两组:新白膜法制备组和富浆法制备组,对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进行红细胞混入量、p H值、血小板计数检测比较。结果新白膜法制备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富浆法制备组,二者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制备方法的红细胞混入量及p H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白膜法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质量优于富浆法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