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临床血液供应现状。方法由中国输血协会设计并发放《全国采供血机构供血信息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全血、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以及浓缩白细胞等的临床供应量。于2015年7月1日发放到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对其2012-2014年临床血液供应做回顾性调查。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按要求下载和填报,至8月31日截止并收回《调查表》。中国输血协会献血促进工作委员会负责用Excel2007录入和整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此次问卷调查的有效率为100%(350/350)。2012-2014年全国省市两级血站每年临床供血量:全血及红细胞(万U)的分别为1 864.47、1 898.58[较2012年增长1.83%(34.11/1864.47)]和1 965.88[较2013年增长3.54%(67.30/1 898.58)],机采血小板(万治疗量)分别为97.41、112.96[较2012年增长15.95%(15.54/97.41)]和124.08[较2013年增长9.85%(11.13/112.96)],血浆(万U)分别为2 752.93、2 765.76[较2012年增长0.47%(12.82/2 752.93)]和2830.75[较2013年增长2.35%(64.99/2 765.76)],冷沉淀(万U)分别为165.39、189.13[较2012年增长14.35%(23.74/165.39)]和236.65[较2013年增长25.12%(47.52/189.13)];浓缩白细胞(万U)分别为2.33、3.11[较2012年增长33.55%(0.78/2.33)]和2.18[较2013年下降了29.71%(0.92/3.11)]。手工血小板(万U)分别为56.30、48.45[较2012年下降了13.93%(7.84/56.30)]和44.23[较2013年下降了8.73%(4.23/48.45)]。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提供的血液制品的构成有明显差异:血液中心以非去白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为主,中心血站以去白悬浮红细胞和病毒灭活血浆为主。按区域人口计算,全国各区域供血量存在明显差异:2014年,各区域全血及红细胞、机采血小板、血浆及冷沉淀的供应量(U/万人):东北分别为150.36、9.22、228.86和18.33,华南分别为150.87、9.68、142.20和35.35,华北分别为166.28、14.02、183.34和7.45,华中分别为152.64、9.32、125.94和21.25,华东分别为139.73、10.18、285.30和17.92,西北分别为144.85、5.80、137.36和8.71,西南分别为115.87、3.51、240.80和9.45。结论我国的临床血液供应增势逐年下降,未来血液供应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全国采供血机构保密性弃血现状。方法发放调查表对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2012-2014年的保密性弃血情况进行征集、整理、分析。结果 2012-2014年3年中,181个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保密性弃血累计分别为349人次、401人次和386人次,弃血量分别为611.15 U、498.15 U和649.45 U。各采供血机构列举的保密性弃血原因以高危行为最高,在给出合理回复的血站中,占75.58%,占所有列举原因的41.01%。其次为其他疾病(27.33%)和输血传播性疾病(20.93%)。结论近半数采供血机构未上报保密性弃血数据,低于5%的采供血机构年保密性弃血大于10人次。保密性弃血的原因前三名为高危行为、其他疾病、输血传播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2012-2014年期间全国采供血机构献血投诉纠纷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354家采供血机构(含32家血液中心和322家中心血站)进行调研。计数资料使用Excel 2003进行原始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217家采供血机构(含24家血液中心,193家中心血站)反馈了有效的调研数据。2012-2014年献血投诉率分别为0.032%、0.031%和0.027%(χ2=41.171,P0.05),献血投诉的主要原因为对纪念品不满意、献血后不适和对服务态度、技术等不满意;2012-2014年每例纠纷平均赔偿金额为2 695元、1 869元和1 863元。24家血液中心的献血投诉率和平均每例纠纷赔偿金额均低于193家中心血站。结论采供血机构应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采血操作技术,改善献血环境和纪念品的质量,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提升献血者对服务质量反应性、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和移情性的感受,提高献血者满意度。应规范献血投诉接待流程,及时有效地处理投诉和纠纷,持续改进问题和不足,将负面影响最小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使用与开展的新情况、新趋势。方法向全国省、市级中心血站以上的采供血机构发放问卷,对白细胞过滤、病毒灭活、血小板采集分离、血液辐照、血液冷冻保存及冷沉淀制备等技术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汇总统计数据。结果至2014年,我国血液成分分离率上升至99.17%,去白悬浮红细胞、辐照红细胞制备比例达49.68%和2.87%,手工血小板的机构开展比例下降至32.57%,冷沉淀制备比例达7.07%。结论我国采供血机构血液产品的供应结构日趋优化,随机构类别、采供血规模不同,血液制备技术的发展呈现不同特点。合理开展、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提高成分制备自动化水平,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血液产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的现状及趋势性变化。方法设计《全国采供血机构人员组成情况调查表》(《调查表》),调查项目包括人员编制、卫生技术人员、学历、职称等情况。《调查表》于2015年7月1日由中国输血协会通过其官网下发,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按要求下载和填报,8月31日为表格填报及上传截止日。由中国输血协会献血促进工作委员会负责用Excel 2003录入和整理,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做统计分析。结果此次问卷调查的有效率为100%(350/350);全国采供血机构2014年已有工作人员34 534人,人员总数较2011年增长了13.44%(4 092/30 442),较2008年增长了30.87%(8 145/26 389);人员在编比例由2008年67.90%(17928/26 389)、2011年62.21%(18 938/30 442)下降至2014年60.20%(20 791/34 534);卫生技术人员比例由2008年67.40%(17 785/26 389)、2011年70.60%(21 492/30 442)增加到2014年71.52%(24 700/34 534);人员学历中本科由2008年26.90%(7 093/26 389)升至2014年达到42.20%(14 574/34 594),同时中专及以下人员由35.00%(9230/26 389)下降至19.60%(6 770/34 534);人员职称仍以初级为主,由2008年39.80%(10 513/26 389)升至2014年44.98%(15 532/34 534),比例增加了5.18%。结论随着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从业人员的教育素质明显提高,人员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但是人员缺编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或成为影响采供血机构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2-2014年全国采供血机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情况。方法以发放调研表的形式,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部354个市级以上采供血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后期整理、数据复核、结果汇总和统计分析等工作。结果 347个采供血机构反馈了信息化管理人员情况,这些机构中共有信息化管理人员677人,其中专职人员占60.56%,兼职人员占39.44%;347家机构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对采供血工作进行管理,使用达到99.71%;有96.82%的机构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应急预案;采供血机构的防火墙和VPN的网络防护手段使用率较高,分别达到了66.28%和70.61%,而入侵检测的投入使用情况较低,仅为13.26%;有74.06%的采供血机构建立了网站,45.24%的机构建立了微信平台,34.87%的机构建立了微博平台。结论无偿献血事业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培养专业人员,建立行业信息化标准,加大信息化设备投入,提高采供血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以保证无偿献血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人员数量与采血量之间的关系方程,衡量采供血机构人员设置的合理性。方法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对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的人员数量与采血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省级血液中心的平均人数是中心血站的3.1倍,采集1吨血所需人数是中心血站的0.66倍;采集1吨血所需人数随规模的增大而降低;按采血量吨位数将350个采供血机构划分为2、≥2-5、≥5-10、≥10-25、≥25这5个等级,建立了6个人员数量与采血量的关系方程,经过检验,各个方程为有效方程(P0.05)。结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但能节约支出、提高效能,还能有效保障无偿献血事业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的现状.方法 以中国输血协会献血促进委员会的名义,向全国357个地市级及其以上的血站(含32个血液中心、325个中心血站)发放《无偿献血调查表》(简称《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2009~2011年3个年度各地(站)无偿献血(捐献全血和机采血小板)的人次、献血量和献血形式等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调查表》后,按血站所属地域对其中相关信息汇总和作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我国平均献血人口比例为9.14‰(1 225.06万/133 972.40万),其中机采血小板的捐献者比例为0.45‰(60.87万/133972.40万).我国献血量平均年增长率,2010年较2009年增长8.17%(141.09万U/1 726.97万U),以西南地区最高[10.06%(17.5万U/173.94万U)];2011年较2010年增长4.63%(86.53万U/1 868.06万U),以东北地区为最高[10.58%(15.24万U/144.09万U)].我国无偿献血形式主要为个人无偿[2009、2010及2011年的比例分别占84.7%(1 462.67万U/1 726.97万U)、83.42%(1 558.28万U/1 868.06万U)及81.13%(1 585.69万U/1954.59万U)],团体无偿逐年增加[3年分别为14.64%(252.75万U/1 726.97万U)、15.39%(287.57万U/1868.06万U)及16.26%(317.84万U/1 954.59万U)],互助献血也占有小额比例[3年分别为0.41%(7.01万U/1 726.97万U)、0.95%(17.80万U/1 868.06万U)及2.34%(45.65万U/1 954.59万U)].2011年我国400ml全血的捐献量已达到69.70%(1 362.26万U/1 954.59万U),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分别达到87.28%(244.44万U/280.06万U)和86.85%(138.37万U/159.33万U);机采血小板的开展率2009年为86.55% (309/357),2011上升为88.52%(316/357),其中华东地区2011年达到100%(83/83);机采血小板捐献以个人无偿捐献为主[2009、2010及2011年的比例分别94.98%(61.51万治疗量/64.76万治疗量),94.27%(70.84万治疗量/75.15万治疗量)和92.68%(78.29万治疗量/84.47万治疗量)],团体无偿和互助捐献形式所占比例较小(2011年分别为2.93%、4.38%),且在各地区有较大差异;献血者每次捐献2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的比例3年分别为47.91%(31.03万治疗量/64.76万治疗量)、52.21%(39.23万治疗量/75.15万治疗量)和56.16%(47.44万治疗量/84.47万治疗量).结论 2009年~2011年我国无偿献血及采供血工作呈稳步推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全国采供血机构纪念品经费的投入和来源、纪念品标准及单采血小板其他补助标准等现状,以便为将来公民无偿献血活动的纪念或答谢指明方向,从而促进全国的无偿献血工作。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表,于2015年7月1日下发,截至8月31日共收回339份,回收率为95.76%。回收数据经确认全部为有效数据。结果从全国采供血机构纪念品经费各来源上看,机构自筹所占比例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财政拨款呈大幅上升趋势,其他来源略有增加,这说明各级政府较之以前对采供血事业逐步加大关注程度;按照采血量吨数划分看,血液中心的采血量越大,财政拨款所占比例越大,机构自筹所占比例越小;中心血站采血量越大,机构自筹所占比例越大,财政拨款所占比例越小;从采供血机构的纪念品标准、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其他补助标准等方面看,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总体标准、均值差异不大。结论不能一味地依靠高额献血纪念品或另类补助来吸引献血者参与献血,必须通过对献血者服务的质量、血站软环境的提升和切实关爱献血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全力提高无偿献血者的社会地位,引导献血者从关注物质奖励过渡到把献血作为健康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使其具有较高的无偿献血参与度和忠诚度,才是血液安全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全国无偿献血者志愿服务组织现状调查,找出我国目前献血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探索适合我国献血者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方法对全国296家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者服务组织数量、在册人数、有效运行人数和有效运行率进行统计,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服务组织有效运行率略低于中心血站(46.61%vs 4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献血者服务组织有效运行率远低于2011年(48.93%vs 6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仍需不断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建立健全献血志愿服务机制;加大对献血者志愿服务的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志愿服务事业法制化进程,才能增加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使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增加无偿献血人数,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保证临床不断增长的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研全国采供血机构与临床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用血监管现状。方法以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全国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所在城市2012~2014年的相关临床用血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内容包括:采供血机构开展临床用血管理现状、采供血机构与临床合作情况等,所得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整理分析。结果 2014年全国采供血机构供血医院总数超过21 343个,170家血站所在城市设立中心储血室863个,对中心储血室进行体系化管理、定期检查、血液调剂的血站分别达89%(151/170)、96%(164/170)、87%(148/170),全国40%(140/350)的血站成为各地输血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开展临床用血监督管理的血站达41%(142/350)。2012-2014年临床向采供血机构反馈输血不良反应例数、采供血机构为临床解决疑难配血数目均不断增长。结论采供血机构与临床医疗机构应有良好的沟通,建立互助合作关系,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加强输血监管,确保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全国无偿献血者血费返还现状调查,分析全国无偿献血者用血费用返还总体发展趋势。方法对全国采供血机构血费返还标准、资金来源情况,献血者本人及亲属返还比例及金额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采供血机构全血返还标准主要集中在(200-240)元/200 m L之间(94.65%),其中75%为220元/200 m L,而红细胞返还标准以(200-230)元/U之间最多(87.93%),机采血小板血费返还标准主要集中在1400元/治疗量(占61.28%),血浆返还标准主要集中在40元/100 m L(占50.44%)。全国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者及其他亲属用血后的血费返还人次和返还金额均逐年递增。其中返还金额中80.74%为献血者亲属用血。血费返还金来源主要为机构自筹(56.81%)。结论随着无偿献血深入开展,享受用血返还政策的人数可能会持续增长,目前国内返还标准和政策差异较大,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机构自筹,血费返还主要用于亲属互助用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开展状况,并讨论如何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方法通过发放调查表,分别对31个省、自治区357家采供血机构2009~2011年各年的宣传经费投入总额,及献血量和献血人次进行统计,并用Spearman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全国对宣传经费的投入呈逐年递增趋势,分别为15 827.91、19 395.69和23 192.98万元;宣传经费主要来源于单位自筹;宣传经费的投入与献血量及献血人次呈正相关关系(P0.05);宣传方式趋于创新性、多样化。结论提高无偿献血宣传的工作效率,增加对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经费投入,可显著提升宣传效果,使献血量和献血人次同步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血液筛查数据和献血者淘汰情况的分析,探讨我国血液筛查工作面临的问题以及该问题对输血事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寻求其解决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363家采供血机构在2009~2011年间血液筛查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和抗-TP 4项检测的分项不合格数、双试剂检测阳性数和检测相关的献血者最低淘汰标准进行调查。结果全国363家采供血机构2009、2010和2011年完成的血液检测数分别为11 028 181、11 684 064和12 290 342,平均年递增5.72%;血筛4项不合格人次分别为196 575、216 691和229 787,平均年递增8.45%。319家单位的血液筛查不合格分类统计不合格数为619 339(1.96%),单试剂阳性数占不合格总数的48.5%。4项检测中HIV抗原/抗体检测不合格比例最低(0.19%),但单阳占比最高(84.82%),是双阳的5.3倍;抗-HCV检测单阳率(60.83%)是双阳的1.5倍;HBsAg检测不合格比例最高(0.65%),抗-TP检测位于其次(0.61%)。28家血液中心的4项检测单阳率均高于其它非血液中心单位。340家单位中有252家(81.82%)执行单试剂重复阳性的献血者最低淘汰标准,单试剂单次阳性淘汰标准33家(9.71%),双试剂重复阳性27家(7.94%)。结论血液筛查单试剂阳性中存在相当数量的假阳性;建立阳性结果确认程序,完善的献血者评估体系,实现血液与献血者分开管理是推动输血事业进一步向前发展应采取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采供血机构各类业务岗位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我国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对未来面对的问题做出判断。方法对全国357家省、市级中心血站以上的采供血机构发放问卷调查。结果采供血机构在编人数18 939名,占总人数的62.21%,非在编人数比例逐年上升;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上升至70.60%;本科与大专学历的人员比例上升至72.00%;职称主要以初级为主,中级职称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面对人员配置出现的新特点和新问题,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应当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促进人员配置与岗位设置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工作配套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法》自从98年10月1日实施以来,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已步入法制轨道化.公民的无偿献血意识有了进一步加强。作为采供血机构的血站.为了做好无偿献血工作.儿项配套措施必须跟上我站从1998年10月1日实际运作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全国采供血机构采集的全血中因非标量及凝块所致血液报废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辅以电话核实的方式,对全国354个采供血机构所采集的非标量及凝块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度非标量血液报废率分别为0.268%、0.245%、0.256%,凝块血液报废率分别为0.037%、0.033%、0.036%。血液中心与中心血站数据对比,报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采供血机构规模的扩大,总体报废率呈现递减趋势。结论采供血机构应正确分析非标量及凝块血液的报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控制,降低血液在采集过程中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研全国357家省、市两级采供血机构的供血情况,预期全国临床用血总体发展趋势,为全国采供血机构制定新的无偿献血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9~ 2011年,采用问卷调查与电话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32家血液中心及非省会城市325家中心血站,共计357家采供血机构进行供血情况调研.结果 2011年全国人均用血量增加到2.80ml;临床对全血的需求呈逐年递减趋势,至2011年全国全血供应率已降至红细胞总量的1.13%;去白和非去白红细胞悬液是临床用红细胞的主要品种,且非去白红细胞悬液的用量稳步提高;全国临床供血情况存在地区差异,华东地区临床供血量居全国首位,华北地区人均用血量全国最高.结论 全国临床供血情况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趋于放缓;科学、合理用血理念基本形成;全国临床供血情况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采供血机构各类业务岗位人员设置情况的调研,为不同血站业务人员岗位设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全国357家采供血机构业务人员岗位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采血岗位人员共9899名,占业务人员比例为>50%,且血液中心的设置比例高于中心血站。机采岗位比例地区差异较大。全国范围内,每采集10吨全血平均需要约21名人员,每采集5 000个治疗量平均需要约10名人员,其中各岗位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结论各级采供血机构应制定计划、精简机构,提高每一位业务人员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的绩效水平,提高全国采供血机构的整体工作绩效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全国采供血机构在血液加工制备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血液报废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辅以电话核实的方式,对全国的354家采供血机构在血液加工制备过程中的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在加工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最主要的原因是脂肪血,2012-2014年脂肪血总体报废率为2.523%。其它血液报废原因如血袋破损、溶血、纤维蛋白析出、特殊抗体也各占一定比例,但均少于1%。结论各采供血机构应仔细分析加工制备环节血液报废的原因,加强质量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