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效改善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损害是其防治任务的重点。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具有长期实践性,学者多倡导从肝论治或从血脉论治,然鲜少涉及肺。近年研究表明,肺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指导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基于“肺朝百脉”理论,笔者从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的角度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归纳高血压病从肺论治的中医防治原则,探讨新的辨证思路和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化痰降压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高血压多从肝、肾论治,但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多伴有高脂血症、冠心病,大多形体肥胖,临床上可辨证为痰浊内阻。因此,笔者从脾论治自拟化痰降压汤,从1996年3月以来,治疗痰浊内阻型高血压患者3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患者的胃病多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致,如长期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等。此类患者多仅重视高血压治疗而忽视胃病的治疗。如不综合考虑,单纯给予降压药物,则两者均得不到有效缓解。杨传华教授为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擅长治疗血压异常引起的早搏、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仅治疗心内疾病有独到见解,在治疗与其相关的慢性胃病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杨教授认为,胃部疾病与高血压病息息相关,针对此类患者,提出根据二者的病因共同点,从肝脾论治。本文选取临床常见的高血压患者胃病证型,将杨教授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学认为血脉瘀滞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瘀证是高血压病情发展的必经阶段,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显示了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文章就近年来研究高血压病的从瘀论治的依据,活血化瘀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及活血化瘀的单味中药在高血压中的应用加以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是临床上常见及多发的心血管疾病,顽固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病的特殊类型,临床实践发现相当多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并非阴虚阳亢引起血压升高,而是由肾阳不足,阴火夹肝阳上逆所致,这类患者肝脉亢、好发脾气、易怒、易睡眠障碍、但肾脉弱,手足冷,夜尿多,背寒等。此类患者用滋阴潜阳的方法往往效果不甚理想,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以温潜肝阳法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气虚证中医辨证施治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多从阴虚阳亢立论.近年来笔者结合临床辨证施治,从气虚论治高血压病,收到了一定效果.现结合临床效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高血压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西医中将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140/90 mmHg的定义为高血压,而中医则认为高血压的产生是因为患者饮食失调、情志失衡、生活缺乏规律等导致的机体五脏不足、气血虚损、阴阳不平衡等病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归纳了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H型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肾病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弥补了单纯西药或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不足。同时,对目前临床上单味中药联合西药及复方中药制剂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中西医联合治疗从多靶点、多方面共同起效,发挥降血压作用。对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军教授从痰瘀交结论治高血压病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痛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高血压病的研究中,李军教授认为痰瘀是两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并相互转化,贯穿于高血压病的始终,在临床中从痰瘀论治高血压痛,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旨在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并对高血压病的理论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100-2101
传统中医治疗郁证多从心肝脾论治,鲜有从肺论治者。文章主要从病因病机、现代研究、临床验案3个角度探讨郁证从肺论治的可行性。研究发现郁证患者中肺郁的比例较高,情志病与呼吸系统关系密切,两者具有相关性,且在临床上古今部分医家尝试从肺治疗郁证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郁证可从肺论治。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随着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高血压病的治疗现在不仅仅局限于西药,中医在治疗过程中也占了很大一部分。临床工作中,患者对中药的治疗效果满意且接受程度高,丁碧云医师治疗高血压病注重整体观念,依据高血压的特性,多从阴虚阳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瘀血阻窍等方面入手。根据高血压病位在心的特点,强调养心安神,并兼顾治疗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合并疾病,如血脂异常、心律失常、睡眠障碍等,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从痰论治举例吴友平,骆晓萍(江西中医学院30006)关键词高血压,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高血压病临床常见有头晕、眼花、耳鸣、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抽搐等症,甚至出现昏迷偏瘫等症状,治疗颇为棘手,根据本病的临床主证,属于中医的“头痛”、“眩晕”、...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高血压的治疗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尚无根除的方法。中医治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临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从风论治、从痰论治、从虚论治以及从瘀论治四个方面对高血压的治疗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高血压病从脾肾痰瘀论治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病证的范畴 ,治疗大多以清肝泻火、滋阴潜阳法治疗 ,实践证明此法对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尚可 ,但用于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 ,效果则不够理想。也有些学者从肾虚血瘀论治老年人高血压病 ,结果疗效也一般 ,而笔者有幸跟随导师王新陆教授侍诊 ,发现吾师从脾肾痰瘀论治该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现对此浅析如下。1 年老体衰 ,肾虚血瘀老年人高血压病是指年龄超过 6 0岁达高血压诊断标准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年四十 ,而阴气自半也 ,……年六十 ,阴痿、气大衰。”《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血压病已盘踞21世纪常见病、多发病疾病谱前9位的首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病死率占城市人口死因构成的约40%~50%。患者群中,75%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力。有40%重度致残,高血压病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攻关的难点和热点。目前,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防治高血压病临床疗效不是令人满意,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该病已成共识,临床医生很需要一本系统而实用的中西医结合论治高血压的专著,但目前此类论著较少。此时,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非特异性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临床征象,目前的中医治疗多是通过对“眩晕”“头痛”“风眩”“头风”的理论认识,按肝火亢盛、阳虚阳亢、肾精不足、痰湿内阻等辨证分型论治。文中从高血压病患者常有的鼻衄、牙痛、癃闭、劳淋、胸痹、心悸等兼症、并发症入手辨证治疗,或清泻阳明、或温阳潜阳、或化痰,治则方法多样,突破了中医辨证高血压病的现有模式,既治疗了兼并病症,又提高了降压效果,取得了标本兼治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内伤杂病范畴,中医界多从"肝"论治,清肝泻火、平肝潜阳等乃常用治法,但有时疗效却不如人意.五苓散从温阳健脾利水人手,从另一种角度治疗高血压病,效果颇佳,故深人探讨五苓散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有其临床必要性及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痰瘀贯穿于本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故本文通过梳理痰瘀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的致病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从痰瘀论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痤疮发生除了从肝、肺等脏腑论治外,笔者跟随老师在临床上治疗痤疮,发现从脾肾论治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从应用温阳法入手,论述脾肾阳虚型痤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从肺论治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9例呃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选取内关(双侧)、足三里(双侧)、膻中、膈腧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太渊、迎香等手太阴肺经之穴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从肺论治呃逆临床疗效显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2):1-3
传统高血压病的中医辨治,常常从风、火、痰、瘀上扰,或髓海不足、脏腑亏虚等入手。然而在临床实际中,往往能见到以畏寒、怕风、颈项僵硬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高血压病患者。针对此类患者,仝小林院士从"态靶因果"中医辨治策略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理论,指出其基本病机为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脉管拘挛不舒而导致血压的升高,其治疗靶方为葛根汤,靶药为葛根、川桂枝、牛膝、天麻。文章全面解析了葛根汤治疗寒凝经脉型高血压的临床诊疗策略,以期为高血压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