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气化"与理、法、方、药的联系,探讨王坤根老师运用"气化"理论在临床中诊治疾病的经验。[方法]基于《内经》及历代医家对"气化"的相关论述,分析王师对"气化"与中医临床诊治疾病中理、法、方、药各个环节关系的看法。[结果]王师省疾问病,首重气化,遣方用药,多从气论。王师认为,气化是万物成败之根本,因此也是人身健康之根本。气化异常是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各种治法,达到"谨守病机,无失气宜"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所在,而针、药等常见治疗方法都是只是调节气化的具体方法而已。[结论]"气化"不但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关键所在,更是王师临床经验的核心思想之一,值得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2.
《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讨论了《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认为各脏气是一身之气中各具相对特异性结构和功能的一类精微物质 ,是一身之气在各脏腑的分布 ,以其运动不息而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 ,而本身非指脏腑功能 ;脏气的化生本原是脏腑之精 ,并与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成 ;脏气分为脏阴与脏阳 ,脏阴与脏阳都是脏气的一部分 ,而非指脏腑之精与脏腑之气 ;气阴两虚应归属于阴虚的范畴 ;脏腑气化是通过脏气的运动以推动脏腑功能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和相互转化 ,是生命的特征 ;气化脏腑说是对脏腑的哲学性假设 ,无益于中医学藏象理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精气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经》中40处“精气”二字连读者进行比较分析,指出精气在古代哲学中是指一种无形可见、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有时专指宇宙本原之气中的精粹部分,是化生人类的精微物质。精气在中医学中,有时指人体之精,有时指人体之气,有时是人体之精与气的合称。人体之精与人体之气在概念上有别;在其来源先后上,有精在前、气在后之别;就其联系来说,精是气的化生本原,气是精化生的流动的细微物质或能量。  相似文献   

4.
《内经》“气”字即指精微物质、生理功能、物质和功能、病邪、脉象、气血、气分、气候、矢气、药性、针感及五运六气之气等十三个方面的含义,通过对“气”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并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书有助于对“气”字作具体辨析且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文。  相似文献   

5.
《内经》“气”字即指精微物质、生理功能、物质和功能、病邪、脉象、气血、气分、气候、矢气、药性、针感及五运六气之气等十三个方面的含义,通过对“气”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并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书有助于对“气”字作具体辨析且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理论的时空背景,研究运气理论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方法]以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六气大司天、六十甲子、岁立、四季、昼夜等时间背景和天地、五方、高下等空间背景解读《内经》运气理论理论。[结果]五运六气学说,以六十年一个甲子为观察单位,探讨每年五运、六气的运动规律,演绎天体运动与自然气候和人体生命的规律,以天地为空间背景,研究自然气候和生命之间的联系,认为万物天地之气相感而化生,人以天地之气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人在天地之间,感受其运动变化。天地运行产生五方五位,以对应不同的气象,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感受天地之气之不同而异,同一地域高下不同,阴阳之气也不同。[结论]天人相应充分体现在时间空间之中,时间、空间是《内经》运气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内经>中脏气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认为各脏气是一身之气中各具相对特异性结构和功能的一类精微物质,是一身之气在各脏腑的分布,以其运动不息而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而本身非指脏腑功能;脏气的化生本原是脏腑之精,并与自然界的清气相合而成;脏气分为脏阴与脏阳,脏阴与脏阳都是脏气的一部分,而非指脏腑之精与脏腑之气;气阴两虚应归属于阴虚的范畴;脏腑气化是通过脏气的运动以推动脏腑功能以及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和相互转化,是生命的特征;气化脏腑说是对脏腑的哲学性假设,无益于中医学藏象理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经》"湿淫"治法的性味配伍理论的后世应用。[方法]以"湿淫"条文为基础,比较有关方剂性味配伍规律的临床应用。[结果]对照《内经》全部治湿条文(共10条)的性味配伍规律得到很好吻合的验证。[结论]历代有效治湿组方的性味配伍规律,与《内经》有关治湿条文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中医强调气化,而升降是中医气化学说的核心。升降是人体内里气的运动和联系,里气运动扩展延伸与外气交接则为出入,故升降与出入并存。早在《周易.泰卦》便以"乾(天)下坤(地)上"来象征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其卦意为"天地交泰、万物通也"[1]。《内经》渊薮于这种天地气交论,建立了人体气机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理论的音律背景,以了解音律在运气理论中的作用。[方法]以文献研究的方法,探究音律的起源、形成、意义及其对运气理论的影响。[结果]在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就有音乐,没有甲子和历法之前就有乐和音律的记载。五音代表了天地阴阳的升降出入开阖。律吕之音出于上古,与天地二十八宿相关,可以反映天地之气开阖、阴阳离合之道,以音律类比二十四节气,音律是气化运动所产生的节律象。汉代认为历法生于律吕,古人认为,音出于心,五音还可以反映人的心理,明晓律吕五音,可以指导行为法则。《内经》七篇大论没有过多地探讨音律与天地阴阳人体生命发病的关系,但在运气理论中以五音建运,并在许多篇章中多有论述。[结论]解读音律背景在五运六气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张志聪三次注释《伤寒论》探究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为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六经气化学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研读《伤寒论宗印》《伤寒论纲目》《伤寒论集注》中有关气化学说的条文,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并旁参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文献,结合张志聪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六气循行的构建、传经难题的解释以及伤寒证候的机要三个方面来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并挖掘其理论价值。[结果] 六经气化学说的提出基于《黄帝内经》运气理论,顺应了《伤寒论》治百病的时代要求。张志聪对《伤寒论》进行了三次注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六气运转系统,创人之六气循行;阐明了传经学术难题,形成了六气传变理论;整体阐发了脉证病机,合理解释了伤寒病症。六经气化学说认为六经即六气,强调六经病的气化病机,为《伤寒论》治百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论] 张志聪经过反复思辨,形成了六经气化学说,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探究该学说的形成过程与价值,有助于推动钱塘医派和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经》"阳明"二阳、三阳之说的本来意义。[方法]梳理《内经》与"阳明"相关的篇章,探析"阳明"二阳、三阳之说的真正含义。[结果]"阳明"在《内经》中的二阳之说有两种含义:一是阳气在五运六气中主气出现的次序,阳气最初的状态叫少阳为一阳,其次的状态叫阳明为二阳,最后的状态叫太阳为三阳;二是两种阳性脉象同时出现的状态叫二阳,此时的二阳并不是指阳气量的多少而是二种脉象。"阳明"在《内经》中的"三阳"之说,是指人体阳气盛极的状态。[结论]"阳明"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是《内经》、《伤寒论》六病模型的重要基础概念,理清经典中"阳明"二阳、三阳的真正涵义,对认识中医理论体系与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精字是《内经》中最常见的字之一,全书用达一百多处。由于《内经》成书悠久,文字古奥。往往一字多义,一词多用,字多通借,对正确理解原文带来困难。“精”字也不例外,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含义各有差异。因此,探讨《内经》中“精”的各种含义及用法,无疑对我们学习《内经》,正确理解其义是有裨益的。概括《内经》中“精”的各种含义约有下列10种.1 精微物质精,《说文解字注》:“择米也……引申为凡取好之称。”《增韵》:“凡物之纯至者皆曰精.”《辞源》首释为“纯净的上等米”.可见,精的原义是纯净无杂质的物质。在人体则为精微物质。这一含义在《内经》运用最广,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灵枢·本神》  相似文献   

14.
"中气"肇始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认为"中气"为中焦脾胃之气,即包含脾气和胃气,又有认为"中气除脾胃之气外,还包含肝胆之气"者。笔者认为,"中气",位居中焦,乃气按分布部位所划分,具有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的功能;主气机之升降出入,有承上启下之功。"中气"斡旋则五脏安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发《伤寒论》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发生认识论的方法,追溯《内经》关于三阴三阳的认识以及脏气法时的思想,并借此论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体系的由来、内涵和临床意义。[结果]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拥有两套三阴三阳系统——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和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分别源自《内经》中的《素问·热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和《素问·脏气法时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属于"天之阴阳",必须"先立其年,以明其气",而知其年运气之变化;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属于"人中之阴阳",用于阐述人体发病及发病部位、疾病发展趋势,其中有阳仪系统、阴仪系统、病发于阳、病发于阴之别。辨六病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客气"而外感六淫;六经病欲解时三阴三阳体系,主四时"主气"而脏气法四时。[结论]《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源自《内经》相关理论。明晰《伤寒论》的两套三阴三阳系统,对于正确理解包括《伤寒例》在内的《伤寒论》全文,具有很好的学术、临床与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气化"一词的本义,及其在《内经》中的涵义,提出《内经》中"气化"主体是指天地之气化的观点,气化是从气一元论的自然哲学思想认识人体生命时延伸出的重要学术范畴。《内经》气化思想主要包含天地之气化生万物,天地气化涵盖人体气化两方面内容,气化具有时序性、方位性和内部自稳性的特征。气化学说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论述六经辨证的实质,辨析少阳及少阳表证之"源"与六经的关系。[方法]从《伤寒论》第48条条文展开分析二阳并病的内涵,进而引出对六经表证的探讨,以及六经辨证在临床中如何识别与鉴别其特异性病位、特异性病因、特异性病机之"源"。[结果]二阳并病实质是太阳阳明、太阳少阳之表证;六经皆有表证,非独太阳膀胱、手太阴肺可言表证;六邪皆可动六经,非独伤寒、伤风、风温之属;六经皆有营卫气血分证,非独太阳言营与卫。[结论]少阳表证之源,辨病位当以"无少阳里证"为原则;辨病因有风邪、温邪、寒邪、水邪、暑邪、戾气等不同;辨病机在于水火同病、虚实相兼,只是程度的深浅;治方以辛温辛凉佐以苦寒等,总以疏解走表为大趋势。六经辨证的实质是六经气化,临证"见病识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运气学理论阐发中药药性的钱塘医派本草气化学说。[方法] 通过研读《本草乘雅半偈》《本草崇原》《侣山堂类辨》和《医学真传》等著作,查阅研究钱塘医派本草理论相关文献,参考时代学术背景等影响因素,对本草气化学说内容进行整理论述,探讨各医家的传承,并列举医案以证临床验效。[结果] 钱塘医派对本草气化学说研究大体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五运六气思想,各医家主要通过对《神农本草经》的注释发挥,从而创立本草气化学说。其核心内容是通过辨本草生时、形态以及色味,以格物之法推药物禀气,以原药性。以本草生时与禀气相关为线索,引出《内经》“司天备药”以及药物“以偏纠偏”发挥药效等理论,完善本草学研究体系,并影响了如陈修园、唐容川等医家的本草研究方向。所举医案系运用本草气化学说治疗小儿痘疹,进一步验证了该学说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结论] 钱塘医派各医家不断探索,进而创立本草气化学说,虽然从现代科学认识角度来看,其正确性还有待研究,但是以当时的社会发展以及认知背景来讲,钱塘医派本草气化学说的形成,对于本草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学者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19.
正饮食是人类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通过饮食所化生的营养物质被称为"后天之精",这些水谷所化生的各种精微物质输布于五脏六腑和皮毛筋骨,发挥滋养濡润作用,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饮食化生精气并输布全身的过程,是五脏相互作用,相互连接的结果。《黄帝内经·经脉别论》对饮食入胃、化生精气、输布全身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之气是一种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气的运动是人体乃至自然、宇宙的基本规律。气的物质属性、运动属性及感应性使其能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共振理论相暗合,故可以假设共振运动也是气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践,气之“共振”假说可以较合理地解释经络系统、物理疗法及“同气相求”理论,对进一步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