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外科手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在全麻、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后对患者的心肺功能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心脏手术后的监护和护理非常重要,有助于患者顺利康复。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08年5月,共完成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2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2.
由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主办的国际胸心血管外科会议于1986年10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会议交流了食管、肺、纵隔外科,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心脏瓣膜外科,冠状动脉搭桥,心律不齐的外科治疗,心脏及心肺移植等课题.大会交流论文51篇,分组会议交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体会。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5月,采用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合并其他畸形11例,其中10例采用双向Glenn术。10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末梢饱和度由0.73±0.15上升至0.91±0.23,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结论右心旁路手术治疗三尖瓣闭锁畸形效果满意,是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例1 女性,39岁。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关闭不全。1995年10月11日在体外循环下行左房室瓣置换术,麻醉诱导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置入国产长套管针至上腔静脉。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第3天胸腔引流液量突然增多,12h引流液量1500ml,为淡红色。拍胸片纵隔影稍增宽,胸液糖定量16.9mmol/L。检查锁骨下穿刺管无回血,即拔管。胸腔引流液减少,给少量泼尼松龙口服,治愈出院。例2 男性,65岁。诊断左房室瓣腱索断裂。1995年10月25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左房室瓣置换术。麻醉诱导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置入国产长套管针至上…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2007年3月~2007年4月,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术2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循环血清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培养血管内皮细胞(PMN-EC)粘附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PMN-EC粘附模型,以体外循环血清致伤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及NAC处理,计数PMN-EC粘附率.结果体外循环前血清孵育内皮细胞,PMN-EC粘附率为(8.9±1.9)%,体外循环血清孵育内皮细胞,PMN-EC粘附率上升为(32.4±4.3)%,体外循环血清加入0.01、0.1、1、10mmol/L NAC时,PMN-EC粘附率分别降低至(30.5±4.7)%、(29.3±2.6)%、(21.6±3.7)%、(13±1.8)%.结论体外循环血清增加了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能力,附加 NAC可明显抑制体外循环血清诱导的内皮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前、后血中内毒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肿瘤坏死因子 α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 ,探讨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及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诱导麻醉期间、转流 2 0分钟、转流结束、停机后 2小时、停机后 4小时、术后第 1天清晨取血及尿标本 ,用鲎试剂法测定血内毒素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α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浓度。结果 转流开始后 ,各时相点的内毒素水平均高于转流前 (P <0 .0 5 ) ,体外循环结束后 2小时、体外循环结束后 4小时及术后第 1天清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和尿微量白蛋白浓度较体外循环前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肿瘤坏死因子 α浓度只在体外循环结束及停机后 2小时显著高于体外循环前 (P <0 .0 5 )。结论 体外循环可诱导炎症反应致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 ,并可致血管通透性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性回顾总结我院2009~2011年48例10 kg以下婴幼儿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的体外循环( ECC)管理.方法 本组48例TOF患儿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30个月,体重3.5~ 10 kg,均经超声心电图和心脏导管造影检查确诊,均在ECC下进行根治性手术.48例均采用进口膜式氧合器(MAQUET 30 000或10 000),体外循环时间50~166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27 ~ 94 min.结果 48例患儿均顺利脱机,术后死亡3例,死亡与ECC技术无关;余45例痊愈出院.结论 低龄、低体重TOF患儿根治术的ECC应力求平稳,ECC中积极完善预充方案和改进体外循环方法,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1年10月至1993年4月观察了2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前后血清磷酸肌酸酶(CP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Ⅱ(CPK—MB、CK_2)、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功酶Ⅰ(LDH_1)、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分别对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前后上述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提倡的心肌保护方法 ,有利于防止术中心肌缺血和术后再灌注损伤 ,但对体外循环和麻醉技术有严格的要求。我院自 1 997年 3月至 1 999年 3月共进行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直视手术51例。现将这种方法的麻醉及体外循环经验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2 3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2~ 49岁。体重 8~ 88kg。手术种类 :二尖瓣置换 2例 ,Ebstein畸形 2例 ,房间隔缺损 36例 ,室间隔缺损 5例 ,肺动脉瓣狭窄 6例。1 .2 术前用药肌注东莨菪碱 8μg· kg-1及吗啡 0 . 2mg…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预充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胶体渗透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进行心血管手术时,需要大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进行预充,胶体的种类主要有人体清蛋白、新鲜冷冻血浆、明胶类代血浆及右旋糖酐等.其中人体清蛋白的血浆半衰期很长,用量不可过多;新鲜冷冻血浆及明胶类代血浆具有传染疾病的潜在危险.随着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在临床麻醉中的大量使用,在体外循环的预充中也开始采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为第3代人造胶体,由玉米淀粉提炼而成,中分子量,低取代级,血管内存留时间较短,但国内用于心血管体外循环手术的报道较少.本文研究了体外循环预充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的影响,探讨其在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评价不停跳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5例,男130例,女155例,年龄10个月~43岁.体重(8~65)kg.全组中中央型房间隔缺损216例;上腔型12例;下腔型18例,混合型39例.均在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直接连续缝合56例,补片缝合229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82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短,术后强心、升压药物用量少,无手术死亡,无低心排、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结论:不停跳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术,对心肌保护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OB)技术主要用于心内直视手术,这一技术使心脏外科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对体外循环技术的认识和理论的提高,人们将体外循环技术应用在肺癌根治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难治性中央型肺癌提供了手术切除机会,成为中央型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时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的体外循环(CPB)和麻醉管理.方法:160例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观察组)和停跳组(对照组),各80例.所有病例采用综合血液保护措施.观察和分析各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管理、体外循环时间、麻醉恢复和预后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平稳完成体外循环,最后均痊愈出院.观察组病人体外循环时间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两组自身输血42例(26.2%),未用库血共55例(34.3%).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的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能实现心肌的良好保护,加之综合血液保护措施,能显著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不少医院开展了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但关于该手术方式的优劣问题目前仍存在争议.我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修复术8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在国内应用于临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灌注技术也不断提高,并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在西藏,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氧含量低(西藏拉萨空气中氧分压占海平面的64.2%),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难度大。从2000年至今,我院经充分准备,成功地完成了59例体外循环下各种类型心脏病手术,成功率98.3%,现将高原地区开展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1月24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7例,女53例,平均年龄59岁,全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TECAB)100例,机器人乳内动脉游离+胸壁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 140例.术后每6个月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CT血管造影技术评估桥血管通畅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转为正中开胸或体外循环,共包括237例单侧乳内动脉(IMA)游离和3例双侧IMA游离,无手术死亡.24例(10%)使用杂交技术.术后随访41.1±12.9个月,无死亡、中风或心肌梗死发生.术后随访3年(最长时间91个月)的结果显示,TECAB组IMA移植通畅率为97.1%,MIDCAB组IMA移植通畅率为96.4%.结论 机器人辅助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于特定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乳内动脉桥可以保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8.
姜相伟  贾群 《海军总医院学报》1998,11(2):172-173,171
1985年6月至1997年7月,我科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114例,重点报告1990年1月至1997年7月连续83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无死亡CPB管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修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8例报告武警浙江总队医院胸心外科张锦贤徐寅富杜开齐张志豪胡瑞行施谷平(嘉兴314000)关键词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修补术自1988年7月~1997年4月,我院对28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7年12月~1997年6月共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320例。体外循环转流中发生主要意外9例(占2.8%),均经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20例行体外循环手术,男173例,女147例。年龄2岁~59岁,体重8kg~83kg。二次转流2例,故实际体外循环转流322例次。转流时间32min~307min,平均61min。主要手术病种为心房间隔缺损77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