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与增强T1WI的比较研究探讨增强FLAIR T2WI在脑膜瘤中的表现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膜瘤患者共42个脑膜瘤的常规SE T1WI和FLAIR T2WI增强序列影像表现,对比小脑膜瘤组(直径<2cm)及大脑膜瘤组(直径>2cm)在常规SE T1WI和FLAIR T2WI增强中瘤体的强化程度,并分析两者间差别。结果:两组强化程度显著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大脑膜瘤组在增强T1WI序列较FLAIR T2WI增强序列强化显著多见;而小脑膜瘤组在FLAIR T2WI增强序列较增强T1WI序列强化显著多见。结论:增强FLAIR较增强T1WI更有助于小脑膜瘤的显示和判断,但在大脑膜瘤显示肿瘤本身上不及增强T1WI。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T2加权快速梯度回波(3D-T2-FFE)图像对显示腰骶丛神经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腰骶丛神经病变患者29例,行常规腰骶椎MRI后加扫3D-T2-FFE及MR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MR-PROSET)序列成像。测量并计算2个序列图像的神经信噪比(SNR神经)、肌肉SNR(SNR肌肉)、对比噪声比(CNR神经/肌肉),比较2个序列图像对腰骶丛神经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所有病例3D-T2-FFE图像CNR(0.21±0.08)高于MR-PROSET图像(0.11±0.04,P<0.01),SNR肌肉(66.99±24.62)低于MR-PROSET(108.92±42.28,P<0.01),SNR神经(150.34±14.98)与MR-PROSET图像(138.02±1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T2-FFE图像显示骶丛、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评分 (2.32±0.13、1.63±0.60、1.84±0.38)均高于MR-PROSET图像(1.95±0.14、0.11±0.32、1.16±0.38,P均<0.05),而腰丛、腰骶干、坐骨神经的评分(2.95±0.05、1.79±0.42、1.84±0.09)与MR-PROSET图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9±0.42、1.63±0.50、1.74±0.10,P均>0.05)。结论 3D-T2-FFE序列图像可有效评估腰骶丛神经病变,为临床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快速稳态进动成像(3D-FIESTA)序列诊断颅内脊索细胞瘤(EP)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后颅窝MR扫描的760例临床疑似颅底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FSE T2W、3D-T1W及3D-FIESTA序列平扫和3D-T1W序列增强扫描图像。分析EP患者影像学征象,评价不同序列对EP病灶的显示效果。结果 共发现EP患者12例(12/760,1.58%),病灶均位于斜坡硬膜下桥前池,其中8例患者接受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未见强化。9例(9/12,75.00%)无症状者病灶最大径2.0~11.0 mm,9例(9/12,75.00%)可见斜坡背侧"骨突"。12例(12/12,100%)EP病灶均可于3D-FIESTA图像上清晰显示,呈稍高或高信号。8例(8/12,66.67%)病灶可于FSE T2WI图像呈高信号,显示欠清晰,余病灶不能与脑脊液区分。4例(4/12,33.33%)病灶于3D-T1WI图像呈低信号,显示欠清晰,余8例(8/12,66.67%)不能显示。结论 3D-FIESTA序列诊断EP优于常规MR序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液体衰减翻转序列(FLAIR序列)在头颅MR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6例病人进行了轴位FSE T2和FLAIR序列的检查,25例做了轴位SE T1增强序列。并分别从不同病种和不同病变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 106例病人中,86例有阳性发现,共显示117个病灶。60例脑梗塞病人,FSE T2和FLAIR序列对病变的敏感性相同,但在FLAIR序列能区分梗塞是否为陈旧性。3例转移瘤病人,FLAIR和SE T1增强序列均比FSE T2序列的敏感性高。3例脑脓肿病人和3例脑膜炎病人,FLAIR和SE T1增强序列能显示FSE T1序列不能显示的累及脑室和脑膜的炎症,且FLAIR序列比SE T1增强序列显示的范围大。13例原发性脑肿瘤病人和2例动静脉畸形病人,FSE T2、FLAIR和SE T1增强序列对病变的敏感性相同。1例癫痫病人,FSE T2、SE T1增强序列均为阴性,而FLAIR序列能显示右颞叶近脑沟的高信号病变。结论 在头颅MR检查中,FLAIR序列对邻近脑室、脑池和脑沟的病变较FSE T2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3D-FLAIR)图像与重T2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hT2W-3D-FLAIR)融合图像评估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的价值。方法 对40例单侧梅尼埃病患者经静脉注射钆对比剂后采集内耳3D-FLAIR及hT2W-3D-FLAIR(TI=2 050 ms、2 250 ms)图像,经后处理获得hT2W-3D-FLAIR融合图像,对比观察3D-FLAIR图像与融合图像显示膜迷路积水的效果。结果 3D-FLAIR图像及融合图像中,内淋巴区域均表现为低信号,充盈钆对比剂外淋巴均呈高信号;周围骨骼和空气在3D-FLAIR图像上为低信号,而在融合图像上呈等信号。融合图像可更准确地区分内、外淋巴与周围骨骼及空气的边界,显示耳蜗基底转、中转及顶转膜迷路积水患耳数量均高于3D-FLAIR图像(χ2=3.864、13.393、21.646,P均<0.05),而显示前庭膜迷路积水患耳数量与3D-FLAIR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1.00)。结论 相比3D-FLAIR图像,hT2W-3D-FLAIR融合图像评估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高分辨MR成像在儿童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Ⅱ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FCD Ⅱ型患儿的MRI资料,观察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灰白质信号以及transmantle征(皮层下白质内向脑室方向延伸的异常信号)等征象,计算并比较各序列对以上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18例患儿中,15例存在MRI阳性征象,包括灰白质分界模糊14例(14/18,77.78%),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11例(11/18,61.11%),transmantle征10例(10/18,55.56%),白质信号异常11例(11/18,61.11%)及灰质信号异常13例(13/18,72.22%)。3D-T1WI对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白质信号异常和灰质信号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T1WI(P=0.009、0.022、0.038、0.020);3D-T2 FLAIR对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和灰质信号异常检出率高于T2 FLAIR序列(P=0.022、0.018、0.009)。结论 3D高分辨MR序列可提高对FCD Ⅱ型患儿的检出率,为术前评估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0T MR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在正常腕关节软骨成像中的价值。方法 对12名健康志愿者采用3D-DESS、常规T1W自旋回波(SE-T1W)序列、T2W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FSE-T2W)序列、质子加权脂肪抑制快速自旋回波(FS-FSE-PDW)序列行腕关节扫描。测量并计算各序列上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腕骨间软骨及腕骨骨髓SNR及CNR,比较3D-DESS与常规SE序列图像SNR、CNR的差异。结果 3D-DESS图像上TFCC、腕骨间软骨SNR均高于SE-T1W、FS-FSE-T2W、FS-FSE-PDW序列(P均<0.05),而3D-DESS上骨髓SNR与FS-FSE-T2W、FS-FSE-PDW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DESS显示腕骨间软骨/骨髓CNR明显高于SE-T1W、FS-FSE-T2W、FS-FSE-PDW序列(P均<0.05),3D-DESS图像TFCC/骨髓CNR与FS-FSE-PDW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SE序列相比,3D-DESS序列能更为清晰地显示腕关节软骨,对诊断腕关节软骨病变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颅内肿瘤诊疗过程中,对比增强MRI扫描是常用的影像学评估手段。临床上颅脑MRI增强检查首选T1WI序列。长期以来,增强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被认为是评估软脑膜疾病和脑转移瘤的辅助序列。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增强T2 FLAIR序列在血脑屏障、血软脑膜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血眼屏障、血迷路屏障及淋巴系统损伤相关疾病的检出、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增强T2 FLAIR序列尽管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目前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原因包括:(1)增强T2 FLAIR适用的疾病谱尚未完全阐明,(2)增强T2 FLAIR的规范扫描参数尚未确定,(3)增加MRI检查时间等。本文针对增强T2 FLAIR序列的技术特点、正常影像表现以及在颅内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现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以后进一步科研、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FIAIR序列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脑肿瘤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所有病例采用常规TSET1W,T2W和FLAIR序列,其中28例平扫后又行增强,对不同序列显示的肿瘤数目、瘤周水肿、瘤体与水肿的关系、瘤体大小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常规平扫T1W检出肿瘤44个、T2W51个、FLAIR58个,增强28例中检出肿瘤45个。以增强为标准,显示阳性率T1W67%、T2W80%、FLAIR93%。T1W瘤周水肿大部分不清楚,T2W模糊,FLAIR清楚。T1W,T2W、FLAIR测得的瘤周水肿最厚处的累计值分别为298mm、402mm、590mm。FLAIR测得的肿瘤大小亦更接近强化肿瘤的大小。结论 FLAIR是一特殊的IR序列,它借助于抑制脑脊液信号消除脑脊液造成的流动伪影和部分容积效应,使靠近脑室旁、脑表面和脑池内的病灶容易显示,同时对水肿非常敏感;FLAIR在鉴别肿瘤成份、估计肿瘤大小及判断病变转归方面亦优于常规序列,因而FLAIR序列是检查脑肿瘤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包括常规T2W、T1W、FLAIR序列扫描、DWI,4例接受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3例接受MR增强扫描;3例接受CT扫描。9例治疗后复查MRI。对病灶分布部位及受累几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例患者均有突发性血压升高病史,其中子痫前期10例,高血压病2例。病灶主要累及双侧顶枕叶白质区,与基底节区、颞叶、额叶、脑干、小脑和胼胝体受累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CT表现为白质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MRI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等信号,ADC图呈高信号10例,ADC等信号2例。临床治疗1~2周后9例复查MRI示脑白质区病灶可完全恢复,基底节疗效常不佳。结论 PRES的MRI典型征象是双侧顶枕叶白质区多发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FLAIR序列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DWI和MRV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场DWI及FLAIR在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 3.0 T 高场下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在诊断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价值.方法 23例常规MRI检查考虑为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患者,术前20例加扫了DWI,21例加扫了FLAIR,二者皆使用者18例,其中4例获得了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果 22例为表皮样囊肿,其中19例加扫了DWI,均为高信号,边界清楚;病灶(4例)ADC均值为87.1×10-5mm2/s,明显低于脑脊液,但略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而FLAIR(20例)上多为等、低或稍高信号影,仅6例为高信号;其中5例病灶边界欠清楚.结论 DWI和FLAIR对表皮样囊肿的定性均有很大价值,但DWI更敏感、准确,且能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常规二维MR序列(T1W、T2W、T2FLAIR)比较,探讨三维容积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3D-FLAIR)在神经精神狼疮(NPSLE)脑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具有脑脊液化验结果的NPSLE患者行T2W、T2FLAIR、3D-FLAIR轴位平扫,在T1W增强扫描后24~48h内行T1W及3D-FLAIR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增强扫描。在轴位平扫图像统计脑内直径<6mm病灶的数量,在增强图像评估有无脑膜病变强化及脑膜病变的强化范围。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头部扫描发现异常。25例患者T2W、T2FLAIR、3D-FLAIR分别发现脑内直径<6mm异常信号灶为183、213、307个,三者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显示T2W与3D-FLAIR、T2FLAIR与3D-FL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2W与T2FL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8例患者中,16例脑脊液腰穿结果存在异常,其中T1W、3D-FLAIR增强扫描分别发现脑膜病变强化5例、12例,敏感度分别为31.25%(5/16)、75.00%(1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NPSLE患者在3D-FLAIR增强发现脑膜局灶性强化,而在T1W增强未见确切强化。5例NPSLE患者T1W增强发现脑膜病变强化,对比相同层面的3D-FLAIR图像,两者脑膜异常强化范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FLAIR序列能较T2W、T2FLAIR发现更多直径<6mm的异常信号灶。在发现NPSLE脑膜异常改变方面,3D-FLAIR增强扫描较常规T1W增强扫描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FLAIR序列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LAIR)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显示能力。材料和方法: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均经常规磁共振检查和FLAIR序列检查,通过主观目测和定量分析对比FLAIR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显示能力。结果:FLAIR序列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磁共振T2,T1及增强后扫描,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LAIR能较清晰显示颅内表皮样囊肿,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及术前边界的确定均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1加权三维梯度回波容积内插屏气呼吸检查(3D-T1-VIBE)序列评估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G-ACI)术后修复软骨的价值。方法 10例男性单侧膝关节软骨运动损伤患者接受G-ACI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MR检查,包括常规序列及3D-T1-VIBE序列扫描;采用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观察(MOCART)评分系统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软骨缺损修复填充程度"等9项指标,分析MOCART整体评分与临床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术后1、3、6个月MOCART评分中,"软骨缺损修复填充程度"及整体评分结果存在差异(P均<0.01);术后6个月, "修复组织与相邻正常软骨的融合" "修复组织表面结构""软骨信号强度"及"粘连"情况较前好转(P均<0.05)。术后3、6个月,MOCART评分中"修复组织表面结构""软骨缺损修复填充程度"与临床KOOS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结合常规序列,MR 3D-T1-VIBE序列扫描能较准确评估G-ACI术后软骨修复情况,且与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 dimension-spoiled gradient recalled echo,3D-SPGR)冠状位快速动态增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6例B超、CT未明确诊断的不同大小肝占位性病变病例进行常规单次激励快速自旋回波(SS-FSE)定位、轴位自旋回波(SE)T1WI及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平扫后,用3D-SPGR序列冠状位对病灶定位,行冠状位3D-SPGR序列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描出病灶和正常肝实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其强化特征并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肝脏不同占位性病变的肿块,3D-SPGR冠状位动态增强后的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不同。结论:3D-SPGR冠状位动态增强对肝脏不同占位性病变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序列(T1W、T2W、T2FLAIR、DWI、EPI T2、增强T1W)对不同时期脑囊虫病灶检出的敏感性。方法回顾40例脑囊虫病患者的MR资料,分析各序列检出病灶的数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T1W序列检出病灶62个(活虫期35个,变性坏死期25个,钙化期2个);T2W序列检出病灶78个(活虫期33个,变性坏死期36个,钙化期9个);FLAIR序列检出病灶115个(活虫期32个,变性坏死期75个,钙化期8个);DWI检出病灶33个(活虫期12个,变性坏死期16个,钙化期5个);EPI T2序列检出病灶69个(活虫期31个,变性坏死期29个,钙化期9个);增强T1W序列检出病灶225个(活虫期23个,变性坏死期200个,钙化期2个)。结论 MR序列中,增强T1W和FLAIR序列对脑囊虫病活虫期和变性坏死期病灶检出优于其他序列;T1W结合EPI T2序列对发现灰白质内的囊虫钙化灶较FLAIR和T1W序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