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患者,男,53岁,杭州市郊区居民。2010年7月14日,因发热在当地卫生院就诊,抗感染治疗无效。2010年8月2日入住杭州市某医院,此后反复发热2周余,最高体温达39.5℃,伴咳嗽、头晕、头痛和乏力,偶有腹痛。入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5.0x10~9/L,中性粒细胞63.6%,淋巴细胞26.3%,单核细胞3.4%,嗜酸粒细胞6.5%:入院第26天嗜酸粒细胞达1.04×10~9/L,百分比为17.3%。CT示双肺支气管纹理增多、增粗,  相似文献   

2.
间日疟误诊为原发性脾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患,24岁。因不规则畏寒,发热20天,左上腹隐痛15天,于1984年9月18日入院。入院前未经特殊治疗。体检:体温37.7℃,脉搏82次/分,血压120/80mmHg。巩膜无黄染,皮肤无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肝肋下1cm,质Ⅱ°,脾平脐,质Ⅱ°,轻度触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13万/mm~3,血红蛋白6.5g/dl,白细胞4800/mm~3,中性56%,淋巴4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入院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无糖尿病病史患者临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PCI的无糖尿病病史的冠心病患者6944例。根据入院HbA1C水平分为三组:HbA1C<5.7%组、HbA1C 5.7%~6.4%组和HbA1C≥6.5%组。2年随访的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分析入院HbA1C水平对行PCI的无糖尿病病史患者临床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在6944例行PCI的无糖尿病病史患者中,HbA1C<5.7%组1302例(18.75%),HbA1C 5.7%~6.4%组4344例(62.56%),HbA1C≥6.5%组1298例(18.69%)。2年随访结果显示,HbA1C≥6.5%组和HbA1C 5.7%~6.4%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HbA1C<5.7%组(11.0%vs 10.5%vs 8.4%,P=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HbA1C 5.7%~6.4%组和HbA1C≥6.5%组发生MACE风险分别是HbA1C<5.7%组的1.262倍(95%CI:1.022~1.559,P=0.031)和1.304倍(95%CI:1.010~1.682,P=0.041)。结论:在接受PCI的无糖尿病病史的冠心病患者中,入院HbA1C水平是2年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营养状态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营养不良和预后不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男性46例,女性36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入院第1天和第(14±1)天营养指标,分析影响3个月预后的因素。结果入院第1天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8.29%,入院第(14±1)天为30.49%(P0.05)。与第1天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第(14±1)天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肉周长和血清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P0.01);男性较女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血清白蛋白下降明显,女性较男性上臂肌肉周长下降明显(P0.01)。年龄(P=0.009)、入院时高血糖(P=0.03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P=0.001)、入院时营养不良(P=0.018)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入院时营养不良与年龄、入院时高血糖和入院时NIHSS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入院时营养不良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营养干预对于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个性化营养干预处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饮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营养状态、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感染率。结果术后第1天,2组患者的PA、ALB、Hb指标相比于入院第1天明显下降,术后第10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明显升高(P0.05),且略高于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术后第10天的PA、Hb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入院后第1 d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略高于入院后第1天,术后第10天相比于术后第1天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感染率为3.08%(2/65),对照组为10.77%(7/6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8,P0.05。结论个性化营养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加强营养,使得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PLT以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对老年脓毒症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ICU的脓毒症病人104例,收集病人入院时、入院第3天以及第7天WBC、PLT、N%以及ALB水平,并根据病人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以及存活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组病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06);存活组WBC计数在第3天和第7天较第1天明显下降(P<0.01),N%在第7天较第1天明显下降(P<0.01),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ALB水平较第1天上升(P<0.01);死亡组第3天及第7天的WBC、N%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PLT、ALB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入院后第7天,N%预测生存的敏感度为69.7%,特异度为75.0%,PLT水平预测生存的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40.6%。结论血细胞水平与老年脓毒症病人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WBC及N%升高、PLT及血清ALB水平降低均增加脓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住院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3-12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517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HbA1c值将患者分为3组:≤5.6%组(286例)、5.7%~6.4%组(114例)和≥6.5%组(117例)。比较各组患者基线资料、住院期间治疗及住院死亡率的差异。对影响ACS患者住院死亡率的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517例患者中,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330例(63.8%),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19.3%),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7例(16.8%)。与入院时HbA1c正常的患者相比,HbA1c升高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伴心力衰竭和卒中病史及Killip分级Ⅰ级的比例较高(P均0.05)。入院时肌钙蛋白水平较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HbA1c正常患者低(P均0.05)。但入院后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比例较低(P0.05)。住院期间3组死亡率分别是5.6%、7.9%和14.5%(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入院时生命体征、ACS类型和住院期间主要治疗措施后,入院时HbA1c≥6.5%仍是影响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47,95%CI 1.462~4.287,P=0.012),但入院时HbA1c5.7%~6.4%未显著增加住院死亡风险(HR=1.105,95%CI0.832~1.436,P=0.125)。结论:ACS患者入院时HbA1c水平和住院死亡有关,入院时HbA1c≥6.5%显著增加住院死亡风险,而HbA1c5.7%~6.4%对住院死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联合CURB评分预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死亡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05例老年S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29例和生存组76例。入院24 h内进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CURB评分。入院后第1天和第4天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PCT水平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SCAP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项独立危险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 (1)死亡组PSI≥130分和CURB≥3分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生存组(P均0.05)。死亡组入院第4天PCT、第4天与第1天血清PCT水平的差值高于生存组(P均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第4天PCT水平、第4天与第1天PCT水平的差值及CURB评分≥3分与SCAP死亡相关(P0.05),是影响老年SC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显示,第4天PCT、第4天与第1天血清PCT水平的差值及CURB≥3分联合的预测效能较单一指标高,AUC为0.85,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90.5%,约登指数为0.721。结论入院后PCT动态变化情况结合CURB评分对于预测老年SCAP死亡风险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171医院2013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疗程为21 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4天、第10天、第14天脑水肿和血肿量,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入院第1天两组患者脑水肿和血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4天、第10天及第14天,试验组患者脑水肿和血肿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低于对照组的76.5%(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程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心房肽和脑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过程中血浆心房肽 (ANP)、脑钠素 (BNP)浓度的变化。  方法 :1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第 1天至第 7天、第 14天和第 30天及 6 0名对照者的血浆 ANP、BNP浓度。 2用放射性核素 99m锝心血池扫描测定发病后 7天及 30天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2 7例患者血浆 ANP浓度仅于入院时、入院后第 1天和第 2天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而 BNP浓度则在所测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ANP、BNP的正常值分别为 35 .6± 4.6 pg/ ml和 11.7± 2 .3pg/ ml)。血浆 ANP浓度入院时已达到峰值 ,而血浆 BNP的峰值在入院后第 2天出现。血浆 BNP浓度和与时间对应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存在较密切的负相关 (r=- 0 .5 2 ,P<0 .0 5 ;r=- 0 .6 5 ,P<0 .0 1)。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后血浆 ANP、BNP浓度显著升高且后者入院后出现峰值 ,心肌缺血损伤和收缩功能降低可能是引起血浆 BNP浓度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变化及其对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卒中相关性感染(SAI)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发病24 h内收入NICU的急性卒中患者53例,记录其入院第1、2和3天的NIHSS评分;以同期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头晕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后1周内是否发生感染,将卒中患者分为感染组24例和非感染组29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入院第1、2、4、6和14天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HLA-DR表达对SAI的预测价值.结果 卒中组入院第1天HLA-DR表达即下降,之后逐渐上升,至第14天仍低于对照组(P<0.001).卒中组中的感染组患者病后第4天HLA-DR降至最低,为(49±16)%,之后逐渐上升,第14天上升至(60±21)%,仍低于卒中组中的非感染组的(77±9)%(P=0.004);非感染组病后第2天HLA-DR亦降至最低(58±17)%,之后逐渐上升,第14天上升至(77±9)%.以第2天单核细胞HLA-DR表达低于57%为临界点,其对卒中SAI的发生有预测价值(敏感性83%,特异性83%,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P<0.001).卒中组入院第1天和第2天NIHSS评分与相同时间点HLA-DR表达均呈负相关(第1天r=-0.442,P=0.001;第2天r=-0.424,P=0.002).结论 卒中患者急性期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下降,HLA-DR表达的下降对SAI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谈立森 《山东医药》1990,30(7):26-26
例1:女,15岁。因浮肿、血尿,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入院。既往有肌注青霉素因疼痛喊叫、恐惧。入院后,给予青霉素G(钠盐)400万单位/天静脉滴注。于第3天静滴时,患者出现全身抽搐,口吐泡沫,口唇青紫,持续5~10分钟,一天内发作5~6次。经静脉注射安定、肌注鲁米那钠、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260例,分别于入院时检测HbA1c水平,并按HbA1c水平分组,Ⅰ组:HbA1c<6.5%;Ⅱ组:HbA1c≥6.5%,通过18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Ⅰ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1.5%,低于Ⅱ组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回归提示:HbA1c≥6.5%为预测心血管远期事件的独立危险之一(r=1.82,P<0.05)。结论 HbA1c≥6.5%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风险之一,检测HbA1c可以提高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85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症组和重症组,同期其他科室治疗的48例老年非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和第8天(对照组只采集第1天)采用Brahms半定量快速法、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中的PCT、VEG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组间比较,重症组入院第1天和第8天的PCT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中症组(P0.05),而对照组和轻、中症组的PCT和VEGF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重症组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第1天(P0.05),而轻、中症组第1天和第8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1天的PCT、VEGF及hs-CRP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92、0.748、0.623,P0.05),入院第8天仅VEGF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02,P0.05);hs-CRP的灵敏度最高(100.00%),其次为VEGF(90.00%);PCT特异度最高(98.18%),其次为VEGF(60.00%);整体来看,VEGF的正确指数最高(50.00%),其次为PCT(31.52%)。结论动态检测PCT和VEGF水平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意义,PCT和VEGF水平(特别是VEGF)可有效弥补hs-CRP在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诊疗中过度治疗和漏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止血敏引起高热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今年四月份以来有3例肺结核咯血的病人在应用止血敏时出现发热反应,现报告如下。例1,黄某,男,56岁,住院号:504016咳嗽、咳痰1周伴咯血2天,入院时不发热;两肺无干、湿性罗音,血常规:WBC4.7×109/L、L34.9%、N58.4%、RBC4.30×1012/L、HGB134g/L、PLT149×109/L、X线胸片及肺部CT可见右上肺野浸润病灶。以维生素C2g 维生素K120mg 止血敏2g加入5%葡萄糖盐水中每日静滴,入院第5天开始应用HREZ四化抗结核治疗。住院第7天开始每天下午及夜间畏寒、发热、出汗,发热最高达40.8℃停用所有抗结核药后仍发热,至住院第11天,因患者咳嗽好…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性,年龄5岁8个月,以"呕吐1天并出现晕厥1次"入院,心脏B超显示室间隔室壁瘤形成,其他各项检查支持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入院后第2天病情加重,心脏B超示室壁瘤顶部穿孔,伴左向右分流。心电图主要动态变化为:入院当天V1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第2天V1、V3导联出现异常Q波,第3~7天内患儿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如心房扑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入院后第8天行室间隔室壁瘤穿孔修补术,术后胸导联心电图示Q波变小或消失。提示心电图的动态变化能反映室间隔室壁瘤的形成、进展及治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本例病例介绍部分已于1991年第1期刊出。(1991年第1例讨论部分) 鉴别诊断 Nishioka医师:本例72岁中国妇女患高血压及糖尿病,因急性腹痛两天,恶心及腹泻一天入院。入院时体检发现右中腹肿物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患者男,33岁。因寒战,发热11天伴腹痛1天于1988年10月28日入院。病人于入院前11天因受凉引起畏寒、头痛、发热,自用安痛定、速效伤风胶囊等治疗,发病第11天病人突然右上腹呈持续性剧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2岁,以"发作性胸痛20年,加重2天伴短暂意识丧失6h"入院。患者2011年5月冠脉造影显示:右冠脉中段30%~50%弥漫性狭窄,前降支第1对角支开口处闭塞,开口后80%~95%狭窄,行球囊扩张,植入Partner支架1枚,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持续约15~20min后缓解,6h前再次发作伴四肢抽搐、意识丧失,急诊入院。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查体  相似文献   

20.
间日疟原虫引起肺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5岁。因畏寒、不规则发热、胸痛、咳嗽6天来我院。查体:体温38.5℃,血压130/80mmHg、心率100次/分,右肺呼吸音减弱伴有湿性罗音,脾肋下1cm。化验:Hb10.5g%,RBC384万/mm~3,WBC4,600/mm~3,N54%,L44$%,E2%。血沉25mmh。胸透右肺纹理增多,右肺中野呈片状均匀阴影,诊断肺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无好转,于入院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