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95例患者103例次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特征,感染并发症情况,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感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1例留置导管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出口感染3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8例),占10.7%,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4.5次/1 000导管日.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增加,发生导管感染的危险性呈线性增加趋势.未发现年龄、性别、糖尿病、置管部位、白蛋白水平、免疫抑制剂使用与感染相关.结论临时性血液透析导管感染的发生率高.发生导管感染的危险性随导管留置时间呈线性增加趋势.需早期发现感染并积极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常见菌群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45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进行血培养并对培养出的菌株测定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45例标本中,42例阳性,共分离出12种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3例,占64%,革兰氏阳性杆菌29例,占29%。感染病原菌以鲍曼复合不动杆菌(42%)、表皮葡萄球菌(16%)、金黄色葡萄球菌(9%)为主。检出的2株大肠埃希菌中有1株为超广谱a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a lactamase,ESBL)。对于革兰氏阴性杆菌,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氟哌酸最为敏感。对于葡萄球菌属最为敏感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结论我院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中鲍曼复合不动杆菌检出率远大于葡萄球菌,根据经验和药敏试验抗感染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置管行血液透析的133例患者(173例次)临床资料,根据相关感染指南诊断标准,有18例次患者(感染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菌血症,155例次患者(无感染组)未发生导管相关菌血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导管相关菌血症独立险因素。结果:我院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发生率为10.40%,0.78例次/1 000导管日。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阳性菌(61.1%)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0.00%)感染率最高。逻辑回归方程分析显示,置管时间6个月及微炎症状态为导管相关菌血症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留置导管时间较长且存在微炎症反应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菌血症的风险显著增加,应加强此类患者的日常护理,降低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刘峻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166-2167,2170
[目的]分析本院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细菌谱及药敏结果,探讨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359例血透置管患者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24例患者确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率为6.68%,留置时间、患糖尿病为感染危险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导管感染最常见细菌。[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存在较高感染率,缩短留置时间、持续质量改进、加强病原菌监测可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液净化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血液净化患者临时性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445例次临时性置管患者的年龄、性别、置管时间、置管方式和菌血症的关系,同时分析致病菌的构成比和耐药性。结果我院445例次临时导管中,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感染率是5.79%,按导管日计算为1.19例次/1000导管日;置管方式与感染无统计学意义(P=0.89),留置时间长短与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葡菌(20.80%)、屎肠球菌(16.60%)、华纳葡萄球菌(8.30%)、肺炎克雷伯菌(8.30%)是常见致病菌。结论年龄、性别、置管方式不是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危险因素;留置时间的长短和感染率成正线性相关,临时导管留置时间大于两周者发生导管相关菌血症的风险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一2012年12月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725例患者中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725例置管患者中15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O%),感染患者中1例为皮下隧道感染,隧道出口分泌物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培养阴性;其余14例血培养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大肠杆菌3例,无色杆菌1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例。15例导管感染患者经抗菌药物治疗有效8例,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拔管者7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医疗水平、导管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透析充分性和患者全身情况、个人卫生密切相关,针对上述各个环节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是减少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马玉英 《护理学报》2007,14(6):53-54
目的 通过加强血液透析导管护理,进一步防范导管相关性感染。方法 血液透析护士向患者宣教疾病知识和导管护理知识,提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加强护士的无菌操作培训;换药时,护士和患者均戴口罩,以防口、鼻腔细菌进入换药区;强化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结果 本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1.57例次/1000导管日。长期留置导管患者的导管相关感染率1.10例次/1000导管日,明显低于暂时性留置导管者感染率1.96例次/1000导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格的透析导管护理和加强患者对导管自我护理的培训,能有效减少或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感染.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监测2006年1月-2007年12月ICU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患病情况,分析常见致病菌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共监测符合条件的ICU住院患者76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52例,患病率6.8%,导管相关性感染率9.34例次/1000导管日,经患者评价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法调整后,为2.72例次/1 000导管日.致病菌以G+菌为主,占44%;G-菌次之,占31%;真菌第3位,占25%.经单因素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患者置管时间、免疫功能、病情严重程度、插管时机.结论 ICU是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重点部门,应重视目标性监测工作.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医务人员手和穿刺部位消毒,对控制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追踪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01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3 155 d,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6例,感染率为1.07/1 000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血小板水平、APTT水平、置管地点、置管次数、导管移动、导管维护周期延迟、维护人员资质对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MARSI史、经PICC输注刺激性药物、置管次数是肿瘤PIC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水平、维护人员资质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以期降低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与护理,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方法 对23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预防导管感染的护理经验.结果 98例患者173次感染,留置导管患者17例治疗无效拔管,14例患者肾移植成功拔管,1例患者死亡,其余66例患者治愈.结论 血液透析护士执行各项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减少导管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安自民 《中国血液净化》2012,11(10):530-53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08~2011年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19例,分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21 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34例,占15.52%,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占感染总数的61.76%,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3株,占38.23%,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占14.70%,股静脉插管的感染率并不显著高于颈内静脉插管(x2=0.914,P=0.339);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呈正相关(x2=13.350,P=0.001);与基础疾病无明显相关性(x2=0.284,P=0.991).结论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导管留置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经中心静脉置管的血透患者,其中颈内静脉置管43例,股静脉置管74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防治方法。结果导管留置时间3~115 d,出现的并发症:出血或血肿2例(1.71%),导管相关感染7例(5.98%),导管堵塞8例(6.84%),导管滑脱1例(0.85%),血流量差39次(3.77%),两种置管方法的血流量和透析效果均满意,而颈内静脉置管归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能提供稳定的血流量满足透析要求,是理想的临时血液净化通路。若患者条件许可,可优先选择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3.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符晓  朱笑萍  吴鸿  袁芳  陈星 《中国血液净化》2009,8(6):309-310,311-31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总结其经验。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7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1251例,留置中心导管1269例次。其中,置入股静脉409例,颈外静脉544例,颈内静脉285例,永久性置管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平均3周,颈内、外静脉平均4月,永久性置管平均11月。置管过程中主要的并发症为误穿动脉(2.36%)、局部血肿(2.13%)和渗血(1.26%)。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6.38%)和导管流量不足(5.04%)。感染包括局部感染(6.38%)和导管感染(2.83%),股静脉置管者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0.27%和3.67%,是股静脉留置时间最短的主要原因。颈内、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局部感染者每日消毒换药,导管感染者采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尿激酶1万单位封管,封管2~3次症状缓解者继续封管2周,无效则拔管。导管流量不足原因有导管贴壁、打折或导管内血栓形成,以双腔导管多见。导管异位以颈外静脉置管者多见(2.57%),主要和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有关。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但应注意其适应症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QI前维持性透析患者(68例)分析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采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与CQI后次年同期76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比较。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无论是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的CRBSI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总体CRBSI发生率降低68%(8.1例次/1000导管日VS2.6例次/1000导管日,其中股静脉置管的CRBSI发生率由14.8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4.1例次/1000导管日,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2.6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降低了77%(5.2例/1000导管日VS0.7例/1000导管日),其中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由CQI前的2.6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方法记录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月12月31日全年新入血液透析患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原发病、血管通路的选择、变更次数、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全年血液透析患者157例。新入患者36例,新入患者开始透析时血管通路分别为:临时导管26例(72.2%),长期管2例(5.6%),自体动静脉内瘘6例(16.7%);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1例,其中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109例(90.08%),长期管9例(7.4%),临时导管2例(1.65%),人造血管内瘘1例(0.83%)。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是血栓形成,肿胀手、肢体缺血,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9.7%。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主要为血流不足,深静脉血栓,感染;只有3例未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本组患者原发病前三位依次为慢性肾炎(32.48%)、糖尿病肾病(28.66%)、慢性间质性肾炎(16.56%)。死亡前两位原因心血管疾病和脑出血,共占71.4%。结论研究资料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主,新入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率低,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明显高于内瘘,影响血管通路选择主要原因为糖尿病、高龄和透析时机过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12月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肾内科临时置管患者82例,根据置管部位、是否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白蛋白、年龄、eGFR数值等因素分组研究导管感染率的发生. 结果 股静脉置管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分别为28.8%和6.7%,x^2=5.695,P<0.05,糖尿病患者感染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感染率分别为33.3%、12.2%,x2=5.336,P<0.05(P<0.05),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率(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年龄分别为68.82±14.87岁和69.75±14.9岁,t=-0.229,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别为7.92±7.83ml/min和9.73±7.19ml/min,t=-0.908,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感染与置管位置、合并糖尿病、营养状况等有关,预防导管感染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以减少临时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45例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62例为A组,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83例为B组,观察记录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置管部位、操作技术、导管维护等情况。结果导管平均留置时间A组35d,B组39d,差异无显著性(P〉0.05)。导管相关性感染率A组14.52%,B组2.41%,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1.29%,B组1.21%,差异显著(P〈0.05),置管部位、操作技术、导管维护组间相比无显著区别。结论肿瘤科深静脉置管患者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发生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128例的临床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防治措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行深静脉插管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者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发生128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主要发生科室为ICU、普外科和传染科,68.7%的患者年龄≥60岁,53.9%的患者基础疾病为恶性肿瘤和颅脑疾病;施行侵入性操作(包括手术)和激素使用、合并糖尿病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导管和血培养结果显示,感染菌属以葡萄球菌类居首位。结论接受侵入性操作多、基础疾病重的老年患者易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须制定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人员的准入制,加强护理人员有关导管类型、置管部位和时间、导管日常维护等的培训,并制定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制度,落实护理操作规范,重视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