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国荣 《当代医学》2014,(12):81-8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龙门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共接诊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50例,患者均给予切开复位及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术前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患者手术均比较顺利,依据Sanders功能评分的标准,其中优27例、良18例,总有效率为90%,并且术后患者的各项Sanders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加快髋关节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患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患者30例,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且对所选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使用Sanders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疾病疼痛情况、行走情况、运动肌力量、功能情况、X线表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p0.05。结论:对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疾病疼痛情况、行走情况、运动肌力量、功能情况、X线表现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0例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功能评分标准对手术前后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该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在疼痛、行走、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X线表现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P〈0.05。随访6个月~5年,优16例,良10例,中4例。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陶岳峰 《中外医疗》2009,28(23):27-27
目的观察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住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9例髋臼后缘大块骨折和髋臼后上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住急诊复住后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0个月,骨折在术后4~8个月发生临床忿合。根据髋关节创伤后sanders功能评分标准,6例为优,2例为良,1例为中。结论髋臼后缘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在急诊复位后早期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利于碗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髋臼骨折中较常见的是髋臼后缘骨折。多为髋臼后缘大块骨折和髋臼后上缘骨折,此类骨折常并发股骨头后脱位,对髋关节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本文着重讨论髋臼后缘大块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的手术治疗。 自1993年~2000年,我们共手术治疗10例此类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20岁~60岁,其中车祸致伤8例,劳动中受伤2例。 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为髋臼后上缘骨折;髋臼后缘大块骨折;髋臼横断同时有后缘骨折;髋臼横折。以上四类骨折合并股骨头后脱位,在麻醉下,手法牵引股骨头复位后,而骨折末能复位者则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采用髋…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19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Koche—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个月-6年。根据Matta评价髋关节功能,优15例,良3例,可1例。结论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勇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125-125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患者,行急诊闭合复位髋关节脱位、股骨髁上牵引、择期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2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1~3年,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后壁骨折若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稳定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李文刚 《四川医学》2008,29(4):412-413
目的 探讨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脱位患者行Kocher-Langenbeck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5年.根据改良的d'Aubingn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结果评分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 对各种类型的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脱住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髋臼后壁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33例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进行影像学、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2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Matta影像学评分:优29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6%;关节功能Merled’Aubigné评分:优22例,良5例,尚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8%。本组患者未发生异位骨化、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比较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复位质量和功能康复可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0.
邹勇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X):125-125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6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后壁骨折的患者,行急诊闭合复位髋关节脱位、股骨髁上牵引、择期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2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1~3年,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后壁骨折若骨折解剖复位,固定稳定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98-2008年65例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致病原因、骨折分型、手术方法、治疗评定、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依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髋关节功能的标准,对65例患者的随访结果中,优18例、良22例、可14例、差11例。结论:髋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与骨折类型、复位情况、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是否合并髋关节脱位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85例,其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9例,动力髋螺钉(DHS)内同定术治疗46例,比较两组患者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死亡率以及术后1、3、6、12个月时的生存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结果置换组在术后开始下地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一年死亡率、生存质量评分及早期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DHS内固定术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方微创小切口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Ⅲ、IV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2013年4月整群选取应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Ⅲ、IV型股骨颈骨折7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8例:采用微创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外侧切口,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骨折愈合率:观察组:98%,对照组:90%:;股骨头坏死率:观察组:1%,对照组:5%;优良率:观察组:92.1%,对照组: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前方微创小切口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可在直视下保证复位的确切性;并最大限度减少损伤髋关节周围的血管网。为骨折愈合创造有利条件。具有出血少,操作时间短等优点。较传统切口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以及失败后的治疗对策。方法:通过对我院7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分析,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及讨论处理对策。结果:本组7例患者,内固定切割穿出股骨头6例,2例行内固定拆除,2例行半髋置换,2例行全髋置换;内固定周围骨折1例,行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3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当、康复训练不当、术后护理不当是内固定治疗失败的原因,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和正确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合理的康复及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内固定失败后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内固定拆除或关节置换或保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FN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4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0.7±10.2)min,术中出血(125.6±25.7)mL;45例患者均获得5~12个月的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按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0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1%。结论 PFN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7例,男5例,女2例;年龄28~53岁。采用髋臼后外侧入路,髋臼骨折行重建钢板内固定,股骨颈骨折行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2.5个月。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关节置换;其余髋臼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均获解剖复位并达骨性愈合,X线片未发现股骨头坏死。结论一期早期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养血活血、健脾补肾中药内服配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仅行PFNA内固定术。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30、60 d,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肢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内服配合PFNA内固定术可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肢肿胀,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胡革 《中国医学工程》2004,12(6):62-63,65
目的探讨小型接骨板在髁状突中、低位骨折开放复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成人髁状突骨折32例,其中22例采用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另外10例保守治疗.手术组采用颌后下切口或颌下、耳前联合切口下开放复位加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结果经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法治疗的病人,术后1年骨折线消失,骨质透光影一致,钛接骨板无移位及断裂,面型及咬合关系均满意.结论小型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髁状突中、低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航  钟环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085-208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防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发生早期脱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137例全髋关节置换病例中有7例发生术后早期脱位,其中2例因假体位置不良行翻修术。其余施行单纯复位手术,树脂绷带短腿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等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功能恢复满意,无再次脱位发生。结论:术后早期脱位的影响因素较多,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树脂绷带短腿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是一种效果较为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股骨颈骨折60岁以上(60~83)124例,男性55例,女性69例,平均年龄68.4岁。对无移位型或移位骨折易于复位者74例采用空心钉治疗,对移位骨折并有粉碎块,或有内科合并症者采用全髋27例或双动头半髋置换23例。术后常规给予活性D3、钙、降钙素或二磷酸盐药物。结景:随访2-4年,平均2.6年。空心钉组2例不愈合,9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其中移位骨折7例,但股骨颈骨折均愈合。另2例术后2周时出现感染,总并发症13例(17.6%),余功能优良可61例(82.4%)。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组50例,1例术后2周出现脱位,1例发生术中假体周围骨折,3例术后1年内死于心脑血管病,2例1年后出现假体松动,共7例(14.0%)。功能优良35例,可8例,占86.0%。结论:对于无移位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首选早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疗效满意。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复位困难可选用骨水泥型全人工关节或双动半髋置换方法。给予活性D3、钙、降钙素或二磷酸盐药物,预防再骨折,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