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艳丽 《中外医疗》2012,31(14):147-147
目的综合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2例,临床治疗的同时辅以综合护理,并于2005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1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结果综合护理组总有效率86.4%,对照组总有效率61.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护理组死亡2例,均死于急性心力衰竭,对照组死亡2例,1例死于心力衰竭,另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可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诊治经验. 方法 对24例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4例中,治愈15例,好转6例,死亡3例.结论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须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18例患者,根据病情做好相关心、肺、肝等多器官功能受损的治疗综合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抢救药物准确及时,同时关注心理护理。结果:17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肺肝等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缺乏特异的治疗手段,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特点,包括入院前准备,入院后的监护,穿刺和抢救配合,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护理,药物观察及护理,健康教育,休息和活动等。结果除1名患者死亡外,余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能康复出院与护士的应急能力和专业水平分不开。  相似文献   

5.
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住院的18例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併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ECMO支持治疗的效果.结果 18例患者均在ECMO支持下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和心原性休克得以纠正,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15例经原发病治疗康复出院.治愈率为83.3%.结论 ECMO支持下,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度过急性危险期,明显提高了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存活率,是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征及规范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变化快,需要个体化的针对性治疗,本组70例患者经治疗,38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7%,10例无效患儿均死亡,其中5例患儿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死于急性肺水肿。结论: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进展快,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减少患儿的死亡率,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7.
研究和探讨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的最佳临床护理模式,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40例,将他们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基础性护理,对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性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两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两个月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结合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护理效果,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向患者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8.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对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3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大剂量皮质激素、IVIG、FDP综合治疗.结果 本组43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儿经治疗后,24例痊愈,17例好转,2例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4.7%.心脏增大15例病愈后恢复正常,15例遗留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结论 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大剂量皮质激素、IVIG、FDP综合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24例患者均进行综合性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进行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肌钙蛋白(以下简称cTn)、血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以下简称CK-MB)、血清乳酸脱氢酶(以下简称LDH)水平,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患者的cTn、CK-MB、LDH水平明显下降,且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后,这24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3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组(重症组)45例和普通病毒性心肌炎组(普通组)48例,比较分析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  相似文献   

11.
黄云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118-112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对60例确诊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处理措施,从病情早期识别、恶性心律失常、机械通气、急性肾衰竭和药物应用等方面给予急救护理,观察急救措施和护理后患者心功能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经积极救治和护理干预后,60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心率、肌钙蛋白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救护理前,尿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急救护理前(P<0.01)。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的患者给予急救措施和护理干预后,心功能和肾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总结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取的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24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2.86%。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贻平 《吉林医学》2014,(3):548-548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总结临床经验,为今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重症心肌炎并发的急性肺水肿,1例死于重症心肌炎引发的全身器官衰竭,2例死于重症心肌炎并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剩余24例患者经治疗后,胸闷、心悸等现象得到明显的缓解,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恢复正常。4例遗留偶发房性早搏,8例遗留偶发室性早搏,2例遗留房室传导阻滞。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迅速,病程进展快,患者的死亡率较高。虽然其临床表现多样,但很多诊断手段难以施行。故而,为了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临床上必须严格做好早期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救治措施。同时积极做好各类危重并发症的应对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 因病毒侵犯部位、范围不同,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遗留心律失常或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仍以综合治疗为主,急性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发展迅速,在诊断中应注意对临床资料的评估,及时准确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2年至2006年白城市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8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中7例出现急性心衰,8例Ⅲ度房室传导性阻滞(AVB),5例出现阿斯综合征,5例出现心源性休克,最终治愈8例,好转5例,死亡5例.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须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Ⅲ度AVB或高度AVB患者予以安装临时心脏起博器以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林云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9):159-16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在我院的6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儿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经过临床护理实施之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3.3%,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满意度为100.0%,而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有效缓解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快速恢复患儿的疾病,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因病毒侵犯部位、范围不同,可出现多种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遗留心律失常或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仍以综合治疗为主,急性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发展迅速,在诊断中应注意对临床资料的评估,及时准确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蔡克锋 《海南医学》2009,20(6):77-78
目的总结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转归、误诊原因与救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1例,分析归纳其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情危重,多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率较高。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非常相似,易被误诊为AMI,应注意与AMI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32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心肌酶增高持续时间长,但无心肌梗死时的酶峰变化;少数患者可遗留心脏扩大,其后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结论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在诊断中应强调对临床资料评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适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3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上两组患者采取完全相同的治疗措施,之后均给予基础性的常规护理,额外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0.0%,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死亡例数分别为1和0,P0.05,差异并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