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腰椎前路钛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忠  赵万恒  沈日尔 《吉林医学》2010,(30):5392-5392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胸腰椎前路钛板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应用胸腰椎前路钛板加钛网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6例。结果:36例患者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手术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CT及X线片,椎体高度复位满意,椎管减压彻底。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所有病例未发现椎体高度明显丢失,内固定无松动及移位,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前路减压钛板加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能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结构、重建其稳定性;恢复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效果肯定,且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潘银平 《美中医学》2006,3(1):48-49
目的 评价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1996年至2004年,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截瘫程度按Franel分级,术中经患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结果 23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均恢复良好,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及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作者认为该方法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操作方便,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切开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脱位50例,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41例获随访,时间5~2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5例A级无恢复,其他级别有1~4级的恢复.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内固定失败,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经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螺钉节段脊柱内固定,减压效果满意,重建脊柱稳定性,脊柱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和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采用前路减压和植骨内固定治疗的胸椎及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均给予伤椎及椎间盘切除减压,肋骨植入,钢板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2年,采用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临床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89.47%,痊愈率23.68%;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所有患者脊柱生理弯曲恢复正常,植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内固定无松动,按Frankel分级标准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后路固定开放减压加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固定开放减压加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经后路固定开放减压加椎体内植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对手术时机、减压方法及植骨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总结.结果 36例中32例椎体的高度、脊柱的稳定性均得到恢复.除2例脊髓完全损伤者功能未能恢复外,其余患者脊髓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有1~3级提高.结论 适应证的合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减压方法、有效的植骨对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全截瘫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21例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全截瘫行前路减压植骨,并采用前路Kaneda内固定。结果21例均获得半年以上随访,8例恢复Ⅱ级改善,12例获得Ⅰ级改善,1例完全截瘫无恢复。结论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全截瘫采用前路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重建脊柱,固定稳定,神经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Kaneda装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的疗效。方法 对1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病例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并采用Kaneda装置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5—36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优5例,良2例,进步l例,差2例。结论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Kaneda装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椎管减压彻底。脊柱重建满意,固定强度高,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指征,选择性采用前路减压、椎间植骨Z—plata钢板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共治疗2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采取前路减压、椎间植骨Z-plata钢板内固定,对其后凸畸形的矫正,椎体高度的恢复,截瘫的康复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8~20mo,平均12mo,骨折均满意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椎体高度大部分恢复,术前不全性截瘫患者14例大部分功能恢复,按Frankal分级:Ⅳ级11例,Ⅲ级6例Ⅱ级3例。2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但无明显腰痛,并恢复排尿功能,2例无神经原性损伤患者术后无腰痛,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选择合理的内固定能很好的改善脊髓功能,减少腰痛等并发症,而对于完全性截瘫患者手术能达到稳定脊柱的目的并能减少腰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植骨融合的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1966—2009年)、EMBASE(1980—2009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等数据库。手工检索6种主要中文骨科杂志。收集比较后路短节段固定同时行植骨融合与非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4篇,221例患者,按植骨融合手术方式不同分成3个亚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同期行椎体后外侧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二者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及内固定物失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同时行椎体后外侧加椎体内植骨融合与非融合组比较,在防止术后后凸角丢失、椎体高度丢失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和P〈0.0001)。植骨融合组与非植骨融合组在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行植骨融合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方面普遍高于非融合组,且术后伴随相当比例的供骨区疼痛。结论单纯的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或椎体内植骨融合对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术后效果并不优于非植骨融合组,同时行椎体内加椎体后外侧植骨融合对严重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时可能是需要的。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前路内固定术对重度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进行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除A级有1例未恢复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 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充分恢复椎体的正常高度与序列,并利用切除的肋骨和减压碎骨块进行植骨,避免取自体骼骨,提高椎体间融合率,以重新获得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2007年8—2014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9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经过10个月~23个月,平均(12.5±2.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8例,C级10例,D级11例,E级17例。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获得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损伤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AF系统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AF系统内固定加入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AF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后行横突、关节突植入人工骨治疗.结果:经10个月~6年随访,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48%恢复到术后91%,植骨融合率96.8%.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提高1~3级.结论:后路AF系统内固定加人工骨植骨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减小手术创伤,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98例,采用Frankel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畸形矫正及cobb角矫正情况,评估手术的合理性。结果:98例术后未出现深部感染,未出现新的神经症状,平均随访19个月按Frankel分级评定,均有1~3级恢复,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术后cobb角平均矫正15.5,°植骨融合良好。结论: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直接有效的方法,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3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术,随访并评价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7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术后1个月,感觉平面上升2个~5个节段,肌力增加1级~2级。所有病例脊髓获得有效减压,Frankel分级改善2级者19例,改善1级者18例,术后平均6个月植骨融合达到骨性愈合,高度无显著丢失,内固定物未见断裂、松动。结论:前入路手术直视下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显著,融合率高,稳定性好,负重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7年3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8例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察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感觉功能,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进行出院指导,随访.结果 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6例平均随访13.5个月,按Frankel分级评定神经功能恢复1级以上.58例患者中除1例出现骶尾部有一约2×3cmI°压疮外,其余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8枚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经后路8枚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辅以伤椎撬拔、植骨、减压及融合。其中2例后路减压不彻底的患者行Ⅱ期前路减压融合治疗。结果25例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椎体高度和形态得到明显恢复。术后均随访12~28个月,疼痛均消失,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愈合好,无Cobb,s角加大,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8钉撑开固定具有良好的抗旋转和强大的支撑作用,能较好地纠正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各种移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经一个手术入路完成减压及脊椎的稳定重建。结果12例病例随访6~36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原有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神经症状加重;1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TLBF)的疗效。方法:对24例确诊为TLBF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结合中西药物治疗,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畸形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s角明显恢复,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无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加重者,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手术简单易行,疗效确切,适用于绝大多数新鲜的TLBF患者。  相似文献   

19.
胡逊  谢直跃  顾祖超 《四川医学》2009,30(12):1908-19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透视下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或同时行椎管探查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48%和后缘73%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3%和后缘97%,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恢复为术后平均55°。对脊髓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后平均提高1.2级。未发现椎弓根钉断裂,骨不愈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技术简单,操作方便,创伤较前路小,椎管减压效果仍理想,脊柱融合率较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胸腰爆裂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切开环形减压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36例。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随访1年~6年,平均16个月。损伤椎复位后椎体高度无丢失,无后凸畸形,Frankel分级获得1~3级以上的改善。结论:腰椎跳跃式爆裂性骨折严重影响腰椎的稳定性,需及时手术治疗,经后路切开环形减压TENO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TENOR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跳跃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牢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