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MSCT)及其多平面容积重建(multiplanar volume refoiraation,MPV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仿真支气管镜(virtual bronchoscopy,VB)重建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31例可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病例,进行MSCT薄层扫描,回顾性重建原始扫描数据后形成图像重建数据。在AW工作站,应用MPVR、VR和VB软件对图像重建数据行后处理重建,分别得到MPVR、VR和VB图像。将MSCT原始横轴面图像、MPVR、VR和VB图像显示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原始横轴面图像结合MPVR、VR和VB图像,显示的气管、主支气管肿瘤部位(气管19例,右、左主支气管各6例)、形态(窄基底腔内结节型2例、宽基底腔内结节型13例、腔内外肿块型16例)、内部特征(密度均匀、密度低各1例,强化不明显;23例鳞癌、3例腺癌密度较均匀,强化较明显;密度均匀、欠均匀及瘤内点状钙化各1例,强化明显)、管壁外侵犯情况(1例仅突破浆膜层,1例与不张的右肺组织分界不清,14例侵犯范围为4~56mm)、管腔狭窄形态(偏心性1例,不规则26例,环状3例,锥状中断1例)和程度(轻度5例,中度7例,重度19例),以及测量的沿管壁长轴累及范围(1例为3mm,1例累及整个右主支气管壁和隆突,29例为5~68mm)、主支气管肿瘤与隆突的距离(1例侵犯隆突,1例为16mm,10例大于20mm)等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合。结论 MSCT及其重建技术能够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作出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是1种准确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为治疗提供有意义的影像学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儿胸部冠状位CT扫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胸部冠状位CT扫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经临床证实患气道疾患及肺部病变的患儿行冠状位扫描,年龄3个月~5岁。采用美国PICKER-ULTRAZ型螺旋CT机,机架孔径70 cm,最大倾斜角度30°。扫描条件:120 kV,200 mA,0.9 s,螺距1.5,层厚2 mm,重建间隔1.5 mm。结果16例患儿全部获得清晰的胸部冠状位图像,气管、气管分叉、左右主支气管、中间段支气管、叶支气管及其部分分支全貌显示。其中12例显示支气管腔内异物(均经支气管镜证实),1例显示支气管腔内肿瘤(手术证实为腺瘤),1例显示肺发育异常(病理为肺囊腺瘤样畸形)。8例显示伴有肺部炎症,5例显示伴有肺不张,10例显示伴有局部肺气肿。结论小儿胸部冠状位CT扫描图像,能清晰显示气管、支气管结构的全貌,对小儿支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腔内肿瘤,以及气管、支气管的肺发育异常等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24例的多层螺旋CT检查,全部源像在AW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肺透明化重建(VR)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分别得到MPR,VR,CTVE图像。结果本组24例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中恶性肘,瘤20例,良性4例,病变位于气管13例,左主支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5例,隆突上方2例;宽基底16例,窄基底8例:不规则生长14例,环状生长2例,偏心8例;12例外侵与邻近结构粘连,4例轻度向外生长,但未累及周同结构,8例在管壁上并向腔内突出;1例脂肪瘤为低密度影.不强化,良性肿瘤密度较均匀,中度强化,恶性肿瘤密度欠均匀,强化亦不均匀;气管肿瘤姑息治疗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观察9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对原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有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可指导临床治疗及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观察,是一种准确且无创性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原发于气管、支气管的黏液表皮样癌(MEC)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气管、支气管MEC临床资料和CT表现。所有病例行层厚为3mm胸部螺旋CT扫描,其中平扫3例,增强扫描2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3D)和仿真内镜(CTVE)重建后进一步观察。结果 1例气管MEC表现为受累气管壁局部增厚,肿瘤轻度强化。3例左主支气管MEC表现为主支气管腔内息肉样结节,并沿支气管方向生长,平扫肿瘤稍低于或等于肌肉密度,密度均匀;1例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明显强化,1例见钙化;3例均有气道阻塞性改变,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 气管、支气管MEC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层螺旋CT的各重建图像能更完整、清晰地显示肿瘤,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图像质量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6例气道异物患儿行MSCT扫描,CT扫描参数为100kV,40~80mA,层厚5mm,间距5mm,螺距0.396,扫描后进行层厚0.625mm,间隔0.625mm重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CTVB)。并与支气管内窥镜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96例气管支气管异物均获得满意的后处理图像,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的诊断准确性为97.9%,异物定位与支气管镜检相符97.9%。其中MPR(包括CPR)及MinIP在显示异物本身和局限性气管、支气管阻塞最好。结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可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但不能用单一的后处理技术,应该将轴位和多种后处理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本病的直接征象是显示异物本身,而局限性支气管阻塞需结合其他征象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明确诊断后即行内窥镜摘取术.结果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3例、右侧支气管13例、左侧支气管9例,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多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明确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MPR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多层CT及后处理技术检查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研究多层CT(multislice CT,MSCT)及后处理技术检查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1例可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患者进行HQ方式薄层扫描,回顾性重建原始数据后形成重建数据。在AW工作站,应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容积再现(VR)和仿真支气管镜(VB)对重建数据行后处理技术重建得到MPVR、VR和VB图像。从肿瘤形态、沿管壁长轴累及范围和管腔狭窄程度三方面将MSCT原始图像、MPVR、VR和VB图像显示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原始图像、MPVR、VR和VB图像显示气管主支气管肿瘤形态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0.9%、100.0%、74.2%和64.5%,以MPVR最好,MPVR与MSCT原始图像、VR、VB图像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显示肿瘤沿管壁长轴累及范围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6%、100.0%、100.0%和74.2%,MPVR和VR均佳,MPVR、VR与MSCT原始图像、VB图像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显示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9%、100.0%、100.0%和0.6%,MPVR和VR也均佳,MPVR、VR与MSCT原始图像、VB图像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MSCT原始图像是基础;MPVR图像能够准确显示肿瘤形态、沿管壁长轴累及范围和管腔狭窄程度,但缺乏三维立体感;VR图像可以三维地准确显示肿瘤沿管壁长轴累及范围和管腔狭窄程度,但肿瘤形态显示较差;VB图像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气管重建技术在评价肺癌与气管支气管的关系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拟手术的病例和5例已手术的病例进行CT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重建处理,重建方法包括MPR,SSD及VR,分别分析轴位图像和重建图像并进行对比。结果在显示狭窄部位方面,重建图像优于轴位图像,可纠正轴位图像错误3例。在显示肿瘤与支气管的空间关系方面,重建图像可以非常清楚显示,而轴位图像没有一例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在显示狭窄程度方面,轴位图像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7.4%,75.3%;重建图像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2%,83.2%。在显示支气管侵犯范围方面,轴位图像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4%,66.5%;重建图像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9.3%,90.4%。结论螺旋CT气管重建技术对判断肺癌与气管支气管的关系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周涛 《放射学实践》2005,20(6):473-473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狭窄的显示率,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6例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病变病例,所有患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多层螺旋CT扫描3D仿真内镜支气管重建。将两种方法对支气管狭窄的显示率比较。规定气管支气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气管,2个主支气管,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小儿气道异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回顾性分析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对气道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气道异物患儿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对CT薄层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34例MPR均直接显示异物呈高密度影位于气管或支气管腔内,其中气管异物3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5例(11例位于右主支气管,4例位于右中间段支气管),左侧支气管异物16例(11例位于左主支气管,5例位于左下叶支气管)。结论 MPR对气道异物的显示率高,定位准,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金属支架治疗大气道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气管支架成形术缓解大气道狭窄的方法、安全性和疗效。资料与方法 气管狭窄患者 32例 ,其中气管切开或插管后局部组织过度增生 7例 ,转移性肿瘤压迫气管 12例 ,多发性软骨炎引起气管塌陷 1例 ,肺癌 12例 ;单纯气管狭窄 2 8例 ,主支气管狭窄 1例 ,气管支气管同时有狭窄者 3例。术前均经CT检查及气管体层片证实气管、支气管狭窄。 13例术前用的卡因喷喉麻醉 ,19例在全身麻醉下置入支架。结果  32例共放置 37枚气管支架 ,均一次置入成功 ,无操作失败 ,通气全部得到改善 ,手术成功率 10 0 %。 2例气管狭窄经置入支架后复发狭窄再次置入支架。 33枚置于气管 ,4枚置于主支气管。 1例狭窄严重仅容 4F导管通过 ,用球囊导管扩张至 12mm后置入支架 ;其余均直接置入支架。术后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无需吸氧 ,无明显胸痛、咯血等并发症。 1周后X线复查无支架移位 ,可见支架进一步扩张。 1例甲状腺癌支架置入术后 2周复发呼吸困难 ,CT扫描示支架内有新生物 ,经支架内放射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气管内支架成形术方法简单、安全 ,缓解呼吸困难疗效迅速、确实 ,适合良恶性气道狭窄姑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胃癌的螺旋CT表现主要为胃壁增厚,胃壁多层结构破坏,胃腔内或外软组织肿块,伴有溃疡、胃周浸润、淋巴结转移。增强后病变胃壁异常强化,术前CT正确分期43例(93%)。结论16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的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对指导胃癌手术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腺样囊性癌(ACC)62例,其中有术前影像资料者40例,包括传统X线检查33例,CT扫描21例(增强扫描11例),黏液表皮样癌(MEC)27例,有术前影像资料者18例,包括传统X线检查17例,CT扫描6例(增强扫描5例)。结果:(1)病变部位:ACC:中央型37例,以原发气管最多(26例),周围型3例,MEC:中央型13例,以叶支气管起源为主(8例),周围型5例。除1例ACC外,周围型病变均位于肺中野内带,邻近肺门。(2)CT表现:ACC:18例中央型病变中腔内型3例,腔内外型14例(伴管壁浸润状增厚8例),单纯管壁浸润状增厚型1例,平扫密度均低于或近,等于肌肉,11例增强后密度仍低于或近,等于肌肉者8例,病变边缘呈浸润状,提示外侵8例,MEC:6例中央型病变中腔内型5例,腔内外型1例,无一例有管壁浸润状增厚;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高于肌肉4例;瘤内点状钙化3例,病变远端见低密度黏液栓1例;病变边缘清楚,未见明确局部侵犯。结论:气管支气管树涎腺样肿瘤好发于大气道;ACC多见于气管,MEC多见于气管分叉下大气道,两者均可表现为腔内型,腔内外型及近肺门的周围型肿物。ACC以腔内外型为主,并常用现管壁浸润状增厚,与肿瘤局部侵袭性生长有关,病变密度低,增强后强化不明显,MEC以腔内型为主,无管壁浸润状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约半数病变内可见钙化,病变远端可有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2例膀胱癌,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肿瘤大小及数目的显示情况、病灶的强化程度以及判断侵犯范围的准确性.结果:多层螺旋CT能较准确地显示膀胱癌的大小和数目,较好地显示膀胱癌的大体形态、生长方式及强化程度,评价膀胱癌侵犯范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处于较高水平;CT定性诊断准确性达到93.90%.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膀胱癌最具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作为膀胱癌的常规检查项目,检查技术关键在于薄层和增强多期扫描,这对于发现病灶、大体分型、分期和定性诊断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的CT资料。结果:32例甲状腺肿瘤的主要CT表现为密度不均22例,边界不清19例,不规则坏死15例,囊性变12例,CT判断甲状腺肿瘤侵犯气管、食管、颈动脉鞘和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转移分别为:14例、6例、5例和8例。结论:螺旋CT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可靠,不仅能鉴别肿瘤良恶性改变,还可发现甲状腺肿瘤外侵与否,帮助临床术前分期,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异物的40例患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图像后处理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技术。结果异物位于气管及气管分叉7例,右侧支气管14例,左侧支气管10例,气管一左主支气管2例;坚果类异物16例,豆类4例,玉米3例,果蔬类4例,骨块5例,其他8例。间接伴随征象:肺气肿3例、肺不张1例、肺炎5例、纵隔气肿1例、皮下气肿1例、气胸1例、胸腔积液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无创、准确性较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 TNM 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方法采用大螺距,根据胃镜提示的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扫描体位。对扫描图像行胃癌的TNM 分期(淋巴细胞短径、长径、CT值、胃癌侵及范围)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诊断进展期胃癌TNM分期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5例患者按照上述体位扫描,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为100%,胃底贲门癌13例,胃体部癌9例,胃窦部胃癌11例,全胃癌2例;T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73.44%,N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53.73%,M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91.32%。结论多层螺旋C T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及对临床手术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文波  林伟  傅凯  朱鸿 《放射学实践》2004,19(11):821-824
目的 :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基础 ,提高对肉瘤样肾细胞癌的认识。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肾实质性肿块 (右肾 4例 ,左肾 2例 )。平扫为分叶状、等密度或略高密度不均质实性肿块。有灶性坏死区 ,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 ,与正常实质分界不清。全部病例侵犯肾周间隙达肾周筋膜。 4例侵犯肾静脉或 /和下腔静脉。 3例区域淋巴结转移。 2例远处转移。术后3月内复发 2例。半年内 4例因复发或 /和远处转移而死亡。结论 :肉瘤样肾细胞癌少见 ,多为分叶状、密度不均、边界不清肿块 ;极易侵犯周围组织、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并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恶性度极高 ,愈后极差。CT是发现病灶、判断预后可靠和准确的方法之一。确诊依靠术前细针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