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耳压穴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神经性尿频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尿频可见每3~10分钟一次。尿急甚至不能忍耐片刻,尿量极少,甚至几滴,无尿痛。体检及尿常规、尿培养均无异常发现,晚上睡后尿频尿急症状消失。笔者自1995年10月~1997年7月共治4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9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周。全部患儿经尿常规、尿培养检查均正常,男患儿排除阴茎包皮过长,均无夜间尿床史。  相似文献   

2.
正小儿神经性尿频系指小儿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患儿表现为白天排尿次数增多,数分钟一次,每天可达20~30次,每次排尿量不多,有时仅几滴,入睡后则无尿频症状,尿常规检查正常。本病临床可分为湿热下注型、脾肾气虚型、心经郁热型,因湿热为  相似文献   

3.
<正>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临床特点为:患儿在白昼尿频、尿急,每次尿量少,总尿量正常,入睡后尿频消失,多无遗尿现象,无多饮史。笔者用耳穴贴压法治疗2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尿频是一种以尿急和尿频为特征的症候群,主要包括尿急、日间尿频、夜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我们采用灸法治疗尿频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病例张某,女,64岁,2016年6月2日就诊。昼夜尿次增多20余年,加重3个多月。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尿频繁,每夜2次、量适中、色正常,白天次数正常,未予以重视。3个月前症状加重,白天尿频甚,约  相似文献   

5.
车沼燕 《吉林中医药》2011,31(4):359-359
神经性尿频症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个独立的疾病,其发病特点为醒时尿频,每2~10 min1次,尿量少,甚则点滴淋沥,患儿尿急,但入寐后尿频症状消失。笔者于临床随导师学习,兹举中药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病案举例,现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王某,女,17岁,高三学生。主因"小便次数增多1周"于2010年8月6日就诊于我门诊。患者1周前  相似文献   

6.
小儿尿频症主要表现为小便次数多而无疼痛,属中医之“小便频数”范畴。笔者运用补肾利湿法为主治疗该症39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34例,女5例。年龄:2~5岁20例,5~7岁19例。患儿均表现尿频、尿急,尿频发生在白天,以蹲下玩耍时明显,每隔5~15分钟排尿1次,甚则3~5分钟排尿1次。注意力分散时尿频症状减轻。每次尿量较少,一日尿总量未见明显增多或减少。除5例合并遗尿外,其他患儿夜寐时小便次数未见明显异常。全部患儿均无尿痛、发热等症状,多次查尿常规、尿比重未见异常。 [治疗方法]基本方:萆薢、益智仁、补骨脂各9g,乌药、泽泻、猪苓各6g,煅牡蛎(先煎)、煅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用针刺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9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92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42例,女50例;年龄3~11岁,病程7天~2年.均有尿频、尿急症状,每日排尿20~40次,重者3~5min排尿1次,每次尿量很少,有时仅几滴,尿频以白天为重,睡眠后则无尿频,常在上床睡觉前、吃饭时、上课时加重,精力集中时无尿频发生.各项常规化验检查正常,B超检查肾、输尿管、膀胱元异常,既往无泌尿系疾病史,无尿痛及排尿哭闹史.  相似文献   

8.
小儿神经性尿频是中医科门诊较常见的疾病。单用西药治疗疗效不佳且易复发 ,我科采用中药益智固肾汤治疗本病2 0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2 0例 ,均为门诊患儿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12岁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12个月。诊断标准 :尿频是唯一症状 ,每日至少 2 0次 ,不伴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尿频症状在患儿睡眠或做感兴趣的活动时消失 ;实验室尿常规检验无异常 ,经B超检查排除尿路器质性病变 ,即可诊断为本病。2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 :益智仁 10 g、桑螵蛸 8g、党参 6 g、白术 6 g、黄芪6 g…  相似文献   

9.
五苓散加味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纪  薛辉 《四川中医》1999,17(8):50-50
小儿神经性尿频,临床上虽表现为尿频、尿急,但无尿痛、发热等其他临床症状,与中医学传统所论之"尿频"有所不同。我们临床以五苓散加升麻、柴胡治疗56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符合以下条件:(1)尿频,每日20次以上,甚至10余分钟1次;(2)尿急,随时小便,急迫难忍;(3)每次尿量较少,甚至几商;(4)无尿痛;(5)转移注意力可减少排尿次数,入睡后症状消失;(6)尿常规、尿培养连续3次以上无异常;(7)无发热、恶心、呕吐、浮肿等其他症状。其中男26例,女对例;年龄3-11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6天,平均12【…  相似文献   

10.
尿频指在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明显超过正常范围 ,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泌尿性疾病 ,临床以尿频、尿急为特征。其中神经性尿频与精神因素有关 ,表现为尿频、尿急 ,入睡后症状缓解 ,无尿路感染症状 ,临床治疗无特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我科采用耳穴贴压配合中药外治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1月青岛市儿童医院我科门诊患儿 5 6例 ,男 2 5例 ,女 3 1例 ;年龄 2 5岁~ 7岁 ,平均年龄 4 3岁 ;病程最短的为 1周 ,最长的为 2浕。1 2 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  相似文献   

11.
清热利湿为主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性尿频为小儿疑难杂症之一 ,是以白昼尿频、尿急、夜间症状消失为特征。一般不伴遗尿 ,尿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 ,查无器质性病变。主要由精神、心理、环境因素所致。西药无特效治疗。自19 94年以来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6 4例患儿 ,男 2 6例 ,女 38例 ;年龄最大 13岁 ,最小 3岁 ,平均年龄 4.8岁 ;病程最长达 6个月 ,最短 4d。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 ,无尿痛、血尿等。尿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 ,排除了器质性病变。中医辨证分型 :下焦湿热型 5 3例 ,脾肾虚型 11例。2 治疗方法此病归纳…  相似文献   

12.
病例报告初××,女性,47岁,住院号2230,因尿频、尿急、尿痛一年于1980年6月14日入院。患者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每日达十余次,伴尿急、尿道烧灼痛,曾作尿常规检查未发现异常,经用呋喃坦啶等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改善。近两个月上述症状开始逐渐加重,并伴小腹隐痛,会阴部痛,食欲不振,腰酸,全身乏力。膀胱镜检查见三角区偏左  相似文献   

13.
罗××,男,6岁。1989年8月10日诊。其母代诉:半年前因患“尿路感染”而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经服西药治疗后,尿急、尿痛消失,而尿频尚存。近一月逐渐加重,每小时达4~6次。患儿平素畏寒,自  相似文献   

14.
王丽君 《河南中医》2006,26(12):54-54
小儿神经性尿频又称频尿症,其特点是患儿在白昼尿频尿急,尿量少而不痛,入睡后尿频消失而又无尿床现象。本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近年来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特定穴治疗不同程度尿频尿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频尿急综合征患者根据症状评分分为A组(症状评分≤24分)和B组(症状评分>24分),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电针特定穴(骶四穴及腹四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总有效率为83.3%,B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特定穴是一种治疗尿频尿急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6.
自1989—2~1992—1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9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诊断依据 小儿神经性尿频,指非感染性尿频、尿急,是儿科一独立性疾病。特点:尿频每5~15min一次;尿急说要小便不能忍耐片刻。患者晚上睡觉后,尿频尿急症状消失,小便次数基本正常。年龄一般2~12岁,病程一般在20天~2年之间。体格检查和尿液常规化验,尿培养均无异常发现。尿液分析PH值偏低。2 治疗方法 常规口服碳酸氢钠片,使尿液呈中性。 常规口服氯酯醒片,能兴奋中枢神经,促进神经细胞的氧化还原,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和调节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7.
邢坤 《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1):10-10
小儿神经性尿频表现为在通常状态下小便次数增多(每日20次以上),尿频,尿急,但无尿痛等其他特殊体征。笔者于1996年1月—2006年1月采用艾灸疗法治疗8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患者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在3~12岁之间;病程最短3天,最长半年。所有患者均无特殊病史。1.2诊断标准(1)尿频、尿急是唯一症状,每日至少20次,不伴有尿痛、排尿艰涩及遗尿。(2)尿频在睡眠或从事有兴趣的活动时消失。(3)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血常规正常,尿常规正常,尿糖及尿培养(-),肾及膀胱B超检查正常。2治疗方法取穴百会、关元、中极,采用艾条温和灸。…  相似文献   

18.
正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OAB)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 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调查发现北京郊区成年女性OAB发病率高达8.1%[1]。国际尿控学会对OAB诊断标准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尿急, 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 伴有尿频(白天排尿次数8次)和夜尿(夜间排尿次数1次), 无尿路感染或其他明确的病理改变[2]。OAB产生的尿频、尿急、夜尿频多、小腹坠胀症状, 使患者不能远离洗手间,  相似文献   

19.
<正> 神经性尿频,又称频尿症。其特点是患儿在白昼有尿频尿急,但无尿痛,常数月不愈,西医效果不理想,笔者应用中医先利后补法治疗12例,取得满意疗效。一、临床资料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3~6岁7例,7~11岁5例。病程4~6个月4例,1~3个月6例,1个月以下2例。临床表现,12例患儿均有尿频尿急,无尿痛,无遗尿。无明显诱因,多为偶然发现,不是  相似文献   

20.
1辨症状选方剂 患者,女,45岁,2013年7月3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尿频、尿急、尿痛6年。患者6年前出现明显尿频、尿急、尿痛,伴腰痛、乏力症状,予抗菌素治疗后可缓解,但停药后仍间断发作,继续对症治疗无明显改善。刻下:乏力,恶寒、恶风,自汗出,时有盗汗,四肢关节疼痛。膀胱镜查:未见明显慢性肾盂肾炎影像学改变;尿常规: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偶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