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成人中心性肥胖腰围身高比值的适宜切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国中年人群腰围身高比值(WHtR)诊断中心性肥胖的适宜切点。方法选用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课题的两次横断面调查,共30 630名35~59岁人群资料,比较不同WHtR切点对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血清总胆固醇升高(高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HDL-C)以及危险因素聚集(危险因素个数≥2)的检出效果,并分析各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结果预测4种危险因素的WHtR最佳切点范围在0.48~0.52,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WHtR最佳切点在男性、女性及男女合并人群中分别为0.49、0.50及0.49。人群WHtR控制在0.50以下,可防止人群中约2/5的高血压,1/5空腹血糖异常和高TC,1/3的低HDL-C,以及约一半的危险因素聚集。结论 WHtR为0.50可作为我国中年人群中心性肥胖评价的适宜切点。以"腰围不超过身高一半"作为体重控制理念,促进心血管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汉、维吾尔(维)族3~9岁儿童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分布特征,探讨其作为儿童肥胖筛查指标的价值。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4月抽取新疆四地区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汉、维族儿童,测量身高、体重及WC;以WC的性别年龄别第80百分位值(P80)以及WHtR≥0.48为参考值,在BMI正常儿童中筛查可能患有腹型肥胖的儿童。结果 共测量3~9岁儿童4 024名,其中汉族2 461名,维族1 563名;汉、维族儿童WC、WHtR P50P80数值相近,P95相差明显;BMI正常的汉、维族儿童中存在WC≥P80或WHtR≥0.48的儿童:BMI正常的4~岁汉族男童中,WC≥P80的比例为8.0%,4~岁维族女童中该比例为16.3%; <7岁儿童中WHtR≥0.48的比例在10%以上,随着年龄段增长该比例逐渐下降。结论 新疆汉、维族儿童WC和WHtR分布特征相似,WC和WHtR可用于从BMI正常儿童中筛查超重/肥胖儿童,建议在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筛查时与BMI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东省儿童少年腰围(WC)和臀围(HC)发育水平,为建立中心性肥胖筛查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中42275名7~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WC和HC,分析WC、HC、腰臀比(腰围/臀围,WHR)和腰围身高比(腰围/身高,WHtR)的发育状况,并与国内文献资料比较。结果山东省7~18岁中小学生WC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组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男女生HC的发育曲线存在两次交叉:在11岁前男生大于女生,进入青春发育突增期后(12~14岁)女生超过男生,15岁后男生再次超过女生。山东省7~18岁中小学生WC第50百分位数(P50)比2008年国内15省调查数据高1_3~3.1 cm(男)、1.2~2.0 cm(女),比2005年香港调查数据高1.9-5.4 cm(男)、2.0-6.5 cm(女)。以2008年国内15省调查WC P90为界值,山东省7~18岁中小学生中心性肥胖总检出率男生为20.20%,女生为16.57%,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1);以WHtR≥0.5为界值,中心性肥胖总检出率男生为15.73%,女生为7.38%,男生同样显著高于女生(P<0.01)。结论山东省7~18岁中小学生WC发育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
腰围身高比值在成人代谢综合征中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中心性肥胖指标在成人代谢综合征(MS)诊断中的价值和实用性。方法对1363例健康体检成人进行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测,分析WHtR、腰围(WC)、体质指数(BMI)相关性。根据IDF(2005)MS诊断标准筛选出MS组分,分析WHtR对MS组分聚集的影响,计算相对危险度(RR)。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求证最佳切点,确定WHtR诊断中心性肥胖的界限值。采用研究得出的WHtR指标,代替IDF(2005)标准中的WC指标[IDF(test)]诊断不同身高人群的MS,计算检出率,并与IDF(2005)的结果作比较。结果 WHtR与WC:男性r=0.961,女性r=0.959;WHtR与BMI:男性r=0.820,女性r=0.7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WHtR值增高,MS组分检出率及聚集性增加,RR值上升。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727,女性为0.716,对应的WHtR最佳切点均为0.49。以WHtR≥0.50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MS总检出率男女分别为15.9%,4.03%,IDF(2005)则分别为6.69%,4.3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标准在不同身高组检出的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有利于身材较矮人群中的病例检出。结论 WHtR是中心性肥胖的良好指标,无性别差异,最佳切点为0.49,适合不同身高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这一腹型肥胖指标用于评价非肥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价值。方法 BMI〈25 kg/m2的健康体检者,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计算体重指标(BMI)、WHtR及腰臀围比(WHR),并检测血糖、血脂等。采用偏相关系数分析WHtR、BMI、WC及WHR与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肥胖指标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效能。结果偏相关分析与显示,调整年龄的影响后,各肥胖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呈显著相关(P〈0.05),男女均以WHtR的相关系数最大。ROC分析显示:针对≥2个危险因素聚集,男女性均以WHtR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WHtR是有效的预测非肥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中心性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4种肥胖指标对预测糖尿病风险的效果。方法利用四川成都市2008年调查5 205名40~70岁人群数据,分析4种指标及身高的相关关系;应用受试者特性曲线(ROC)、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4个指标对糖尿病的预测效果。结果 WHtR与腰围相关性最高(男性r=0.938 4,女性r=0.956 2,P0.05);4个指标中,ROC曲线下面积男性WHR最大,女性WHtR最大(男性c=0.641 5,女性c=0.669 2);Logistic回归分析中,男性WHR,女性WC预测价值最佳(男性OR=3.107,女性OR=2.684),调整4个指标交互作用后,BMI结合WC、WHR、WHtR并不能明显提高模型预测效果。结论本研究人群糖尿病风险模型中,男性选择WHR作为肥胖评定指标,最佳切点为0.90,女性选择WC作为肥胖评定指标,最佳切点为83 cm,但在不同地区和人群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国成年人BMI和腰围与各项代谢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确定超重肥胖的适宜BMI和腰围切点。方法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于2004-2008年进行基线调查,并于2013-2014年随机抽取了5%的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重复调查。本研究剔除体格指标或代谢危险因素变量缺失或极端值、自报患有恶性肿瘤者,基线纳入501 201人,第2次重复调查纳入19 201人。比较不同BMI和腰围下代谢危险因素异常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确定预测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的适宜BMI和腰围切点。结果 随BMI或腰围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患病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依据正确指数最大的原则选取BMI超重切点和腰围切点,男性和女性BMI超重切点均接近24.0 kg/m2,男性腰围切点接近85 cm,女性腰围切点约为80~85 cm。男性和女性中,检出各项代谢危险因素特异度达到90%的BMI切点范围为27.0~28.9 kg/m2,多数接近28.0 kg/m2,以28.0 kg/m2作为肥胖切点。结论 本研究在更新开展的大样本调查中进一步验证了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2年推荐的超重和肥胖标准,超重和肥胖的BMI切点分别为24.0和28.0 kg/m2;中心性肥胖的腰围适宜切点男性为85 cm,女性为80~85 c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测中国儿童青少年MS的WHtR适宜界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南宁和浙江省(市)19 284名6~15岁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统一收集、整理、录入数据。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研究预测儿童青少年具有≥2个危险组分的WHtR适宜界值。结果 ROC曲线显示6~9岁组男女童WHtR分别在第85、80百分位(P85、P80)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5.78%、85.41%和49.21%、79.87%。男女童WHtR的P85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0.64,分别与同性别儿童WHtR的P80、P90 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15岁组男女童的WHtR也分别在P85、P80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49.60%、85.90%和47.01%、80.07%。男女童WHtR的P85 AUC分别为0.68、0.63,与同性别人群P80的AUC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大于同性别P90的AUC(P<0.05)。结论 预测6~9岁组具有≥2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WHtR切点应选在0.48;预测10~15岁组MS的WHtR切点,男性选择0.48、女性选择0.46较为适宜,均分别对应同性别年龄组人群WHtR的P85数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南京市成年人BMI、腰围(WC)、腰臀比(WHR)和腰高比(WHtR)与高血糖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 2004年7月对南京市3个城区和1个郊县的35岁以上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对无高血糖的人群于2007年7月进行随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基线4个肥胖指标对高血糖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基线调查时无高血糖者共3727名,3年后共随访3031名,随访率为81.3%.高血糖3年累计发病率为6.7%;男女性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vs.7.0%).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MI、WC、WHR、WHtR平均增加一个单位,随访时空腹血糖值分别增加0.015 mmol/L、0.023 mmol/L、1.923 mmol/L、2.382 mmol/L.随着基线肥胖程度的增加,高血糖的发病危险增加.WHtR≥0.5者发生高血糖的风险,男性(OR=1.998,95%C1:1.231~3.212)和女性(OR=1.832,95%CI:1.157~2.902)均高于其他肥胖指标.4个肥胖指标中,ROC曲线下面积WHtR最大.结论 BMI、WC、WHR和WHtR值的上升均能增加高血糖发病的风险;而WHtR会成为预测高血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男性腰围90cm与85cm两种切点对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整群抽取柳州市社区常住居民7660人,其中男性3894人,女性3766人,平均年龄(40.5±12.2)岁。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空腹血脂及血糖等指标检测,分别按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MS定义及修正其中男性腰围切点(85cm)诊断M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IDF定义,3894例男性中检出MS402例,粗患病率为10.3%;按修正了男性WC切点的定义,在同一男性人群检出MS769例,粗患病率为19.7%;男性MS粗患病率从35岁以下组的10.5%增高至65岁以上组的27.7%。降低男性WC切点后,使两性MS总患病率从8.1%增高至12.9%。结论IDF提出的MS定义中,我国男性WC切点偏大,会低估MS的患病率,不能检出很多将来发生心血管病危险的男性个体,宜从90cm修正为85cm。  相似文献   

11.
12.
13.
Pors AG 《World hospitals》1991,27(2):18-28
Hospitals all over Europe must get ready to fac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of 1993 at all levels: mi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local, regional and European. Despite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ppear with the increased freedom of exchange and movement, hospitals must strive to remain havens of peac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整体护理强调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有系统的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否见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职业素质。从我院开展的整体护理模式病房工作成效分析,在学习新模式,转变传统护理观念的同时,同样要重视护士职业礼仪的教育,这样既提高整体护理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9.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is is alarming because obesity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besity at young age is related to obesity at adult age. Consequently, the 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from childhood onward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part from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there is an increased risk of orthopaedic 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problems, fertility problem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in the form of a negative self-image,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nd depression. 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ural factors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s of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as the most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for prevention. Most prevention programmes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s. Prevention programmes aimed at stimulating breast feeding and daily physical activity (playing outside) and the restriction of sweetened drinks and watching TV are very promising. With such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involvement of both the school and the parent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