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肖佳妹  杨岩  贺福元  杨岩涛 《中草药》2021,52(4):909-916
针对目前尚缺乏符合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特征的体内外评价方法,对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现有评价模式的优势及不足,并强调中药多成分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模式应体现整体特色。因此,尝试探讨基于总量统计矩理论的中药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方法,以不同时段缓释制剂与全溶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情况表征中药多成分体外释放研究,以总量药动学探讨其整体总量生物等效性,并结合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将两者关联,期望建立一种能反映中药缓控释制剂体内外整体释放动态变化特征的评价模式,使之能够符合中药复方缓释制剂"总量均衡、整体溶散、随方释放"的总体要求,为中药多成分缓控释制剂的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治疗冠心病中药复方缓释制剂均衡释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治疗冠心病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均衡释放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法进行测定。结果:以丹酚酸B为指标的水溶性成分的溶出符合Higuchi方程,以丹参酮Ⅱ A为指标的脂溶性成分的溶出符合Higuchi方程,挥发性成分冰片的溶出符合一级方程和Higuchi方程。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快速、简便稳定等特点,可用于评价中药复方缓释制剂体外释放度,气质联用法可用于评价冰片的释放度。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考察了自制补阳还五单室渗透泵缓释片的体外释放情况,采用总量统计矩原理对其段带相似度进行计算,并对其体外释放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中药制剂超分子印迹模板的存在。结果表明,中药中不同结构的多成分可能存在共同的印迹模板,渗透泵原理制备的补阳还五缓释片中多数成分能够达到"整体受控、同步释放"的目的,但应进一步探讨中药复方中的超分子印迹模板,尝试通过印迹模板控制不同成分的整体同步释放,寻求更适合于中药多成分的控缓释制剂制备技术,使之符合中药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4.
治疗冠心病中药复方缓释制剂均衡释放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治疗冠心病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均衡释放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质联用法进行测定。结果:以丹酚酸B为指标的水溶性成分的溶出符合Higuchi方程,以丹参酮ⅡA为指标的脂溶性成分的溶出符合Higuchi方程,挥发性戍分冰片的溶出符合一级方程和Higuehi方程。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快速、简便稳定等特点,可用于评价中药复方缓释制剂体外释放度,气质联用法可用于评价冰片的释放度。  相似文献   

5.
指纹图谱评价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伟  宋洪涛  张倩 《中草药》2010,41(3):376-380
目的考察雷公藤胃漂浮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释放介质指纹图谱分析,选择雷公藤内酯醇为参照峰,分别求出其他指纹峰与对照峰面积的线性相关方程,计算相对释放度及相似因子f2值。结果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和胃漂浮缓释微丸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未能达到同步释放,而采用多元定时释药技术制备的雷公藤胃漂浮缓释胶囊中的各成分在缓释的同时达到了同步释放。结论以指纹图谱特征峰为指标可以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雷公藤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及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口服中药多组分同步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振  张晶  周欣  宋洪涛 《中草药》2011,42(10):2130-2134
同步缓释具有缓释和多组分同步释放的特征,是口服中药复方、单方或有效部位缓释制剂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由于中药自身成分复杂的特点,使多组分同步缓释成为当前口服中药缓释制剂研究的难点问题。对近年来口服中药多组分同步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缓释片中水溶性成分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缓释片溶出度,探索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转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评价。结果:通过对6个时间点进行取样测定,丹参缓释片水溶性成分能够比较均衡的释放出来,具有一致的均衡释放行为,从丹酚酸B的释放行为来看较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以人参皂苷Rg1的释放行为来看较符合零级释放。结论:丹参缓释片水溶性成分溶出度具有良好的缓释行为。方法快速、简便稳定,可用于评价复方丹参缓释片水溶性成分体外释放度。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缓释制剂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国俊  潘金火  陈军  蔡宝昌 《中成药》2011,33(12):2137-2140
由于中药复方缓释制剂具有多成分和整体性的特点,其缓释性能的评价不能完全参照化学制剂的评价方法。本文阐述、分析了目前中药缓释制剂常用的体内外评价方法,包括体外释放度、指纹图谱、药物动力学、血清药理学等,结合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出将PK-PD结合模型、代谢组学等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评价,并分析了这些方法评价中药缓释制剂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为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缓释性能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药控缓释制剂多成分整体受控的超分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缓释制剂是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理化性质体现表观性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尚未完全廓清,故真正成熟上市、能体现中药精髓的复方控缓释制剂基本没有,限制了中药控缓释制剂的研发。结合中药复方用药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点,通过对中药复方控缓释制剂制备过程中的一系列瓶颈问题的分析,结合多成分"整体受控、同步溶蚀"的中药控缓释制剂制备指导原则,在前期利用超分子化学诠释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单成分精确控制技术,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系统探讨中药缓控释制剂多成分整体受控的超分子机制,阐明中药复方多成分体系中超分子体存在所带来的影响,探讨中药控缓释制剂多成分整体受控、同步释放的超分子机制,为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借鉴,进而为制备中药控缓释制剂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3种中药复方制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别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魏刚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6):399-401
目的 :探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在中药复方制剂鉴别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GC/MS对醒神滴鼻液、脑醒滴鼻液、脑醒注射液等复方制剂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单味药材中的挥发性特征成分或主要成分在全方总离子流图中均可检出 ,以其出峰先后及相对含量为特征 ,构成了复方制剂的GC/MS指纹图谱。结论 :GC/MS可应用于中药复方制剂的鉴别研究 ,指纹图谱中特征成分的相对含量保持稳定更能有效控制制剂产品质量 ,复方制剂GC/MS指纹特征图谱的建立是提高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喘平缓释片体外释放与人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方法: 以麻黄碱、伪麻黄碱为指标成分,体外采用转篮法结合HPLC测定喘平缓释片在不同pH介质中的累积溶出率;体内采用尿药法结合HPLC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应用Wagner-Nelson法评价喘平缓释片体内外相关性。 结果: 喘平缓释片人体内不同时间点的吸收百分数F与体外累积溶出率f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F麻黄碱=1.572 5f-20.729(R2=0.974 5),F伪麻黄碱=1.237f-0.147 6(R2=0.959 5)。 结论: 喘平缓释片体内-体外相关性良好,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可用于控制喘平缓释片内在质量和预测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BCS)构建的复杂层面为中药复方研究,在坚持多成分同时测定的前提下,开展渗透性研究时,其首要任务是明确透过肠壁而被吸收的成分来源,即具体归属于中药复方中的哪味药材。该研究利用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技术(chemical fingerprint),采用离体翻转肠囊实验技术对经典名方葛根芩连方中的肠渗透多成分进行直观来源归属,为下一步的肠渗透性定性及定量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效应动力学角度研究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过程,探讨并阐释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特征。方法基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效应的生物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在规定的时间点对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样品进行测定,以表征体外释放行为的变化。结果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可缓释12 h,基本达到缓释制剂设计的要求。结论借鉴效应动力学的评价方法,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效应的生物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为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评价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探讨生物活性测定法在中药缓控释制剂评价中应用的适宜性,建立一种快速的多组分制剂体外释药评价方法,用表征总体行为的生物活性测定法代替目前单一成分的药物释放度测定法,以更好地指导缓控释制剂处方设计。通过HPLC测定不同溶出介质,不同释药速率及成分间不同配伍比例的丹参亲水凝胶骨架片中各有效成分(丹酚酸B、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的累积释放度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释放液的抗氧化活性,对药物各成分经时曲线与总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发现各成分的释放曲线与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临界r=0.898(P<0.001)。说明3个酚酸类成分的体外释放曲线与总的抗氧化活性经时曲线有很好地相关性,用生物活性测定方法代替成分体外溶出,用于制剂质量评价及处方设计具有可行性,且该法还具有简单、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口服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中药单体化合物、有效部位、单味药和复方的口服缓释制剂均有研究报道,内容主要是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和体外释放度评价,也有制剂缓释作用综合评价方法的探索,以及药动学和药效毒理等方面的研究。随着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深入,中药缓释制剂研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成旭东  贾晓斌  封亮  蒋俊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3):4174-4180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准确有效地识别原方有效物质基础是二次开发中最首要的难题,同时也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该文在目前已有的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药复方多成分、复杂作用需要综合多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协同研究的思路,提出基于体内外相结合的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物质基础研究思路,认为物质基础研究需要分为识别、筛选、验证3个环节,每个环节设计相应的体内、外的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最终筛选正确可靠的复方物质基础。该思路为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以及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虎杖总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体外抗氧化作用贡献大小。 方法: 采用DPPH测定虎杖总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HPLC法测定其特征指纹图谱;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其谱效关系。 结果: 虎杖体外抗氧化活性是其内部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成分对抗氧化作用贡献大小顺序(按特征峰编号)为8>1>12(蒽苷B)>4(虎杖苷)>2>6(白藜芦醇)>3>7>5>10>9>13>14(大黄素)>11>15(大黄素甲醚)。结合文献报道,初步确定在本实验参数条件下,关联度值低于0.6的11,14,15号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无贡献作用。 结论: 本试验对虎杖总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谱效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明改良桃胶的不同配伍(用量、填充剂)对复杂成分均衡释放的影响.方法 以喘平方为模型药,改良桃胶为缓释辅料,采用体外释放度结合HPLC法,测定喘平缓释片的指标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东莨菪碱)释放度,计算累积释放曲线斜率(K)值,评价指标成分间是否均衡释放.结果 不同配伍考察中,当填充剂为淀粉、淀粉/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MCC)时,各指标成分K值接近,实现了均衡释放;而与糊精、MCC配伍时,K值差异较大,无法均衡释放.随着改良桃胶辅料用量的增加,释药时间延长,指标成分的K值基本一致,达到均衡释放.结论 不同填充剂与改良桃胶配伍,会影响中药复方缓释制剂复杂成分的均衡释放;不同处方用量的改良桃胶,会影响药物的释放时间,但不影响其均衡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