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2004年~2009年收治并手术证实的2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腹部立位片:26例中22例表现为十二指肠不全梗阻征象;(2)钡餐检查:胃及十二指肠近段不同程度扩张,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呈不完全梗阻,可见十二指肠与上段空肠于右中腹部呈螺旋状下行(18例),呈多弧形迂曲向下行走(6例),该段肠管局部纤细,不重叠。十二指肠水平段明显梗阻,钡剂滞留于梗阻末端呈鸟嘴状(2例);(3)钡灌肠检查:共14例在钡餐检查后又行钡灌肠检查,回盲部位于右上腹6例,左中腹5例,左上腹3例;(4)手术所见:24例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环绕肠系膜上动脉顺时针方向旋转并有腹膜带粘连压迫该段肠管,旋转角度最大1080°,最小180°,以360~720°居多。结论 X线检查尤其是钡餐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与上部空回肠狭窄并呈螺旋状或迂曲多弧形向下走行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典型征象,因此,胃肠造影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首选方法,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总结各种原因所致十二指肠梗阻的X线征象。方法对30例十二指肠梗阻X线平片和钡剂造影检查,术后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种原因所致十二指肠梗阻均作过X线检查,15例摄有腹部平片,28例作过钡餐检查,其中10例还作了十二指肠低张造影。结论诊断十二指肠梗阻的过程中,X线检查有较大的价值。其主要的X线征象有下面几点:扩张征、双泡征、充盈缺损征(多形态)、逆蠕动征、反“3”字征。  相似文献   

3.
叶素贞  李汉文  余林  郭艺  梁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57-3858
目的:对比X线造影与彩超在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两院经手术证实的41例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在X线造影与彩超上的不同表现。结果:41例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11例显示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完全性梗阻;30例显示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不完全性梗阻,梗阻末端呈螺旋形或锥形改变。27例再行钡剂灌肠检查,盲肠位于中腹及左腹15例;右上腹6例;右下腹6例。41例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31例。二维超声于上腹部探及中低回声光团,呈螺旋状或靶环状改变,彩色多普勒显示红蓝相间的螺旋状或环状血流信号,呈动静脉频谱。结论:消化道造影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重要诊断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筛查本病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畸形的X线平片特征性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手术证实13例逐个分析其X线平片征象并与UCG及手术结果对照,了解其征象形成的病理基础及X线表现.结果非创X线平片检查可提示三尖瓣下移畸形,结合UCG检查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常见急腹症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探讨小儿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方法:收集了我院162例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析讨论小儿急腹症的影像征象.总结不同年龄的发病特点、发病率及诊断方法.结果:儿童急腹症随年龄不同而所好发疾病不同,新生儿以先天性畸形所致急腹症多见,如胎粪性腹膜炎、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婴幼儿则常见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套叠等;随年龄增长,逐渐与成人急腹症类似,以阑尾炎、急性腹膜炎、绞窄性疝、肠梗阻和腹部创伤为常见.结论:根据患儿年龄、临床表现,结合X线和(或)CT检查征象等可以对作出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可尽快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便诊断原发疾病。方法:搜集我院资料完整的先天性细小结肠症患者9例,就其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X线检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肠梗阻,其中高位小肠梗阻3例,低位梗阻6例;8例下消化道造影均表现结肠细小,直径≤1.0 cm。9例均行手术治疗,证实结肠直径在4 mm~1 cm之间。X线诊断小肠闭锁4例;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症3例;胎粪性肠梗阻l例;低位小肠梗阻1例;诊断符合率为66.7%。结论:细小结肠症是肠梗阻后的继发征象,X线检查对其原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X线对急性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患者进行X线腹部检查,必要时进行人工胃肠道充气检查。结果:急性胃肠道穿孔X线表现为腹腔内游离气体影;穿孔后在气体进入腹腔同时,胃肠道内容物也漏至腹腔,造成腹膜炎症,于X线上可见腹腔积液、腹膜炎征象、反射性肠郁积等;小网膜囊充气和积液征、腹膜后间隙充气征等。结论:X线检查发现气腹是诊断本症的重要征象,但非直接征象。发现气腹后首先应排除非胃肠道穿孔所致之气腹。气腹只能诊断胃肠道穿孔,不能定位。有不少病例穿孔后无气腹,故X线检查未见气腹不能排除胃肠穿孔。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巨结肠(HD)是由于先天性肠壁肌间和粘膜下神经丛内缺乏神经节细胞所致肠道发育畸形,为小儿最常见的结肠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仅次于直肠肛管畸形.本病有一定的家族倾向.近年来,临床上虽已应用直肠组织检查、乙酰胆碱酯酶定性检查及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诊断,但X线检查仍是简便而最常用、确诊率很高的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对22例婴儿先天性巨结肠X线征象的分析,重点探讨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X线造影表现,提高X线检查对其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证实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临床X线资料,所有病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其中6例尚做逆行造影(RGU)。结果: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1例,输尿管高位开口6例,迷走血管10例,纤维索带3例,肾脏旋转不良5例。术前诊断正确40例,误诊5例。结论:综合分析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形态表现,对大多数梗阻病因可作出正确诊断,合理掌握造影浓度、电视下无腹压延迟静脉肾盂造影观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形态表现是常用和最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何志辉  钟华  黎昕 《海南医学》2006,17(3):63-65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影像X线平片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资料完整的88例各类肠梗阻的X线征象.单纯性肠梗阻68例,其中小肠粘连性肠梗阻40例,小肠粪石性肠梗阻13例,结肠梗阻9例,小肠恶性肿瘤一例,不明原因小肠梗阻5例.绞窄性肠梗阻12例,小肠扭转2例,盲肠扭转1例,乙状结肠扭转1例;动力性肠梗阻16例.结果大部分肠梗阻表现为肠环扩张,积气积液,可见液气平面,单纯性肠梗阻肠环分布规律性、连续;绞窄性肠梗阻,有特殊征象"空回肠换位征"、"巨大肠环征"、"咖啡豆征".结论影像X线平片应密切结合临床病史资料,认真分析影像X线平片征象,对确定有无梗阻,梗阻部位,梗阻性质是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儿章肠旋转不良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肠旋转不良的X线征象,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肠旋转不良的X线表现,腹部平片及上消化道钡餐40例,钡灌肠20例。结果:腹部平片发现上消化道梗阻34例,其中4例见空肠异佐征;上消化道钡餐发现十二指肠梗阻37例,屈氏韧带位置异常21例,螺纹征16例;钡灌肠发现盲肠位置异常15例(15/20)。结论:屈氏韧带位置异常、螺纹征及盲肠异性是肠旋转不良的特异性征象;三种X线检查方法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肠旋转不良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资料。结果消化道造影可见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位置异常11例,其中十二指肠呈螺旋型下降5例,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脊椎右侧2例,钡剂灌肠回盲部位置异常12例。超声检查肠系膜上动静脉关系异常11例,呈漩涡征改变8例。结论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回盲部位置异常及漩涡征是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作为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动态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价值。方法在15例疑为CHPS的患儿胃管内注入液体,经高频超声动态观察液体通过幽门管时的变化并测量幽门肌层厚度、幽门直径及幽门管长度。结果15例患者中,超声诊断14例与手术结果符合,符合率93%。1例为肠旋转不良。结论高频超声动态诊断基本上可代替X线碘油造影或X线钡餐(GI)检查,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球后溃疡的 X线诊断。方法 :对 34例球后溃疡的 X线表现作出分析。结果 :经过 34例比较典型的球后溃疡的 X线诊断 ,体会到在进行气钡双重造影时 ,适当的体位能较好地显示病灶部位。而龛影和局部肠管狭窄为球后溃疡的主要X线表现 ,另外还表现为黏膜改变和局部激惹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总结分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及影响治疗的相关因素 .[病例报告 ]回顾 1990~ 1999年收治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2 0例 ,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进行分析 .2 0例中手术治疗 18例 ,其中 3例幽门十二指肠交界处粘膜在术中破裂 ,修补后覆盖大网膜 ,术后无 1例消化道瘘 .[讨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在生后 3~ 4周出现呕吐症状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透视可确定诊断 ,及时发现并修补破裂的粘膜可防止消化道瘘 .术后少量多次输血对患儿早日康复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吴延春 《中原医刊》2009,(21):20-21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腹部X线平片诊断肠梗阻准确率为64,3%,CT对肠梗阻的诊断有更高的准确性,特别是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96.4%。结论梗阻病因的诊断CT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X线平片可以作为筛查手段,CT表现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体位、短间隔及加压追踪法在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或内科治愈或钡餐明确诊断(憩室)的X线表现。年龄12岁81岁,男19例,女15例。采用多体位、短间隔加压追踪法的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结果:空肠近段神经鞘瘤并溃疡出血1例,先天性巨小肠1例,小肠粘连连带压迫空肠近段并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回盲部腺癌并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阑尾切除术后回肠末段肠粘连并不完性肠梗阻1例,美克尔憩室炎并周围溃疡伴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空回肠多发憩室4例,空肠炎9例,回肠炎5例,空回肠炎3例,肠激惹综合征3例。结论:多体位、短间隔加压追踪法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检出率较高,在小肠疾患的检查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节细胞减少症引起新生儿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引起的急性肠梗阻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断、治疗方法,术前检查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66.7%)钡剂灌肠后可见扩张段、狭窄段,与先天性巨结肠相比,无明显移行段,扩张段为肠腔稍扩张,狭窄段较短,结肠壁僵硬.有20例(83.3%)患儿的24小时钡剂排空较差,17例(70.8%)患儿的AChE呈阳性.10例可见U型或W型RIAR,肠蠕动频率及节律性降低.行巨结肠根治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未出现大便失禁及复发者.2例行关瘘术的患儿,未出现腹胀、排便困难症状.无1例死亡.结论 神经节细胞减少症可引起新生儿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断需采用病理检查手段,临床治疗需采用肠造瘘或巨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应用X ray钡餐检查及内镜下碘染色活检确诊的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患者71例,采用5-Fu及PPD化疗2周后行手术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 ray钡餐确诊14例(19.72%),内镜下碘染色活检确诊69例(97.2%).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5年生存率达56.3%.结论:对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结合部癌病人应用X ray钡餐检查及内镜下碘染色活检可提高诊断率,早期发现综合治疗能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