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原因所致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38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末梢血胆红素监测。结果:围产因素占228%、新生儿溶血占178%、感染因素占194%、母乳性黄疸占144%、不明原因者占215%、其它原因占42%。结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出现最早,峰值最高,重度黄疸的比例最大;围产因素次之,感染因素所致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多为早期感染,病程较短,与治疗是否及时、感染程度有关;母乳性黄疸出现黄疸最晚,病程最长;不明原因组黄疸的特点与生理性黄疸有一定的相似,认为可能包括部分“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高胆程度及光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3月-2008年3月4年住院患儿360例进行分析。结果:360例高胆患儿中,母乳性黄疸187例(51.9%).ABO血型不合溶血31例(8.6%),围产相关因素56例(15.6%),感染相关因素74例(20.6%),其他12例(3.3%)。以母乳性黄疸发病率最高(51.9%),以母乳性黄疸和ABO血型不合溶血致重度黄疸比例最高,分别占27.8%和25.8%。母乳性黄疸平均每例患儿所需累计光疗时间为10.5小时远低于ABO血型不合溶血(49小时)及感染相关因素(39.2小时)所致黄疸。结论:母乳性黄疸为新生儿高胆血症住院患儿的主要病因,母乳性黄疸和ABO溶血所致黄疸重度比例最高,以蓝光治疗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2003年4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402例进行分析。结果402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迟发型母乳性黄疸142例(35.3%),早发型母乳性黄疸105例(26.1%),围产相关因素53例(13.2%),感染相关因素52例(12.9%),ABO血型不合溶血44例(11.0%),红细胞增多症等其他6例(1.5%)。结论母乳性黄疸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对257例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的病因及防治等进行分析,前五位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96例(37.4%),感染58例(22.6%),溶血症31例(12.1%),G6PD缺陷病30例(11.7%),母乳性黄疸12例(4.7%)。转归与病因有关,围产因素及感染所致高胆其预后较其它因素的差。提出防治早产儿高胆关键是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围产因素所致的各种严重并发症,积极防治感染。治疗上及早光疗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86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玲  高英  张晓春 《宁夏医学杂志》1999,21(10):627-627
对收住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86 例进行病因分析。早期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65 例,由围产因素引起者占首位(50 .77 % ) ,其次为感染(29 .2 % ) 、溶血(9 .23 % )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7 .69 % ) 和其它;晚期新生儿高是接胆红素血症21 例,感染引起者占47 .6 %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47 .6 % ,其它占4 .8 % 。  相似文献   

6.
收集母乳性黄疸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平均出生年龄为18d,平均就诊时间为18d,均为足月儿.33例中单纯母乳喂养者30例,混合喂养者3例;早发型20例,迟发型13例,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轻,中度增高为主(90%),停母乳3~5d后黄疸全部消退,无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36例新生儿黄疸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一位为围产期因素(72例,占52.9%),第二位为感染因素(共39例,占28.7%),第三位为母乳性黄疸(14例,占11.8%)。结论新生儿黄疸病因较复杂,围产期因素、感染因素、及母乳性黄疸依次是位居前三的重要病因,减少产科异常、防止感染是预防新生儿黄疸的重要举措;对于黄疸病例完善必要的检查明确病因,予以针对性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35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方法:对35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57例新生儿高胆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54.2%。轻度黄疸36.4%,中度43.7%,重度19.9%。病因前3位依次为围产因素(42.0%)、感染(22.7%)、母乳性黄疸(18.2%),其次为原因不明(9.2%)、其它因素(7.9%)。本组预后较佳,无胆红素脑病发生。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干预提出4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98年5—6月对22例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采用间断光疗,并与同期28例持续光疗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作对照,以观察黄疸消褪情况,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22例中,男12例,女10例。其中母乳性黄疸8例,感染所致黄疸10例,血培养有致病菌生长者3例,Torch筛查阳性者3例;围产因素所致黄疸2例;红细胞增多症所致黄疸1例;原因不明所致黄疸1例。入院时查总胆红素在205μmol/L~255μmol/L间18例;≥255μmol/L5例。对照组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其中母乳性黄疸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00例中非感染因素所致黄疸占70例,非感染性黄疸占发病率70%,包括因溶血致黄疸10例,围产因素致黄疸45例,母乳性黄疸10例,不明原因5例;感染因素致黄疸30例,占黄疸发病率30%,感染因素包括新生儿脐炎、肺炎、脓疱疹、败血症、肝炎综合征。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1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方案。方法对16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病年龄、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57例(34.3%)、感染因素49例(29.5%)、母乳性黄疸39例(24.5%)、混合因素11例(6.6%)、ABO溶血1例(0.6%)、其他因素9例(5.4%)。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减少孕期、产时及产后感染的发生,合理进行母乳喂养,进行产前血型鉴定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病因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青萍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82-1183
对158例符合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红素。结果示母乳性黄疸69例(43.7%)占第1位,围产因素63例(39.9%)占第2位,其次是新生儿ABO溶血10例(6.3%)和细菌感染10例(6.3%)。认为由于胆红素对神经系统有损害,故要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5例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玲  南卫东 《海南医学》2005,16(6):103-103,53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期较儿童其它年龄组更常见,病因复杂特殊。而本组病例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易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常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死亡。近年来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的病因发生变迁,本组病例内围产因素仍占首位34.55%,其次母乳性黄疸占27.27%,感染因素为13.33%,混合因素12.73%。母乳性黄疸已从过去的忽视到现在的仅次于围产因素跃居第二。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2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5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病例33%,病因以感染最多(51.6%),其次为溶血(26.5%)和围产因素(14.5%)。本组并发核黄疸17例(7.9%),死亡15例(7%),主要死因是感染,其次是核黄疸,做好围生期保健,预防感染,是高胆的重要预防措施,积极控制感染,及时诊治高胆,防止核黄疸发生,是降低病死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34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感染因素首位,以58.90%,其次为母乳性黄疸12.60%,新生儿溶血症10.05%等。在综合疗法基础上加用白蛋白静滴,其血清未结合胆械素浓度下降幅度优于综合疗法组。  相似文献   

16.
闫晋仙 《实用医技》2008,15(3):372-373
目的:观察妈咪爱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母乳性黄疸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蓝光治疗)及治疗组(蓝光治疗基础上加用妈咪爱辅助治疗)。通过检测日均胆红素平均下降幅度进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组胆红素的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分别〈0.01和〈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妈咪爱辅助蓝光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可减少胆红素代谢的肝-肠循环,加速其分解和排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应用方便,易被新生儿接受,可作为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母乳性黄疸(附38例分析)刘秋芳北京市儿童医院(100045)我院乳儿肝炎门诊(初诊月龄为生后1个月以上至1周岁)从1988年5月至1990年5月的2年中,初诊人数为870例,其中确诊为母乳性黄疸的38例,占总人数的4.3%。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不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56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的病因。方法:对我院儿科2007年6月~2010年6月156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56例中母乳性黄疸60例(38.5%)、感染因素53例(34%)、围产因素32例(20.5%)、溶血因素7例(4.4%),其它4例(2.6%)。结论:母乳性黄疸为足月儿高胆的主要原因,其次因素依次为感染因素、围产因素、溶血因素等。  相似文献   

19.
罗刚群  周敏  刘凌  李秋菊 《西部医学》2014,26(10):1318-1319
目的 探讨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为早期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66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黄疸出现的时间在出生后7天内发生占83.7%,且黄疸程度较重,仅8例(4.8%)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值12~15mg/dl,其余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均>15mg/dl,其中>20mg/dl达47.9%.黄疸的主要病因为母乳性黄疸占35.6%,其次感染因素占29.5%.其他因素尚有围产期因素如窒息、头皮血肿及ABO血型不合性溶血等.治疗转归:治愈157例(94.6%),好转9例(5.4%).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早期积极给予蓝光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方法对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均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前三位病因是:感染性黄疸85例(40.5%),围产因素55例(26.2%),母乳性黄疸47例(22.4%)。结论防治新生儿感染,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