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e),单纯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缺血后处理模型组(MACO+postconditioning),每组12只大鼠.检测术后24 h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结果 缺血后处理组在缺血/再灌注后24 h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时相变化.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用甲基酰胺浸泡法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光镜下观察HE染色的脑组织结构.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3 h,脑组织EB含量和脑含水量均明显增加,上述两项指标在24 h和72 h时两次达到高峰(P<0.05),96 h后基本恢复正常,光镜下定性观察脑水肿时相变化.结论 血管源性脑水肿在脑缺血/再灌注3 h后形成的脑水肿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中药组,用线栓法建立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荧光测定法动态检测缺血再灌注1,3,7 d脑组织中EB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各再灌注时间点动态观察脑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中EB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在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迅速升高,72 h达到高峰,以后开始减少,至少持续到缺血再灌注7 d以上,中药组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半暗带,VEGF阳性细胞反应最明显,达峰值后迅速减少,中药在再灌注1~7 d对VEGF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破坏和VEGF表达均呈现动态变化过程,但变化时程不一致,故VEGF不能介导血脑屏障破坏,未加重卒中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发生;补肾益气活血中药是通过改善血脑屏障的功能从而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基胍(A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对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h再灌注22h,测定脑梗死体积,并用伊文思蓝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HE染色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变化.结果再灌注22h后,AG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减小,脑缺血区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AG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并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基胍(A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对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鼠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22 h,测定脑梗死体积,并用伊文思蓝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血脑屏障破坏的程度,HE染色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变化。结果再灌注22 h后,AG治疗组脑梗死体积减小,脑缺血区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AG对脑缺血再灌注具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并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对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各个时间点伊文思蓝含量,在伊文思蓝漏出最多的时间点,比较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和盐水组伊文思蓝的含量。结果:再灌注后3h脑组织中伊文思蓝含量开始增加,24h达最高;在24h时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伊文思蓝含量低于盐水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BBB的通透性,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常压氧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3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常压氧疗治疗组各15只,缺血90min后再灌注24h。采用TTC染色、伊文思蓝法和明胶酶谱技术,分别检测脑梗死体积、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缺血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活性,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压氧疗治疗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缺血脑组织伊文思蓝外渗率及MMP-9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神经功能缺陷也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缺血期内的常压氧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MP-9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结构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CAO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通过尾静脉给予3’-大豆苷元磺酸钠治疗,采用静脉注射伊文思蓝观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显著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表现为降低伊文思蓝在脑中的分布,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显示3’-大豆苷元磺酸钠可显著提高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能显著减轻血管周围星型胶质细胞和周细胞的肿胀,保持血管的正常结构。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在0.5~2.0 mg·kg-1范围内可显著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引发的血脑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9.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蛋白激酶Cδ(PKCδ)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伊文思蓝法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缺血组织claudin-5和occludin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缺血组织PKCδ蛋白的表达。结果伊文思蓝法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血脑屏障通透性在缺血1 h、缺血2 h、再灌注0.5 h、1 h、2 h时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laudin-5和occludin的表达亦在缺血1 h、缺血2 h、再灌注0.5 h、1 h、2 h时显著下降(P<0.01);而PKCδ蛋白在缺血1 h、缺血2 h、再灌注0.5 h、1 h、2 h时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可能与claudin-5、occludin表达下降和PKCδ蛋白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栓通络有效成分组(XEC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时后,通过腹腔给予XECG(200、100、50mg·kg-1),以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法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等指标评价XECG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XECG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塞体积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结论 XECG对脑缺血损伤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管内栓线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于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测定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斯蓝(EB)含量,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MP 9表达。结果:脑缺血2h、再灌注24h, 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增加, MMP-9呈现高表达。 而氯沙坦组脑组织含水量、 EB含量及MMP-9表达明显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 结论:氯沙坦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活性及血脑屏障通透性, 从而发挥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离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h后再灌注,分别于血前及再灌注后静脉注射尼莫地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再灌注12h时,内生免疫球收G(IgG)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比较缺血前注射尼莫地平组,未注射尼莫地平组及再灌注后注射尼莫地平组三组大鼠脑组织中IgG的表达水平,结果 未注射尼莫地平组大鼠,  相似文献   

13.
脑脉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脉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脑脉通 1g kg、3g kg、9g kg灌胃给药 ,一天 1次 ,连续 1周 ,于末次给药后 2 4h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 (MCAO)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考察因脑缺血引起的行为障碍程度、脑梗死面积百分率和组织形态学变化 ;记录脑缺血大鼠断头后的喘气时间 ,用放免法测定大脑三磷酸腺苷 (ATP)和乳酸 (LA)含量的变化。 结果 :脑脉通 3g kg以上能明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行为障碍 ,降低脑梗死面积百分率 ,改善脑组织病理形态 ,延长断头后大鼠的喘气时间。脑脉通 1g kg以上可明显延缓缺血大鼠大脑中能量物质ATP的降低和代谢物LA的增加。 结论 :脑脉通能改善大鼠脑缺血时神经系统功能和能量代谢 ,减少脑组织细胞损伤 ,对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脑再灌流对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大鼠4—动脉阻断模型,观察脑缺血30min,再灌15、30、60和180min各组动物脑含水量,伊文思蓝血管外渗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发现脑含水量增加,再灌流时较单纯缺血明显。单纯缺血和再灌流15min为细胞性脑水肿,再灌30~180min时,细胞性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5.
李芸 《四川医学》2010,31(10):1429-1432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功能和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各20只。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48h后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用伊文思蓝测定血脑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GFAP的表达,同时电镜观察血脑屏障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48h,对照组缺血侧脑含水量明显升高,电镜观察发现血脑屏障破坏严重,GFAP的表达也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而应用β-七叶皂甙钠处理的大鼠其缺血脑含水量明显减少,同时电镜观察到血脑屏障的破坏减轻,而GFAP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FAP表达,减轻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了解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神经细胞坏死情况,进一步探讨溶栓时间窗问题。方法 应用SD大鼠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模型,分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2、1、2、3、4、5、6h再灌注2,4、48、72h)、脑梗死组、永久缺血组及假手术组,于再灌注后24、48、72h处死大鼠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表达、TTC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 缺血1/2h,再灌注24h时ICAM-1表达开始增加,随着脑缺血时间的延长,ICAM-1表达呈上升趋势;ICAM-1表达高峰的缺血时间为3h。每个缺血时间点内,ICAM-1表达高峰的再灌注时间是48h。缺血1h再灌注可降低ICAM-1表达,减轻脑梗死面积,但缺血3h后再灌注增加ICAM-1的表达且增加脑梗死面积。结论 ICAM-1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促使缺血后继发脑损伤。一般情况下,血管再通应在缺血3h内进行,否则再灌注损伤带来的副面影响将远远大于恢复血流本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栓线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阻断血流2h后进行再灌注。应用免痘组织化学染色法拴测不同时间段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脑内即有肾上腺髓质表达,假手术后肾上腺髓质素表达略有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肾上腺髓质素免疫阳性细胞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既缺血对侧肾上腺髓质素免疫阳性知胞均增多,但以缺血侧区域增多最为明显,P〈0.05。动态观察发现,脑缺血再灌注2h后,肾上腺髓质素免痘阳性细胞即增多,缺血再灌注6h迭高峰,至1周左右仍明显增多。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肾上腺髓质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短暂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再次脑缺血后微血管损伤及脑水肿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开颅方法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MCA)20min,3天后再次阻断24h。应用TTC染色、TUNEL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梗死灶体积、损伤侧服体积,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缺血预处理20min不引起明显的神经元损伤,而能使再次的24h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体积明显减小,微血管损伤及脑水肿明显减轻,半影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20min局生脑缺血预处理能够通过减轻微血管损伤及脑水肿对再次严重的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蕲蛇酶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观察蕲蛇酶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光镜及电镜观察缺血3h恢复血流再灌24h后脑组织形态学变化。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用药组分别在缺血即刻或再灌即刻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蕲蛇酶,观察比较模型组和蕲蛇酶所有给药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缺血即刻给蕲蛇酶4U/kg组较再灌即刻给蕲蛇酶同剂量组显著减小梗死灶(P〈0.001),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并使脑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结论 蕲蛇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脑组织中bFGF表达增高有关;提示该药早期使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Ber-PC)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测定再灌注后缺血侧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Ber-PC剂量依赖性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面积,拮抗缺血脑组织MDA含量的增加,提高脑组织SOD、GSH-PX活性.结论 Ber-P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