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WDJ-I高频电凝导管对大隐静脉的闭合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HWDJ-I高频电凝导管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术前彩超测量大隐静脉内径,对静脉内径小于1.0 cm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1例30条肢体应用HWDJ-I高频电凝导管进行电凝治疗,术后1个月复查彩超,观察大隐静脉闭塞程度,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定安全性。 结果:30条肢体均未发生皮肤烧伤、皮下血肿淤斑、隐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个月27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完全闭塞,其中血栓性闭塞8条肢体、粘连性闭塞19条肢体,完全闭塞率90.0%;部分闭塞的3条肢体中疗效属良者2例,残余管腔分别为术前的2.5%和18.8%,疗效差者1例(残余管腔为26.7%);总优良率96.7%。 结论:对于大隐静脉主干直径小于1.0cm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HWDJ-I高频电凝导管进行电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电凝及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电凝和激光对静脉的破坏程度,比较两种方法对曲张下肢静脉闭塞的差异.方法 20例静脉曲张患者,分别接受电凝(n=10)和激光(n=10)治疗后取材静脉比较病理变化.8只犬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常规电凝、激光法处理后肢内侧隐静脉,术后即刻、7天、14天取材,观察静脉病理变化.结果 电凝和激光治疗后均可见静脉壁内皮细胞脱落、平滑肌细胞结构不清、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断裂、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闭塞;7天时血栓部分机化并与管壁粘连,两组均出现缝隙样微小再通;14天时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弹力纤维增生,血栓完全机化,再通情况变化不明显.结论 电凝和激光均可导致静脉闭塞,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68例中长期随访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2000年4月~2007年4月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68例238条肢体。经踝大隐静脉主干顺行插入电凝器至大隐静脉根部,高位结扎后用电凝针及电凝器分别电凝静脉曲张团块及大隐静脉主干。结果术后住院时间1~2d,无切口感染。踝周溃疡4周内全部愈合。近期并发症:局部皮肤Ⅰ度灼伤1例1条肢体,Ⅱ度灼伤1例1条肢体;浅静脉炎痛2例2条肢体;踝周麻感10例14条肢体。随访148例208条肢体,时间2~9年,平均6.6年,复发率3.4%(7/208);下肢酸胀感缓解率95.3%(162/170);皮炎及湿疹缓解85.7%(12/14);踝周色素沉着缓解率41.7%(15/36);胫前及踝周水肿缓解率为36.4%(16/44)。结论电凝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疗效可靠,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激光和电凝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6例下肢静脉曲张病人(169条肢体)均采用静脉腔内激光和电凝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加以整理及分析。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25min,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169条大隐静脉主干全部闭锁,曲张的静脉消失,其中9例患者电凝术处有轻度皮肤灼伤,4例有大腿瘀斑,4例有区段性复张,2例患者出现隐神经损伤,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激光与电凝术的联合应用达到了大隐静脉的微创化治疗,简便、美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附12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采用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标出静脉曲张部位,常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继之电凝大隐静脉主干,点式抽剥法剥脱曲张静脉团,术后抬高患肢30°,穿循环驱动压力袜3个月。6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9个月,腿部外观无明显手术瘢痕及静脉残留,1例术后1年后复发。提示 电凝加点式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低﹑术后静脉残留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891例(957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行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保留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再联合电凝法处理曲张的浅静脉。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和每年来院复查,应用彩超检查是否有深静脉血栓或再发新的曲张静脉,随访症状改善情况,是否有神经损伤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单侧肢体手术时间25-40min,平均32min。住院时间3-5d,平均4.3d。下肢溃疡69例术后溃疡愈合时间平均6.1周(2-11周)。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无皮肤灼伤发生,内踝处伤口周围皮肤麻木52例,术后自行恢复。796例随访1-5年,随访率89.3%(796/891),复发24例,复发率3.0%(24/796),再次手术或电凝闭锁。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33.4、曲张静脉直径〉8.7mm是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显微吻合技术与组织移植关系密切。30年代初,Kelly等就开始了对血管焊接的研究。1963年,Sigel和ACevedo使用电焊接闭合动脉和静脉上的线形切口,并创造了静脉电凝吻合术。以后电凝用于治疗血管瘤、下肢静脉曲张,直肠癌、浆膜层的粘连松解以及  相似文献   

8.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电灼术治疗下肢静脉曲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0年12月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电灼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并观察了不同功率的电流对静脉内膜的损伤程度,以期为此方法的广泛开展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全组126例均为我院住院手术的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其中男51例,女75例;左下肢41例,右下肢32例,双下肢53例,共179条患肢。33条患肢小腿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年龄28~67岁,平均50.27岁±12.63岁。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电灼术的适应证:①沿大隐静脉走行部位出现隆起、迂曲…  相似文献   

9.
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对18例经电凝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20条肢体)均治愈,术后反应轻微,随方1~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电凝法治疗大隐静脉风线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且不留疱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电凝导管头端形状对大隐静脉曲张电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3种不同头端形状电凝导管的电凝效果。方法将12只狼犬(24条后肢静脉)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柱状金属头组、环状金属丝组和放射状金属丝组,高位结扎电凝大隐静脉,分别在术后即刻、7d、14d取血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并取材大隐静脉进行HE染色,比较3组电凝后大隐静脉破坏深度、破坏范围和管腔残留、皮肤烧伤情况。结果术中柱状金属头组出现1条左后肢皮肤烧伤。术后即刻放射状金属丝组电凝破坏范围〉50%管腔周长有8条后肢,明显大于柱状金属头组的3条后肢和环状金属丝的4条后肢(Fisher’s Exact test,P=0.013,P=0.038);放射状金属丝组电凝破坏深度达到中膜有1条后肢,明显小于柱状金属头组的7条后肢和环状金属丝组的6条后肢(Fisher’s Exact test,P=0.005,P=0.020)。术后7d3组电凝导管管腔残留〉50%管腔周长的后肢比较无明显差异(X^2=5.371,P=0.068)。术后14d柱状金属头组和环状金属丝组管腔残留〉50%管腔周长的7条和6条后肢,明显多于放射状金属丝组的1条后肢(Fisher’s Exact test,P=0.020,P=0.005)。术后即刻、7d、14d3组APTT值均无明显差异(P=0.905,P=0.871,P=0.865)。结论放射状金属丝电凝导管比柱状金属头和环状金属丝电凝导管对管壁破坏范围更广、管腔残留周长更小,电凝效果更好,并发皮肤烧伤几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治疗腋臭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法。非手术法效果差 ,手术治疗虽效果可靠 ,但因术后遗留瘢痕 ,难以为患者接受。最近黄燮青报道以尖端 1 /3扁平的外径 5mm吸脂管抽吸治疗腋臭 ,效果较好[1] 。我们用自行研制的高频电凝旋切吸脂机治疗腋臭 63例 ,取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3例 ,女 55例 ,男 8例 ,年龄 1 6~ 40岁。63例中 1 0例曾行非手术疗法。1 .2 抽吸器械 自行研制的高频电凝旋切吸脂机 [2 ] ,吸脂管为内外管套装 ,其尖端分别装有侧孔的内、外管形刀 ,外管表面绝缘 ,高频电可随脚控器通达内刀产生电凝效果。脂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结合电凝疗法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英国剑桥大学生产的DIOMED半导体激光结合电凝治疗,于下肢大隐静脉置入激光纤维,行激光腔内照射,使静脉壁闭合。对分支小的交通支及静脉团,以高频电刀进行静脉腔内电凝,使其闭塞,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平均住院3.5d。平均手术时间(25±4)min。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10个月,效果良好。结论:采用微创技术的半导体激光静脉腔内照射结合高频电刀腔内电凝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安全,痛苦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皮下血肿,减少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的瘢痕,本文介绍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95例,共407条肢体。方法:除腹股沟切口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外,曲张静脉及大隐静脉主干均采取电凝法使之闭塞。结果:术后除1例外,均无皮下出血及血肿。术后住院时间仅2~3天。结论: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此方法损伤小、出血少并具有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导管引导下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平  郭伟  贾鑫  杜昕  熊江  尹太  张宏鹏  刘蒙 《中华外科杂志》2009,47(24):1873-1875
目的 探讨导管引导下的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4月至8月间有微创治疗意愿的30例(条)中重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52岁.病史2~30年,平均20年.对其进行导管引导下患肢大隐静脉主干内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观察大隐静脉主干的闭合情况.结果 30条患肢均在导管引导下成功注射硬化剂,平均每条患肢应用6.2 ml泡沫硬化剂,27条(90%)大隐静脉主干治疗后即刻可见反流消失.术后早期大隐静脉走行轻微浅静脉炎5例(条),2周内自行缓解,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个月,27例患者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感消失,下肢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消失;27条患肢(90%)于治疗后2周、3个月后复诊血管超声时大隐静脉主干闭塞.4例(条)患者(15%)仅有小腿局限的轻度曲张.结论 导管引导的泡沫硬化剂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大隐静脉主干闭合率较高,是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隐静脉曲张伴下肢溃疡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隐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并发下肢溃疡而长久不愈。1980年1月至1986年12月,我院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浅静脉剥脱及交通静脉结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伴下肢溃疡73例85条肢体,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43例,女性30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53岁。大隐静脉曲张伴下肢溃疡发生在左侧肢体40例,右侧21例,双侧12例。大隐静脉曲张病程为2~40年,平均13年。下肢溃疡均发生在内踝和足靴区内侧,溃疡病程2月至31年,平均5年以上。治疗方法和结果:本组对下肢溃疡除给予常规治疗外,还加行氦氖激光溃疡创面照射治疗,每日1~  相似文献   

16.
<正>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中的常见疾病、多发病,我国患病率为10%[1]。手术以往多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目前临床在静脉曲张剥脱术的基础上加行微创术[2]。1999年6月—2010年1月我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加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565例683条肢体,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5例共683条肢体,其中男344例,女221例;年龄27~78岁,平均53.3岁;病史1.0~32.0年,平均16.3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2008年4月至2011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单位采用静脉腔内激光疗法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溃疡患者23例(26条),男13例,女10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49岁。左下肢16条,右下肢10条。  相似文献   

18.
大隐静脉曲张两种术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开展了腔镜下大隐静脉去血流化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并将其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全组病例为我院血管外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间住院,本组115例(132条下肢)均为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将其随机分组:A组,59例(66条下肢)腔镜下大隐静脉去血流化手术;B组,56例(66条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其中男78例(91条下肢),女37例(41条下肢);左下肢62例,右下肢53例,双下肢17例;13例伴小腿溃疡,41例伴患肢肿胀。平均年龄(38·0±2·5)岁,病程1~25年,平均(14·0±2·1)年。全部病…  相似文献   

19.
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26例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10月426例(594条)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采用连续电凝法手术,通过门诊或问卷随访。结果住院时间3—9d,平均5.2d。合并下肢静脉溃疡的20条患肢,分别于术后0,5—2个月愈合,无复发。皮下血肿和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0,8%(5/594)和1.2%(7/594)。局部皮肤点状烧伤发生率为0,8%(5/594)。随访364例(500条患肢),随访率85.4%(364/426),随访时间4—9年,平均5,8年,复发率10,4%(52/500),其中50条肢体经硬化剂加压治疗治愈,2条肢体经再次手术后治愈,酸胀缓解率95.1%(309/325)。结论电凝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这期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管引导下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6例(26条患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在DSA导管引导下对患肢大隐静脉主干内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观察大隐静脉主干的闭合情况。结果患者均在DSA导管引导下成功注射1%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平均每条患肢应用26.5ml泡沫硬化剂。24例大隐静脉主干治疗后即可见反流消失。治疗2周及3个月后随诊下肢静脉超声示大隐静脉主干闭塞。患者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感消失,大隐静脉走形迂曲、扩张、畸形静脉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DSA导管引导下泡沫硬化剂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方法,但其远期效果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