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思维  陈洋 《哈尔滨医药》2011,31(6):429-429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腹膜炎(SBP)的高危因素,以减少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将SBP组与非SBP组的肝功能、腹水检查进行整理。结果门静脉宽度及腹水时间长短相比较。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SBP发病率高于血清胆红素≤51.3μmol/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蛋白≤10 g/L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蛋白〉10 g/L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门静脉宽度〉1.5cm者,SBP发病率高于门静脉宽度≤1.5 cm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水病程〉6月者,SBP发病率高于腹水病程≤6月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高胆红素、腹水低蛋白、宽门静脉、腹水病程长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高危因素,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与SBP的并发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硬化腹水并SB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保肝、营养支持、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思连康口服,每次1.5g,每天3次。2组均治疗21d,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感染控制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粪便涂片球菌数≥40%的比例均降低(P〈0.01),分泌型IgA(S-IgA)含量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球菌数≥40%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思连康治疗肝硬化合并SBP,能够恢复肠道正常菌群、改善肝功能、增强免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46例肝硬化SBP 患者随机分为微生态治疗组( n =24例)和常规治疗组( n =22例)。常规治疗组采用抗感染、利尿、保肝等常规治疗。微生态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口服。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 CD64表达和 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与20例对照组(肝硬化腹水非 SBP 组)比较。结果SBP 组血浆 PCT、CD64、CR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微生态治疗组治疗前血浆 PCT、CD64、CRP 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微生态治疗组治疗后血浆 PCT、CD64、CRP 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下降( P <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可降低血中PCT、CD64、CRP 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标 《海峡药学》2011,23(3):112-114
目的探讨口服培菲康对肝硬化患者血氨、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4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培菲康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肝、利尿和对症支持治疗;培菲康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三联活菌胶囊(商品名:培菲康)420mg/次,每天3次,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氮、血苯内毒索、肝功能和血浆细胞因于IL-6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氨、肝功能(ALT、AST)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培菲康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血浆IL-6和IL-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培菲康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口服培菲康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氨、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对肝硬化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储建坤  刘荣欣  张征  杨涛  陈慧巧 《河北医药》2011,33(10):1451-1452
目的探讨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测定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并统计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相比,治疗组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乳果糖联合培菲康可以降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水TNF-α、IL-6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苗燕 《中国实用医药》2014,(25):235-236
目的 观察认知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在牙髓炎治疗中血压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因牙髓炎就诊的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认知疗法结合根管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根管治疗),每组25例。两组的临床疗效通过血压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评量表(SAS)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后血压值的比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t=13.4;DBP:t=14.6;P〈0.01);而实验组血压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P:t=1.6;DBP:t=1.3;P〉0.05)。两组治疗前后SAS、SDS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5.77;P〈0.01),而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1.03;P〉0.05)。结论 认知疗法对高血压患者在牙髓炎治疗中具有稳定血压及改善负性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问题上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25例接受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25例则接受中药和西医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功能改善情况也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及腹水降钙素原(PCT)、sCD14和 CD64的水平,探讨外周血及腹水 PCT、sCD14和 CD64检测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将肝硬化患者分为肝硬化 SBP 组、肝硬化腹水非 SBP 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每组3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腹水降钙素原;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及腹水 CD64、sCD14。分别采集肝硬化 SBP 组患者在入院后24 h 内、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抗生素有效治疗7 d 的空腹上肢静脉血及无菌腹水,测定患者体内 PCT、sCD14和 CD64水平,同时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肝硬化腹水非 SBP 组及健康对照组一次性采血及抽腹水测定以上指标。结果 SBP 组治疗前外周血 PCT、sCD14和 CD64水平较腹水非 SBP 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01),而腹水非 SBP 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SBP 组治疗前腹水 PCT、sCD14和 CD64水平较腹水非 SBP 组明显升高( P ﹤0.01);治疗后肝硬化 SBP 组血及腹水PCT、sCD14和 CD64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另 SBP 组治疗前后腹水中 PCT、sCD14和 CD64水平均明显高于外周血中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及腹水中 PCT、sCD14和 CD64水平检测对于肝硬化 SBP 的早期诊断、疗效判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腹水检测敏感度优于外周血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人工喂养,口服培菲康治疗,观察组予人工喂养,口服培菲康,加服茵栀黄口服液,连用5d。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每天胆红素下降速度。结果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且下降至102.6μmol/L所需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菲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轮状病毒肠炎患儿3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0例应用抗病毒、补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60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培菲康口服。比较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6%,对照组71.2%,差异明显(χ^2=9.77,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培菲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简便、安全、有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乙型肝炎后肝硬化SBP患者7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保肝利尿、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抗感染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口服,0.5g/次,2次/d,连用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载脂蛋白A1、B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载脂蛋白A1、B水平均较前明显上升(t=2.46、2.37、3.04、2.87,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t=2.29、2.23,均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97%)(x2=4.57,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均较轻,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肝硬化SBP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较好,作用与其能增加肝脏和肠道载脂蛋白A1、B的合成,提高血清载脂蛋白A1、B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将60例睡眠障碍的住院脑卒中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包括口服解郁安神胶囊和中药足浴),治疗时间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睡眠疗效评价标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的PSQI评分为(13.4±3.5)分,对照组为(13.9±4.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SQI评分为(5.1±1.7)分,对照组为(6.7±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P〈0.0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x2=3.2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对延长生存时间及阻碍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将96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观察组采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癌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ALT、TBIL均出现逐渐下降,ALB逐渐上升,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Child-Plug评分为(7.29±1.13)分,对照组为(8.82±1.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前被确诊为肝癌者25例(52.1%)明显多于观察组19例(3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接受3TC治疗的患者出现耐药,但病情未加重。结论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肝癌发生率,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临床血清学指标,评价和判断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各50例,对照组50例,对其相关血清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别为(69.5±7.0)μmol/L、(143.1±14.2)U/L,高于代偿期肝硬化[(44.6±5.8)Ixmol/L、(77.4±8.6)U/L,P〈0.05];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血清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分别为(28.2±3.7)e,/L和(2024.39±211.40)U/L,均低于对照组(36.1±3.7)g/L、(6169.36±607.42)U/L和代偿期肝硬化[(34.7±4.3)g/L(3571.27±310.01)U/L](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ChE低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和代偿期肝硬化前白蛋白(PA)和腺苷脱氨酶(ADA)分别为(0.14±0.04)mg/I。、(16.17±1.94)U/L和(0.21±0.05)mg,/L、(34.20±3.2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和代偿期肝硬化A/G分别为(0.64±0.29)和(I.06±0.30),均低于对照组(1.51±0.21)(P〈0.05),且失代偿期肝硬化低于代偿期肝硬化(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Ⅳ型胶原(Ⅳ-c)和层黏连蛋白(LN)分别为(97.4±9.8)肛g/L和(205.7±20.1)斗g/I。,均高于代偿期肝硬化(68.7±7.5)斗g/L和(124.1±11.8)肛g/L和对照组[(52.3±6.1)U/L和(83.8±7.6)U/L],且代偿期肝硬化组高于对照组(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透明质酸(HA)、HI型前胶原(PCⅢ)分别为(211.3±16.4)肛g,/L和(168.1±16.2)U/L,均高于对照组(51.2±5.3)Ixg/L和(79.1±8.0)斗∥L(P〈0.05)。结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几项血清学指标对于不同肝硬化程度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制剂肝复乐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2例,分为3组:对照组A(34例)采用常规保肝治疗加安慰剂胶囊,对照组B(34例)采用常规保肝治疗加肝友胶囊,治疗组(34例)采用常规保肝治疗加肝复乐胶囊,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中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CIV)、层粘连蛋白(LN).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HA为(87.3±36.6)μg·L-2,CIV为(5.2±0.7)μg·mL-1,LN为(373.2±49.6)μg·L-1,与对照组A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复常情况治疗组ALT为(35.9±3.3)U·L-1,AST为(35.8±5.4)U·L-1,Tbil为(16.6±4.2)μmol·L-1;治疗组第8周后的主要症状改善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A(82.4%)(P〈0.05),略高于对照组B(91.2%)(P〉0.05).结论 肝复乐胶囊具有减轻肝细胞炎症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可以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综合治疗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叶新洲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29-131
目的 探讨甲茅软肝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对照组92例。对照组采用护肝药物、抗病毒、抗感染、定期输注白蛋白、支持、利尿、腹腔排液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甲茅软肝汤加减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肝功能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茅软肝汤加减联合西药能显著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纠正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对蛋白尿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患者于停药1周后给予厄贝沙坦,每次150mg,每日1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血β2微球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由治疗前的(151.0±13.7)mmHg降至(130.7±15.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舒张压由治疗前的(94.9±10.6)mmHg下降至(84.5±6.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1)。24h尿蛋白定量由(1.49±0.59)g降至(0.64±0.4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1);血p2微球蛋白由(3.22±2.71)mg/L降至(2.13士1.8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腺苷甲硫氨酸(俗名蛋氨酸)治疗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选择乙肝后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大于55μmol/L,平均(102.12±22.31) μmol/L.治疗组TBIL为(98.23±17.50)μmol/L,对照组为(113.21±17.70) 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予以腺苷蛋氨酸(10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及多烯磷脂酰胆碱(465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联合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465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疗程2周.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TBIL由(98.23±17.50)μmol/L降至(63.56±12.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BIL由(113.21±17.70) μmol/L降至(108.60±24.38)μmol/L,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腺苷蛋氨酸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安全、有效,退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控制期、未控制期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2水平,并探讨上述指标间有无相关性。方法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2006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标准,选取门诊急诊哮喘控制期及未控制期患者各20例,选取体检健康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各组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对象血清IL-4、IL-12水平。结果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LR2 mRNA 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0.963±0.132)比(0.632±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控制期与未控制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36±0.117)比(0.991±0.147)]( P>0.05)。哮喘患者外周血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34.0±8.2)ng/L比(9.8±2.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P<0.01),未控制组患者外周血IL-4水平高于哮喘控制组[(42.5±5.4)ng/L比(29.4±4.2)ng/L](t =8.53,P<0.01)。哮喘患者外周血 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29.4±3.9)ng/L 比(55.8±6.1)ng/L](t=20.54,P<0.01),哮喘控制组与未控制组患者外周血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7±4.5)ng/L比(30.1±3.0)ng/L](t=-1.16,P>0.05)。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表达与外周血IL-4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1),与外周血IL-12无明显相关(r=-0.05,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外周血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未控制期外周血IL-4水平高于控制期,外周血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哮喘患者外周?  相似文献   

20.
魏尉  钟黄  黄忠 《中国医药》2014,(5):674-676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自贡市仁济医学中心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组空腹及餐后2h血清脂联素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空腹脂联素水平分别为(912 ±29)、(1 033±53)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3.8±1.0)、(7.3±1.0)m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餐后2h脂联素水平分别为(854 ±38)、(1 010±48)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h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12 ±23)、(28 ±3) 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h脂联素与胰岛素水平均呈负相关(空腹:r=-0.328,P=0.020;餐后2 h:r=-0.391,P =0.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的同时伴随着胰岛素及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二者呈负相关,这种负相关可能以餐后2h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