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arotid atherosclerosis,T2DM-CAS)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一个个性化的临床预测模型,预测T2DM-CAS患者发生DKD的风险。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883例,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和伴发疾病情况。应用LASSO回归优化筛选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依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验证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临床有效性。结果:预测模型图的预测变量包括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标识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前瞻性随机调查对象 2 3 2例 ,年龄 64 .5± 9.1岁 ,分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 (DM -EH) 60例 ;糖尿病组 (DM ) 3 1例 ;高血压病组 (EH) 85例 ;同龄正常人组 5 6例 ,应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及临床检查 ,经spss 10软件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 :DM -EH组 (1.72± 0 .62mm) ,DM组 (1.48±0 .60mm)、EH组 (1.5 3± 0 .5 1mm)较对照组 (1.0 6± 0 .2 6mm)显著增厚 (P均 <0 .0 1) ;DM -EH组较DM组及EH组差异显著 (P均 <0 .0 5 )。颈总动脉 (CCA)内径 :DM -EH组 (7.0 0± 0 .68mm)较DM组 (6.60± 0 .5 3mm)显著增宽 (P <0 .0 5 ) ;EH组 (7.13± 0 .80 )较DM组增宽非常显著 (P均 <0 .0 1)。IMT与CCA半径比值(IMT/r) :三组较对照组增大均非常显著 (P均 <0 .0 1) ;DM -EH组EH组显著增大 (P <0 .0 1) ;孤立斑块发生率 :DM -EH组较 ;三组增高非常显著 (P均 <0 .0 1)。最大剪切率 (SR) :DM -EH组较另三组显著降低 (P均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表明 1MT与年龄、舒张压、空腹血糖及LDL -c、CCA内径、舒张末峰速度 (VD)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 1MT和斑块增厚是DM合并大血管病  相似文献   

3.
李茹  王蔚蔚  白冬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11-612,614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来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正常人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和血流频谱测量。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检测的价值.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其性质,并根据是否伴有高血压及病程长短分组,将结果与6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各组IMT增厚共65例(75.6%),检出斑块58例(67.4%);对照组IMT增厚28例(43.8%),检出斑块26例(4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高于无高血压组,IMT厚度厚于无高血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病程>5者斑块检出率高于病程<5年者,IMT厚度厚于病程<5年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以IMT增厚为主,其次是斑块形成.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及其性质,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的高频超声检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病变检测的价值。方法对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形成及其性质,并根据是否伴有高血压及病程长短分组,将结果与6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各组IMT增厚共65例(75·6%),检出斑块58例(67·4%);对照组IMT增厚28例(43·8%),检出斑块26例(4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斑块检出率高于无高血压组,IMT厚度厚于无高血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病程>5者斑块检出率高于病程<5年者,IMT厚度厚于病程<5年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以IMT增厚为主,其次是斑块形成。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颈动脉IMT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及其性质,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樊胜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01-102,104,161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检测的诊断价值,从而为判断糖尿病动脉硬化的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了解预后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提供进-步的指导依据。方法对临床确诊的528名住院及门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用高频彩超行双侧颈动脉检查,观察其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性质、颈动脉狭窄情况,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部位及不同年龄、不同病程的上述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8名糖尿病患者中,不同程度内-中膜增厚占76.7%,各种不同斑块占60.9%,内-中膜增厚无斑块占20.6%,内-中膜增厚同时合并斑块占56.1%,内-中膜未增厚却检测到斑块占4.9%,颈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占8.5%。左侧颈动脉检测到各型斑块194例,占总例数的60.2%,右侧为128例,占总例数的24.2%,左右侧对比无明显差异(P〉O.05)。年龄大于55岁、病程长于10年的内-中膜增厚者分别为82.6%、87.2%,斑块检}H率为65.1%、70.5%;年龄小于55岁、病程短于10年的内-中膜厚度增厚者分别为51.0%、47.1%,斑块检出率为42.9%、34.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高频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给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可靠资料,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三组:病程〈5年(A组)36例;5~10年(B组)31例;〉10年(C组)33例;正常对照组(D组)30例。利用高频超声探测T2DM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C组的IMT、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其他组(C组的IMT、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积分分别为(0.99±0.22)mm、75.76%、(2.16±0.82)mm;A、B、D组的为(0.79±0.15)mm、(0.80±0.17)mm、(0.64±0.14)mm;36.11%、51.61%、20.0%;(1.65±0.73)mm、(1.89±0.69)、(1.23±0.62);P〈0.05);A组 、B组也明显高于D组(A、B组的为(0.79±0.15)mm、(0.80± 0.17)mm;36.11%、51.61%;(1.65± 0.73)mm、(1.89±0.69);D组的为(0.64±0.14)mm、20 .0%、1.23±0.62,P〈0.05);C组中血管受累条数及有多枚斑块的血管条数均高于其他组(C组中血管受累条数及有多枚斑块的血管条数分别为40、22;A、 B、D组的分别为17、3;26、7;9、 1;P〈0.05);各组中软斑检出率高于硬斑及混合斑(A、B、C、D组中软斑检出率分别为:66.67%、58.82%、55.56%、70.0%;A、B、C、D组中硬斑及混合斑检出率分别为:9.52%、23.80%;11.76%、29.41%;10.0%、20.0%;P〈0.05);各组间斑块类型所占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的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与病程密切相关。高频超声是检测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运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来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正常人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Crouse积分和血流频谱测量.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面积和Crouse积分均明显高于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高频超声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的关系,应用高频超声检查100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血管的直径、内-中膜的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血流的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并选择1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中,颈动脉有粥样硬化、IMT增厚、斑块形成、血管重构、管腔狭窄等血管异常者占81例,检出率81.0%;对照组中有IMT和软斑形成22例,检出率为18.3%,二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糖尿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线性关系;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疗效的观察和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时期的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认知功能及脑代谢的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与肾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水平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组,n=33)、早期DN组(DN-III组,n=26)、临床期DN组(DN-IV组,n=27),另选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n=30)。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生物化学指标和UAER,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认知功能的变化。用氢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技术检测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e,NAA)峰、含胆碱复合物(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Cho)峰、肌酸复合物(creatine,Cr)峰的共振峰波谱峰值及波峰曲线下面积。结果:1)4组受试者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N-III组及DN-IV组患者MoCA总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2)DN组左侧NAA值较DM组显著下降(t=3.826,P<0.05),而左侧Cho水平明显增高(t=4.373,P<0.05);两组患者中左侧Cho/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3,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MoCA评分与UAER呈负相关(r=−0.285,P<0.05),与GFR呈正相关(r=0.379,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ER增高与GFR下降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肾微血管病变存在相关性,且随着肾损害程度的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呈逐渐加重的趋势。DN患者海马存在代谢物质的改变,表现为左侧海马Cho/Cr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老年T2DM患者85例,按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惠者尿酸、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 老年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尿酸水平为(378.25±83.61)μmol/L明显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285.78±79.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年龄、病程、收缩压、空腹胰岛素、Ln(HOMA-IR)和Ln ISI均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尿酸水平、年龄,病程、收缩压、Ln(HOMA-IR)、Ln ISI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尿酸水平与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社区T2DM患者胱抑素C水平(Cys 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281例门诊就诊的非新诊断且血糖控制稳定的T2DM患者,血管超声测得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以CIMT<0.9 mm或CIM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收集461例T2DM患者(T2DM组)的临床资料,记录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和血脂谱等生化指标,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T2DM组患者再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组,n=221)、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n=191)和大量白蛋白尿组(OA组,n=49),以30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这种差异在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仍然存在(P<0.01,P<0.05).T2DM患者的血清TBIL和DBIL水平,NA组>MA组>O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血清TBIL水平的三分位点将T2DM患者分为三组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血清TBIL水平的升高,ACR逐渐降低(P<0.01),肾小球滤过率则逐渐升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TBIL是ACR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5,P<0.01).结论 在T2DM患者中,血清高胆红素水平对DN的发生和发展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Alb)定量检测结果,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DM)组60例和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DN)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等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DN组患者的病程较DM组长(P< 0.01),年龄、SBP、DBP和FPG均高于DM组(P< 0.05~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DBP、HbA1c、TG和TC均为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结论: 年龄、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肾脏并发症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无亲缘关系的T2DM患者194例和120例健康个体,均为汉族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三个病例组,搜集相应的临床资料并检测有关临床与生化指标,对不同组间的临床与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糖尿病患者易发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脂水平、BUN、Cr水平、AER水平、合并眼底病变的比率及糖尿病阳性家族史比率肾病组显著高于非肾病组,而C肽水平显著低于非肾病组,多重回归显示LDL、TC、HbA1c,合并眼底病变,糖尿病家族史和糖尿病肾病发生呈正相关。结论LDL、TC、HbA1c,合并眼底病变、糖尿病家族史可能是2型糖尿病易发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马玲 《海南医学》2016,(3):431-433
长期的糖尿病病程可引起血管、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等组织的慢性并发症.维生素D是经典的钙磷调节剂,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作用、缓解炎性反应、减少动脉内皮损伤等.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临床及动物模型试验表明,维生素D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目前已发表文献对此仍存有分歧,本文就此相关机制及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及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的关系。方法629例T2DM患者,按照24 h尿白蛋白定量分为正常尿白蛋白组(A组)474例,微量尿白蛋白组(B组)100例,临床尿白蛋白组(C组)55例。并以146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之间血清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的差异,探讨胆红素及纤维蛋白原与DN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C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较A组及B组降低(P<0.05),C组纤维蛋白原较正常A组及B组升高(P<0.05),B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较A组下降(P<0.05),B组纤维蛋白原较A组升高(P<0.05),将尿白蛋白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纤维蛋白原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白蛋白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91,P<0.05;r=-0.299,P<0.05;r=-0.184,P<0.05。尿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33,P<0.05。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与纤维蛋白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28,r=-0.189,r=-0.207,P<0.05。结论胆红素和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9.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妍妍 《吉林医学》2010,31(32):5725-572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将6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7例(血Hcy≤10.5μmol/L,男29例,女8例),B组30例(血Hcy>10.5μmol/L,男23例,女7例),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A组Hcy水平(7.29±1.84)μmol/L显著低于B组(14.74±8.40)μmol/L,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程度(2.38±1.06)显著低于B组2.93±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与高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