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谈谈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幼儿比较常见、且能在短期致命的急腹症之一,临床所占的比例最高。若能早期发现,治疗简单,疗效很好。一旦延误诊断,往往在十几小时或几十小时内引起肠坏死,甚至死亡。肠套叠的本质是一部分肠管套入邻近肠管之中,常是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远端肠管也可套入近端肠管,称为逆行套叠,但较为少见。大多数是单发套叠,偶然也有多处肠管同时发生套叠的,称为多发性肠套叠,亦较为罕见。肠套叠的外管部分称为鞘,  相似文献   

2.
于兰苍  于文玉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1015-10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敏感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多切面扫查患儿全腹,清晰显示肠套叠的部位,并观察套入部分肠管血流变化。结果52例中,单发51例,多发1例,7例套入部分肠管壁水肿明显,无血流显示。经水压灌肠治疗复位10例,其余均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肠管坏死行不同程度肠管切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安全、无创、快速,临床诊断符合率高,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及早手术避免肠管坏死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温利香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2):1527-1528
小儿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管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是由于添加辅食,肠蠕动规律处于较大变化时期,易发生蠕动紊乱。又因食物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及肠管本身疾病如肠炎等,易诱发肠套叠。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目前,空气灌肠是主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1],由于较方便、安全,快速,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4.
小儿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添加辅食时期,是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管所致。病因未完全明了,可能与腺病毒感染、回肠远端淋巴组织增生及肠运动功能发生紊乱有关。1986年7月~2004年1月,我院对40例临床确诊为肠套叠,病程在72小时之内,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儿,进行空气灌肠诊断  相似文献   

5.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由于肠系膜血管受压迫,肠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肠壁淤血、水肿、坏死乃至发生休克、死亡。如能及时治疗,患儿恢复很快。可通过手术和非手术方法复位。空气灌肠整复安全无创,简便易行,价格低廉,已成为临床和放射科医师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连同系膜套入其临近的远端肠管肠腔内而形成肠梗阻。肠套叠是引起肠梗阻的一个重要疾病。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国内肠套叠占肠梗阻的20%。肠套叠多发于婴幼儿,约有75%的病例发生在2岁之内,  相似文献   

7.
刘永利 《中外医疗》2010,29(31):94-94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临近的肠腔,引起肠梗阻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其中典型的是以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包块为常见的主症,而我们此次探讨的是关于小儿不典型急性肠套叠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系膜套入邻近肠管引起的肠梗阻,多发生于健康婴儿[1],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我科1994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4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其中36例因发病超过24h或经“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施行了手术复位固定术,8例术中发现肠管...  相似文献   

9.
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系肠管的一端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相邻的远端肠管内所致的不完全性小肠梗阻。必须及时明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否则会导致小儿肠管的缺血坏死、急性腹膜炎,甚至危及小儿生命。电视透视下  相似文献   

10.
病例:患者,男20岁,因腹痛、腹胀4天,停止排气排便一天于1996年9月27日急诊入院。体检: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全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腹透示肠胀气,多个阶梯样液平,无膈下游离气体,诊断:肠梗阻。急诊手术见回肠上段及空肠明显扩张,距回盲部约40cm处回肠下段见远侧肠管逆向套入近侧肠管内,回回型肠套叠。将嵌入肠管复位,套入肠管约40cm,其中有15cm长肠管缺血、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剖开标本见  相似文献   

11.
肠套迭是指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肠管内。它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肠梗阻疾患。小儿场套迭的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色粘液血便,及腹部肿块。小儿肠套迭一般多在断奶时或增添辅助食品时发生。此时由于肠道对突然改变食物品种不相适应,引起肠管蠕动异常和肠管痉挛。当某一段痉挛肠管与邻近肠管管径达到一定程度的差异时,即可因为过强的蠕动而使不同管径的肠管互相套迭。此外,蛔虫,肠炎,痢疾等也可诱发肠套迭。肠套迭时的腹部透视常无明显发现。少数病儿可表现为肠管扩张和气液平面,提示梗阻。而确诊…  相似文献   

12.
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相连的肠管腔内,同时肠系膜也套入,不仅肠腔梗阻,而且肠系膜血管也受压,为绞窄性肠梗阻。原发性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幼儿,饮食习惯与食物性质的改变可能成为肠蠕动紊乱而致肠套叠的原因。其临床特点是阵发性剧烈腹痛,病儿哭闹不安,呕吐较频繁,果酱样血便,腹部常可扪及腊肠型肿块。应用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空气或钡剂在结肠受阻,尖端呈杯口状。本病发病急,易忽视,病变快而急,病情  相似文献   

13.
肠套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本文主要研究小儿肠套叠的护理。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发病机理为一部分肠管及其附着的肠系膜蠕动紊乱,环肌持续痉挛而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该病多发生于2岁以内幼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据报道男女比例为2∽3:1。其治疗方法主要有空气灌肠、彩超下水压灌肠及手术治疗,笔者总结我科收治的120例灌肠法不能复位或怀疑有肠坏死患儿给予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在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便是肠套叠,肠套叠是指肠系膜或肠管套入邻近肠腔从而导致的绞榨性肠梗阻,多数均为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导致的肠管受压、坏死、水肿等。婴幼儿的发病原因暂不明确,但大部分属原发性,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哭闹以及便血。采用超声诊断能够及时发现肠套叠部位,能对治疗和复位方式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分析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于我院  相似文献   

15.
肠套迭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系肠管的一端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相邻的远端肠管内所致的不完全性小肠低位梗阻,本收集我院1995~1998年间充气灌肠整复套选42例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6.
肠套叠为一部分肠管套入其邻近另一段肠管内的病理现象,是小儿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本文收集我院1957年8月至1991年12月经气钡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共4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坤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31-131
小儿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5个月~9个月的肥胖男孩,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2~3倍,多数为原发,常见"回结型"。肠套叠不仅肠腔发生梗阻,而且肠系膜血管受压,引起套入部位充血、水肿甚至局部肠管发生缺血坏死,严重者可伴发肠穿孔、腹膜炎,  相似文献   

18.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性肠梗阻,以6~10个月婴儿发病率最高,空气灌肠对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肠套叠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由于各种不同因素引起肠功能紊乱,如添加辅食,易引起肠功能紊乱,环肌收缩肠管缩小,套入邻近肠曲内。另有肠管发育不良,肠管过长以及肠管内息肉、蛔虫等诱发形成。根据套叠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19.
王琰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4):1835-1835
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引起婴幼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发生在两岁以下,尤以6~8个月的男婴为最多,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对83例小儿急性肠套叠在B超监视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成功80例,成功率96.4%,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肠套叠在临床上较多见,常发生于2岁以内婴儿,主要是由于饮食改变、腹泻等原因引起的肠功能紊乱,致使某一肠管套入邻近肠管,引起的肠梗阻,如不及早发现、治疗将发生肠缺血、坏死,导致穿孔,直接威胁患儿生命.目前,空气灌肠仍是主要的诊治方法,由于较方便、安全,快速应用十分广泛.本文通过回顾我院收治的131例病例来探讨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