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n=50)和对照组(Ⅱ组,n=50),Ⅰ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Ⅱ组全凭静脉麻醉(TIVA)。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全麻药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毕至拔管时间Ⅱ组比Ⅰ组延长,拔管后烦躁、疼痛的发生率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麻醉平稳,术毕清醒快,并发症少。术后镇痛有利于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2.
黎洪林 《吉林医学》2014,(3):471-471
目的:研究全凭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老年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0例,Ⅰ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Ⅱ组给予吸入麻醉,比较两种麻醉对患者的影响。结果:Ⅰ组患者心血管参数明显的优于Ⅱ组,Ⅰ组术后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麻醉对患者的影响较小,术后清醒时间短,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质量、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2)。观察组患者行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患者行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麻醉质量、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和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和乳腺癌根治术对术前化疗与非化疗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并通过测定CK19mRNA来判断乳腺癌细胞的微转移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术前化疗与非化疗乳腺癌患者各20例,分为两组:Ⅰ组为术前未化疗组,Ⅱ组为术前化疗组.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和术后72h抽取外周血11ml测定T细胞亚群、NK细胞的数量及CK19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术毕和术后72h CD3 、CD8 和NK细胞均下降,其中Ⅰ组CD8 和NK细胞两个时点均下降明显(P<0.05),Ⅱ组术毕和术后72h CD8 及术后72h NK细胞下降明显(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术毕和术后72h CD4 及CD4 /CD8 均升高,其中Ⅰ组术毕和术后72h及Ⅱ组术毕CD4 /CD8 升高明显(P<0.05),Ⅱ组术后72h CD4 /CD8 显著升高(P<0.01).两组均有3例患者检测到CK19mRNA的表达,且Ⅱ期乳腺癌患者的表达较Ⅰ期显著增高(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和乳腺癌根治术对术前化疗与非化疗患者的免疫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这种抑制作用与患者术前是否进行辅助化疗无关;同时乳腺癌患者存在微转移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三种麻醉方法下行肾癌根治手术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肾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ASAⅠ-Ⅱ级肾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全凭静脉麻醉组(Ⅱ组)和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Ⅲ组),每组20例。三组均以咪唑安定0.07mg/kg,异丙酚1mg/kg,芬太尼4μg/kg顺序给药,意识消失后维库溴胺1mg/kg静注诱导气管内插管。Ⅰ组T9-10硬膜外穿刺,硬膜外间断推注局麻药维持麻醉;Ⅱ组应用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胺全凭静脉麻醉;Ⅲ组诱导前T9-10硬膜外穿刺,术中静脉泵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推药维持麻醉。三组患者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分别采上肢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值。结果三组手术结束时患者CD3^+与CD4^+的检测值及CD4^+/CD8^+比值较麻醉前均降低(P〈0.05);Ⅰ组手术后1d开始回升,手术后3d达到麻醉前水平,Ⅱ组在术后3d仍然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手术后7d达到麻醉前水平;Ⅲ组手术后1d回升达到麻醉前水平。Ⅱ组患者下降的幅度较大,术后各个时间点上的CD3^+与CD4^+值及CD4^+/CD8^+比值均低于Ⅰ组和Ⅲ组患者(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肾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最轻,是肾癌根治术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异丙酚全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用于神经导航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且无心血管疾病的垂体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诱导全麻插管后,Ⅰ组采用全凭静脉全麻,泵入异丙酚维持麻醉,Ⅱ组为吸入全麻,采用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过程中监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术毕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及清醒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躁动、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停药至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在苏醒室观察2h,恶心、呕吐、躁动,吸入麻醉组明显多于静脉麻醉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全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相比效果满意,苏醒同样快,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手术全麻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Ⅱ组),Ⅰ组瑞芬太尼0.02mg(/kg·h)复合丙泊酚4mg(/kg·h)速率维持麻醉,Ⅱ组安氟醚2.5%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切皮后即刻、切皮后30min、拔管后即刻生命体征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苏醒指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切皮刺激,且Ⅰ组较Ⅱ组明显。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不良反应较高。结论COPD病人全凭静脉麻醉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需密切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文章在临床麻醉中运用药物经济学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病人围手术期的综合影响.方法:下腹部疾病拟行普外科手术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I组采用全凭静脉插管全麻;Ⅱ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外麻醉,Ⅲ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运用药物经济学中费用-效果分析方法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后,病人能麻醉清醒回房后所花费的时间与费用.结果: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组病人清醒回房所花费的费用最少,全凭静脉麻醉最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运用药物经济学考虑麻醉方法的选择时,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在减少病人麻醉费用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乳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乳癌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Ⅰ组, n=30)和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组(Ⅱ组,n=30),分别观察术中全麻用药量和监测术前,插管时,切皮,术中等30分钟以及术毕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Ⅱ组全麻用药量明显少于Ⅰ组(P<0.01。Ⅱ组插管时,切皮,术中及拔管时的MAP,HR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Ⅰ组插管时,切皮,术中及拔管时的MAP,HR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或增快(插管时与术前比P<0.01,切皮,术中及拔管时与术前比P<0.05)。Ⅱ组与Ⅰ组相应参数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少全麻用药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消除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发生及维持术后良好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喉罩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乳癌改良根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为喉罩置入全麻,Ⅱ组为气管内插管全麻,记录麻醉前5min及置入喉罩或者气管内插管即刻的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同时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例数。结果Ⅰ组插入喉罩前后HR、SBP及DBP无显著改变,而Ⅱ组插管后HR增快、SBP及DBP均增高(P<0.05);Ⅱ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血流动力学平稳,在择期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容易使用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可替代气管插管用于乳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组生长激素 ( rh GH)对手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 ,入院后随机分为 3组 ,1组 :肠外营养治疗加用生长激素 ;2组 :肠外营养治疗组 ;3组 :正常补液组。其中 1组在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生长激素皮下肌注 ,连续 7d。分别于手术前 1d、手术后第 3、5、7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 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手术后第 3天检测结果表明 3组患者免疫球蛋白、CD3+、CD4 +、CD4 +/CD8+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手术后第 5天检测结果表明 1、2两组检测指标有上升趋势 ,手术后 7天检测结果表明 1组患者检测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1组与 2、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结论 :生长激素对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文章在临床麻醉中运用药物经济学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病人围手术期的综合影响。方法 :下腹部疾病拟行普外科手术的 6 0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0例 :I组采用全凭静脉插管全麻 ;Ⅱ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外麻醉 ,Ⅲ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运用药物经济学中费用—效果分析方法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后 ,病人能麻醉清醒回房后所花费的时间与费用。结果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组病人清醒回房所花费的费用最少 ,全凭静脉麻醉最多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运用药物经济学考虑麻醉方法的选择时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外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 ,在减少病人麻醉费用上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伍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在无痛人流中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ASAⅠ~Ⅱ要求进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先缓慢静注芬太尼1μg/kg,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Ⅱ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Ⅲ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0 mg,10 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Ⅳ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观察各组诱导及苏醒时间、用药总量,记录术中呼吸、循环参数改变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术后由手术医生评定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全程丙泊酚给药量及术毕至唤醒时间对照组高于其他各组,Ⅲ组丙泊酚用量最小。各组SBP、DBP、HR及SpO2较手术前均有下降,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Ⅱ、Ⅲ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Ⅰ、Ⅳ组(P<0.05)。Ⅱ、Ⅲ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Ⅰ、Ⅳ组(P<0.05),而术后下腹痛VAS评:分Ⅰ、Ⅱ、Ⅲ组明显优于Ⅳ组(P<0.05)。Ⅱ、Ⅲ组术中舌根后坠,呼吸暂停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低于Ⅰ和Ⅳ组,术后兴奋躁动、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Ⅱ、Ⅲ组发生例数也明显低于Ⅰ和Ⅳ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少,对术后下腹痛也表现出更好的镇痛效应,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方法及MTT法检测56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T淋巴细胞(Tlymphocyte,TC)亚群及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活性,并与38例正常对照进行了比较。结果 术前患者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CD8^+细胞增高(P<0.01);术后20天,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Bormann Ⅰ、Ⅱ型与Ⅲ、Ⅳ型比较,淋巴结未转移与淋巴结转移者比较,术后外周血NK细胞活性、CD3^+、CD4^ 、CD4^+/CD8^+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的消长有密切关系,TC亚群和NK细胞活性可作为疗效和判定预后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ANIH)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对直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直肠癌根治术(Mile’s)患者45例,年龄38~67岁,体重50~78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对照组(Ⅰ组,常规输液组),ANIH组(Ⅱ组),AHH+CH组(Ⅲ组).分别于麻醉前1 h(T)1、术毕即刻(T)2、术后第1天(T)3、第4天(T)4抽取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正常人群比较,T1时三组CD3+,CD4+,CD4+/CD8+均明显降低(P〈0.05),CD8+增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Ⅰ组T2、T3时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P〈0.05);Ⅱ组、Ⅲ组仅T3时降低,与Ⅰ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三组CD3+、CD4+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但Ⅰ组CD4+/CD8+显著低于Ⅱ组、Ⅲ组(P〈0.05).结论术前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ANIH)与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均可改善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6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静吸复合全麻醉组(B组)、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组(C组);于麻醉前、切皮前、切皮后2h及术后第1,3,5天分别检测外周血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切皮前三组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较麻醉前没有明显变化;切皮后2h、术后1d和3d,A、B组sIL-2R明显升高(P<0.01),且在施术2h、术后1d血清sIL-2R高于C组,C组术后1d增高(P<0.01).三组病人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施术2h、术后第1,3天CD3+、CD4+及CD4+/CD8+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但C组的CD4+/CD8+在第3天已恢复(P>0.05)并高于A,B组(P<0.05);术后第5天,C组CD3+、CD4+及CD4+/CD8+接近麻醉前水平(P>0.05),且高于A,N组(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sIL-2R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有利于肿瘤病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秦锴  聂双发 《重庆医学》2011,40(11):1079-1080,1083
目的探讨添加免疫营养强化剂的胃肠外营养(PN)对肝癌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4组,Ⅰ组单给予PN,Ⅱ组给予含有精氨酸的PN,Ⅲ组给予含有谷氨酰胺的PN,Ⅳ组给予含有精氨酸和谷氨酰胺的PN,检测手术前、后各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水平变化。另外选取2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的患者,测定其入院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水平作为正常参照组(对照组)。结果肝癌患者CD3+、CD4+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术后细胞免疫水平高于Ⅰ组,Ⅳ组术后细胞免疫水平明显高于Ⅰ、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营养强化剂的PN可以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联合精氨酸、谷氨酰胺的PN优于单用一种免疫制剂的PN。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肺癌患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检测55例肺癌患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与15例肺良性肿瘤患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肺癌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 recepfor rosette,RR),CD3+,CD4+,CD8+,CD4+/CD8+比值低于正常人(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1CR)依次高于肺良性肿瘤组,正常人(P<0.05),(2)Ⅲa,Ⅲb期肺癌,RBC-1CR高于正常人(P<0.01),I,II期病人CD3+,CD4+,CD8+低于正常人(P<0.01),RBC-1CR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肺癌患RBC免疫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对肺癌的诊断,治疗及病情预后估计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能武器致伤犬双后肢后部分代谢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12只动物分为常规武器致伤组 (I组 ,n =3 )和动能武器致伤组 (n =9) ,动能武器致伤组按致伤动能的大小进一步分为II、III、IV组 ,每组各 3只。致伤犬双后肢 ,观察致伤前后血浆Na+ 、Ca2 + 、K+ 、淀粉酶 (AMY)、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血糖水平以及血清胰岛素、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促甲状腺素 (TSH)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动能武器致伤组动物局部伤情及远隔脏器损伤明显重于常规武器组。②动能武器致伤后动物血糖水平显著高于伤前 (P <0 .0 5 ) ,常规武器组相差不显著 ;CK水平在动能武器致伤组伤后明显高于常规武器组 (P <0 .0 5 )。③血清TSH水平在动能武器致伤组伤后明显增高 (P <0 .0 5 ) ,但常规武器组相差不显著。结论 动能武器不仅使局部受损严重 ,还能造成比常规武器更加严重的远隔器官损伤以及更加明显的生化、代谢指标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卵巢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6 年12 月该院行卵巢癌根治术的1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每组80 例。测量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2水平。结果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时间的CD3+、CD4+、CD4+/CD8+水平有差异(P <0.05);全身麻醉组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 <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的CD3+、CD4+、CD4+/CD8+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不同时间的IL-2 水平有差异(P <0.05);全身麻醉组的IL-2水平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 <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的IL-2 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可减轻其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