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香囊,也称"锦囊"或"锦香袋",我们看电视剧,经常会见到古代的公子哥儿或者千金小姐喜欢在腰间佩戴个香囊.有时候也会把香囊系在床帐或车辇上。千百年来汉族、满族、蒙古族、土家族等各个民族佩戴香囊的风俗十分盛行。香囊的样式也十分繁多,一般来说,女性喜欢佩戴有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等图案的香囊:大人为小孩子佩戴香囊,多选一些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等图案的香囊。无论佩戴  相似文献   

2.
中药香囊历史源远流长,佩戴香囊是极具特色的中医外治法,香囊最早用于避秽浊,随着历史发展,目前广泛用于避邪除秽、调摄养生和预防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药香囊具有抑制细菌、病毒和调节免疫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常见香囊作用的分析并列举5款不同功效的香囊,以期可以正确地认识并使用香囊,更好地发挥其养生防病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香囊抗菌作用。方法在空气消毒柜中,采用中药香囊芳香气味,观察中药香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杀作用;取学生上课现场置放香囊,分别于Oh,0.5h,1.0h,2h,4h取样培养48h计数活菌数,比较中药香囊作用前后空气中自然菌数量。结果中药香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对空气中自然菌有一定清除作用,并有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清除率增加的趋势(P〈0.05),但劣于2%过氧乙酸组(P〈0.01)。结论中药香囊对空气中细菌有一定清除作用,安全方便,可用作空气净化,但尚需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流感多发于春、秋两季,苗族防感香囊常在贵州黔东南被应用于流感的预防,其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基础。笔者从苗族防感香囊的概述、药物组成、使用方法、物质基础和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苗族防感香囊的应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制的中药香囊对小学生感冒的预防作用,为后期推广中药香囊预防小学生感冒提供实践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择某小学一年级342名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期为佩戴香囊期3个月和摘除香囊期2个月,比较两组小学生在这两个期间感冒发生率及发病后临床症状的差异,探索小学生佩戴中药香囊预防感冒的效果。结果 两组在香囊佩戴期间感冒发生率、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香囊摘除期间,两组感冒发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鼻塞、流涕、头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学生佩戴香囊期间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发生,减轻临床症状,摘除香囊后仍有一定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香囊在呼吸系统病毒感染预防中的应用及研究情况。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2月1日,收集干预措施涉及中药香囊预防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的现代临床研究。经过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最终纳入8项研究。结果香囊在呼吸系统病毒感染预防(如流行性感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呼吸系统病毒感染预防已有的大样本的临床报道中,研究人群主要为幼儿园的儿童、中小学生、社区人员、医护人员及家属及医学院大学生。外用预防常用中药主要有苍术、薄荷、藿香、艾叶与荆芥。中药香囊的佩戴方法多为布袋系于胸前或颈前(尽量离口鼻近),不定时嗅吸或放置在经常活动的范围内(如办公室、床头、枕边等处),由于中药所含挥发性成分(多具有抗病毒、抗菌等作用),挥发性成分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季节及地域温湿度等的影响,依据具体药物特性设定更换药袋内容物的时间及香囊佩戴的疗程。结论文献中的香囊临床用药特点、使用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对香囊类文献的研究,形成了香囊临床研究的思考与设计。依据中医外治法优势,将香囊循证医学研究与现代中药药理学相结合,对于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香囊”预防小儿上感疗效好“香囊”佩挂,简便易行,是预防小儿外感疾患的传统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由常熟市民间发掘出此法,经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证明其效果确实。苏州市六个托幼单位720名托幼儿中,调查到反复上感患儿189名,在年龄、环境、生活等相同条件下,随机分为二组:其中105人佩挂中药香袋为香囊组,84名不佩挂香袋为对照组。经过三个月随访观察,香囊组预防效果(78.1%)明显优于对照组(58.3%),p<0.01;经唾液SISA测定:香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芳香避秽香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中药香囊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香避秽香囊药粉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通过NIST08标准谱图库及人工谱图解析,从芳香避秽香囊挥发油中共检测出32个峰,鉴定了38个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68.57%,其主要成...  相似文献   

9.
中药香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紫(柴)"、"燎"、"香"、"鬯"(芳香的酒)等字的记载。历代均有所发展,至明清达到一个鼎盛时期,中药香囊这种古老的剂型至今仍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实验研究证实了中药香囊具有抑制细菌、病毒和调节免疫的作用,从现代医学上阐明防病治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端午系香囊 防病益健康 端午节值初夏之际,气候燥热,百虫繁衍,疾病容易流行。民谚有“戴个香囊袋,不怕五虫害”。两千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健康的民俗。  相似文献   

11.
王彦  江磊 《吉林中医药》2008,28(7):533-533
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ys L.)成熟雄体腹部香囊中积聚的分泌物经干燥而成[1-2],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地.野生者,多在冬季至春季猎取雄麝,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整麝香""毛壳麝香",用时剖开香囊,除去囊壳,称麝香仁.人工驯养多用手术取香法,直接从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辟瘟香囊干预医务人员感冒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60位医务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干预组佩戴辟瘟香囊,对照组不佩戴辟瘟香囊,持续观察4个月。观察感冒发病率、症状体征以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组感冒发病率及症状体征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辟瘟香囊可以扶正祛邪、改善睡眠、提高机体抵抗力,有效预防感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辟秽香囊抗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将辟秽香囊与小鼠置于同一密闭容器,4d后使小鼠感染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比较小鼠肺指数和存活率。结果:辟秽香囊可减轻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病变,降低肺指数值,且可明显降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数,延长小鼠存活天数。结论:辟秽香囊具有抗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梳理总结香囊防疫的古今应用,为进一步挖掘有效的香囊防疫疗法提供参考。同时,基于文献与各省已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遴选相关应用加以研究及理论探讨。根据24个省市官方发布的中医药防治方案,遴选出7个省市明确推荐的香囊防疫组方,评析其应用效果,并探讨燥地与湿地香囊防疫应用的思路与区别。香囊防疫需要继承创新,符合地域气候特点,组方用药当平和,具有普适性,避开昂贵与稀少用药,同时规范应用,推进其发展,发挥"治未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防感香囊对成人流行性感冒发病情况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在2018年季节性流感高发期,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香囊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香囊组给予具有芳香避秽作用的中药防感香囊(推荐放置在办公室、床头、枕边等处)不定时嗅吸,至少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1 min,2周或气味消失后更换中药内容物,连续使用2个月;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每月采用电话形式随访1次,比较两组受试者流感样病例发生情况及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在1个月、2个月时流感样病例中发热兼见咳嗽的人数香囊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1个月、2个月时流感样病例中发热兼见咽痛的人数少于对照组(P 0. 05)。1个月时,香囊组出现发热、咽痛、咳嗽、乏力症状人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个月时,香囊组出现以上症状的人数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中药防感香囊对流行性感冒症状及发病有潜在的预防作用,连续使用2个月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苗药防感香囊(苗药香囊)对小鼠呼吸道免疫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 小鼠吸入香囊4周后,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TLR2、TLR4基因和蛋白表达,ELISA法测肺泡灌洗液SIgA和IgG1含量.结果 持续吸入香囊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SIgA、IgG1含量较高,肺组织TLR2/4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玉屏风散阳性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 持续吸入香囊能上调小鼠呼吸道SIgA、IgG1、TLR2/4表达,增强呼吸道抵抗力.  相似文献   

17.
香囊作为一种极具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表现特色的物品,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和历史风情。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外在形制、材料到内在的蕴涵、象征,逐渐由简至繁。研究发现,香囊形制多样,制作材料丰富,从布帛到金银不等;其因内含物品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用,内置药物、香料等可做治病、熏香、辟邪之用。作为礼制之一部分的香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特定阶层身份、地位的象征。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上层社会使用的香囊逐渐"平民化",其功用也随之发生改变,"礼制"色彩逐渐消失,"民俗"色彩凸显,传情达意之功用被更广泛地接受。香囊的这一身份演变过程是缓慢却持续的,展现出中国物质文化发展史的独特一面。  相似文献   

18.
壮族、藏族、苗族医药防感香囊通过各自独特的药物配伍规律将香囊佩戴于身上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季节性流感以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发挥着驱邪避瘟的作用,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等研究方法对壮药、藏药、苗药香囊预防流感的作用机制、配伍组成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了我国民族香囊医药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独特的防感方法,不仅为民族医药预防瘟疫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还促进了各民族现代医药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四角垂香囊     
<正>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南北朝·佚名【诗词赏析】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四句诗,说的是周爱夫妻焦仲卿与刘兰芝被母亲强迫拆散后,夫妻离别前妻子对丈夫交代财产时嘱咐的话。诗中的"绣腰襦""红罗帐""香囊",都是当时女眷的用物。不难看出,香囊在南北朝时期已被广泛运用了。【健康话题】香囊,是我国古人巧妙地将中药用于保健、防疫的实例。一般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防感香囊对感冒的预防效果,为人群中普遍易患的感冒提供一种特色的内病外治预防方法。方法将反复易患感冒的患者进行中医特色体质辨识,辨证为肺脾气虚者作为入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防治组采用防感香囊佩戴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气虚感冒经典方药玉屏风散颗粒剂内服,观察两组易感患者用药前后一年内感冒的发作次数,感冒复发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中药防感香囊组临床总有效率90%,玉屏风散组临床总有效率80%,中药防感香囊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防感香囊对预防成人感冒的发生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