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海绵窦外侧壁冠状断层观察,了解海绵窦外侧壁的毗邻关系。方法选择30个成人尸颅,采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制作海绵窦冠状薄层切片,利用数码相机获取数字资料,观察其内部结构和毗邻结构。结果①海绵窦外侧壁为两层结构,外层是硬脑膜,内层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分支的神经鞘膜;②56%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不完整,发生在Parkinson三角后部或Mullan三角前部。结论冠状断面能清晰显示海绵窦外侧壁的毗邻结构,对该区域的神经外科手术和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避免血管神经的损伤,是海绵窦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外侧入路操作方便,暴露较好,经Parkinson's三角或眼神经与动眼神经之间可较好地暴露海绵窦外侧间隙和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但海绵窦外侧壁的组成、神经的排列关系都很复杂,在形态学上还有不少争议。上方入路可较好地显露垂体的外侧面、前后海绵间窦和岩上、岩下窦的开口以及基底静脉丛。下方入路,特别是沿颅中窝底的硬膜外入路便于在颈内动脉岩内段阻断海绵窦的动脉血流。内侧入路便于显示海绵窦的内侧间隙,但操作不便  相似文献   

3.
经颅海绵窦手术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额颞眶-颧弓入路中,海绵窦的不同切开方法对其显微结构的显露,为海绵窦病变的直接手术提供安全手术入路。方法:10例成人头颅标本,采用经额颞眶-颧弓开颅,在显微镜下对海绵窦的侧方硬膜外,侧方硬膜下,及上方入路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对16例海绵窦病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外侧硬膜外入路可用于显露三叉神经第2、3支,三叉神经节,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后垂直段,外展神经及岩骨颈内动脉水平段;侧方硬膜下入路可用于显露海绵窦外侧前下,后上静脉间隙,以及所有走行在海绵窦内的颅神经和海绵窦内颈内动脉水平段;上方入路可用于显露海绵窦内侧、外侧及后上间隙,海绵窦内ICA水平段、前膝、前垂直段及床突段的内侧面,以及垂体的外侧面。结论:依据海绵窦内病变的位置不同,在额颞眶--颧弓入路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切开海绵窦,既可安全地显露病变,又可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内外侧膜交接处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进入海绵窦的新方法。方法:对8例成人头颅海绵窦(共16侧)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颅底硬脑膜有两层,内层在海绵窦内外侧膜交接处与外层分离,与眼神经等包膜融合,并同海绵窦外侧膜的内外两层形成外侧膜潜在间隙,自颅中窝撕开内外侧膜交接处的颅底硬脑膜内层后,通过该潜在间隙可直接进入海绵窦。结论:经外侧膜潜在间隙可进入海绵窦。  相似文献   

5.
海绵窦相关三角的面积测算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临床海绵窦直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17例成人头部标本海绵窦的上壁和外侧壁的相关三角及有关结构进行了解剖学观察 ,对各三角的面积进行了测算。结果 :海绵窦上壁可分为内侧三角、颈内动脉三角、动眼神经三角三个区域 ,其面积分别为 :(3 2 .1± 7.9)mm2 ,(64 .5± 15 .4)mm2 ,(68.9± 17.2 )mm2 。海绵窦外侧壁可见上三角、外侧三角、前外侧三角、后外侧三角 ,其面积分别为 :(2 6.1± 6.7)mm2 ,(5 3 .2± 12 .8)mm2 ,(5 5 .5± 13 .1)mm2 ,(2 3 .9± 6.2 )mm。结论 :经海绵窦相关三角行窦内手术 ,应熟悉三角的构成 ,注意各三角大小的差别 ,避免损伤有关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底硬膜外切除海绵窦肿瘤的可能性及实用性。方法:应用最新的海绵窦解剖理论,对12例侵入海绵窦的颅中窝肿瘤进行手术治疗,经硬膜外切除窦内肿瘤。结果:经颅中窝硬膜外可以进入海绵窦,全切肿瘤8例,次全切4例。4例窦内结构保全良好。结论:侵入海绵窦的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可经颅底硬脑膜外入路全切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海绵窦区各脑神经相互关系及其变异,测量各海绵窦三角的面积,为临床经海绵窦显微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12例成人尸头标本的海绵窦区域进行显微解剖和观测,并对海绵窦各三角的面积进行测算。 结果 在海绵窦区的三角中,分别选取、观测床突三角、动眼神经三角、滑车上三角、滑车下三角、前内侧三角、前外侧三角、后内侧三角、后外侧三角并分别测量其面积为77.75、82.73、45.00、83.40、66.38、51.28、121.65、161.67 mm2。 结论 海绵窦区三角是神经外科颅底手术入路必经区域,是手术中可参考的操作范围,因部分神经、骨性结构变异,可导致部分三角面积缩小而影响手术操作。测量各三角面积的数据,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可作为手术入路选择的参考,并为虚拟现实技术实践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海绵窦的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海绵窦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学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颅脑连续断层标本,观察海绵窦在各断面上的位置、大小、形态、结构和毗邻。结果:海绵窦平均长21.1±3.2mm,宽87±0.7mm,外侧壁高14.7±3.3mm,内侧壁高16.4±1.3mm。颈内动脉和展神经位于海绵窦内,第Ⅲ~Ⅳ对脑神经位于海绵窦外侧壁内,这些神经与颈内动脉之间有恒定的位置关系。在颈内动脉的内侧、下方及外下方可出现静脉间隙,出现率分别为69%、43%和100%。海绵窦外侧壁硬脑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为形成颅中窝内侧壁的硬脑膜,深层构成脑神经Ⅲ、Ⅳ、Ⅴ1和Ⅴ2的鞘及鞘之间的网状膜。结论:海绵窦静脉间隙和外侧壁脑膜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影像学和显微外科学对海绵窦病变作出评价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经海绵窦脑神经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与海绵窦相关的脑神经走行及其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关系 ,为经该区的直接显微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用 30例成人头颅标本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海绵窦内脑神经 (CN)及周围结构直接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经海绵窦的脑神经在后面大多在外侧壁 ,较易分辨 ,Parkinson切口前限可从动眼神经入口平面延长到前床突 (ACP)尖平面。脑神经向前则行走于ACP下缘 ,经床突间隙 (CS)入路磨除ACP时极易损伤 ,其中以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距离最近 ,在ACP根部 ,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均紧贴ACP根部底层硬膜入眶 ,距离分别只有 (0 .64± 0 .2 2 )mm (0 .2 6~ 1 .0 8mm)和 (0 .55± 0 .0 6)mm (0 .1 6~ 0 .96mm)。结论 :为途经海绵窦外侧壁手术入路和经CS手术磨除ACP时避免损伤脑神经提供了显微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关颈动脉海绵窦瘘经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多种血管内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结论: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内栓塞治疗法以其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成为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