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曲霉菌病是少见且极易被误诊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临床上通常将本病分为曲霉菌球、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和侵袭性肺曲霉菌病3种类型, 其中以肺曲菌球临床上最为多见.肺曲菌球常继发于肺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误诊.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本院2002年1月~2008年7月经手术和纤维支气管镜检病理确诊的28例肺曲菌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曲菌球病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6 例手术证实为肺曲菌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6 例曲菌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反复咳嗽、咳痰、咯血等非特异性表现;影像学有典型表现31 例(67.4% ),不典型表现15 例(32.6%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支气管黏膜活检11 例,其中4例得到确诊(36.7%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39 例患有肺结核、支气管囊肿、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基础疾病.46 例肺曲菌球病中17 例术前误诊(37.0% ),误诊为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结论 肺曲菌球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确诊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抗真菌药治疗效果欠佳,手术是本病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手段,提高本病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肺曲霉菌病的30例住院患者,结合文献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诊疗方法等。结果 30例患者均合并基础疾病,包括19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9例曲霉菌球,2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其中6例经手术切除治愈;18例经药物治疗,有13例好转,5例恶化;另有6例拒绝使用抗真菌药物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肺曲霉菌病起病隐匿,早期不易引起重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并及早进行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PA)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及实验室证实的肺曲霉菌病CT表现及病理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40.83岁(26~78岁)。结果:13例中,影像学表现为炎性实变的4例,单发或多发结节2例,肿块样浸润2例,支气管扩张2例,曲菌球2例,肺不张1例。结论:曲菌球为其特征性改变。如果在影像上发现结节或/和肿块及其周围晕征、胸膜下楔形肺实变等征象时,首先要考虑到肺曲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正常肺曲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免疫功能正常肺曲霉菌病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总结误诊原因及预防策略。结果:本组23例均属免疫功能正常无基础疾病,占同时期肺曲霉菌病14%。确诊前误诊l0例,误诊率43.5%(10/23),误诊时间为1~60个月。结论:对免疫功能正常肺曲霉菌病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熟悉其影像学特征是减少误诊的关键,病理组织活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报道1例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部CT示两肺野见沿支气管分布的成串的囊柱状支气管扩张影及双轨征,支气管壁增厚,部分支气管内见黏液嵌顿,周围肺野见小斑片状点状模糊影,密度不均;查外周血IgE 1 287 900 U/L,曲菌抗原皮内试验呈速发阳性反应.结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与哮喘关系密切,致病因素主要是吸入烟曲菌孢子,易误诊为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烟曲菌抗原速发皮肤试验阳性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肺曲霉菌病30例临床病理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临床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升高.肺曲霉菌病是曲菌病(真菌感染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易被临床忽视和误诊[1,2].  相似文献   

8.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又叫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过敏原引起的超敏反应所致复杂的疾病,临床上常常被误诊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哮喘等,进而延误疾病诊断和治疗,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影像学表现特别是CT所见能为ABPA的诊断提供了大量帮助,影像特征性表现对疾病诊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2011年3月收治确诊并具有完整资料的1例ABPA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为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血管炎并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少见的肺血管炎合并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3个月,伴发热、胸痛20 d入院,有肺结核病史3年.就诊我院后经支气管镜检查、肺泡灌洗培养、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清半乳聚集糖抗原检测及肺穿刺活检病理等检查,确诊为肺血管炎合并肺曲霉菌,予抗真菌、糖皮质激素及手术切除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肺血管炎并肺曲霉菌病临床少见,诊断较困难,易误漏诊,且曲霉菌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抗生素、激素、抗癌药物等的广泛应用,肺曲霉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曲霉菌病中最常见的是肺曲霉菌病,其多继发于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大泡等疾病形成空洞或空腔后。我院 1998 ~2003年共收治陈旧性肺结核合并肺曲霉菌病 15例,其中13例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中,男 12例,女 3例;年龄25~62岁,平均 40 2岁。有肺结核病史 8个月 ~40年,平均 10 7年,曾正规或不正规抗结核治疗 1 ~4年。均无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激素史。1 2 临床表现  15例均有不同程度咯血、咳嗽、胸闷、发…  相似文献   

11.
肺部曲菌球为肺霉菌病的一种特殊形态,其病变常局限于基础病变的空洞内,如陈旧性肺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的囊腔及肺切除术后的支气管残端的空腔等。本病的突出症状是咯血,全身症状轻微,咯血的特点是反复、迁延,咯血量多少不一。我院1985~1996年确诊肺部曲菌球3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26例,女11例,男女比为2.36:1,年龄18~71岁,平均51.5岁。临床突出症状是咯血,有咯血史33例(占91%),咯血时间在1年以内的6例,1~10年者2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误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47岁女性,反复咳嗽、咳痰伴发热、气促20 d入院。外院行胸部X线透视示双肺渗出性变,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予抗感染治疗1周无效。入我院后行胸部CT检查示两肺炎性病变加重,诊断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继续抗感染治疗5 d效果差。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主气管及各段、亚段支气管大量白苔样物质附着,考虑支气管内膜结核可能,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1周无效。纤维支气管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回报示曲霉菌感染,始确诊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予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1周效果不佳,后加用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症状明显改善。随访4个月,病情稳定。结论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病情发展快,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纤维支气管镜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确诊后应及早给予局部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支气管曲霉球是一种新近定义少见的肺曲霉病,探讨该类型肺曲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以期通过该研究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该研究通过确诊2例支气管内曲霉球及对文献发表的29例患者临床表现、影像特点、气管镜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疾病常见表现有咯血、咳嗽、咳痰,影像学多表现结节或实变影,气管镜表现:主要表现新生物及坏死物阻塞支气管腔,可伴有支气管内实质损伤(和/或)空腔性病变。该病诊断是经气管镜见管腔内新生的肿物或坏死组织,活检物组织病理发现特征性菌丝即可确诊。结论支气管内曲菌球是肺曲霉菌病的少见类型,气管镜是其诊断及治疗的关键措施,对于当抗真菌治疗无效、肺内病变无吸收甚至增大时,应警惕合并肺部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误诊一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误诊原因,提高本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误诊经过.结果:本例因反复发作咳喘长期使用抗生素,4个月前间断出现咯血,多次于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近3天再次出现咯血,入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经抗感染、止血治疗,效果欠佳.入院第4天行肺部CT扫描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肺气肿;右下肺大泡;双肺上叶空腔性病变,内见絮状及块状密度增高影,考虑肺大泡合并真菌感染可能.即转上级医院行经皮肺穿刺取肺组织培养,证实为烟曲霉感染.临床诊断为肺曲霉菌病,患者最终因咯血窒息死亡.结论:肺曲霉菌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异性,加之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易漏诊及误诊,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郭丽  韩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766-3767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例肺曲菌球的诊治过程,并复习文献。结果肺曲菌球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为肺结核、肺癌。结论肺曲菌球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肺曲菌病,条件许可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36例肺曲霉菌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36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6例中,20例无原发肺疾病,16例(44.4%)有原发肺疾病.16例术前诊断为肺曲霉菌病,20例分别被误诊为肺结核7例、支气管扩张症6例、肺部占位病变5例、肺囊肿1例、肺脓肿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皮下积液、肺膨胀不良、脓胸等,发生率为19.4%.全组无术后出血、支气管胸膜瘘及手术死亡.随访时间为6~96个月,36例均无血、痰中带血,无肺曲霉菌病复发或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应根据病变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尽量避免肺叶切除,术后应常规予伊曲康唑抗霉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诊断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来有完整影像、细菌学、临床资料,并经手术、病理、细菌学证实的9例肺曲霉菌病例,在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胸片、CT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区加5mm层厚、层距CT扫描,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病灶分布右肺5例、左肺3例、两肺1例;病灶呈肿块或结节可单发和多发,可出现“新月征”、“洞中球征”、“晕征”、“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样密度改变及肺片状低密度阴影。结论肺曲霉菌病有一定特征性影像表现,结合实验室及多手段病理检查,可提高临床及影像肺曲霉菌病诊断正确率,得以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肺结核继发曲菌球常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癌,从而延误正确治疗。1989年10月-1998年10月,我们收治肺结核继发曲菌球36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385岁;病程1.5-31年,平均6.4年。病变位于右上肺21例,左上肺12例,右下肺2例,左下肺1例。入院前全部误诊,其中误诊为肺结核29例,肺癌7例。术前误诊9例,其中误诊为肺结核并支气管扩张(支扩)5例,干酪性肺炎3例,肺癌1例。术后病理证实曲菌球继发于结核性空洞内27例,扩张的支气管腔内9例。1.2临床表现全部有反复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特点,在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上提供重要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证实肺曲霉菌病的CT图像,总结11例影像学的特点与特征影像对比。结果:11例临床证实肺曲霉菌病中,1例只有片状渗出灶,10例多种CT征像,其中磨玻璃结节5例,树芽征6例,8例多发结节、肿块、空洞并周围有“晕征”并支气管狭窄3例。结论:胸部CT扫描可以提供很多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X线非典型肺曲菌病纤支镜下所见与病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纤支镜检查对以X线非典型肺曲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X线非典型肺曲菌病的纤支镜下所见及病理结果作对照观察与分析。结果:29例患者以咳嗽、发热、反复咳血痰及不等量咯血临床症状为主。X线表现以支气管及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肺不张多见,无明显曲菌球X线影象特征。纤支镜所见,病变气管内壁呈炎性息肉样突起,官腔呈裂隙状狭窄及阻塞,所有病例纤支镜活检及刷检物进行病理及细胞学检查,均为侵性炎性肉芽组织及大量曲菌丝体、抱子和坏死组织。结论:X线非典型肺曲菌病,起病隐匿,X线表现复杂多样互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此病经胸部X线及CT扫描结合纤支镜与病理细胞学的联合检查对继发此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