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acute leukaemia BAL)的临床与生物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本文总结报道了5例BAL的诊治资料,所有患者均结合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表型,参照急性白血病免疫学特征欧洲协作组(European Group for the Immun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cute Ledtemias EGIL)评分系统诊断。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相应的肿瘤相关的症状。5例患者中,免疫表型为共同表达髓系和B淋巴系标志者2例。共同表达髓系和T淋巴系标志者2例,同时表达三个细胞系标志者1例。CD34阳性者2例。治疗宜采用兼顾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化疗方案,但患者对治疗反应差。结论 BA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和预后特征。  相似文献   

2.
双表型急性白血病是急性混合性白血病(HAL)的其中一类,指的是病人骨髓的同一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淋巴系和髓系特征[1]。我院1997年诊断成人和儿童急性白血病52例,全部进行MIC分型,其中15例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占总数的28%。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5例病例中,男性9例,女性6例,其中5例为儿童,年龄15~49岁12 形态学及细胞组织化学检测 治疗前骨髓按1986年全国会议制定的白血病FAB分型标准。采用的组织化学染色主要有: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酶(POX),醋酸AS-D奈酚脂酶(NaphtholAS-DChioroaceta…  相似文献   

3.
VDLP方案继以CAG方案治疗7例急性双表型白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希均  黄世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09-1310,1313
目的:探讨VDLP方案继以CAG方案诱导治疗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4月收住的7例BAL患者前2周采用VDLP方案:长春新碱2 mg d1、d8,柔红霉素50 mg/m2d1~3,门冬酰胺酶6 000 U//?d1、d3、d5、d7、d9、d11、d13、d15,泼尼松1 mg/kg d1~14,2周后逐渐减量停药;2周后继以CAG方案:阿克拉霉素10 mg/m2×8(7~10 d),阿糖胞苷10 mg/m2肌注或皮下注射,q12 h×14 d,G-CSF300μg,皮下注射,当白细胞>20×109/L暂时停药。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6例(85.7%)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100.0%;7例CR后均先后予以CAG、FLAG、MOAD、HAG等方案巩固化疗,在随访结束时6例患者均为CR。结论:VDLP方案继以CAG方案能明显提高BAL的诱导缓解率,化疗耐受性好,同时骨髓抑制作用相对较轻,为此类白血病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免疫表型的临床特点.方法使用8种抗CD单抗测定90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在此基础上对纯T,B系表型的病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结果急性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与FAB形态学分型基本符合,T系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B系,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体征上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两型的预后特点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对其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利用单克隆抗体分析14例M患者的妆诊免疫表型。结果:各髓泵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33〉CD12〉CD15。所有患者CD3阳性,但是不表达CD34和HLA=DR,并且不表达CD2。结论:结合CD3抗原及其它免疫学标记的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同时对于CD2^+是否可作为M3表型特征之一有特于积累更多病例方可评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5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和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单变量分析结果:年龄、血红蛋白量、白细胞计数及CD_(14)表达与第1疗程诱导治疗反应呈负相关;血红蛋白量、白细胞及原始细胞数、脾脏大小、出血、CD_(14)和CD_7表达与存活时间负相关,而CD_(10)和HLA—DR表达,以及治疗反应与存活时间正相关。多变量分析显示,脾大及HLA—DR~-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4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学表型分析,结果为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共发现T-ALL和C-ALL各8例,N-ALL6例,前B-ALL和B-ALL各1例;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有2例M-4和3例M-5表达CD-(14)。24例ALL均不表达CD-(13)或CD-(33)。  相似文献   

9.
<正> 急性白血病患者,周围血象中白细胞计数超过100×10~9/L时,称为高白细胞性白血病。此为白血病的一种特殊症候群。近5年来,我站收治各型急性白血病患者230例,其中初诊外周血白细胞高于100×10~9/L者24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12例,女12例,年龄14岁5例,20—49岁18例,50岁以上者1例,以青壮年多见。血液学及骨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33例FAB分型为AML-M3患者的骨髓.结果 AML-M3患者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有其独特性,通常只可见两群细胞,其中正常淋巴细胞群比例减少,而幼稚细胞群所占比例增高且其SSC值较高,本研究中平均达90%以上.33例M3全部表达CD13、CD33,阳性率为100%,33例中2例分别表达CD34和HLA-DR,其表达阳性率各为3.0%,CD117表达百分比为63.6%,支持CD117在APL患者原始细胞表达较高水平的观点.结论 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方法可将幼稚细胞与正常细胞区分开来,可特异地对幼稚细胞进行分析,极大地提高了APL免疫学分型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60例小儿白血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AL)发病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就诊季节、临床类型及临床表现。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60例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经过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AL。结果坚持1疗程VDLD方案化疗的18例ALL,其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4例,未缓解1例。采用DA方案化疗的17例ANLL,1疗程后缓解9例,2疗程后缓解5例,未缓解3例。结论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患病年龄、就诊季节有一定的规律性,临床类型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必须提高对A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才能尽早诊断AL。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合并院内感染患者的患病特点。方法:对自2009年5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感染21例,感染率33.33%,其中14例为单一部位感染,7例为多部位感染。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8例,下呼吸道次之4例,以后为口腔3例,泌尿系2例,皮肤2例,肛周1例,皮肤疖肿1例等。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大肠埃希菌以及真菌。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院内感染的机率较高,临床医务人员应提高警惕,及时给予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老年人急性白血病有逐年增多趋势,男性多于女性,以急粒为多见,急淋和急单次之。起病较缓,多呈亚急性过程,临床表现常不明显,易并发感染,病死率50%,脑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治疗应以小剂量化疗及加强支持疗法为主,尚需注意合并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中的作用。方法对23例APL患者初治时与完全缓解时进行TEG测定,了解其凝血功能情况。并与24例健康体检者的TEG相比较。结果23例初治APL患者中有22例(95.65%)的TEG表现为低凝图像,R、K明显延长,Angle、MA、G及CI明显变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完全缓解后相比亦差异显著(P〈0.05)。TEG检测的多项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有相关性,K时间与PT呈正相关;Angle角与PT相关,与Fbg呈负相关;MA及G与PT负相关,与PLT计数呈正相关;CI与肌负相关。结论APL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低凝状态,应用TEG动态观察其凝血状态,对病情评估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TEG检测参数不仅可检测患者的凝血紊乱情况,而且与APL患者的PT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掌握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本院收治的66例并发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归纳,从患者感染率、致病因素、致病菌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感染率达到92.4%,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导致感染的比例为47.5%,革兰氏阳性球菌导致感染的比例为41%,真菌导致感染的比例为11.5%。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的部位为上呼吸道、肺部及口腔。本文通过临床调查发现,感染的因素往往同患者年龄、相关治疗及病原体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此外患者骨髓增生的程度及粒细胞的数目同样对感染有着重要的影响。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属于易出现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充分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valuated the efficiency of low-dose cytosine arabinoside plus aclarubicin with concurrent administration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AG) regimen for refractory biphenotypic acute leukemia (BAL). Methods We treated 5 refractory BAL patients by CAG regimen (10 mg.m 2 cytosine arabinoside subcutaneously administrated every 12 hours, day 1-14; 5-7 mg·m^-2 aclarubicin intravenously administrated daily, day 1-8; and concurrently used 200 μg·m^-2·d^-1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subcutaneously) from November 2002 to April 2007. The efficacy of the regimen was evaluated by response rate, and the side effects were also measured. Results The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was 80%, median duration of 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5.0×10^8/L and platelet count〈2.0×10^10/L was day 13 and day 1, respectively; 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low (Ⅲ-Ⅳ infection rate, 20.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改变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4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免疫表型分析,并评估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异常核型32例(67%),其中M3患者100%检出t(15;17),M2患者中t(8;21)多见,三体8在数目异常中最为常见.45例初诊AML患者中,共13例患者CD96 (28.9%)表达阳性,15例患者CD123 (33.3%)表达阳性,CD96及CD123与染色体异常存在显著相关性(r=0.376,0.498,P<0.05).参与治疗的41例患者中首次治疗完全缓解率为46%,核型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首次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8%、43%、37%,其中参与治疗的8例t(15;17)M3患者首次完全缓解率为88%.结论 患者免疫表型与染色体核型具有较好相关性,相关检测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AL)病人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活性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50例AL病人及30例正常人的TAFI活性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L病人治疗前TAFI:A为2.55±0.84μg/ml,较正常对照组的7.22±2.22μg/ml显著降低(P〈0.0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人TAFI:A为1.50±0.14μg/ml显著低于其它类型AL(P〈0.05)。结论AL病人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活性降低,以APL病人表现更显著,但其可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9.
姬松茸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姬松茸对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姬松茸能促进骨髓造血,改善化疗后的骨髓抑制,使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数及白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0.02)。同时,姬松茸组IgM显著提高(P<0.05),血浆白蛋白升高、球蛋白降低。A/G比例明显升高(P<0.01~0.05),提示姬松茸能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及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姬松茸服用安全、无毒付反应,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医学综述》2013,19(4):696-699
去甲氧柔红霉素(IDA)是临床上常用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与其他传统葱环类药物相比,IDA具有不良反应小、耐药程度低、抗白血病作用更强等优点。IDA与阿糖胞苷组成的IA(IDA+Ara-c)方案已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的一线方案,同时使用IDA增强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移植前预处理强度,能降低移植后复发率,提高长期无病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