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99Tcm-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观察单侧急性上尿路梗阻不同时期肾功能的变化及与梗阻解除后恢复状况的比较。方法采用动物实验模型:健康家兔24只,手术制作左侧输尿管完全梗阻模型,术前及术后1周均行基础核素肾动态显像。然后,选择梗阻后1、3周、5~7周及8周不同时间点,解除梗阻,4周后行99Tcm-DTPA利尿肾动态显像(以下简称利尿显像)。结果于左肾梗阻后1、3周、5~7周或8周以上分别解除梗阻,4周观察患侧肾功能的恢复情况,利尿显像示梗阻1~3周解除梗阻,观察4周后左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摄取率,基本恢复,与解除梗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时,T1/2恢复缓慢,与解除梗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阻5~7周后解除梗阻,观察4周后左肾GFR,摄取率部分恢复,与解除梗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阻8周以上再解除肾功能无法恢复。结论急性上尿路完全梗阻后肾功能降低迅速,以早期最为显著,早期梗阻解除后肾功能恢复明显。晚期梗阻,即使解除梗阻肾功能也不易恢复。核素肾动态显像方法简便,能显示早期肾功能受损及解除梗阻后患肾的恢复情况,是评价肾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重度肾积水患肾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从B超检查的患者中选取确诊为肾脏中度或者重度积水的患者37例,积水的肾脏共计40只。对37例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测定40只患肾的功能;并且同时进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最后比较这两种常用的肾功能的检查方法评价患肾的剩余功能的差异。结果①在接受检查的40只中重度肾积水的患肾中,有23只患肾静脉肾盂造影和核素肾动态显像均显示有残余功能,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结果 GFR为(26.32±2.65)mL/min;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的肾脏17只,其中9只核素肾动态显像显示患肾有残余功能,GFR结果为(13.36±3.66)mL/min;剩余8只患肾核素肾动态显像显示无功能。②静脉肾盂造影结果显示有功能的肾脏少于核素肾动态显像的结果显示有功能肾脏,显示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影的检查方式用于评价中重度肾积水患肾剩余功能的方法较静脉肾盂造影评价中重度肾积水患肾剩余功能的方法更为灵敏,并且能准确的定量分析肾小球的滤过率。  相似文献   

3.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锝一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是临床最常用的测定GFR的检查方法。但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测定结果,如"99Tcm-DTPA"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感兴趣区、本底、肾脏深度、患者的年龄等。本文将就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宾  王美鉴  陈志军 《江西医药》2012,47(12):1106-1108
目的 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评价.方法 采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应用Gates法计算急性肾功能衰竭1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4例.在设定全肾ROI及肾皮质ROI时的GFR值,均采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分别测两组肾脏与腹主动脉的平均放射性计数比值(K/A)、功能相肾脏摄取高峰值(KP)、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K/A、KP、GFR等各参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由肾皮质ROI计算GFR值可更灵敏、更准确地反映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99 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重度肾积水患者患肾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 63例重度肾积水患者行99Tcm-DTPA 肾动态显像评估其肾功能,并与IVP结果对照,按其肾功能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于术后1年内复查.结果 63例患者有重度积水肾69个,其中无功能肾15个,功能严重受损肾21个,肾功能中度受损16个,肾功能轻度受损12个,肾功能正常4个,切除患肾13个,其他50例患肾行手术解除梗阻,43例术后1年内复查肾动态显像,肾功能轻中度受损者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肾功能严重受损者肾功能未见明显恢复.结论 99 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重度肾积水患者手术前评估肾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测量肾实质体积判断梗阻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平扫扫描双肾,逐层标示各层横断面面积,结合扫描层厚计算肾实质体积,并计算梗阻侧肾实质体积占总的肾实质体积百分比(%Ctvol);另利用99m锝-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技术,应用Gates法测定分肾及总的GFR值,计算梗阻侧肾脏GFR占总GFR的百分比(%GFR).结果 本组25例慢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梗阻侧肾脏体积与GFR有明显相关性(r=0.873,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FR=0.008+0.91×%Ctvol.结论 螺旋CT平扫测量肾实质体积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实用的评价慢性梗阻侧肾脏GFR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LN)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22例,实验组为SLE患者45例,其中狼疮肾炎(LN)组33例,非LN组12例,LN组根据血清肌酐测定值分为肌酐正常组(肌酐〈100μmol/L)15例、肌酐异常组(肌酐〉100μmol/L)18例。以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观察肾小球滤过率(GFR)、20分钟排泄率(R20)。结果LN患者肌酐正常组和异常组的GFR值及R20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SLE患者非LN组GFR值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但1120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LE患者非LN组GFR和R20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29.2%和45.8%。LN患者肌酐正常组GFR和R20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6.7%和93.3%,LN患者肌酐异常组GFR和R20的诊断阳性率均为100%。结论全面分析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对LN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109例肾病者进行核素肾动态显像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定量测定以评价肾功能。方法 应用SPECT进行~(99)Tc-DTPA肾动态显像,按Gates公式自动计算出GFR。结果 ①肾血流灌注及肾摄取核素量随着肾功能损伤的逐渐加重而逐渐减少,可以从功能显像的情况判断肾功能;②正常人的GFR平均为(103.00±15.99)ml·min~(-1),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逐渐下降趋势,超过50y后更为明显;肾病患者在肾功能稳定期,其GFP已下降,平均为(79.11±16.86)ml·min~(-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的GFR进一步减少,平均为(42.66±11.56)ml·min~(-1);失代偿期的GFR为(26.76±8.48)ml·min~(-1);尿毒症期的GFR为(11.13±6.38)ml·min~(-1)。结论 ~(99m)Tc-DTPA所反映的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肾动态显像及GFR定量指标提示GFR在判定肾功能方面比血清Cr、BUN更为灵敏、准确,更能客观念和准确地判断肾脏整体功能和各肾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判断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评价,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成3纽。,并与正常对照纽14例进行肾动态显像评价,比较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能曲线峰时(min)20分钟残留率。结果 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GFRERPF与正常相比无差异,但肾动态显像所测定的半排时间(T1/2)延长(P〈0.05),20分钟残留率((220)增高(P〈0.05)。糖尿病临床蛋白尿组GFRERPF明显降低(P〈0.01),肾功能曲线峰时(Tp)后延(P〈0.01),肾动态显像所测定的半排时间(T1/2)更加延长(P〈0.01),20分钟残留率(C20)增加更加明显(P〈0.01)。结论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可早期了解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程度,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SCys c)检测在评估IgA肾病肾小球滤过率中的价值。方法将45例IgA肾病患者采用99mTc-二乙三胺五醋酸肾动态显像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按照其肾小球滤过率值分为3组,并同时测Cys C和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在IgA肾病病患者中,SCys C随GFR的下降呈明显改变,对早期肾脏的损害明显优于SCr(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在IgA肾损害的患者中,SCysC与GFR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 SCysC检测在IgA肾病患者中能更为早期准确地发现肾功能损害,对临床评估IgA肾病的肾小球滤过率的动态变化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SPECT)肾动态显像对宫颈癌患者化疗肾功能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SPECT及示踪剂99 mTc DTPA对30例对照组及158例宫颈癌化疗患者进行肾动态显像,以了解患者肾功能情况.结果 158例宫颈癌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部分患者(47.8%)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异常.宫颈癌Ⅱ、Ⅲ期(化疗时间较长的)患者GF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宫颈癌患者化疗对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且与化疗时间相关,SPECT肾动态显像可早期了解宫颈癌患者肾功能情况,以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情况了解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杨自更  郭勇  蔡冰冰  张阳  成浩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2897-2898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体层显像术(SPECT)肾动态显像对原发性高血压(EH)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临床上确诊为EH行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功能参数:各段峰值、峰时、半排时间,以及用Gates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同期检测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尿NAG酶、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MA)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结果:EH中的GFR测定比单纯的化学检验的阳性率高,而结合肾动态显像其阳性率还有提高。结论:在确定的EH患者中,需对肾功能早期损害作出评价时SPECT肾动态显像降+GFR测定可精确表达,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能够了解肾脏的血流灌注、大小、形态及摄取、分泌、排泄功能,还能够同时测定肾小球滤过率,而且该检查安全、简单、无创、准确度高、重复性好[1],已广泛应用于肾功能尤其是分肾功能的评价.在肾动态显像中,技术人员的操作及患者检查前后的护理对显像是否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组研究于我科行肾动态显像患者1 410例,现就其显像的技术操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99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肾动态延迟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7例行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检查单侧肾脏显像剂填充较差,或Gates法测得单侧肾小球滤过率(GFR)<15 ml/min的患者,于常规肾动态检查结束后30 min对其加作延迟静态显像,观察分析患肾显像剂的填充情况及肾动态延迟显像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情况、影响因素。结果 117例患者的肾动态延迟显像图像中,患肾显影改善63例(显影良好39例,占比33.3%,部分改善24例,占比20.5%),其中肾积水伴结石29例,泌尿系结石30例,输尿管狭窄2例,肾肿瘤1例,肾萎缩1例;患肾显影较前相仿、无改善54例,占比46.2%。肾动态延迟显像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36例。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延迟显像通过延长显像时间,一定程度可以补充常规肾动态检查的不足,建议必要时可将肾动态延迟显像作为常规肾动态检查的补充,为临床提供更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肾动态显像法以及双血浆法共同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方法108例肾脏病患者,利用肾动态显像完成Gates法核素肾动态显像,得到肾小球滤过率,然后实施静脉注射99 m锝-二乙三胺五乙酸(Tc-DTPA),分2 h和4 h两个时间段采集患者血液,统计1 ml血浆中的放射性物质,采用双血浆法计算得到肾小球滤过率,最后就肾动态显像法以及双血浆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肾动态显像法测定的平均值为49.76,而双血浆测定平均值为4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无明显的相关性,但肾动态显像法检测的指标较为全面,在临床上可选择将两者联合检测肾小球滤过率。  相似文献   

16.
肾动态显像价值的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近年来共行 99m Tc- DTPA肾动态显像 180 0余例。笔者对 180 0例进行了分析 ,并将诊断明确的 496例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正常 90例 ,180只肾。男 5 2例 ,女 38例 ,年龄 18~ 6 3岁 ,平均 34岁。肾功能指标有高峰时间 (TP) ,肾脏平均通过时间 (MTT) ,2 0 min与高峰计数比值 (2 0 / P) ,照相法肾小球滤过率 (GFR)。肾功能影像双肾显示一致。 180只肾脏各肾功能指标的 x± s分别为 :TP为 (174± 36 ) s,MTT为 (112±2 0 ) s,2 0 / P(% )为 33± 6 ,照相法 GFR为 5 8± 17m L/ min。正常参考范围 (x± 1.96 s)分别为 T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BUN水平的常见影响因素、该指标与肾功能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99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科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的老年住院患者362例(≥60岁).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对BUN和各参数之间校正前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其中P<0.05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以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法所得肾小球滤过率(GFR)作为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分析BUN对评价肾功能的价值.结果 362例老年患者,男193例,女169例,平均年龄(72±7)岁.GFR正常组和异常组的BU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2.3)mmol/L比(8.7±3.7)mmol/L,P=0.000],BUN及Cr均与GFR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2和-0.58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和0.792);增加年龄(OR 1.048,95%CI1.006~1.092)、女性(OR3.180,95%CI1.751~5.775)、Cr升高(OR 1.030,95%CI1.010~1.052)、尿酸升高(OR 1. 004,95%CI1.001~1.007)、白蛋白(ALB)/Cr降低(OR 0.571,95%CI0.353~0.923)和2型糖尿病(OR 1.857,95%CI1.054~3.271)与BUN升高呈正相关.结论 BUN与GFR下降呈负相关,可作为评估老年人肾功能的指标.年龄、性别、Cr、ALB/Cr值与老年人BUN水平相关,对肾功能的评价应重视以上综合因素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肾切除后留存肾的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24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高龄组)和20例21~59岁亲体移植供肾者(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螺旋CT扫描计算肾脏体积.检测手术前后的血清肌酐(Cr)值.结果 与术前比较,高龄组术后GFR值增加了24.5%(P<0.01),ERPF值增加了11.6%(P<0.05).留存肾重量术后较术前略有增加.对照组术前双肾GFR、ERPF均明显高于高龄组(P<0.01).高龄组中术后有8例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其中2例发展为尿毒症;对照组术后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高龄患者在一侧肾切除术后,留存肾照样可以代偿性增长,但其代偿能力要比年轻者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IVP不显影患肾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受检者(40只患肾)进行了肾动态显像,并与同期IVP检查对比分析。结果:37例受检者中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者91.2%,无功能者9.8%;IVP检查显示有功能者38.7%,无功能者61.3%。可见,核素显像显示有功能者明显高于IVP检查(P<0.01)。IVP不显影的患肾99mTc-DTPA动态显像主要表现为~级,即放射性摄取中度以上减少占81.5%GFR均值22.8 mL/min,肾实质不显影占18.5%。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较IVP不显影患肾功能的评价可以获得直观的肾脏摄取-排泄曲线和GFR值,从而能够定量的评判分肾功能,为术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此法简便、无创、灵敏及可重复性的特点,是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B超、腹部平片(KUB)、CT等检查明确诊断,采取输尿管镜、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解除梗阻,全部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血尿素氮(BUN)、肌酐(Cr)恢复正常或明显降低。结论对上尿路结石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及早解除梗阻,做好术前、术后积极的护理配合,是挽救肾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