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疗效,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分娩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7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中未保胎15例,保胎成功55例;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占80.28%;胎膜早破原因主要包括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流产史、阴道炎以及双胎等。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在严密监护下可以适当延长孕龄,减少新生儿的病死率,且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247-250
目的分析二胎高龄生育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孕前评估,以期能加强二胎质量安全管理,保证母婴安全。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5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分娩第二胎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年龄≥35岁的经产妇设为高龄经产妇组(62例)、年龄<35岁的经产妇设为非高龄经产妇组(58例)。回顾性分析产妇的一般情况、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分析二胎高龄生育的风险因素、不良分娩结局以及产后出血原因。结果高龄经产妇组的不良心理状态(53.23%)、有剖宫产史(32.26%)、合并子宫肌瘤(19.3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35%)、妊娠期糖尿病(22.58%)、胎盘粘连(20.97%)、胎膜早破(17.74%)以及胎儿生长受限(24.19%)、早产(17.74%)、巨大儿(19.35%)、产后出血(22.58%)较非高龄经产妇组的不良心理状态(20.69%)、有剖宫产史(15.52%)、合并子宫肌瘤(5.1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90%)、妊娠期糖尿病(10.34%)、胎盘粘连(6.90%)、胎膜早破(5.17%)以及胎儿生长受限(10.34%)、早产(5.17%)、巨大儿(6.90%)、产后出血(8.62%)明显升高;产后出血经产妇的有剖宫产史、合并子宫肌瘤以及胎膜早破较未产后出血经产妇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生育的风险因素主要为不良心理状态、有剖宫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胎膜早破等,早产、巨大儿、产后出血等不良分娩结局也会增加,因此需加强孕前评估,来更好地保护产妇及其胎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和早产新生儿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某院收治的5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早产但未胎膜早破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并监测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74.00%)显著高于对照组(48.0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12.00%)显著高于对照组(2.00%),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42.00%)、新生儿肺炎(12.00%)、新生儿窒息(12.00%)、低体质量发生率(1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2.00%、2.00%、2.00%),组间差异P0.05。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产妇和早产新生儿均存负性影响,可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相似文献   

4.
裴芳 《安徽医药》2005,9(10):760-76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妊娠结局,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及时机.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住院分娩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有流产、引产史占首位,达53.9%(55/102),位第二、三位依次为原因不明25.4%(26/102)、胎位异常19.6%(20/102);剖宫产史25.4%(26/102).孕28-34 6周者新生儿窒息率37.5%(15/40)、病死率30.0%(12/40),而孕35~36 6周者分别为17.8%(13/73)、9.6%(7/73),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龄,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及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而并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臀位的病因、分类及围生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122例臀位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22例臀位中单臀位(腿直臀先露)84例,占68.85%,完全臀位(混合臀先露)30例,占24.59%,不完全臀位(不完全臀先露)8例,占6.56%;122例臀位中臀位助产成功95例,占77.87%,剖宫产27例,占22.13%。结论:臀位的围生期结局与臀位类型、胎儿大小、骨盆大小、孕周及胎膜早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胎膜早破和早产常同时存在,但胎膜早破使早产的处理变得复杂化,且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围产儿死亡率相当高。所以恰当处理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将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将我院从1997年3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胎膜早破合并早产54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指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且孕周满28周而不满37周的病例。胎膜早破的诊断方法比较简单,产妇入院后用阴道扩阴器观察阴道穹窿有无羊水池或羊水流出并用石蕊试纸测试,变色即可诊断为胎膜早破。我院1997年3月至2002年10月胎膜早破合并早产54例,同期分娩2853例,占分娩总数的1.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常分娩中臀位助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异常臀位分娩产妇214例,异常臀位分娩占总产妇的4.8%,年龄18~37岁,产妇平均年龄为25.7岁,146例为初产妇(68.22%),68例为经产妇(31.78%)。214例异常臀位分娩产妇,13例采取臀位牵引产(6.07%);96例采取剖宫产(44.86%);105例采取臀位助产(49.06%)。观察对比三种分娩方式的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体质量小于3400g的围生儿多数采取的四臀位助产的分娩方式,体质量大于3500g的围生儿多数采取的是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围生儿的体质量越大剖宫产率就越高。采取臀位助产和剖宫产分娩方式的围生儿的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臀位牵引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娩前科学准确的评估胎儿的情况,有针对性性的选择臀位助产方式进行分娩,积极地预防并且治疗妊娠并发症,严密的观察整个产程,会显著的降低胎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大大地降低了围生儿的病死率,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臀位助产术在异常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 160例胎儿臀位异常产妇,根据产科医师评估建议结合产妇及其家属意愿分为剖宫产组(82例)、臀位助产组(52例)和臀位牵引组(26例)。剖宫产组选择剖宫产,臀位助产组选择臀位助产术,臀位牵引组选择臀位牵引方式助产术。观察比较三组胎儿体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产妇产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臀位助产组及臀位牵引组胎儿体重分别为(2.88±0.32)、(2.91±0.24)kg,均明显轻于剖宫产组的(3.45±0.56)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臀位牵引组胎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08%、61.54%,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的1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剖宫产组胎儿死亡率分别为1.92%、0,均显著低于臀位牵引组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4.51±0.54)d显著短于臀位牵引组的(5.02±0.58)d、剖宫产组的(7.54±1.0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牵引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位助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15.38%显著低于臀位牵引组的65.38%和剖宫产组的3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臀位牵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5<0.05)。结论臀位助产术应用于异常分娩中不会对产妇造成较大的手术伤害,产妇产后并发症较少,恢复快,但臀位助产术可使胎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仅适用于体重较小的胎儿,临床应用前必须预先进行充分评估,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实行早期监测并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如皋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不同就诊时间实行早期监测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122例中阴道分娩81例(66.4%),剖宫产41例(33.6%)。小于34孕周的产妇围产儿病死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34孕周以上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大于34孕周的产妇围产儿存活率有明显提高。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的孕龄影响宫内胎儿的预后,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早期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可改善母胎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夏平  林红  艾婷华 《中国医药指南》2005,3(10):1252-1253
目的探讨单活胎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06例单活胎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分娩方式及其对新生儿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中阴道分娩64例(60.4%),剖宫产42例(39.6%);孕<34周者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孕≥34周者(P<0.05);两种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活胎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时,无明确剖官产指征,应选择阴道分娩,产程中加强胎儿监护,有异常及时处理;在早产儿育儿及医疗、护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引起早产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早产产妇共288例,本组早产患者中,经产妇共82例,初产妇共206例.其中医源性早产共78例,自然早产共210例.分析自然早产和医源性早产产妇中人流史、胎儿畸形、胎膜早破、双胎、臀位、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其他不明原因等情况.结果 在本组早产产妇中,医源性早产78例,占27.1%(78/288);胎膜早破共102例,占35.4%(102/288);双胎妊娠共48例,占18.6%(48/288).结论 导致早产的前三位因素主要是胎膜早破、医源性早产和双胎妊娠,在妊娠期要加强产前保健,积极预防胎膜早破,控制感染.在孕前要减少人流次数,有助于减少早产发生.  相似文献   

12.
袁晶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5):697-698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04例胎膜早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从2005年1月~2007年10月3年来共分娩1240例,其中发生胎膜早破104例,占分娩总数的8.38%.胎膜早破中自然分娩62例,占59.61%,其中早产8例,占12.90%;剖官产42例,占40.38%,其中头位难产14例,占33.33%,子痫前期8例,占19.04%,胎儿窘迫4例,占9.52%,臀位16例,占38.10%.结论:胎膜早破患者应及时发现,根据不同孕周制定处理原则,注意防止发生母儿感染及早产,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围生儿的影响,预防和恰当地处理早产和胎膜早破,降低围生几死亡率.方法 对2000-2005年5年间收治的100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28~33 6周与孕34~36 6周两组剖宫产分别为16/56例(28.6%)、14/44例(31.8%),无显著差异;两组出现窒息分别为20例(35.7%)、4例(13.6%),围生儿发病分别为20例(35.7%)和5例(11.4%),两组死亡分别为5例(8.9%)和1例(2.2%),有显著差异.结论 应当去除并积极治疗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诱因,预防早产和恰当处理胎膜早破是减少围生儿死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张庆华 《云南医药》2003,24(5):406-407
本文就我院两年来分娩的 2 4例双胎作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因小于 32周胎儿体重较低 ,成活十分困难 ,故仅对我院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2年分娩的孕 32周以上双胎 2 4例进行分析。 2年中分娩 2 4 86例 ,双胎发生率为 0 9%。产妇年龄 2 1~ 4 0岁 ,第 1胎 13例 ,第 2胎 9例 ,第 3胎2例。孕周分布为 32~ 36周 11例 ,37~ 4 0周 10例 ,大于 4 0周 3例 ,早产率为 4 5 83%。双胎妊娠的胎位分布如下表所示 ,半数为头一头位 ,其次为头一臀位。  附表 2 4例双胎妊娠的胎位分布胎位头 /头 (% )头 /臀 (% )臀 /臀 (% )横 /臀 (% )臀 /…  相似文献   

15.
早产胎膜早破是指孕满 2 8周而不满 37周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早产胎膜早破的围生儿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因此正确处理早产胎膜早破是减少围生儿病率的关键措施。本文对我院 1995~ 2 0 0 1年收治的早产胎膜早破 11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我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住院分娩总数 6 80 0例 ,其中早产胎膜早破 110例 ,占分娩总数的 1 5 %。病人年龄 2 0~ 41岁。其中经产妇 32例 ,初产妇 78例。孕 2 8~33+ 6周 38例 ,孕 34~ 36 + 6周 72例。1 2 胎膜早破的原因 臀位 19例 (18 5 % ) ,双胎 10例(10 1% ) ,妊高征 8例 (7 4% …  相似文献   

16.
吴月芳  尚清 《中国医药》2006,1(12):758-759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分娩方式和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孕妇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35周后分娩的新生儿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孕35周前分娩的新生儿,不同孕周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分娩方式应结合母亲及胎儿的实际情况、剖宫产要考虑本院新生儿抢救水平,慎重进行。〈孕35周胎膜早破者,尽力延长孕周,最大限度地改善围生儿结局,如无早产儿救治能力要及时转诊。  相似文献   

17.
华明亚 《江苏医药》1997,23(11):816-816
双胎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多,围产儿死亡率高。现对1994年1月~1996年7月分娩的39例双胎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产科质量。临床资料本组39例中合并中度以上妊高征23例;中度以上贫血16例;发生胎膜早破及早产24例;产后出血7例。与同期单胎妊娠相比较,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分娩方式:本组39例中9例剖宫产,剖宫产率23%,比同期单胎剖宫产率18.5%高。其手术指征分别为:先兆子痛3例;胎儿宫内窘迫2例;臀先露2例;孕足月选择性剖宫产2例。阴道分娩的30例中,头先露20例,臀先露10例,其中有6例是因孕周较小,胎儿出生后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次妊娠不同产程剖宫产与再次妊娠早产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第二胎分娩的产妇6781例纳入研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初次分娩相关资料,分为如下六组:产程开始前剖宫产、第一产程剖宫产、第二产程剖宫产、不明产程剖宫产、助产阴道分娩和自然阴道分娩组,并记录再次妊娠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娩孕周及早产情况,回顾性分析初次妊娠不同产程剖宫产与再次妊娠早产发生关系,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组相对于自然阴道分娩组自发性早产及围产儿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并分析自发性早产分娩孕周37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自然阴道分娩组相比,各组产妇年龄、孕前BMI、生育间隔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时早产及自发性早产(37周)发生率显著增高(P 0.05),且相对自然阴道分娩组产妇自发性早产相对危险度RR值为2.33(95%CI:1.77~3.05),而其他各组早产及自发性早产(37周)发生率与自然分娩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此外,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产妇再次妊娠分娩时围产儿死亡发生率(1.39%)明显高于自然阴道分娩组(0.33%)(P 0.05),且相对自然阴道分娩组产妇围产期死亡相对危险度RR值为2.85(95%CI:1.67~4.86),而其他各组与自然阴道分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程剖宫产为再次妊娠分娩自发性早产(37周)发生的促进因素(OR=2.99,95%CI:2.00~4.46)。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可增加再次妊娠早产发生风险,而产程开始前、第一产程及不明产程剖宫产和助产阴道分娩再次妊娠早产发生率与自然阴道分娩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臀位是常见的一种异常胎位,分娩过程中,产妇合并症多,婴儿病死率也较头产式高。1998年1月至1999年11月因单臀位剖宫产结束分娩者182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臀位发生率、产次与分娩方式的比较 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11月间共分娩3310例,单胎臀位265例,臀位发生率8%,其中单纯臀位231例(71.6%)。初产妇229例(86.4%),经产妇36例(1.6%)。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83例(31.3%),剖宫产182例(68.7%)。1.2 臀位剖宫产儿与阴道儿患病率比较 见表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胎膜早破与早产及母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42例在我院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一时期的无胎膜早破的产妇42例作为对照.结果 经过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发现,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率(33.3%)低于对照组(64.3%),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57.1%)均高于对照组(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周越小,围生儿预后越差,胎膜早破可引起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