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性肝脓肿107例诊断与治疗回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提高对细菌性肝脓肿(PLA)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84-01-01—2004-01-01收治的107例PLA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LA患者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04%。症状多不典型。细菌来源最常见为隐源性(43%),其次为胆源性(39.3%)。最常见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8.5%)、混合感染(15.4%)及大肠埃希菌(10.8%)。B超诊断阳性率为92.4%。经皮穿刺引流组的疗效与外科治疗组相似,且穿刺相关并发症轻,病死率显著降低。结论PLA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隐源性感染最多见。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细针穿刺是安全而有效的诊治方法,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与非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在临床方面的差异,为临床医生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0-01/2005-01细菌性肝脓肿住院患者162例,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肺炎克雷伯杆菌与非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肝脓肿在自然情况、伴发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肝脓肿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112例(69.1%), 非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50例(30.9%),两组在年龄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伴发糖尿病(66.1%vs 38.0%,P<0.01)、胆道疾患(14.3%vs 28.0%,P<0.05)、腹部创伤 (5.4%vs 16.0%,P<0.05)上存在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在贫血上存在统计学差异(60.7%vs 78%,P<0.05).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多为单发脓肿,且多为单一病原体,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75.9%vs 58%,P<0.05;85.7%vs 64%, P<0.01).两组间在迁徙性感染、死亡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20.5%vs 6%,P<0.05;8.9%vs 26.0%,P<0.01).结论:与非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组相比,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组发病年龄较低,伴发糖尿病的比例高,多为单发,单病原体,易形成迁徙性感染,死亡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DPHA)患者25例,并与31例非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NDPHA)对比.两组均以发热最为常见,其次为畏寒、寒战、腹痛等,DPHA组与NDPHA组比较,右上腹痛、肝肿大发生率有显著差异;B超检查确诊率达80%以上,CT确诊率达100%,两组无差异;实验室检查中两组均有血白细胞增高、肝功能异常(以ALP升高比例最高),但贫血发生率DPHA组高于NDPHA组,脓液培养阳性病例中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DPHA组显著高于NDPHA组;两组均应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灭滴灵治疗,部分患者还采用经皮肝穿刺抽脓治疗,DPHA组治愈率显著低于NDPHA组.提示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症状较不显著,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肝硬化和单纯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诊疗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0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肝硬化72例;B组为单纯性肝脓肿13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疗差异,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和C反应蛋白(CRP)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以ALT最为显著,而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则明显降低,以GLb最为显著,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脓肿数量及直径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肝脓胖均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A组检出率(77.8%)高于B组(63.2%),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大(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以联合治疗为主(66.7%),B组以单纯治疗为主(52.9%);A组有效率(80.6%)低于B组(91.9%);但A组复发率(16.7%)明显高于B组(5.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疾病类型是影响细菌性肝脓肿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即是否合并肝硬化。结论:与单纯细菌性肝脓肿比较,合并肝硬化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ALT升高明显,Glb降低显著,脓液检出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疗效差,须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医生对KPLA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并且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根据病原学结果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组(KP组)与非肺炎克雷伯菌组(nKP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35例病原学阳性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KP组156例,nKP组79例。在基础疾病方面,KP组患者糖尿病的比例(51.9%)高于n KP组糖尿病的比例(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3,P=0.006),而nKP组患者较KP组多有胆道疾病的基础(χ^(2)=27.842,P=0.001)。发热和寒战是KP组和nKP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胸腔积液和肺部感染均为两组最多见的并发症。与nKP组相比,K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空腹血糖(FP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75,-2.478,-2.952,-2.905,-4.732,-2.243,-6.584,-3.051,P均<0.05)。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影像学病灶均以单发(170/235,72.3%)、肝右叶(166/235,70.6%)为主。KP组和nKP组患者单纯脓汁培养的阳性率最高,分别是73.7%和67.1%,单纯血培养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2.2%和17.7%。KP组与nKP组患者治疗方法均以抗生素联合穿刺引流为主,比例分别为87.8%和82.3%。KP组和nKP组患者治疗方式和抗生素种类的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P组和nKP组患者临床转归有效率85.9%和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是KP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6),超声或CT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术是KPLA患者预后较好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KPLA更易发生在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的人群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更早地完善细菌培养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低蛋白血症是KPLA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尽早地行脓肿穿刺治疗为较好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与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和病原菌学分析。方法选择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共11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纳入糖尿病组,非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纳入研究的非糖尿病组,比较两者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原因以及病原菌种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年龄[(62.5±11.0)岁]大于非糖尿病组[(54.4±14.8)岁],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比例(61.8%)高于非糖尿病组(36.7%)(P0.05),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非糖尿病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疾病及隐匿性感染在两组患者发病原因中所占比例相当(P0.05);2组患者血液和脓液中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血液(47.4%)和脓液(64.0%)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9.2%、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年龄大于非糖尿病者,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胆源性疾病及隐匿性感染是主要发病原因,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该病的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我院2000-06/2011-12的58例确诊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原学及治疗特点.结果:5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94.8%)及右上腹痛(58.6%).糖尿病(46.5%)为最常见的合并症.血清碱性磷酸酶(77.6%)、白细胞(70.7%)和纤维蛋白原(60%)升高最常见.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7.2%).脓肿多为单个(86.2%),肝右叶居多(81.1%).所有患者均选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其中26例患者(44.8%)行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3例患者(5.2%)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1.7%)死亡.结论:患者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右上腹痛时应高度警惕细菌性肝脓肿可能,尤其是糖尿病、胆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病原学仅在部分患者出现阳性结果,而血清碱性磷酸酶、白细胞和纤维蛋白原升高更常见,可能对临床诊断具有提示意义.抗感染结合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是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60例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肝区疼痛。培养所获细菌96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分别占67.7%和11.5%。内科保守治疗89例,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142例,肝脓肿切开引流11例,肝叶切除18例。除1例因合并晚期肿瘤死亡,其余病例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优势菌。胆道疾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是细菌肝脓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diabetes companied with pyogenic hepatic abscess,DPH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自1997年至2006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6例DPHA和同期收治的16例非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NDPH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PHA组症状不典刑者、合并胆系感染、合并胸腔积液或右下肺炎、出现贫血的比例、平均血ALP值和平均住院日都分别高于NDPHA组,而痊愈率低于NDPHA。上述指标两组间均具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DPHA组细菌培养阳性6例,均为肺炎克雷伯菌,NDPHA组培养阳性5例,包括3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埃希氏大肠杆菌和1株假单胞菌。结论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症状多不典型而病情更重,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治疗宜及时采取个体化和综合措施,必要时应早期外科处理。  相似文献   

10.
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和耐药性。结果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3.89%)、畏寒或寒战(59.18%)、右上腹痛(58.05%)。外周血液白细胞增多占58.8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占60.04%,碱性磷酸酶升高占35.96%。所获116株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03%、27.59%和8.62%。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和泰能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好,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优势菌,对当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