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次发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5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0.1者47眼(90.39%),≥0.5者29眼(55.77%)。术后6月眼压为11~26mmHg(1mmHg≈0.133kPa),平均眼压为(14.56±4.12)mmHg。48眼(92.31%)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4眼需要联合降眼压药物才能控制正常眼压水平。结论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2012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54例,其中其中原发性青光眼(均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9例,继发性青光眼(均为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15例。其中原发性闭角型39例患者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41眼),间歇期7例(10眼),慢性期4例(6眼);继发性青光眼23眼,共80眼。结果①虹膜切除成功率,一次性成功率为88.8%;②术后眼压:76眼与术前无变化,占95.0%;③视力:23眼视力提高。2例视力下降0.2,其余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无变化;④房角变化:术后3月进行随访,所有患者除房角色素减少外,房角宽度与术后一周的检查结果基本一致;⑤合并症:出现虹膜出血、房水混浊、角膜损失等少量合并症,并且经过措施均治愈。结论利用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办法,选择适应的病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玻璃体穿刺放液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穿刺放液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7例(31眼),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1周有19眼(61.29%)视力得到提高,术后1个月时视力提高者为23眼(74.19%),到术后6个月时视力提高者达到26眼(83.87%)。术后1周,28眼眼压21mm Hg,3眼≥21~30mm Hg,术后3个月,3眼眼压仍偏高者中2眼经药物治疗后眼压保持正常,1眼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术后6个月,2眼在局部药物控制下眼压保持正常,29眼在无药物控制下保持正常。术前前房深度≥1/4CT者占38.7%(12/31);术后1d,31眼前房均形成,无浅前房发生,前房深度≥1/4CT者占100%,与术前相比得到显著提到(χ2=10.0833,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联合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仅可有效降低眼压,避免了视神经的不可逆性损害,还为外滤过手术保留了完整的结膜组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青光眼发病特点,并对早期诊断治疗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对16例2(2眼)青光眼的性别,发病年龄、视力、眼压、房角、眼底、视野等有关参数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3例占10.75%,女性13例占81.25%。年龄偏大平均63.8岁,治疗前高眼压<21mmHg 2眼(占9.09%),24.38~31.2mmHg 5眼占(22.73%)40.17~50.62mmHg者11眼(占50%),61.75mmHg 4眼(占18.18%)。视乳头杯凹均显不同程度扩大,C/D>0.6者4眼(占18.18%),0.6~0.8以上者18眼(占81.82%)。视野有不同程度损害其中管状视野8眼(占36.36%)。房角:闭角16眼,开角6眼。本组4眼行巩膜瓣下咬切术,1眼行现代囊外摘除术,占22.72%。18眼均行药物保护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青光眼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疾病,对早期轻病患者大部分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对晚期或重症患者,以及用药物保守治疗未能满意控制眼压者应及时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2%美开朗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拥军  江陆军 《安徽医药》2004,8(3):188-188
2%美开朗滴眼液(卡替洛乐滴眼液),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有内在拟交感作用,无膜稳定性,其通过抑制房水的产生,使眼压下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青光眼术前高眼压,但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方面,报道较少,我们采用2%美开朗治疗26例(28只眼)开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患者,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降眼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青光眼患者30例37眼进行SLT。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5±13)岁。有晶体眼20眼,假晶体眼17眼。病种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8眼,正常眼压青光眼6眼,囊膜性青光眼3眼,随访病程均超过3个月,平均8.6个月。Nd:YAG激光斑打击在下方180°范围的小梁网,激光点数约70~90点。结果平均眼压术前为(21±5)mm Hg,术后3个月为(16±5)mm Hg,术后6个月为(15±4)mm Hg。眼压下降率在20%以上的有20眼(54%),20%以下的17眼(46%)。无明显效果的6眼(16%)再次追加SLT,3眼(8%)行小梁切除术。SLT治疗前应用2种以下滴眼液点眼的病例比3种以上的病例可获得更好的疗效(P<0.05)。结论 SLT治疗青光眼安全且有降眼压的效果。眼压较高的青光眼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可先考虑SLT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6例(56眼),术前房角开放超过180°,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9.45±5.01)mmHg,术后平均眼压(10.11±2.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36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CT者43例,所有眼术后房角加宽,大部分开放,术前视力≤0.05者18眼,占32.14%,术后视力≥0.3者35眼,占62.5%,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房角开放超过180°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较好地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287例293眼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117眼占总数39.93%。其中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68眼(58.10%)。按浅前房的原因分析,房水滤过过强者48眼(41.02%);结膜瓣渗漏23眼(19.66%);脉络脉脱离者10眼(8.5%)。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率较高占23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易引起浅前房。114眼用保守治疗,3眼用手术治疗均恢复前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最高,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5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或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眼压以及视野变化,随访6~28个月,平均(15.4±6.7)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眼压为(12.34±3.76)mmHg,比术前用药后眼压(19.24±5.91)mmHg明显降低(P〈0.01)。前房角镜检查:术前房角关闭粘连〈1/4圆周者20眼,1/4—3/4圆周者19眼,≥3/4圆周者13眼。术后房角均有增宽,关闭粘连〈1/4圆周者31眼,1/4~3/4圆周者14眼,≥3/4圆周者7眼。视野明显好转,视敏感度均增加。结论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单纯的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有效开放前房角及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处于高眼压的状态下给予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PACG患者共114例114眼处于高眼压状态下时(>40mmHg)给予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均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后,查看患者术后的视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升高者有106眼(占93%),其中视力没有变化者有8眼(占7%);眼压≤21mmHg的有96眼(占84%),给予联合局部用药使眼压控制在≤21mmHg的有18眼(占16%)。结论当PACG急性发作时,给予用药治疗后眼压仍然还不能下降者,及时手术治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在行改良激光房角成形术治疗后的远期疗效并评估其适用范围。方法对165例(218眼)已施行改良激光房角成形术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访1年以上(1~5年,平均2.5年),主要对视功能、眼压控制情况、激光孔、房角宽度保持情况和远期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165例(218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激光治疗后有178眼(81.6%)视力稳定,眼压181眼(83.0%)在正常范围,31眼(14.2%)需局部加滴降眼压药眼压才能控制,6例6眼(2.8%)眼压药物无法进行控制而行了滤过手术。结论改良激光房角成形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且资料完整的76例(106眼),其中78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伴有明显的晶状体混浊.随访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眼压(48.2士13.7)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眼压(12.9士3.8)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眼压(33.6±9.2)mm Hg.术后眼压(33.6±9.2)mm Hg.术后90只眼(85.0%)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8例(2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末次矫正视力,其中<0.05者1眼,0.05~0.3者14眼,0.3~0.5者11眼,0.5~1.0者2眼。术后眼压全部降至正常范围,术后眼压14mmHg以下20眼,14~21mmHg8眼;平均眼压为(12.8±3.7)mmHg。术后Ⅰ型滤过泡8眼(28.6%),Ⅱ型15眼(53.6%),Ⅲ型5眼(17.8%)。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瓣+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57眼青光眼患者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青光眼,并观察术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4~10个月,患者视力>0.5者48眼(84.2%)、0.3~0.4者6眼(10.5%)、0.1~0.2者3眼(5.3%);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1 mmHg者52眼(91.2%),22~25 mmHg者5眼(8.8%),点滴0.5%噻吗心安滴眼液可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并发症少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手术治疗青光眼可有效恢复患者视力和控制眼压,术后并发症少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抗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例(260眼)进行改进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第七天,眼压〈15mmHg者208眼占80%,〈21mmHg者253眼占97%。结论改进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共8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0.1者7眼占8.5%,0.1—0.3者8眼占9.8%,0.3-0.5者23眼占28.0%,0.5以上者44眼占53.7%。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3.5±3.6)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前房深度在3.08-4.15mm,平均(3.954-0.52)mm,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82眼房角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宽。结论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治疗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任予斌  李丹 《医药世界》2010,(10):1299-1299,131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隧道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共48例(48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44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4例,对患者采用经超乳隧道切口的三联术,术后随访8~12个月,分别对术眼视力、眼压、结膜滤过泡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检查。结果术后矫正视力范围0.05~1.0,其中36眼(占75%)视力≥0.3;非接触眼压计测48眼眼压范围为14.7~25.4mmHg,其中40眼(占83%)眼压低于21mmHg;术后12个月有14眼(占30%)滤过泡消失;术后早期轻度角膜水肿者8眼(占16%),前房炎性反应、房水浑浊、瞳孔区有渗出者10眼(占20%),无前房浅、前房出血及角膜失代偿。结论超声乳化联合隧道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恢复良好,并可有效的控制眼压,该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杨旭  方晏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052-3053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手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54只眼,使用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眼压不能良好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54只眼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其中2眼出现前房出血,2眼出现脉络膜脱离,6眼出现浅前房经过相应的处理后稳定。术后1个月随访时,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的有47只眼占87%,眼压≤21mmHg者44只眼占81.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下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施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33例(3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使用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良进行改良小梁切除术。结果 35只眼顺利完成手术,后1周时32只眼(91.4%)视力提高,2只眼(5.71%)视力不变;后1周30只眼(85.7%)眼压控制≤21mmHg,只眼(14.3%)眼压≥22mmHg,用降眼压药物眼压能控制正常。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视力提高或保持不变的有31只眼(88.6%),29只眼(82.9%)眼压≤21mmHg。所有病例术中无脉络膜爆发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其应不失时机地选择手术治疗,以防治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方法选取43例(48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5眼在24 h内形成前房,3眼在24~48 h内形成前房;7眼出现不同程度浅前房;术后2周末,无需配合药物眼压〈21 mm Hg (1 mm Hg=0.133 kPa)者42眼(87.5%);视力提高28眼,视力恢复不明显者19眼,视力下降者1眼;角膜反应发生率41.67%,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14.58%,前房出血10.42%。结论前房穿刺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控制眼压,促进视力恢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手术效果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