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皮肤烫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其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黏膜常受累,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该病患儿全身几乎无一处是完整的皮肤,每天有大片的皮肤脱落。静脉输液就成了护理上最为棘手的问题,穿刺及固定难度大,随着皮肤的脱落,固定的胶布也随之松脱。为了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笔者所在科室大胆将PICC应用于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患儿,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莉 《中国保健》2006,14(8):127-127
目的介绍剥脱性皮炎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20例患者正确处理创面,加强皮肤护理,预防交叉感染.结果患者全部康复,平均住院8.7天.结论对剥脱性皮炎患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即缩短了疗程,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病因、体征、治疗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治疗1d后红斑增多,第3天红斑减退,无新发疱疹,第7天仅见足底及掌心少量红斑,其余均结痂,但第8天红斑又增多,疱疹再发,自行出院后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15d后,痊愈出院。结论对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早期诊断及合理的治疗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张云颖 《职业与健康》2001,17(4):143-144
非普拉宗为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口服后引起剥脱性皮炎的临床罕见。我科1999年4月收住1例因口服非普拉宗引起药物性皮炎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4岁,在职干部,1999年4月因左膝关节疼痛,遵医嘱口服非普拉宗200 mg,每日2次,服2 d后,出现四肢末端皮肤红、肿、皮疹及瘙痒,拟诊为“药疹”。给予停服非普拉宗,口服强的松5mg,外用药涂抹,症状无缓解,并发展全身性皮疹、水泡,部分皮肤脱落,渗出液较多,伴有发热,以药物性剥脱性皮炎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9天,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4000g。因皮肤疱疹3天,于2003年4月6日人院。患儿母因产前检查发现有脐带绕颈2周,临产时剖腹产结束分娩。生后无窒息,曾擦拭口腔。生后第7天,家人发现其左腋窝近腋前线处无原因出现一鸡卵大小的底红“水疱”,发热,精神及哺乳可。次日发现其口周皮肤潮红,并很快出现口周、颈、背部及外阴部大面积皮肤起皱褶,底红、皮褶下有少量积液、无脓性渗出,未经治疗而来诊。  相似文献   

7.
总结1例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伴剥脱性皮炎患者的护理心得。本文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补钙控制抽搐发作,加强皮肤护理,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本病护理重点当患者抽搐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安全护理,定期复查血电解质变化做出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8.
陈金芳 《现代医院》2006,6(3):74-74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名葡萄球菌性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又称葡萄球菌皮肤烫伤综合征或Pitter氏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致病菌为凝固酶阳性第Ⅱ嗜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我科于2004年8月6日成功救治1例剥脱性皮炎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病例 患者,女,41岁,因咽喉部疼痛不适、咳痰3d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8.5℃,脉搏80次/min,血压125/80 mmHg,咽部红肿、有化脓,血常规显示:白细胞11.5×109/L,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既往无药品过敏史,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加左氧氟沙星针剂0.3g静脉滴注,第1天上午输液完,至傍晚时手背部及前臂部有少许皮疹,呈散在性分布,无瘙痒.第2天继续输液后皮疹增加,脚踝部也出现皮疹,有瘙痒,休息后无其他明显反应后离院.第3天未再输液,晨起后瘙痒加剧,手背部、手心部、脚踝部红色皮疹逐渐密集融合成片,皮肤潮红,出现水疱,手心尤甚.  相似文献   

10.
对亚急性汞中毒致剥脱性皮炎在驱汞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外,更要加强对皮肤及口腔黏膜的护理。对于破溃的皮肤及口腔黏膜应及时冲洗、清创、暴露、控制感染,保持局部干燥,经常变换体位,预防褥疮的发生。还要保护双眼免受阳光刺激;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救治环境,根据患者情绪及心理变化,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从饮食、睡眠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并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王君善 《健康大视野》2006,14(10):87-8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剥脱性皮炎效果.方法 4例剥脱性皮炎病人,安放在有抢救设备的病室内,按烧伤护理,用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服清热解毒中药.结果 4例均痊愈出院,有效率1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剥脱性皮炎痊愈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83岁,原有冠心病、房颤病史,一年前因大面积脑梗塞呈植物人状态卧床,在家中一直对症用药治疗,2007年12月26日家属护理时发现,头部散在淡红色斑丘疹,当时未在意,皮疹迅速发展至躯干部及四肢,第4天皮疹遍布全身,融合成片,局部皮肤肿胀、并有少许渗液,  相似文献   

14.
伊曲康唑口服液是血液病患者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种常见的有效药之一,临床实验表明,使用本药物发生皮疹的概率是2.2%。本文是总结1例伊曲康唑口服液致药物性剥脱性皮炎患者的护理。药物性剥脱性皮炎:亦称药疹(drug eruption),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或粘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乃至全身表皮剥脱。表现为皮肤广泛潮红、肿胀、反复脱屑,病情呈进行性加剧,出现颜面、手足或全身弥漫性红肿,  相似文献   

15.
16.
燕爱美  谷翠珍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48-1649
新生儿初离母体,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差,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加强护理极为重要.近几年来,我院共收治新生儿20余例,通过护理、治疗均取得显著效果,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对一例抗结核药物过敏致剥脱性皮炎并药物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患者服用四联抗结核药物后出现全身皮疹、脱屑、溃烂,肝功能损害,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控制感染、积极治疗皮肤损害、护肝等,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皮肤损害、肝功能损害痊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例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导致剥脱性皮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例口服硫普罗宁致剥脱性皮炎病例。  相似文献   

20.
二甲双胍致全身剥脱性皮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8岁,因服二甲双胍(美迪康)后致全身皮肤起水泡,剥脱lod,于2004年4月7日急诊入院。缘于1999年初起感口渴,多饮,消瘦等,曾在当地医院就诊,确诊为2型糖尿病。予口服消渴丸、格列齐特、苯乙双胍等治疗,效果欠佳。于2004年3月23日改服二甲双胍o.25g,1/d,共5次,总量1.25g。口服3d后(总量0.75g)口周逐渐出现红斑、丘疹、小水泡。未在意,此后迅速扩展至全身皮肤,进行性糜烂、破溃、渗液,遂停药。在当地医院予以抗过敏、抗感染及创面处理等治疗无效,水泡逐渐溶合成片,剥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