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cquir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后和停用MV、拔除人工气道导管后48h内发生的新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机械通气最初4d内发生者为早发性VAP,≥5d者为晚发性VAP。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中十分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在手术或创伤后感染性并发症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cquir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后和停用MV和拔除人工气道导管后48h内发生的、新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机械通气最初4d内发生者为早发性VAP,≥5d者为晚发性VAP。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中十分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型,在手  相似文献   

3.
手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cquired pneumonia,VAP) 是指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后和停用MV和拔除人工气道导管后48h内发生的、新的感染性肺产质炎症.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echanical wentilation,MV)治疗48h后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1]>,国外文献报道VAP的发生率12.2%,病死率29.3%<'[2]>,国内VAP发生率43.1%,病死率51.6%<'[3]>.  相似文献   

5.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接受机械通气48 h后或气管拔管48 h以内发生的肺炎,是机械通气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根据患者人群不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病率为6%52%。与其他住院患者相比,ICU收治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VAP的患病率增加1052%。与其他住院患者相比,ICU收治患者病种复杂、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多,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VAP的患病率增加1020倍[2]。VAP会造成患者脱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开患者72例随机分为C组36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D组36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脱机成功率。结果 B、D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显著多于A、C组(P0.05,P0.01)。四组机械通气时间、7d内脱机成功率、14d内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锥形气囊的气管导管可以更好地预防微误吸的发生,从而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肺外科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XA  Tong WP  Jiang GN  Ding JA  Zhou YM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8):1225-1228
目的研究肺外科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104例中,同时符合 VAP 和术后肺炎(POP)诊断者35例,无肺炎临床证据的41例。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术后 VAP 临床诊断35例(46.1%),病原学诊断33例。术后 VAP 患者手术距离插管天数[(2.7±2.9)d vs.(1.6±1.7)d,P=0.039]、机械通气时间[(32.2±37.7)d vs.(4.2±2.9)d,P<0.001]和病死率(20.0%vs.2.4%,P=0.013)明显高于没有术后 VAP 的患者。15例早发性和20例迟发性术后 VAP 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5)d vs.(43±46)d,P=0.042]。分析首次检测到的病原菌,革兰阳性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鲍曼不动杆菌取代铜绿假单胞菌而居革兰阴性菌之首。结论肺外科术后 VAP 有不同于内科 VAP 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下简称VAP)是指经气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48h后至撤机拔管后48h内所发生的肺炎。在ICU此病的发病率为9%~27%,病死率20%~50%,在抗菌药应用不当及多数耐药菌感染的病例病死率高达70%[1]。因此,加强对VAP的预防护理显  相似文献   

9.
与呼吸机相关的肺炎(VAP)系指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施行机械通气后,所引发的细菌性肺炎,其中不涉及气管内导管源的感染。 据报告,成人ICU内以感染细菌性肺炎的发病率最高,占3%~52%。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的危险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如机械通气10d,发生VAP的可能性为6.5%,而20d时则增至19%。若住院行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则发生VAP的危险将提高7~21倍,平均住院时间延长3倍,医疗费用相应增加。发生VAP的死亡率为71%,较非VAP患者高29%。 1 VAP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肺感染路径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目的 探讨胃肺感染路径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中的作用 ,为预防和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 4 3例接受机械通气 (MV)的患者 ,采用随机自身前后对照法 ,用 99m锝五乙酸 (99m Tc DTPA)标记胃内容物后 ,测定患者平卧或半卧位时口咽部分泌物及深部气管吸出物的放射性水平。留取口咽部、气管吸出物和胃液作培养 ,1次 2d。可疑VAP者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作细菌定量培养。采用稀有限制区聚合酶链反应 (IRS PCR)法对同一VAP患者胃内定植菌与VAP致病菌进行细菌同源性鉴定。测定BALF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  结果 MV患者胃食管返流率较高 (89.7% ) ,误吸率相对较低 (2 8.5 % )。患者误吸率和深部气管吸出物的放射性水平 ,平卧位时均显著高于半卧位 (P <0.0 1);胃内定植菌与VAP致病菌有较高的同源性 (5 5 8% ) ;VAP患者BALF中sIgA含量显著低于非VAP患者 (P <0.0 1)。 结论 MV患者普遍存在胃、食管返流和误吸 ;胃内定植菌是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之一 ;BALF中sIgA含量降低是MV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韩小云 《护理学杂志》2006,21(17):14-15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气囊上滞留物并不是引起VAP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2.
院内感染肺炎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死亡原因,死亡率约为30%。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系指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发生细菌性肺炎。在气管插管后48~72h发生为早期肺炎,通常由插管过程误吸引起;在此以后发生的为晚期肺炎。早期肺炎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肿瘤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10-2018-10间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肿瘤外科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8例患者中34例(38.64%)发生VAP,单因素分析显示,气管切开、胃肠内营养、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使用抗生素超过48 h等,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胃肠内营养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外科患者VAP发生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较多,胃肠内营养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相关预防措施,降低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通气相关性肺炎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病儿术后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2例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d病儿VAP的发生与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该组病儿均痊愈出院,发生VAP39例;VAP发生于术后(4.79±2.81)d,术后(5.67±2.9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呼吸机冷凝水的管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冷凝水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热导线型湿化器防止冷凝水形成,观察及比较两组机械通气VAP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0.8%、病死率为17.0%,对照组分别为41.5%、3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化冷凝水的控制可明显减少VAP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集束化策略的临床依从性及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为有效预防VAP提供参考.方法 对10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策略,统计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预后及呼吸机集束化策略临床依从性.结果 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后,22例(21.15%)发生VAP.患者ICU住院日为2~44(12.22±6.04)d,好转69例,恶化11例,死亡24例.80例完全落实呼吸机集束化策略者VAP发生率15.00%,24例不完全依从者VAP发生率41.67%,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完全依从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完全依从者(P<0.01);预防消化性溃疡及预防深静脉血栓两项措施的临床依从性对VAP发生无影响(均P>0.05).结论 呼吸机集束化策略能有效预防VAP并改善患者预后,但临床依从性是影响其预防效果的显著因素,预防消化性溃疡及预防深静脉血栓这两项措施的有效性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7.
常规刷牙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刷牙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为寻找更为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98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应用传统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50例)采用常规刷牙方法进行口腔护理;两组口腔护理后均给予口腔冲洗和咽部深吸引。比较两组机械通气1周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1周后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常规刷牙配合口腔冲洗及咽部深吸引能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及ICU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应用机械通气48小时发生的肺实质感染[1],,在接受机械通气的ICU患者中,肺部感染明显升高,约为无机械通气支持的患者的3-21倍,机械通气病人VAP的发生率为9%-69%,机械通气每增加l天,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意义。方法将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9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加温加湿器联合开放性吸痰。比较两组VAP发生率、VAP发病时间及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不同时间通气参数及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VAP的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不同机械通气时间两组通气的各项参数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吸湿冷凝加湿器联合密闭式吸痰,能够延缓并降低VAP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后VA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但气囊上滞留物并不是引起VAP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