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β-分泌酶(β-siteAPPcleavingenzyme,BACE)在β位点裂解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gor protein,APP)并产生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rotein,Aβ),Aβ的聚集是形成阿尔茨海默病(Alzhemier’s disease,AD)患者脑中老年斑的主要原因,引起神经元损伤和认知功能减退,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中心和共同通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晶 《医学研究通讯》2005,34(10):62-63
一、AD的β淀粉样多肽假说 无论早发型还是迟发型AD,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β淀粉样多肽(Beta-amyloid,邯)在脑的特定区域的异常聚集。这种异常聚集在细胞外形成老年斑,是AD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之一。APP加工代谢的主要途径有二:①是非淀粉样肽原途径或所谓结构性分泌途径(constitutive secretory),即由α分泌酶(α-secretase)水解AβLys16-Leu17产生一个100kD的可溶性APPN端和一个9kD的膜结合的APP C端;  相似文献   

3.
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酶主要是指淀粉样蛋白前体(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裂解酶,目前所知道的包括α-分泌酶(主要为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ADAM)10和ADAM17)、β-分泌酶(β-secretase,主要为BACE1)和γ-分泌酶(主要为presenilin1,PS1).本研究对灌胃大鼠海马内所有的四个指标均进行了基因表达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实验研究提示β-淀粉样蛋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老年斑(SP)是AD的两大病理改变之一,主要是由Aβ在脑中逐渐沉积所致。Aβ来源于I型跨膜蛋白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目前已知有三种分泌酶参与APP的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5.
β分泌酶是一种Ⅰ型跨膜蛋白,其在脑内的主要作用是从Met596和Asp597之间以及Tyr606和Glu607之间切割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形成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N端,以启动Aβ生成。β分泌酶包括多个成员,其中因天冬氨酸蛋白酶β-位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cleaving enzyme 1, BACE1)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研究较多。本文主要对BACE1的基因和蛋白结构、转录和翻译调控、胞内运输和调控、代谢及其调控、底物以及与其同源的酶进行综述,为以BACE1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过淀粉样代谢途径(β、γ分泌酶)产生Aβ,Aβ不同程度的聚集能够促进AD的发生、发展,而APP经过非淀粉样代谢途径(α、γ分泌酶)则产生可溶性片段s APP a,s APP a具有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能竞争性的减少Aβ的产生,从而延缓AD的发展。因此,激活α分泌酶是一种治疗AD的方法,而研究最多的a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症,主要病理表现有两种,即:细胞内发生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细胞外产生淀粉样沉积物(俗称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NFTs的聚集主要是微管Tau蛋白异常高度磷酸化的生成;SP的淀粉样沉积物主要成份是β-淀粉样肽(Aβ,包括Aβ40和Aβ42),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分解而来,被认为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很多研究都集中在α、β和γ-分泌酶对APP的作用和Aβ生成的影响上,以及家族性AD(FAD)和散发性AD(SAD)的发病原因和进程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APP的代谢通路与淀粉样物生成对AD发病的假说;早发性和迟发性AD与APP、PS1、PS2和ApoE基因突变的关系,以及目前Aβ疫苗对AD治疗和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BSA)对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β-淀粉样蛋白(Aβ)的生成,以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相关酶—β-分泌酶(BACE1)、γ-分泌酶(PS1)的表达的影响,在体外水平探讨AGEs-BSA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培养的SH-SY5Y细胞为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用MTT实验得到的AGEs-BSA最佳干预时间及浓度干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ELISA方法观察及检测各组细胞内Aβ1-40、Aβ1-42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APP、BACE1、PS1变化。结果 BS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PP、BACE1、PS1、Aβ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AGEs-BSA组与BSA组相比APP、BACE1、PS1、Aβ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AGEs-BSA+抗RAGE中和抗体组APP、BACE1、PS1、Aβ的表达较单纯AGEs-BSA组明显减少(P<0.05),但仍高于BSA组(P<0.05)。结论 糖基化终末产物能够促使SH-SY5Y细胞中APP的表达增加,并通过上调BACE1、PS1的活性使Aβ生成增加。通过阻断其与特异性受体RAGE的结合可以部分减少APP、BACE1、PS1及Aβ的表达和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天青B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代谢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生成的影响.方法:用天青B处理能稳定表达APP695基因的Neuron-2a细胞(N2a-APP695).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PP、可溶性APPα(soluble APPα,sAPPα)和β-分泌酶 1(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的水平,利用 ELISA 检测 Aβ 的水平.采用 BACE1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BACE1酶活性的抑制.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数据.结果:①天青B在5、10、15、20 μmol/L的终浓度下不会影响N2a-APP695细胞的活力.②ELISA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够降低Aβ1-40(P=0.002)和Aβ1-42(P=0.036)的水平.③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够降低全长APP(P=0.018)和sAPPα(P=0.006)蛋白的水平,但不影响BACE1蛋白的水平(P>0.05).④BACE1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天青B能降低BACE1的活性,其活性抑制率为66.0%(P=0.000).结论:天青B通过抑制APP的表达和BACE1的活性从而抑制Aβ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许晶  秦川 《医学研究杂志》2005,34(10):62-63
一、AD 的β淀粉样多肽假说无论早发型还是迟发型 AD,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是β淀粉样多肽(Beta-amyloid,Aβ)在脑的特定区域的异常聚集。这种异常聚集在细胞外形成老年斑,是 AD 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之一。APP 加工代谢的主要途径有二:①是非淀粉样肽原途径或所谓结构性分泌途径(constitutive secretory),即由α分泌酶(α-secretase)水解 AβLys16-Leu17产生一个100kD 的可溶性 APP N 端和一个9kD 的膜结合的 APP C 端;②是淀粉样肽源途径,即先由β分泌酶(β-secretase,β-site APPcleaving enzyme,BACE)切割 APP N 端,然后由γ分泌酶(γ-secretase)切割跨膜区从而生成Aβ。γ分泌酶可以裂解Aβ339~44之间的肽键,从而产生39~43个氨基酸的有神经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特征是淀粉样蛋白沉积(淀粉样斑块),淀粉斑块主要成分是β-淀粉肽(Ap)。Aβ的形成与β-分泌酶有直接关系,而α-分泌酶则可防止Aβ的形成。因此,抑制β-分泌酶和诱导α-分泌酶可能是减少脑中Aβ形成的标靶。作者测试了256种植物和真菌提取物,从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 Teng菌丝体培养液中分离、鉴定了一种小分子β-分泌酶(BACEl)抑制剂hispidin,  相似文献   

12.
测定海马脑片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分泌量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淀粉样蛋白 (am yloidβ- protein,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 [1 ,2 ] ,它系病理情况下 ,由淀粉样前体蛋白 (APP)经历β、γ分泌酶两次加工和剪切而成 ;而正常情况下 APP通过 α分泌酶生成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 (s APP) ,因此 Aβ的产生与s APP的产生相互制约。 AD患者尸解时其大脑 Aβ含量升高而 s APP含量下降 ,证实上述说法并提示 s APP水平测定具有的重要意义。谷氨酸刺激皮质脑片、电刺激海马脑片 [3,4] 等研究表明有多种因素可以调节 s APP分泌。本实验结合递质刺激与海马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老年性痴呆( Alzhel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β-APP)和β-分泌酶(amyloidβ secretase1,BACE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0右侧海马区注射,制备AD大鼠模型,腹腔注射姜黄素给予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与海马组织中Aβ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中β-APP和BACE1 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清和脑组织海马中Aβ含量显著升高,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中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低剂量组β-APP蛋白表达、β-APP mRNA和BACE1 mRN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姜黄素可通过对BACE1 mRNA调控作用,阻断β-APP裂解进程,抑制Aβ在脑内生成与沉积,从而减少Aβ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AD),它是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第4位病因。普遍认为淀粉样蛋白(Aβ)是AD的发病原因,已提出数种清除Aβ的机制,包括受体介导的通过血脑屏障的Aβ转运,酶介导的Aβ降解。此外,免疫反应也与Aβ清除有关。在AD病人中,这些清除机制似乎受到损害。近来,已开发了靶向免疫清除Aβ分子的方法。本文讨论了清除Aβ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药物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聚集和沉积被认为是导致AD发生的主要原因。β分泌酶1(BACE1)是水解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生成Aβ的限速酶,成为干预AD进程的理想靶点。自从BACE1被克隆和鉴定后,人们设计和开发了多种结构类型的BACE1抑制剂。本文以基于结构发现的BACE1抑制剂的核心骨架为主线,对BACE1抑制剂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的脑内神经元退变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学说认为,Aβ凝集和聚积是AD病理发生、发展的起始因素,而其他的病理改变如脑内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的功能紊乱和丢失等,均被认为是由于Aβ的解离与凝聚、清除与产生的失衡所引发的。目前认为,β-和γ-分泌酶抑制剂是最合理和有效的AD治疗药物。此外,α-分泌酶激动剂也可减少Aβ的产生。近年来,人们对于分泌酶的认识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重点对这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β淀粉样蛋白(Aβ)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雌激素受体α(ERα)对血小板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提取12只6月龄 APP / PS1鼠和6只同月龄野生型小鼠的血小板。将所获得的血小板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PP / PS1组和 APP / PS1+ ERα激动剂(PPT)组。在 APP / PS1+PPT 组的血小板悬液中加入 PPT 溶液;在正常对照组和 APP / PS1组的血小板悬液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ELISA 法检测各组血小板释放 Aβ的量以及α、β内分泌酶活性;离心提取各组血小板悬液的上清,并将其加入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流式细胞仪 JC-1法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P / PS1组血小板释放 Aβ的量明显增加(P﹤0.01);APP /PS1+PPT 组血小板释放 Aβ的量与 APP / PS1组血小板相比明显减少(P﹤0.01);APP / PS1+PPT 组血小板而α内分泌酶活性较 APP / PS1组增强(P﹤0.01);与对照组血小板的上清相比,APP / PS1组血小板上清可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去极化(P﹤0.01)。相比之下,APP / PS1+PPT 组血小板的上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较 APP / PS1组血小板的上清明显减弱(P﹤0.01)。结论:血小板 Aβ的过度生成可导致内皮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血小板 Aβ促进 AS 形成的机制之一。激活 ERα可通过增强α分泌酶介导的血小板 APP 代谢减少血小板 Aβ的生成,为 AS 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治疗常用中药熟地黄、黄芪等几种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左归丸对β淀粉样蛋白(Aβ)产生及聚集的影响,以探讨中药对AD的保护作用。方法:用Aβ25-35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进行损伤,制备AD细胞模型。采用刚果红染色、MTT法检测熟地黄、黄芪、石菖蒲等中药对Aβ聚集的影响;Real—timePCR方法观察这几种中药的药物血清对细胞的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基因、β-分泌酶、γ-分泌酶表达的影响。结果:刚果红染色结果显示,山茱萸、黄芪、当归和左归丸可以抑制Aβ25-35聚合,形成长的淀粉样原纤维;熟地黄、山茱萸、黄芪、当归、左归丸对Aβ所致细胞的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低浓度的石菖蒲及远志能够保护细胞,但高浓度的石菖蒲和远志对细胞无保护作用。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熟地黄、黄芪、左归丸对APP、β-分泌酶及γ-分泌酶的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当归能抑制β-分泌酶mRNA的表达。结论:熟地黄、山茱萸、黄芪、当归等中药及左归丸对Aβ损伤的神经细胞均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APP、β-分泌酶及γ-分泌酶mRNA的表达,从而减少Aβ的产生及聚集、降低Aβ的沉积,以达到防治A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iR-202-5p对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调控作用,及对阿尔茨海默症(AD)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用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1-42)法建立AD模型,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go-miR-202-5p组、ago-NC组、PCSK9抑制剂组。给药结束后进行空间记忆及学习能力检测;尼氏染色检测脑皮层组织神经元变化;神经元核抗原(NeuN)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脑皮层组织神经元数目;ELISA法检测脑脊液中PCSK9、β-淀粉样蛋白42(Aβ42)、β-淀粉样蛋白40(Aβ40)、总胆固醇(TC)及脑皮层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磷酸化Tau蛋白(P-tau)水平;qRT-PCR法检测脑皮层组织miR-202-5p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皮层组织PCSK9、LDL受体相关蛋白1(LRP-1)、载脂蛋白E(ApoE)及淀粉前体蛋白(APP)、β位点APP剪切酶1(BACE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验证miR-202-5p对PCSK9的靶向调控作用。建立体外AD细胞模型,共转染miR-20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酸性肽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学习记忆力及脑内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分泌酶(BACE)及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小鼠给予高脂食物灌胃、颈动脉局部缺血及再灌注手术,建立VD小鼠模型.随后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模型组)、0.3 g/kg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