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2.
目的明确头CT图像计分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于入院时即行颅内压监测,并于伤后24小时行头CT平扫,测量CT图像并计分,于伤后3个月对每例患者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CT图像计分分别与ICP数值、GOS对照、比较,以进一步明确头CT图像计分与颅内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头CT图像计分越高,颅内压升高越明显,患者预后越差,生存质量越低。结论头CT图像计分能较好地估计颅内压,并可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颅内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01-09/2003-08神经外科收治284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发病后12h内入院未输注含糖液体。按人院时CT检查结果分硬膜外血肿(n=98)、急性硬膜下血肿(n=67)、脑内血肿(n=119)。依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计分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组:三四分组(n=78)、五六分组(n=85)、七八分组(n=121)。全部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硬膜外放置颅内压监护装置进行颅内压监测。入院时和术后测定血糖。依据治疗结果(6个月后的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计分)将患者分为两组:效果良好组(≥4分).效果差组(≤3分)。结合临床病情、颅内压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8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计分分组,在入院时和术后三四分组的血糖水平高于七八分组[(12,0&;#177;0,8),(11.4&;#177;0.5),(102&;#177;0.6),(9.7&;#177;0.8)mmol/L,p&;lt;0.05]。在每组中入院时与术后的血糖水平相比没有显著差别(p&;gt;0.05)。②根据cT检查分组发现,硬膜外血肿组、急性硬膜下血肿组、脑内血肿组血糖水平在入院时和术后均没有明显差别(p&;gt;0.05)。③根据治疗结果分组,入院时和术后的血糖水平比较,效果差组明显高于效果良好组[(11.8&;#177;0.5),(9.8&;#177;0.5),(11.5&;#177;0.4),(8.1&;#177;0.3)mmol/L,p&;lt;0.01]。④颅内压与入院时血糖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然而在术后24h内最大颅内压值和术后血糖水平相关(r=0.383,p&;lt;0.01),术后血糖值越高,其颅内压也越高。结论:血糖水平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颅内压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高血糖越高病情越严重。术后血糖越高,颅内压越高,治疗效果越差,预后不良。血糖水平是判断严重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6.
张相波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9):38-4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106例,保守治疗14例。结果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按格拉期哥预后评分,良好24例(20.0%),中残17例(14.2%),重残39例(32.5%),植物生存2例(1.7%),病死38例(31.7%)。结论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规范化治疗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155例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创伤中最常见而且最严重的一种损伤 ,病死率高达 70 %~ 80 %[1] 。常见的原因以交通事故伤为主 ,其次为高空坠落、人身伤害等诸多方面 ,均为头部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而发病 ,来势凶猛 ,病死率高 ,具有突变、易变、多变的临床特点。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者多发生在受伤后 48h以内。因此 ,做好早期复苏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 15 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急救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 2 0 0 1年共接诊颅脑外伤病人 36 0 5例 ,其中重型颅脑损伤 15 5例 ,其中男 12 9例 ,占 83.2 %;女 2 6例 ,占16 .8%;年龄… 相似文献
8.
李国锋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1):55-56
目的:通过总结24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3例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恢复良好123例(50.6%),中残25例(10.3%),重残11例(4.5%),植物生存4例(1.6%),死亡80例(32.9%)。结论:重视现场与院前急救,及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ICU监护,防治并发症及尽早康复锻炼等综合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量平衡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预后评估,能量平衡计算,并观察各项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颅内血肿量、瞳孔变化、GCS评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预后不良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伤后第3周住院时,患者的摄入能量为(8276.56±1542.29)J ,大于目标能量[(8239.36±1493.57)J],呈现能量正平衡状态。结论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因素包括颅内血肿量、瞳孔变化、GCS评分、脑挫裂伤范围、并发症等,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试验组予以颅内压探头监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试验组死亡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且入院至手术开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观察脑灌注压、颅内压等状况,在颅脑创伤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3%高渗盐水(HS)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HS治疗组患者ICP降低更为显著,起效时间更快,持续时间更长。HS组患者MAP和CPP升高多于甘露醇组。治疗后,HS患者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3%HS可以考虑作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3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病症及护理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30例病历的观察,主张采用下胃管,禁食水,随时监测有无出血,同时鼻饲给药及抗休克治疗,使30例患者无一例死于应激性溃疡出血。并指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是脑外伤常见的合并症,只要严密观察,加强护理,就可以减轻症状,挽救患者生命,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饲南瓜糊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喂鼻饲液;观察组患者鼻饲南瓜糊1次/d,200 ml/次,在中餐或晚餐时喂食,连续2周,其余餐次按常规喂鼻饲液;两组患者的餐数相同,观察2周后两组患者的便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便秘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便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饲南瓜糊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便秘效果良好,且安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病因和术中处理.方法 对45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5例术后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恢复良好7例(15.6%),轻残7例(15.6%),重残2例(4.4%),植物生存6例(1 3.3%),死亡23例(51.1%).结论 迟发性颅内血肿和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重症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处理、硬脑膜网状切开、双侧去骨瓣等可以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致重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气监测与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能障碍的临床观测及呼吸道的护理较为复杂困难。本文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气监测结果与呼吸道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呼吸机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中枢性呼吸抑制,创伤性湿肺,肺部感染等。认为采用血气监测能客观地早期反映患者的呼吸机能障碍,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严重慢性机械压迫性脊髓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8例严重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24月时JOA评分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脊髓型颈椎病7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6例,寰枢椎脱位1例,胸椎黄韧带钙化7例,胸椎黄韧带钙化并后纵韧带钙化4例,胸腰椎创伤后后凸畸形3例;均根据损伤类型进行相应手术治疗;随访结果显示术后24月时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均增加(P0.05),疗效评价差2例,一般5例,好21例。结论:对于大部分严重慢性机械压迫性脊髓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手术方式是影响部分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动态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的监测及其意义。方法选择伤后72h内首诊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非监护组和监护组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非监护组采取常规治疗;监护组中伤后〈24h内入院36例,伤后24-72h入院24例,进行持续CPP和同步生理监护,以患者入院时的CPP值分为A组(CPP≥9.33kPa)和B组(CPP〈9.33kPa),根据监测指标的变化(MABP.PaO2、体温、PaCO2等)给予早期临床干预。结果伤后24h内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为(8.33±1.08)kPa、血液PaO2为(7.88±2.78)kPa,明显低于A组的MABP(12.68±1.13)kPa和Pa02(12.22±2.33)kPa,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72h入院的监护组中,B组颅内压(ICP)为(4.04±0.12)kPa,较A组(2.55±0.09)kPa明显增高(P〈0.05)。监护组与非监护组疗效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的早期动态CPP监护有助于病情变化的正确判断,可为疾病的正确治疗、护理及其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颞肌部分切除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颞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致残率明显下降,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去外伤大骨瓣减压+颞肌部分切除术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3例为观察组(根据伤后60 d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亚组、预后不良亚组和死亡亚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观察组入院第1、2、3、5、7天和对照组的血浆TF、TFPI-1水平。结果:观察组的TF在受伤后第1~2天明显升高,至伤后第5天达到峰值,此后下降,伤后第1、2、3、5、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FPI-1在伤后第1天即开始降低,随时间延长进一步下降,至第7天又升高至接近正常。死亡亚组的TF水平高于预后不良亚组,预后不良亚组的TF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亚组的TFPI-1水平低于预后不良亚组,预后不良亚组的TFPI-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动态检测血浆中TF、TFPI-1水平对早期判断病情和处理、评估疾病发展趋势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致特急性颅内多发血肿的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颅脑损伤后特急性颅内多发血肿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肿的主要分布情况,对病例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血种进行适当的治疗,个体化处理。着重探讨不同血肿类型的治疗原则、手术策略、术中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结果:96例全部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恢复良好38例(39.6%),中残23例(23.9%),重残或昏迷状态13例(13.5%),死亡22例(22.9%)。结论:颅脑损伤特急性多发颅内血肿应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和方法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