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脑血管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与制动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20例行脑血管造影的住院患者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观察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卧床12h和24h两种不同时间、不同制动方式进行术后指导。结果:观察组术后腰背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宜采用沙袋压迫局部4~6h,6h后患肢可以左右移动,小腿自由曲伸或取健侧卧位,12h后即可下床行走。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沙袋压迫方式对下肢动脉造影术后切口的出血、患者舒适度的影响,从而缩短下肢动脉造影术后沙袋时间,增进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下肢动脉疾病患者60例研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沙袋压迫方式,即腹带加沙袋压迫穿刺点,压迫伤口6h,制动12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沙袋直接压迫穿刺点,沙袋用绷带固定,压迫6小时,制动12h下床活动。结果 患者采用改良后的沙袋压迫方式后下肢穿刺点出血情况、疼痛及舒适度与传统压迫方式比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腹带加沙袋压迫方式可以减少下肢动脉造影术后切口的出血及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最佳卧床时间。方法将6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1组和观察2组术后局部穿刺部位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分别卧床制动2 h和4 h;对照组术后常规局部沙袋压迫6-8 h,制动12 h。比较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平均动脉压、脉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局部血肿、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局部皮肤红斑、负性心理、排尿障碍、术侧肢体麻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者术后2 h平均动脉压、脉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1组患者术后4 h、6 h平均动脉压和脉搏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2组4 h平均动脉压和脉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平均动脉压和脉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术后4 h平均动脉压和脉搏低于观察2组(均P0.05)。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在局部穿刺部位"8"字形绷带加压包扎的前提下,卧床时间2 h和4 h都是安全可靠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袁连凤  朱伟燕   《护理与康复》2021,20(11):64-65
目的 观察缩短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制动及卧床时间对患者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沙袋压迫穿刺部位4h,穿刺侧肢体制动6h,卧床12h.对照组术后常规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h,穿刺侧肢体制动12h,卧床24h.比较两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 对照组术后发生穿刺部位血肿1例、瘀斑3例,未发生假性动脉瘤;观察组术后未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瘀斑及假性动脉瘤.观察组在腰酸、腰痛、双下肢麻木等舒适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短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后制动及卧床时间不会增加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且可改善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约束带辅助下肢制动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脑血管造影患者,按造影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指导患者下肢制动12h、静卧24h,局部沙袋固定加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约束带辅助下肢制动。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淤血、血肿及腰背酸痛、肢体麻木、排尿困难、失眠等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管造影术后应用约束带辅助下肢制动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现察组患者采用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之后患者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住,静卧12h后可行下床旁活动.对照组术后常规沙袋压迫穿刺局部6h,患肢制动12h,静卧24h.观察并比较两组卧床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伤口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羼背部疼痛、失眠、腹胀等非穿刺部位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循征方法改进后的护理方法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应用血管闭合器后不同制动时间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后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方法将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6h,术侧肢体制动8h,12h后下床活动;观察组80例病人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4h,术侧肢体制动4h,4h后床上活动,观察10min,伤口无渗血即可下床活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舒适度(如腰背酸痛、烦躁、排尿困难、睡眠差),及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缝合止血.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可缩短为4h。  相似文献   

8.
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使用弹力绷带加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手术后应用弹力绷带的加压包扎时间。方法:选择我院35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6例。两组在术后行徒手压迫止血20min后,应用弹力绷带8字交叉加压包扎穿刺部位,观察组冠脉造影加压包扎8h、支架植入术后12h拆除绷带;对照组冠脉造影加压包扎12h、支架植入术后24h后拆除绷带,观察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渗血、血肿、皮下淤斑、假性血管瘤等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冠脉造影术后8h,支架植入术后12h拆除弹力绷带能减少患者的不适感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新型沙袋对介入手术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经股动脉穿刺行介入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介入手术后,观察组患者在股动脉穿刺处用新型沙袋压迫止血24 h后下床活动;对照组予传统方法加压止血,即在股动脉穿刺处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传统沙袋压迫止血6~8 h,48 h后下床活动。比较2组介入术后48 h穿刺处压迫止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处渗血,穿刺处产生血肿,术后6 h腰酸背痛、肢体酸痛或麻木,足背皮肤的温度、颜色改变,皮肤受损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χ~2=56.529,P<0.05)。结论新型沙袋制作简单,可固定,可拆洗,可消毒,能明显提高压迫止血的有效性,减少腰酸背痛、肢体麻木、皮肤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王雅莉  游桂英  李智 《华西医学》2009,(6):1561-1562
目的:旨在探讨不予体位限制和穿刺处沙袋压迫对全麻下行介入术后的先心患儿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50例全麻下行介入术清醒后送入CCU(冠心病监护病房)先心患儿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穿刺处的前提下,对照组按常规给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穿刺侧肢体制动,并沙袋压迫穿刺处8~12 h,平卧12 h或以上;实验组患儿穿刺侧肢体不予制动,穿刺处也不沙袋压迫,患儿可取任意体位(包括由父母抱在怀中休息),观察两组患儿舒适度、穿刺处出血并发症、患儿父母、医护人员等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舒适度、对患儿父母、医护人员的影响明显优于对照组,而穿刺处出血并发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不予体位限制和穿刺处沙袋压迫对全麻下行介入术后先心患儿的影响是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减少患儿父母的焦虑,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而穿刺处出血并发症不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循证护理,找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最佳的卧床时间。方法 将10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作为实验组,沙袋压迫穿刺点,卧床并制动6h后进行床上活动,12h后床旁活动。另100例作为对照组,除卧床并制动24h外,余同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穿刺点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尿潴留、腰酸背痛、失眠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找出冠状动脉治疗术后最佳的卧床时间,并通过临床实践,表明改进后的护理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穿刺点去除沙袋"十字"加压包扎止血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严格按照股动脉穿刺点护理要求"十字"加压包扎,对照组患者加用沙袋压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发生皮下血肿及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无局部皮下血肿发生,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穿刺点去除沙袋"十字"加压包扎,止血效果较好,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肝癌介入术后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茹海凤  周元林 《中国临床护理》2009,1(3):178-179,182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股动脉穿刺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低过敏性弹力绷带压迫穿刺部位,患肢制动6h后,患者可左右移动或取侧卧位,静卧12h后行床旁活动。对照组术后常规采用低过敏性弹力绷带压迫穿刺部位,患肢制动8h,静卧24h。观察并比较两组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失眠等舒适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方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早期进行体位干预,以改善患者卧床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睡眠障碍等并发症时,对穿刺部位有无影响。方法将12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对择期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动脉鞘管拔除后,在手术肢体约束期间内发生卧床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睡眠障碍的患者实施体位干预,采用改变患者以往术后绝对平卧位的方法,在护士的指导、协助下,采取半坐卧位、侧卧位的方法。结果实施体位干预后,床上排尿困难、腰背酸痛、失眠等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压迫带移位以及穿刺部位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鞘管拔除后,在手术肢体约束期间内改变患者的卧位,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卧位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解除床上排尿困难,使患者处于较佳的身心康复状态,而且不会因此导致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患膝伸直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近12年行TKA的152例有效病历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资料整理表对有效病历进行整理.结果 不同性别患者术后患膝伸直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进行沙袋压迫的患者伸直障碍的发生率高于进行沙袋压迫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KA后患膝伸直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和沙袋压迫.结论 男性患者更应该注意加强TKA后患膝伸直的锻炼;术后患膝进行一定的加压练习有助于促进关节伸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减轻DSA化疗后并发症及病人不适感,探讨DSA化疗后术肢制动时间与股动脉穿刺出血的关系。方法:对240例次行DSA化疗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术后穿刺处绷带加压包扎24 h、砂袋压迫6 h、下肢制动6~12 h后病人可轻微活动。对照组采取穿刺处绷带包扎后绝对卧床24 h、下肢直伸制动、砂袋压迫6 h。对PT、APTT、TT、PLT、BP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对术后出现穿刺处出血、术肢麻木、腰背酸痛、尿潴留进行总结对照。结果:二组病人术后穿刺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x2=0.696 P>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无凝血机制障碍、无高血压及单侧股动脉无反复穿刺者,术后术肢制动6~12 h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鱼腥草中药液冲洗结合沙袋压迫应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隧道式拖线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高位复杂性肛瘘隧道式拖线术后的住院病例,按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鱼腥草中药液冲洗瘘管结合沙袋压迫。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生理盐水冲洗瘘管。结果:两组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切口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中药液冲洗结合沙袋压迫应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隧道式拖线术后,在缩短疗程及预防复发上明显优于传统的生理盐水冲洗瘘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