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I)对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对照组,不给SFI),Ⅱ组(实验组, SFI间断静脉注射),每组40例。实验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滴注SFI (1 mg/kg),24 h后再静脉滴注SFI (1 mg/kg),对照组静脉滴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观察患者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在镇痛效果、舒适程度、术后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参附注射液有增强阿片类药物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作用,且能减少术后镇痛不良反应,促进术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张庆芬  吴雅青  冯艺 《天津医药》2020,48(12):1205-1210
目的 调查骶骨肿瘤切除术围术期疼痛现状和镇痛策略,探索围术期镇痛管理中可改进的方面。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行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次要指标包括术前疼痛及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术中及术后镇痛方案、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共纳入215例骶骨肿瘤手术患者,其中术前存在慢性疼痛者126例(58.6%),术前使用阿片类药物者49例(22.8%)。术中及术后镇痛以单一阿片类药物镇痛模式为主。术后第1天中、重度疼痛者112例(53.3%),疼痛程度与患者术前疼痛情况及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肿瘤位置、肿瘤切除方式等均无相关性(P>0.05)。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与疼痛程度正相关(P<0.05)。术后7 d仍需服用阿片类药物者占42.3%,出院时降至26.0%。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术前未使用阿片类药物者相比,术前使用阿片类药物者术后7 d累积阿片类用量、术后7 d及出院时仍需服用阿片类药物者比例显著增高(P<0.05)。结论 骶骨肿瘤患者术前疼痛发生率高,术后疼痛剧烈,阿片类药物需求量大,需要进一步优化镇痛模式,改进术后镇痛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阿片类药物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ICA)已被广泛用于术后疼痛的预防和治疗,但随之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等使得术后镇痛不尽人意,因此提高术后镇痛质量和减少副反应成为麻醉医生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正>手术后因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一方面可以抑制患者的深呼吸和咳嗽,另一方面还可引起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限制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阿片类药物是术后镇痛的常用药物,硬膜外应用阿片类药物较肌肉注射用药脊髓局部作用强,而且全身不良反应明  相似文献   

5.
马莉  孙嘉 《云南医药》2013,(3):206-208
目的研究比较地佐辛及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胃肠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0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地佐辛组(D组)、芬太尼组(F组)及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组(DF组)。分别接受持续静脉镇痛。记录并比较术后48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两两比较术后48h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无明显差异,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各时间点3组间无明显差异。3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D组,DF组均明显低于F组(P<0.05),DF组较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地佐辛可作为老年患者胃肠道手术术后的镇痛方案,与常规使用的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地佐辛联合芬太尼作为镇痛泵处方效果良好,可以作为优良的术后镇痛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术后良好的镇痛可以有效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对机体康复有着重要作用[1].常用的术后镇痛药如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确切,但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肠蠕动减缓等[2],因此,临床更倾向镇痛作用好而不良反应轻的药物用于术后镇痛[3],如曲马多、氟比洛芬酯等.本文主要观察非甾体类药物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并与单独应用吗啡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7.
目前,术后静脉镇痛以阿片类药物最为常用。单一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用于术后镇痛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不但药物剂量偏大,而且不良反应也较多。地佐辛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主要具有k-受体激动作用和u-受体拮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述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相关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已报道的有关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基因组学及其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基因组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因受药物代谢酶基因(如CYP3A4、CYP2D6、UGT、COMT)、药物作用靶点或受体基因(如OPRM1)、转运蛋白基因(如ABCB1)多态性的影响,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存在很大个体差异。以上相关基因的多态性与阿片类药物用于患者疼痛治疗的有效剂量、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开展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阿片类药物疼痛治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转运蛋白(ABCB1)基因多态性(rs1045642)对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考察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和阿片类药物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相关性的研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共计2 560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西方人群ABCB1 C3435T CC型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与CT+TT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SMD=0.31,95% CI(0.04,0.58),P=0.02],T等位基因携带者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大。亚洲人ABCB1 C3435T CC型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与CT+TT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12,95% CI(-0.17,0.42),P=0.41]。结论: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术后阿片类药物消耗量相关,携带T基因患者阿片类镇痛药物消耗量大,需要更多的镇痛药物,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谨慎调整镇痛药物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观察比较全身麻醉术后应用不同阿片类药物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以探讨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方面应用的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中上腹部手术患者180例,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及精神病史,年龄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多老年癌症疼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老年癌症疼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为48.39%,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为67.74%,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的老年癌症疼痛患者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癌症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12.
《青岛医药卫生》2007,39(6):474-474
101.下列有关阿片类药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阿片类药物会抑制呼吸,因此应该禁用B.阿片类药物作用没有封顶效应,剂量的增加应该持续进行,直至达到镇痛效果与可耐受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状态C.决定疗效的是阿片受体水平的药物浓度,而非给药途径D.更多情况下,患者要求加大剂量是假性耐受或假性成瘾的结果102.下面有关镇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术后镇痛会影响伤口的愈合B.术后镇痛一定会导致肠胀气和肠运动恢复延迟C.术后镇痛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D.早期给予急腹症患者阿片类药物并不会影响对严重病理状况的发现,反而对病人更有利103.按《药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5~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体重50~7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帕瑞昔布钠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对照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滴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5 mL。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药物:舒芬太尼2μg/kg及盐酸雷莫司琼0.6 mg。于术后2、12、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术后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3分,可按压术后镇痛泵单次给药直到疼痛缓解。使用简易智力状态监测量表(MMSE),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2、12、24 h进行认知功能评估。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舒芬太尼消耗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帕瑞昔布钠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术后2、12、24 h MMSE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的术后2、12、24 h VAS评分、按压术后镇痛泵次数及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能有效减轻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且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发生风险,减少术后镇痛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吴亚南 《贵州医药》2011,35(7):607-608
骨科手术的特点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疼痛重。传统的镇痛方式常采用单纯的芬太尼静脉镇痛,芬太尼是一种强效阿片受体激动剂,有较强的镇静镇痛作用,但阿片类药物作用于极后区化学感受器,可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严重危及生命。氟比洛芬酯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后疼痛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6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镇痛疗效分析。结果硬膜外麻醉或复合应用硬膜外麻醉,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阿片类药物,就能达到满意麻醉效果。结论胸部手术后合理应用镇痛治疗不仅能解除患者痛苦,而且能明显改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正>理想的术后镇痛即要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又要最大限度地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并减少术后并发症。阿片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术后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和利多卡因复合用药行无阿片类药物麻醉在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组(A组)和常规阿片类药物麻醉组(B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后1 min(T3)和10 min(T4)的MAP和HR。记录两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2、12和24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相比,两组在T1~T4时MAP和HR均降低(P<0.05)。T1~T4时,A组患者MAP和HR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中麻黄碱和阿托品使用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12、24 h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而术后分泌物增加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和利多卡因复合用药行无阿片类药物麻醉的麻醉效果与常规阿片类药物麻醉的乳腺肿块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并分析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术应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凝血功能变化。方法选取行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给予常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其中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将其溶于2mL质量浓度为9g·L~(-1)的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进行超前镇痛,对照组给予质量浓度为9g·L~(-1)的氯化钠溶液2mL静脉注射,观察2组术后自控镇痛泵应用情况、不良反应及凝血功能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内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前及术后12h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和纤维蛋白原质量浓度(Fib)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氯诺昔康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不仅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还可抑制术后的免疫损伤,其超前镇痛、术中及术后的镇痛疗效与阿片类药物相似,可明显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同时氯诺昔康具有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等优点,在围手术期可提供快速而稳定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唐桂萍  王向兵  刘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3006-3007
手术创伤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等一系列变化、产生疼痛及炎性反应,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减轻上述反应,促进术后恢复.阿片类药物由于镇痛效果确切而仍为术后镇痛的主要药物,但会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疼痛的机制复杂,多模式镇痛可能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本研究观察评价了硬膜外单次注入吗啡及静脉联合应用瑞芬太尼及酮咯酸氨丁三醇(尼松)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