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升高的原因以及轮状病毒肠炎是否容易合并心肌损害。方法将80例腹泻病患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的38例作为观察组,阴性42例为对照组Ⅰ;另选择18例正常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Ⅱ。记录观察组与心肌损害相关的症状和体征,CK-MB活性升高病例的心电图和影像学改变,以及对比3组CK-MB酶活性(免疫抑制法)、酶质量和肌钙蛋白Ⅰ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心肌损害相关症状和体征随腹泻脱水症状的改善而消失,CK-MB活性升高病例的心电图和影像学无心肌损害特异性改变;观察组CK-MB酶活性水平与两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CK-MB酶质量和肌钙蛋白I的水平3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免疫抑制法测定的CK-MB酶活性在轮状病毒肠炎中升高,但不能据此推断轮状病毒肠炎容易导致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 对54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及48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清晨血清心肌酶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中42例患儿有心肌酶异常(77.78%),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P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肠炎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CPK-MB、CPK、AST升高较单纯肠炎患儿更明显(P<0.01或<0.05).结论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常伴有心肌损害,且病情越重,心肌酶异常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害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入院后当日即采血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电解质、代谢性酸中毒、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 8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共发生心肌损害68例,发生率为85.0%.表现为CK-MB增高的心肌酶谱异常62例(77.5%),心电图异常37例(46.2%).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害与患儿年龄、性别、发热、呕吐、脱水、酸中毒、呼吸道感染均无显著相关性,在早期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时应及早做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减少和避免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对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取静脉血测定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心肌酶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合并心肌损害,需早期测定心肌酶活性,及时加用营养心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儿科住院的105例RV肠炎患儿(观察组)及同期住院的90例非RV肠炎患儿(非RV肠炎组)、同期97名入托体检健康儿(对照组),分别空腹静脉抽血4ml,采用迈瑞BC-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谷氨酸转移酶(AST),酶标法检测患儿大便RV,分析3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心肌酶谱异常者行心电图检查。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心肌酶谱值高于非RV肠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以α-HBDH、CK-MB增高尤为显著。结论心肌酶谱水平与RV肠炎患儿病情程度有关。α-HBDH、CK-MB可作为心肌损害的标志物,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MB/CK)方法减少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损害过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00例腹泻患儿进行研究,采集其新鲜大便,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并相应分组,其中轮状病毒检测阳性者设为观察组(100例);轮状病毒检测阴性者设为对照组(100例),分别于清晨空腹下抽取两组患儿静脉血液检测CK、乳酸脱氢酶(LDH)、CK-MB。结果观察组患儿LDH、CK、CK-MB水平分别为(297. 84±103. 25) U/L、(374. 14±88. 17) U/L、(42. 14±19. 26) 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 74±26. 85) U/L、(122. 76±24. 10) U/L、(6. 95±2. 18) 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CK-MB/CK为11. 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 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85,P=0. 00)。结论临床通过采用传统心肌酶谱检测可排除心肌损害疑似者,但通过检测CK-MB/CK可有利于早期诊断婴幼儿轮状病毒并发心肌损害,为减少临床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情况,探讨心肌损害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集2003年10月-2004年10月轮状病毒肠炎患儿30例,同期住院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8例,对上述两组心肌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导致心肌损害,原因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在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及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心肌损害多项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9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空腹抽血查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阳性者30例,与抽血同一天做心电图、心脏彩超。同时抽取健康对照组18例,做相同的检查。结果cTnI、CK-MB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脏彩超EF、FS、E/A、LAD/ASD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多数临床表现轻微,以潜伏型和临床亚型为主,cTnl、CK-MB较灵敏、特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双歧三联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肠道菌群和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诊的10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比较治疗1周后疗效、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和心肌酶谱、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纠正脱水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心肌酶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心肌酶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减轻心肌损伤,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196例,根据临床症状、心脏仪器和试验室检查结果,分为A组(合并心肌损害组)118例,B组(无合并心肌损害组)78例,并对两组临床资料和生化、仪器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对比分析的14项指标中,两组患儿性别、发热、病程(﹥5d)、腹泻次数(﹥10次/d)、重度脱水、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0~1岁)、呕吐、代谢性酸中毒,血钾、血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0~1岁)、呕吐和代谢性酸中毒为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0~1岁)、呕吐和代谢性酸中毒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应给予重点关注,必要时做心脏仪器检查,对患儿合并心肌损害做到及早确诊、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佐治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15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等对症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3%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赵渠 《智慧健康》2022,(13):95-97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及对心肌损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凤岗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纳入的患儿均给予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予以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和观察组(n=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退热时间、呕吐停止时间、腹泻停止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肌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63.33%(19/30)(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呕吐停止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炎性指标[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肌酶水平[肌酸激酶(CK)、肌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果糖二磷酸钠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可改善心肌酶水平,缩短退热时间、腹泻时间及呕吐停止时间,缓解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伤患儿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伤患儿90例作为心肌损伤组;轮状病毒肠炎无心肌损伤患儿90例作为无心肌损伤组;健康体检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心肌损伤组患儿根据心肌损伤程度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测定血清GDF-15、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心肌损伤组和心肌损伤组患者血清GDF-15、hsCRP水平升高(P<0. 05);与无心肌损伤组比较,心肌损伤组患者血清GDF-15、hs-CRP水平升高(P<0. 05)。GDF-15、hsCRP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AUC、95%CI分别为93. 12%、82. 14%、0. 877、0. 875~0. 880; 89. 03%、68. 72%、0. 821、0. 818~0. 824; 91. 15%、95. 26%、0. 907、0. 905~0. 909。与轻型组比较,中型组和重型组患者血清GDF-15、hs-CRP水平升高(P<0. 05);与中型组比较,重型组患者血清GDF-15、hs-CRP水平升高(P<0. 05)。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伤患者治疗后血清GDF-15、hs-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 05)。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伤患者血清GDF-15和hs-CRP呈正相关(r=0. 527,P=0. 000)。结论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伤患儿血清GDF-15、hs-CRP水平升高,血清GDF-15、hs-CRP在轮状病毒肠炎致心肌损伤的诊断、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两者联合检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4.
周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96-5498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性肠炎与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谱变化的关系。方法:对2010~2011年收治的62例小儿RV性肠炎(观察组)和RV抗原阴性的57例肠炎患儿(对照组)进行血清转氨酶及心肌酶谱测定,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转氨酶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年龄越小肝功异常率越高;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RV性肠炎可引起血清心肌酶谱和转氨酶异常;早期监测血清转氨酶和心肌酶谱变化,对小儿RV性肠炎的诊断和干预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轮状病毒(RV)肠炎及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根据有无心肌损害将72例RV肠炎患儿分为RV肠炎无心肌损害组(37例)和伴心肌损害组(35例),健康体检儿童45例为对照组,分别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各组血清PCT,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RP、hs CRP。结果 RV肠炎伴心肌损害组PCT、CRP及hs CRP(0.75 ng/ml±0.64 ng/ml、17.34 mg/L±10.07 mg/L、11.42 mg/L±6.83 mg/L)均高于不伴心肌损害组(0.22 ng/ml±0.13 ng/ml、8.90 mg/L±2.94 mg/L、1.60 mg/L±1.33 mg/L)及健康对照组(0.08 ng/ml±0.37 ng/ml、7.32 mg/L±3.03 mg/L、0.165 mg/L±0.08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心肌损害组PCT及hs 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间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V感染腹泻患儿中,当hs CRP的临界值(cut-off值)取1.0 mg/L时,其诊断心肌损害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67.0%。结论 RV肠炎伴心肌损害患儿血浆PCT、CRP及hs CRP水平增高,三者与心肌损害的发生有关,共同参与了肠炎的发生、发展;早期检测hs CRP有助于心肌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旋卡多曲治疗,疗程均为3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34/40)和63.2%(2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较快缓解病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的心肌酶改变,并且对于心肌酶有改变的新生儿用黄芪注射液干预治疗.方法:对130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检测心肌酶及血肌钙蛋白,与非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进行比较.同时对有心肌损害的新生儿随机分两组进行干预治疗,对黄芪和常规治疗两种方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和对照组比较,CK、CK-MB差异有显著性(P<0.01).cTnI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黄芪组和对照组的AST、CK、CK-MB升高的百分率和酶活性水平改变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相比较,对照组AST、CK、CK-MB活性水平明显高于黄芪组(P<0.05),但两组LDH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轮状病毒可以导致新生儿的心肌损害,黄芪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李敏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415-1416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护理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取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止吐、止泻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可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赣州地区2008年4月~2010年11月轮状病毒导致的肠道外损伤及发病情况。方法对73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各系统损害及心肌酶谱变化情况作临床分析统计。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伤以心肌损伤为首位,其次为呼吸道、肝、肾、神经系统,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伤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肠道外脏器的功能监测,早期发现肠道外脏器损害并给予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赣州地区2008年4月~2010年11月轮状病毒导致的肠道外损伤及发病情况。方法对73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各系统损害及心肌酶谱变化情况作临床分析统计。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伤以心肌损伤为首位,其次为呼吸道、肝、肾、神经系统,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伤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肠道外脏器的功能监测,早期发现肠道外脏器损害并给予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