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通常选择在病人的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主要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肿瘤化疗、早产儿、新生儿静脉给药等。因其有安全、方便、无外渗现象的优点,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对静脉的刺激,减少穿刺次数,大大提高临床护理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动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危重病人时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妇产科危重病人中,以失血性休克占多数,及时的补血补液乃为抢救的重要环节,且应分秒必争,但此时因循环血量不足。静脉塌陷致静脉穿刺成功率低,静脉切开需要一定的条件(设备、技术及时间).使用动静脉留置针行股静脉穿刺术成功率高,套管内腔大可快速补血补液,因套管为聚塑制品,质地软易于固定及较长时间保留.近两年我科使用此法抢救病人均获成功.动静脉留置针系国际上先进的套塑针管,为抢救危重患者补血、补液的一种新型留置针,其型号由14~24,规格:外径由0.7mm~2.0mm,长度由20mm~170mm.可依所需补血、补液速度选用不同型号.我国浙江乐清华东医疗仪器厂可生产各种规格  相似文献   

3.
脐静脉插管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脐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既可迅速建立给药通道,保证危重患儿的抢救,又可较长时间留置,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目前国内尚未广泛开展,我们对生后7h以内的早产儿给予静脉插管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 S)是危重病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重症抢救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十年来已日益为妇产科临床所重视。ARDS的治疗虽有所进展,但其平均死亡率仍在35%~40%,晚期超过80%。我院妇产科自1984年11月至1985年11月抢救危重病人共57例,其中继发ARDS3例,根据我国对ARDS诊断标准和诊断分期,Ⅱ期2  相似文献   

5.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用药的主要治疗方法,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护理操作。普通的静脉输液穿刺,每日需要1-2次,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护士增加工作量,对于长期输液且周围血管穿刺困难的病人,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减少患者的痛苦、保护穿刺的血管,还能有效保持静脉通路,为抢救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妇产科危重病人支持疗法的重要性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200011)张惜阴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危急、多变,甚至有突然死亡的危险,但若处理得当,尚可康复或稳定病情,继续治疗有转危为安的可能。妇产科病人与其他各科病人一样,也常会有重危病人,最常遇见的急...  相似文献   

7.
宫外孕是妇产科常见的一种急腹症,而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者,大多起病急骤,病情危重,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是造成宫外孕病人休克的主要原因。休克病人分轻、中、重型。中型病人有明显的休克症状,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数,神智烦燥或淡漠,血压下降,腹痛剧烈,此时最重要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的关键。通常两条通路及时输液、输血,以补偿循环血量,预防DIC形成及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抢救动作要迅速,动作要做到稳、  相似文献   

8.
《妇幼健康》2007,(1):14-14
近日,一名发着高烧的少女被抬进了解放军411医院救治。原来,这名少女意外怀孕后在一家个体小诊所做了无痛人流,结果出现意外。据该院妇产科统计,该院一周来,已抢救4例在别处做无痛人流手术而发生意外来求诊的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9.
正内容简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多年来完成了数千例的母胎医学疑难危重症的抢救和处理。《母胎医学疑难危重病例解析》一书由43名专家编委从中精心挑选整理出159个典型病例进行解析,充分突出诊治成功的经验以及抢救失败后的反思,切实指导临床实践。《母胎医学临床诊疗及护理流程》一书是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团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对病人痛感的影响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对300例门诊输液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以45°~60°静脉穿刺和对照组20°静脉穿刺,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穿刺以45°~60°进针较于传统20°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快,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疼痛减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烧伤建立静脉通道的最佳的方法,尽量减少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方法:对81例烧伤婴幼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部位、穿刺技巧和固定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结论:婴幼儿烧伤采用最佳静脉输液方法,静脉穿刺成功率高,易保留,患儿痛苦小,为抢救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由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编委会举办的全国妇产科危重病人监护及处理学术研讨会1993年4月22日~26日在四川重庆市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3000余篇,其中大会交流22篇,影像交流6篇,分组交流388篇,现将会议情况总结如下。妇科部分 1 妇产科重症患者的监护抢救北京友谊医院通过二个典型病例介绍,报道了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讨论其诊断标准、发病因素、病理生理特点与早期临床表现,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法。MSOF系指在感染、败血症、休克、严重分娩创伤、  相似文献   

13.
1952年Aubaniac首先描述了锁骨下静脉穿刺和中央静脉导管插入术,后者是颈内静脉导管插入,为大多数麻醉医生所喜爱.锁骨上导管插入术甚少常人注意,有报道认为锁骨上法比锁骨下法优越,插入可靠,并发症少,病人舒适.85例妇科病人作了99次锁骨上静脉穿刺和导管插入术,病人年龄26~87岁.锁骨上法的穿刺部位正好在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的连结处,穿刺区比用锁骨下或颈内静脉途径宽大.病人取垂头仰卧位,头向左侧.右侧穿刺更可取,不仅因为导管到达上腔静脉的径路更直接,而且在左侧有可能损伤胸导管.用局麻,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外缘交界处  相似文献   

14.
黄亚绢(妇产科主任医师,主持人):患者系剖宫产术后持续发热8d由辖区内一专科医院转入我院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目前发热原因不清,请相关科室会诊,进行病例讨论,以明确诊断,决定下一步诊疗方案。李明(妇产科主治医师):患者因G1P0,孕35+2周,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静脉把药送到患者体内产生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使患者恢复健康。儿科病人输液较成人难度大,因为对象是小孩,首先是不合作,所以在心理护理和选择血管上更有它的重要性。小儿身心的生长发育都不成熟,不完善,无论从生理或心理上都与成人存在着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保留脐静脉插管用于高危新生儿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留脐静脉插管用于高危新生儿的临床救治解放军202医院妇产科(110003)王少为尚立新李巨宋丽华张学军1996年10月至1997年2月我们对17例高危新生儿行保留脐静脉插管术,由此管给药、输液、采血,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17.
由于抗菌素的规范合理应用,为保持血药浓度,患儿每日需静脉输液2~3次,为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以及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静脉留置套管针这项操作技术已完全应用到儿科临床,穿刺失败不但使患儿疼痛恐惧,而且延误治疗及抢救时间,本文对我科200例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导致穿刺失败的原因与护士的心理素质、人为环境因素、患儿自身因素以及留置针的质量等有密切关系。针对穿刺失败的原因,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便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介入技术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义上讲,介入性诊断技术是指借助于某种器械或仪器进入人体腔内,完成各种穿刺活检、X线造影及抽吸、插管等操作,以达到诊断目的。近年来,由于超声技术和妇产科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介入性诊断技术随之发展并广泛用于临床,从而为许多妇产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是儿科病房最常见的技术操作,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小儿的抢救与治疗。穿刺失败则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护患关系,甚至引起护理纠纷。现将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脏骤停的急救是为了提高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抢救水平。方法:40例心脏骤停患者发生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及人工气道,及时电除颤及药物。并根据各种不同的心紊乱使用药物。根据各种病因进行对症治疗,部分病人使用呼吸机。结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及时心肺复苏(CPR)。本组于2002~2007年40例心脏骤停经(CPR)抢救获得成功21例,占52.5%。结论: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急、危重的急症,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及早实行CPR及时电除颤,运用呼吸机,迅速建立各种抢救通道,可提高生存出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